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杂谈

叫他“随意”,是因为不愿受任何“八股文”风式的约束,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喜怒哀乐,麻辣甜酸,都由它去。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情深意切"西海情歌",仇恨发芽"罗刹海巿"!谁能读懂刀郎?

(2023-08-08 14:30:39) 下一个

情深意切"西海情歌",仇恨发芽"罗刹海巿"!谁能读懂刀郎?

    不知何故,刀郎的新歌"罗剎海市"我是怎么也沒法听下去。硬著头皮听下去,却毫无美感,更是无法与其被众多吃瓜大众评论为"神来之曲"的赞誉挂上钩。相反,一听之曲,脑子里马上就响起杨子荣同志在去威虎山投靠三爷路上哼的小调,

    "提起那宋老三,两口子卖大烟,… "。

    换言之,"罗刹海巿"就一街头巷尾的民间小调,而其能够如此红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完全是好事者将其与一些历史污垢硬性搭桥挂钩,过度的解读歌词,把其推到舆论的刀尖。在媒体盛行于市今天,无论是东西南北"罗刹海市"铺天盖地,不想听此歌都不行,太"流行"了。正所谓,

    "罗刹海市一丘河,又脏又臭真污浊,乌龟王八翻跟斗,泥鳅黃鳝最快活"。

    现在所谓的"流行歌曲",其实就是这些民间小调的发扬光大吧了。我一直在想,革命群众对这歌词最流行的解读,即刀郎是为报多年前遭歌坛 "四人帮"恶贬,继而仇恨发泄,写下如此"草根"之歌。依刀郎早年做人的原则,即努力做好自己,休管他人闲言碎语,他不会玩得如此“低级”。世世难料,若干年后的今天,谁知刀郎可有改变?但如此一边倒的舆论,与当年人民群众对文革时祸国殃民"四人帮"的仇恨,真是可有一拼。相比刀郎巅峰時创作的"西海情歌",并用心演唱的天籁抒情,反差太大,我真的无法喜欢"罗刹海巿"。

    当然刀郎一直都在尝试新的东西,特別是新的唱法,只要有听众,有市场就行,不必再意我等凡人的反响。不过其是否回头得有点过了,非得让活在当下的现代生活去复古?复旧仇?

    我知道刀郎已经有很多很多年头了,那时他还没有名气,混在酒吧。我的一个做酒吧生意的朋友,也是一个音乐发烧友,在酒吧结识刀郎后,对他推崇备至,并专门写了-篇赞誉、或说是吹捧刀郎的小文,在饭桌上硬塞给我们一併好友过目,我这就知道了刀郎。那时刀郎的创作不是很精彩,但他用其独特的、略帶沙哑但不失平和的声音翻唱的一些老曲目,诸如"驼铃","映山红","草原之夜"等等,非常耐听。直到他推出"2 0 0 2年的第一场雪",把他的音乐天赋及演唱风格,毫不保留的演示于大众,使其立马奠定了其流行歌星的风格与素质。

    "西海情歌",应是刀郎职业生涯的巅峰!无论是词、曲、还是唱法,真是太让大众共鸣了,美得难以言语;而歌曲后面令人泪流的爱情故事,更是难以忘怀:

    自你离开以后 从此就丢了温柔
    等待在这雪山路漫长 听寒风呼啸依旧

     一眼望不到边 风似刀割我的脸
     等不到西海天际蔚蓝 无言这苍茫的高原

     还记得你答应过我不会让我把你找不见
     可你跟随那南归的候鸟飞得那么远
     爱像风筝断了线 拉不住你许下的诺言

     我在苦苦等待雪山之巅温暖的春天
     等待高原冰雪融化之后归来的孤雁
     爱再难以续情缘 回不到我们的从前

     回头再看"罗刹海巿",虽不至于慘不忍听,但已经沒有以往的才华,只好似闹市里杂耍的幺吼,迎合混沌社会乱象的无耐之举,很难与音乐的"美"搭上界了,至少沒有我对音乐的共鸣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x潇潇 回复 悄悄话 请你听听刀郎的【花妖】感觉如何。
和你一样,我第一次听【罗刹海市】就是“难听”!后来喜欢上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