正文

1942年在日军包围区,年轻村姑的抗战经历

(2007-09-28 12:09:30) 下一个
1942年在日军包围区,年轻村姑的抗战经历


如果说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和八路军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那么同样可以说,没有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支持,也不会有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一场民众的战争。“前面有英勇的八路军,后面是全国的老百姓”。这歌词还真就说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百姓抗战虽不及正面战场的轰轰烈烈,却也不乏可歌可泣值得传唱的故事。今天我要讲的便是当年在大青山抗日根据地中心地带武川县被称为“抗日三村姑”的三个女人的故事。

支前模范张兰女

一九五一年,内蒙古国庆观礼团中有一个女子作为大青山根据地的代表,光荣参加了国庆观礼,并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她就是支前模范张兰女。

大青山深处,有一个去处叫骆驼场。大青山抗日游击支队挺进大青山后,八路军三团进入李齐沟,在骆驼场设立了一个隐密的后方基地。这骆驼场山高路险,人迹罕至。唯一的进出口就是李齐沟。李齐沟是八区政府所在地,区长是后来曾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的郝秀山。张兰女是李齐沟二道沟村的人。

八路军一进李齐沟,便和当地的老百姓打成了一片。见八路军为乡亲们办好事,张兰女就想着要为八路军也做点什么。那年张兰女刚好十四岁,听说八区要组织妇救会,就联系几名小姐妹报了名。见张兰妇聪明干练,在小姐妹们中很有威信,郝区长就让她担任了这个村的妇女组长。从此,她便在区政府的指导下开展群众的动员工作,并经常给部队送情报,很快就成了一名拥军支前的积极分子。

1942年夏,在一次战斗后,部队指战员的衣服全被山中的荆棘划得条条缕缕的。张兰女看到后,立即组织全村妇女把战士们的破衣烂衫抱回家,夜以继日地折洗缝补。三四百件呀,只用了短短几天就拾缀得齐齐整整,送到了战士们手中。

大青山的武川位于北疆,夏天还好说,比不得南方的天热,可一到冬天,大雪封山寒风刺骨,那个难熬劲就别提了。由于日军的严密封锁,八路军物资严重紧缺,到了农历十月,战士们还穿着单衣战斗在冰天雪地中。张兰女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急得直掉泪。这一年,部队好不容易从内地搞到一批土布,几经周转送到了李齐沟,看着运来的布料张兰女高兴了,高兴得蹦高高。为让同志们早日穿上棉衣,很快组织起全村妇女给部队作针线,在姐妹们的努力下,几百件棉衣的任务提前完工。任务完成后,见还有一些下脚料,她就想何不拿这些下脚料给战士们做几双鞋。于是,她又和年迈的婆婆一起用十几天的时间,给战士们做了八双实纳帮底的“牛鼻子鞋”。

十月下旬的一天,天上纷纷扬扬地飘起了雪花。入夜那雪越下越紧,很快便积了厚厚的一层。山里的夜晚特别寂静。忽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张兰女。她心知有事,忙披衣下炕开门,见来人是联络员张大爷,手里拿着一封“鸡毛信”,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不好了,敌人来了,快通知山上的同志们。”她知道情况紧急,连忙穿了破棉袄,把信揣好,顺手从门后提根棍子出了门。从李齐沟到骆驼场少说也有二十里,平日路就难走,人迹罕至,又加上这天雪大,崎岖的山道被积雪盖了个严严实实,而且是夜行,就是男子汉要走也得费把子力气,别说是个女子!她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走着,一路上也不知摔了多少跤,到后来那还是走,简直就是爬着去的。当她把信送到八路军手中时,已经滚战得没了人形,脸苍白苍白的,头发上满是冰挂,连话都说不出来了。由于情报送得及时,八路军后方基地转移及时,没受到一点损失,让敌人扑了一个空。

