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际

为了真实,痛恨欺诈
正文

与佛学家对话3

(2007-10-24 11:06:27) 下一个

 五、 佛教的宇宙观

佛教关于世界(宇宙)结构、演变的理论,是释迎牟尼佛及其继承者吸取印度当时的自然哲学和神话传说,按照佛教因缘果报理论和宗教体验的根本要求而精心创作的产物。我们在研究佛教宇宙论时,应当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即去掉罩在其上神秘的光环,析出其中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佛家关于“三千大千世界”之说,肯定了宇宙在时间、空间上的无始无终、无量无边,否定了存在宇宙中心的说法。体现了卓越的辩证思维,含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成分,在人类科学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在《中阿含经》卷四十七中,释迎牟尼佛对宇宙产生的起因作了如下定义:
  
“此有则彼有,此无则彼无,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

   
释迩牟尼佛的学生马胜比丘说过这样一个有名的渴子:“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中外许多古佛塔上都刻着这几句话。笔者认为,佛家缘起性空的朴素自然观与现代宇宙学中的“哥白尼原理”很相近,该原理是“宇宙中没有任何一点具有优越性,所有的位置都是平权的。”这个原理之所以用哥白尼命名,是纪念他率先否定地心宇宙体系。而现代宇宙科学研究业已表明,宇宙是没有中心的。
   
爱因斯坦曾提出假定:任一时刻宇宙物质空间分布在大尺度上是均匀的、各向同性的。这一假设被称为“宇宙学原理”。按此原理,宇宙是演化的。佛学宇宙论认为,世界一切事物都是“四大”和合而成,都有成、住、坏、空的变化过程,无常、变易是宇宙的真相,佛学称为“实相”。例如佛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有“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的说法。佛家认为,互相联系的大千世界又是无限的、无始无终的,“缘起性空”作为一体两方面,符合自然科学认识的宇宙演化历史,反映了古代哲人的睿智,使今人深思、回味无穷。
    (1)
其描绘出了层次结构多样的无限性,而不是简单地堆垒迭加或者简单地推论其广延无限性;
    (2)
它具有将有限与无限统一起来的观念,如无限的微尘数世界座立于总海总莲华之上
;
    (3)
宇观无限与微观无限是相对的、统一的
;
    (4)
把空间的无限与时间的无限结合起来,故有成、住、坏、空的无限循环。这些思想与现代宇宙学的思想有着犀通之处,特别是芥子与须弥相对、“芥子纳须弥”、芥子化须弥的思想对宇宙学者的启迪颇大。

我们在研究佛教宇宙理论与科学宇宙论的时候,不能够把二者机械地加以牵强附会的比较,因为宗教毕竟是以诚信为根本的一种道德教育与实践,而科学宇宙论则是以天文学观测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假说,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例如佛家宇宙论虽然明显地排斥了神创宇宙的观念,但是,佛家认为世界的成坏循环皆是众生业力(支配行为或造作的众生的意志力)所感,这种思想观念似乎已不属于宇宙科学家讨论的范畴了。总而言之,在我们评论传统文化时,一方面要认清其历史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应注意弘扬其思想文化的宝贵价值,以推动人类的文明向前发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