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輘錄

(2007-09-07 13:33:37) 下一个

輘錄http://blog.xinhuanet.com/blogIndex.do?bid=2068&aid=67213&page=detail

 

 

我常常深思我的行为,我的文章让别人看了之后,能不能给别人带来有价值的思考,我也常常深思,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就是简简单单的一种感官上的吃喝拉撒睡吗?就是一种简简单单的感官上的精神刺激吗?还是满足一种自我陶醉的荣誉感呢?
   人不能这样,如果满足一种物质感官上的需求,无疑于行尸走肉,活而无味,身体和精神上感觉很累很累,百年之后,你感觉没有什么意思。许多东西生带不来,死带不去,两手空空入黄土。但大多数人就是这样活着。大多数人被坎坷的人世,被岁月的风情,磨去了人生的棱角,在许多是非面前,在许多压力面前,失去了人性的自我,背离了真诚、善良、宽容的本性。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我把我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写出来,给人生带来思考,给善良的人们添上一把柴火,给无助的人们给他们的一点帮助。虽然我的文章词句不太华丽,说理不是那么太强,文章的点击率不是太高,但是我一直在努力着,探寻着人生的终点。
   朋友,加入我的博客圈丹心话人生吧!人总要做点有益的事情,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做点事情,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真诚善良的人,一个宽容的人,把自己融入大伙当中,做个人生的铺路石。通过我的圈子的互动,看看能否给大家带来这些精神上的享受,分享一片明净的天空。
   其实我也有许多苦恼,只是我把它看淡了,不再为那些名利去争吵,不再为那些纠纷而烦恼。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经常为自己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而烦恼。虽然他们很想摆脱烦恼,却找不到烦恼的真正根源在哪里。如果向他们询问生气或者不快乐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下面的理由:老板太刻薄,所交的朋友对自己不忠诚,孩子不太争气而没有進入名校,以及老公或家长太过吝啬给的零用钱太少等等。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把个人的得失看得很重,而且都认为自己的烦恼完全来自于他人的错误,却没有人去真正反省自己的任何缺点或过失。 
   
对于一般人来讲,在欲望面前都非常脆弱,很难抵挡住人世间的各种诱惑。然而,人对金钱或物质的欲望一旦无休止的膨胀起来,就很容易迷失自己的心性。人的欲望是永远没有止境的,一个人如果不能看透生命的本质,至死也离不开欲望,一生也摆脱不了烦恼,因为命运往往在满足了一个人的欲望的同时,又塞给他一个更难满足的新的欲望,使你陷入人生的泥潭永远不能自拔,抬起了这条腿,那条腿又深深的陷入泥中。人生当中不也是这样,人常说人没有三天好日子过按下个葫芦起了瓢,人总有做不完的事情,人总有看不清的现实。只有那些走上了返本归真之路的修炼人,才能彻底的放下名利之心,永远脱离人世间的烦恼 
   