当时,张兰女的家就是八路军三团供给处最可靠的转运站。其他地方送来的粮食、布匹、军鞋、日用纸张和药品等,都要先寄放在她家,然后再由部队的人取走。敌人进山扫荡时,她就把物资分散掩埋,人在附近隐蔽,敌人走后继续保管物资,一年又一年,直到抗战结束,从没有出过差错。在她的带动下,她的小姑子和年轻的姑娘们都加入了妇救会,成了八区政府、专员公署和三团后勤部的“后勤兵”。

速成护理任粉女

盘道村位于井尔沟南山中,全村十几户人家三十多口人。蜈蚣坝伏击战后的第三天早上,八路军伤员由井尔沟转移到这里。

这天早晨,十四岁的童养媳任粉女正和比她小一岁的小姑子在家中点火做饭,就听得外面有人喊“来兵了!”吓得她拉上小姑子就往村后山上的林中跑。那时候的人被这兵那兵、这土匪那土匪的祸害怕了,听见兵来就跑已成了家常便饭。可是,这回来的兵却和过去来的兵不一样,不仅不祸害百姓,还帮百姓做事,任粉女心中就纳闷儿:这兵怎么就和过去见过的那些兵不一样?后来,才听村里的老汉们说,这些兵就是红军,现在叫八路军,是来打日本的,前几天蜈蚣坝那一仗就是他们打的,连续几仗下来,有了伤员,要在这里休养。

任粉女家也住进了五个伤员。知道这些兵是来打日本的,她和小姑子也就不怕了,并且从心里佩服了他们。忙点火烧了水给这些伤员喝。不一会,从外面又进来两个兵,前面一个嘴上捂一块白布,胳膊上套着带了血迹的白袖套,提一个小箱子;后一个一手提了一只小水桶,一手拿了两个玻璃瓶,瓶里装着一红一黄的水。两人一进门就忙忙碌碌地挨个儿给躺在炕上的伤员作捡查。这时一个头上包着白纱布的兵进屋说了些什么,那个提药瓶的兵便跟那人走了。带白袖套的兵对她们说:“小老乡,来帮一下”,说着就让她们一人从桶里舀出水端着,一人用盘子在下面接洗下来的血水。还没洗完一个,刚才出去的那个兵跑来喊:“林医生,那边一个伤员一直在出血,很危险。”林医生见任粉女聪慧俊巧,做事挺麻利的,就对她说:“小老乡,你替我一下,就这样给他擦洗。”说着便把一个小巧精致的镊子递到她手中,然后跟着那个兵匆匆离去。

林医生走后,任粉女和小姑子便学着林医生的样子给伤员洗伤口,一边洗一边听伤员讲说受伤的经过。听说前几天在蜈蚣坝伏击战上他们同日本人拼了刺刀,任粉女心中不禁对这些都只有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产生了一种由衷的敬意。给他们洗伤时也就多加了几分小心,生怕自己一不在意,弄疼了他们。当林医生返回家中时,她已把家中伤员的伤口全部洗完,并在一个伤员的指导下使用了红药水和黄药水,还用伤员自备的绷带给伤员包扎了一处伤口。林医生看到这些,欣喜地说:“小老乡,干得不错。你们看到了吧,这里只有我们两个医护,忙不过来,你们很能干,能再帮帮我们吗?”任粉女看看小姑子,又看看那些伤员,点点头答应了。

任粉女和小姑子形影不离,一个提盐水,一个提药瓶,跟着林医生挨户捡查,处置。伤员们的伤轻重不同部位不同,不少是战地包扎后第一次处理,凝血渗透绷带紧粘在伤口上,稍动一下便疼得倒气。面对伤员的痛苦,任粉女不止一次流下过眼泪。她心疼这些敢和小日本拼刺刀的勇士呀!

