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际

为了真实,痛恨欺诈
正文

与佛学家对话4

(2007-10-24 11:07:15) 下一个

六、科学与佛教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这些成就都是我们的骄傲。依据古书的记载,我们的祖先尊崇月亮为天神;而现代人类却已经登陆月球,在上面漫步。人类可以在宇宙飞船待上几个月,探测遥远的星球。所有这些“奇迹”都是得力于科学知识和技术。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处处都离不开科技。不久,我们将会崇拜科技。早期的征候是我们将寻求科学的支持,证明我们的宗教正确无误和不可或缺,而且要使宗教现代化,赶上潮流,受人尊敬和信仰。
  因此,不少有心人士,无论僧俗,都在从事一项愚蠢的努力,企图证明佛教是一个科学的宗教。不错,佛教哲学和现代科学之间,有若干相通和类似的地方,从知识的层面来看,这种现象很能够鼓舞人心,引发兴趣和令人兴奋,甚至令人大吃一惊。但这些都只是周边的东西,并未触及佛教的核心。
   1
原子

  让我们简单介绍这些相通和类似的地方:
  公元第四世纪的无着菩萨,是一位伟大的大乘佛教哲学家。他在提到原子(paramanu)时说,原子无色身(nihsarira)。原子的认知,一定要透过物质的最终分析。现代物理学中的原子观念,与一千六百年前梵文佛典的定义相同。
 
 有一位科学家朋友曾经邀请我参观沙克雷,这是距离巴黎不远的核子研究中心。我曾经向该中心的物理学家,提到佛教的原子定义,问他们有什么想法。他们说,即使是到今天,他们仍然没有超越这个定义。不错,他们都同意,原子没有色身(物质的形状),不能看得到或触摸得到,它的存在必须用心构思,它是一个观念。
  这位公元第四世纪的佛教僧侣,对于原子的界定,竟然这么接近现代物理学,真是令人匪夷所思。他不是科学家,对物理学也没有兴趣。他是一位修行人、哲学家,见到诸法实相而已。他如何获得这个定义呢?他并没有藉助任何精密的仪器。他所使用的“仪器”,正是透过禅定所开发和净化的智慧。

2、空间和时间

  根据无着菩萨在《摄论》中所阐释的佛教哲学,时间只不过是为了无尽因果所立的假名而已。无尽因果的一切活动,则都是在空间中发生,换句话说,时间离不开空间,无尽因果的一切活动才能够发生。一切活动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时间绝对无法独立存在。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即使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科学家都很难理解,无着菩萨早爱因斯坦16个世纪,不就是后者的预言吗?爱因斯坦说,时间不是分离的实体。时间和空间彼此相关,层层交叠。在相对论中,谈空间不能不谈时间,反之亦然。也就是说,时间不能够单独存在。佛教更进一步指出,有一种境界是超越因果和超越时空的。那就是最究竟、最绝对的“真理”,称为涅板,超乎物理学的范畴。
  十九世纪以前的科学家,无法理解相对论的观念,把这个世界看成是一部机器。藉着量子力学的出现,宇宙的机械观就要进一步放弃了,尤其是在原子和次原子的层次。新出现的科学观点,不再把世界看成是由独立物体组成的机器,“而是有机的整体或网路、关系网,并以非常重要的方式把观察者包括在内。”
   3
佛教没有新鲜事

我愿意再强调一次,最新科学的世界观,对佛教哲学来学,并没有什么新鲜,因为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佛陀,早就在他的缘起论或缘生论中,说得既清楚又正确了。根据这个理论,整个世界包括我们的生命在内,是一个互相关联的网,也就是一个因果网。一件事物的生灭,完全决定于其它事物的生灭。整个宇宙的一切,不论是有情世间或器世间,都不能独立存在;没有那样东西(即使是小如粒子)是孤立的。一切现象,一切事物,包括我们的生命在内,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关联的。
  4
世界只是一个观念

让我们回到原子的观念。原子是看不见、触摸不到,只能够用心构思的观念。因为世界是由原子所组成的,所以究竟说来,世界也无非是观念。在现代科学出现以前的许多世纪,无着菩萨的弟弟世亲菩萨,早就说得很清楚了。世亲菩萨也是公元第四世纪的著名佛教哲学家,他根据佛陀的原始教义,发展出唯识哲学。这一派佛教哲学发展到了颠峰,很详细地说明整个宇宙只不过是假名或观念。它更进一步假设,不仅是外在世界,就连我们的内心也都只是一种假名或观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