相传在唐朝时期,肃宗皇帝为心中的各种烦恼所困,逐拜南阳的慧忠禅师为国师,希望他能为自己排忧解难。有一天,肃宗问禅师:朕如何才能得到佛法?慧忠回答说:佛在自己心中,他人无法给予!陛下看到殿外空中的那一片彩云了吗?能不能让侍卫把它摘下来放在大殿里?肃宗无奈的答道:“当然不能!慧忠又感叹的说:世人求佛,有的人为了让佛祖保佑求得功名;有的人为了求财富、求富寿;有的人为了摆脱心灵的责问,真正为了修佛而求佛的能有几个?肃宗听后又问禅师:怎样才能拥有佛的法身?慧忠答道:欲望让陛下有这样的想法!不思静修把生命浪费在这种无意义的空想上,几十年醉死梦生下来之后,到头来不过是腐尸与白骸而已,何苦呢?”“哦!如何能不烦恼不忧愁呢?肃宗皇帝退而求次的问道。慧忠爽朗的回答说:不烦恼的人,看自己很清楚,即使一心向佛,也决不会自认是清静佛身,仍然经常自我反省。只有烦恼的人才整日想摆脱烦恼。修行的过程是心地明朗的过程,无法让别人替代。放弃自身的欲望,放弃一切想得到的。由此看来,即使是贵为皇帝,虽然他得到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也仍然还有很多满足不了的欲望。那么作为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来讲,如果不懂得主动放弃,他的欲望可能会更多。有欲望而不能满足必然心生烦恼,那将是无法解脱的。心淡人自乐,懂得了这个简单的道理,就能远离烦恼,度过一个自由自在的人生。
   什么叫真正的幸福呢?人生苦短,去日无多。来往匆匆,如白驹过隙,恍惚间我们已霜染鬓边。我们仔细想来,何必为秋的背后就是冬而烦恼,又何必为了短斤少两而添愁,又何必为儿女的事情而忧。人的生命有限的,只有用超然的姿态去面对人生,只有以开朗的心境去投入生活,趁着穿梭于闹市人群中的步履还矫健,趁着跋涉于人生道路上的四肢还坚实,尽情的投入工作,抖落身上的尘埃,掸去心灵上的污垢,就可以让生命的每一天都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有一种感觉使我致死难以忘怀,那种超然于外的情景至今使我回味无穷。一个人自从有了这个肉体后,我们就在物质生活中忘却了自我,但我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时候,也该对自我进行认真反思的时候。
   有一天晚上五点多钟的时候,下班回来我感觉身子骨发困,眼皮有点抬不起来,就顺势躺在了床上。刚刚躺下不久,我就感觉到有一个我从自己的身体出去了。在那出去的一刹那间,我感觉到身体无比的轻快,简直是无比的痛快,用尽人间的语言都无法形容。就像我扛着百十来斤重的东西,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口渴难忍,行走艰难,身心疲惫,顿时我把重担放下了,好个一身轻松,就是这种感觉。这时我发现另一个我从我的身体里出去了,飘飘缈缈的,但不过多时又回来了。
   我想那古代的和尚、道士,为什么不怕吃苦坚决地去修炼,就是体会到了当人就是苦。披着一件肉体的外衣,奔波于尘世之中,追寻名利的光圈,感叹人情的冷暖,倦于饮食,疲于华衣,陷入一种无味的日子里。所以当人一旦真正脱离肉身的时候,那才是极大的解脱,就像我刚才梦中所说得那样。古代的道家、佛家的修炼者,我想有许多曾经经历过我在梦中的这种感觉。不然,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苦苦的追寻人生命的真谛。生、老、病、死,无一不痛苦,酸甜苦辣咸,无一不难受。生来是哭,死去也是哭。俗话说人没有三天好日子过。真是这样!
   怪不得陈晓旭要出家,李娜也要出家,还有很多出家的人,他们是了悟人生的人。做个真善忍的好人,摆脱人生的乐愁,还人性本来的面目。
   人生百年转瞬即过,恍惚间已皓首白发。所以抓住现实的机会,多用头脑想一想,分清世间的正邪,走正自己脚下的路。既然生来就是苦,那么何不做个真善忍的好人呢!下面这个故事说的就是古代贪恋红尘的宰相,错过了修炼的机缘,最后内心十分惆怅。
   隋炀帝大业年间,裴谌、王敬伯、李芳三人结为修道好友,一齐進白鹿山学道。经过十几年的修练,历尽千辛万苦,但他们好像什么也没有得到。后来李芳死了,王敬伯对裴谌说:咱们背井离乡,抛弃了世间荣华富贵的生活来这里修道。在这深山老林里,听不见美妙的音乐,吃不到美味佳肴,以享乐为耻,自甘寂寞的过着如此清苦的生活,都是为了得道、成仙。然而如今仙境渺渺不知在何处,我们如果继续在这里苦熬,只能死在山中了。我打算立即出山去从新过豪华的生活,追求功名利禄。何必白白死在这空山里!” 
   
裴谌说:我早已看透人间的荣华富贵如过眼烟云。大梦初醒的人怎么可能再回到梦境中去呢?王敬伯任裴谌怎样挽留也不听,一个人出了山。当时是唐太宗贞观初年,王敬伯不但恢复了原来的官职,不久又被任命为左武卫骑曹参军。一个姓赵的大将军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不到几年,他就升为大理寺的廷尉,穿上了红袍,很是风光。 
   
有一次他奉命出使淮南,坐船走到高邮,当时他的船队仪仗森严,威风十足,江上的民船都躲着不敢走。突然一只小渔船出现在船队前面,王敬伯心里很不高兴。仔细一看,那渔夫竟是当年和他一起在山中修道的裴谌。于是赶快派船追上去,请裴谌上了大船。
    
王敬伯握着裴谌的手说:老兄当年一意修道,如今你又得到了什么呢?不过还是个江上的渔夫嘛!所以我看修道的事如同捕风捉影。人生苦短应该抓紧享乐,何必白白扔掉岁月呢?我现在虽然还算不上飞黄腾达,但比起山中的老翁还要强的多吧?你还象从前那样甘心在山中埋没了自己,我真是不能理解啊!不知你需要什么东西,我一定满足你的要求。
    
裴谌说:我虽是山中的平民,但早把心寄托于闲云野鹤,我怎么会象《庄子》中说的那样,让只腐烂的死鼠引起我的兴趣呢?人各有志,你何必向我炫耀你那些浮名微利呢?人世间的东西我都非常充足,你能送我什么呢?在青园楼的东边有一个樱桃园,那是我的家。你公余之后如果有空,可以来找我。” 
   