林医生一边给伤员清洗伤口,一边教任粉女如何去做,有发烧的,林医生打针时也教她怎样消毒,怎样溶解药水,怎样推针出针。遇到容易处置的就干脆让她亲自去做。第二天和第三天连续做手术,缝伤口,取弹片甚至接骨头,全是林医生动手,任粉女和另一个兵当助手。任粉女心灵手巧,再加上做事上心,很快就记住了那些医疗器械的名称。几天下来,打针,换药的事林医生就大多交给了任粉女去完成。伤员们有事也都直喊“粉女,粉女”的,愿意让她帮忙。

半个月后,伤愈的战士陆续归队,临走时说什么都要见见任粉女和她告个别。望着战士们离去的背影,任粉女也一次又一次不知不觉地流出泪来,心中默默地祝愿那些战士们多多保重。又过了些日子,剩下的伤员全部转移,林医生让任粉女跟着走,说她是个战时速成班毕业的她护理,并告诉她八路军里有好多女兵。但是,任粉女终因自己是个童养媳,身不由已,没能跟部队转移。

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推行新法接生,政府派出的医生惊奇地发现,在盘道这个十分偏僻落后的小山村竟有这样一位文盲村妇,她不仅会熟练地打针,还会用一些常用的医疗器械处理一般外伤。又有一年,当年的林医生来到井尔沟看望乡亲,进村就问任粉女。任粉女才知道,当年那个林医生名叫林育书,如今已是内蒙古军区253医院的院长。

铁骨村姑张二女

1942年,日冠收罗所有驻绥部队,并从华北专门调来两个机械化旅团,配有飞机大炮,共三万余人,对大青山游击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危急关头,姚喆司令决定部队化整为零,以连排或班为单位活动。当时骑兵三团和游击队五百多人受敌围困。三天后,三团突破敌人的包围,撤到绥东,不久又从绥东东转向绥西。为摸清敌方动向,姚司令命三团团长“黄猴子”带一个班到大青山游击根据地进行侦察。晚十二点“黄猴子”一行赶到了武川县的什尔登村,然后又从什尔登村摸到了大兰旗的乌尔什台村。是夜,他们找到了当地的堡垒户张天元,在张天元家住了一夜。当时,敌人实行步步为营的“蓖梳式战术“,到处安营扎寨,建立据点,小分队白天根本无法行动。次日白天,他们在乌尔什台村的山沟里隐蔽,晚上再行出发,于第二天明时分赶到了二道沟村的任罗罗家。

任罗罗也是八路军的一个堡垒户,这日出门不在,家中只有他的媳妇张地女一人。这张二女虽是一个大字不识的村妇,却深明大义,疾恶如仇,平日里常听丈夫讲起八路军的种种好处,知道八路军个个都是打日本的英雄好汉。见自己的队伍到了自家就想着说什么也要保护了他们。忙把近日知道的情况告诉了他们,对他们说:“这些天敌人到处安岗设哨,搜查十分频繁,你们在这里特别危险,要想办法辟开才行。”说着便拿了炒面,让他们到山里的一个小庙藏了起来。那里杂草茂密,长有半人多高,是一处天然屏障,不知底细的人一般不容易找得到。

或许是听到了什么风声,鬼子尾随而至。一进村就直扑任罗罗家,逼问张二女看见八路没有。张二女说:“啥八路九路的,没看见。”敌人见问不出什么,就用枪托、皮鞭和连枷杆(一种当地人打莜麦用的工具)暴打张二女,把张二女打得昏死过去。敌人作冷水泼醒张二女继续拷问,张二女说:“你们就是把我揪成一块一块的,我也没看见。”心里却想,王八犊子们,打吧,打死我我也不能让你们知道八路在那里。敌人恼羞成怒,又一次把张二女打得昏死过去。敌人见从张二女口里得不到一点八路的消息,就把她驮到马上,一直驮到小井村的麻湾沟,把她半埋在了那里。麻湾沟有个开茶馆的老头,听说埋了张二女,等敌人走后把她刨了出来。摸一摸,还有一口气,就把她背回家,扶到热炕上,喂了开水,这才救下了她。第二天用毛驴驮上把她送回了家。

多少年后,当了内蒙古军区司令员的“黄猴子”提起这件事,总免不了动情地说:不是二女子守口如瓶,我们那十几个人的命就全完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