十几天后,王敬伯想起裴谌的话,就去樱桃园找裴谌。门上领着王敬伯往里走,起初四周挺荒凉,可是越走景色越美。進了一个大门,里面楼阁重重、花草繁茂,好像不是凡人住的地方,景色无比秀丽,阵阵香风袭人,令人神清气爽,飘飘然如同身在云中。王敬伯此时的心情也转变了,觉的做官为宦实在没什么意思,自己在常人中非常卑贱,看他那些同僚也象蚂蚁一样卑微了。 
   
不久,只见一个仪表堂堂、衣冠华贵的人来到面前,王敬伯赶紧下拜,抬头一看,竟是裴谌。裴谌说:你长期在人间做官,心中尽是贪欲私心,像背着一个沉重的包袱使你步履艰难哪。裴谌把王敬伯请到客厅,一切物品都不是人间的东西,摆上来的美味佳肴王敬伯也从没吃过。 
   
裴谌告诉管家说:王敬伯是我山中的朋友,由于修道的意志不坚,扔下我下山了。离别十年了,他才做到廷尉,他的心已经完全归于凡俗了,只能叫世间的女子来让他取乐。裴谌让管家用神通将几千里之外的王敬伯妻子赵氏召来,给他弹筝助兴。 
   
天快亮时,裴谌让管家送赵氏回去,并说:这个厅堂是九天画堂,凡人是不能進的。但我过去和王敬伯是修道时的朋友,可怜他为世上的荣华迷了心窍,自己甘心赴汤蹈火,聪明反被聪明误,工于心计反害了自己,从此将在生生死死的苦海中沉浮,看不到彼岸。所以才故意请他到这里来,想使他开窍醒悟。” 
   
裴谌又对王敬伯说:尘世的路漫长遥远,人在世上常常会有千愁万虑,望你多多珍重吧!王敬伯拜谢辞别了裴谌。五天后,王敬伯公务完毕要回京了,就偷偷又去找裴谌,想向他辞行。但到了樱桃园,看到那里只是一块长满杂草的荒地,心中十分惆怅的回去了。 
   
千万年来,无数人都在苦苦探寻人生的真谛。其实,生命本是天上仙,人生的目地和全部意义就是返本归真、返回天上做神仙,那里才是自己真正的家园。可是一旦堕入凡间深处,人就很容易忘却自己真正家的美好,象王敬伯那样贪恋红尘、追逐权贵,反认他乡是故乡。为私欲争争斗斗,滚滚红尘中造业无数,在生死轮回的苦海中渺茫无期的漂泊。荣华富贵不过过眼云烟,良宵盛宴终归曲终人散,如果人忘记了自己来到世上的目地和生命的归宿,那将是生命无法言表的最大痛楚和悲哀。

 

輘錄http://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3/2/19/44817.html

 

新三字經:話人生

 

 

 

 


【明慧網2003219日】人生路,多坎坷,盡人意,有幾何。初出生,不會說,病與痛,盡忍著。學走路,多碰磕。入社會,稚?睿?M腦汁,多奔波,嫁丈夫,娶老婆,不吵架,有幾個。有兒女,天倫樂,沒幾天,好夢做,兒女大,不聽話,順心少,煩心多。閨女大,要出閣,母女情,難割捨,娶兒媳,罵公婆,好兒女,並不多,下一代,你哄著,辛苦話,向誰說。到老了,不養活,辛酸淚,滿眼窩,沒人處,偷偷落,拄拐杖,自己做,冬天冷,就凍著,睡熱炕,沒柴禾,吃好的,沒啥做,百年後,化煙火,臨走時,赤裸裸。同胞們,細琢磨,人一生,為啥活,一波起,一波落,沒三天,好日過。好一曲,長恨歌,細思量,皆因果,非迷信,盡真格,種善因,得善果,善待法,福報多,迫害法,有災禍。大法徒,救眾生,冒生死,也要做。講真相,啟善念,袪邪惡,醒良知。明真相,有大福,劫難至,可躲過;謗天法,是罪過,善惡報,不會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牛泊煙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丑小鸭的路的评论:
一介野叟牛泊煙,人人稱之牛蓋仙.
丑小鸭的路 回复 悄悄话 哈哈哈,您真逗!烦请赐教!(不好意思啊,俺没找到呢。。。)呵呵 :)p.s.俺不用‘前辈’二字了,那用啥呢?呵呵~~周日快乐 !
牛泊煙 回复 悄悄话 回复jerryus的评论:
凡夫俗子附庸風雅罷了
牛泊煙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丑小鸭的路的评论:

“前辈”二字…記不住老朽多少歲數了….

B.C. (Before Century) 2697….在那黃帝時後,天界有一怪獸, 它自稱”文中仙”…不務正業,老愛放屁….終究,不容于天,遭砭于人間.
孰不知,其性不改,依然故我….人們念其性本仙,故賜其凡名,號稱”屁仙”
欲知下文請見blog..
jerryus 回复 悄悄话 好文,喜欢.....
丑小鸭的路 回复 悄悄话 给前辈问安!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