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
2016 (2)
2017 (5)
2025 (10)
纠结同性恋(2)同性恋是天生的吗?
(老X)
同性恋是天生还是后生,其实至今仍然是悖论,尽管有如此之多严肃的科学研究,但目前是乎还是沒有定论。
下面一段关于决定人的性取向的文字,源于美国计划生育机构的敘述(Planned Parenthood):
It’s not completely known why someone might be lesbian, gay, straight, or bisexual. But research shows that sexual orientation is likely caused partly by biological factors that start before birth.
正因为这一段文字的明显倾向,即人的性取向大体是出生以前就已经决定了的,所以我在美国重新认识同性恋起始,大致就认定同性恋是天生的了,直到以后发生在我身边的一系列有关同性恋的故事,完全动摇了我最初这种认同的根基。
大约也是三十年前左右,参加了夫人她们部门周末在一个在公园举行的家庭聚会,并在聚会上认识了她的白人同事D。在大多都是休闲穿著的聚会上,D的比较正式的衣裙略显保守。因为D与我夫人做一样的课题,所以我们两家在娶会上比较互动。D一家三口融洽和睦,给人一种互相信任的幸福感。印象最深刻的是D的儿子好像对公园的某一玩具有所抱怨时,D无不骄傲且面对众人对儿子说,你爸爸是优秀的工程帅,他能修好任何东西。反正我的原始印象这是一对很相爱的夫妻,并育有一可爱小男孩的幸福家庭。
这之后沒过几年,有天夫人回家讲起,也不知什么原因,D最近精神非常不振,面容也显得很憔悴,好像出了什么心理上的问题。几天后,知道详情的秘书偷偷给我夫人讲,D正在闹离婚,她和这里的一个同事A早就对上眼了,换言之,D早就出轨了。我夫人还有点沒有反映过来,说A不是女同性恋吗?哎呀,你怎么这么不醒事,D现在已经转成同性恋啦!也许可能对自己的家庭、孩子这么多年的感情,对很不容易已经组成的家庭还是很有点恋恋不舍,毕竟D已经不是在青春骚动期而早已过了而立之年,所以D在这人生"性趣"转折的紧要关头,一定还是很苦恼的。
再之后,离婚后的D和她的同性伴侶A很快就买了一套很大的房子,并开了一个很大的派对,邀请了很多朋友,正式式的把A介绍给大家。那些年当然不可能也不能提同性结婚之事,但依我看,这个大派对就是D向全世界宣佈她与A的结合。
若干年已经过去,D和A现在仍然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我夫人经常从她的办公室里听见D在她门对面办公室大声打电话,什么给A安排看医生、和A讨论旅行计划,等等。她们真是幸福的一对。
表面上看,这个例子的热点是同性恋是后天发生的,是人在后天的生活环境里产生了同性相吸、相恋。细想,如果D自身、或说生而就有同性恋的生物因素,但由于沒有适当的环境,所以同性恋一直呈"稳性"状态,直到暴发那天才"显现"出来,那同性恋不还是天生的吗?我对生命科学是门外汉,以我的认知,正如我开头说的,同性恋是先天还是后天,仍然是迷。
在我周围知道的女同性恋者,大多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高学历者,不乏医学专家、学者、教授。说点题外话,D后来做到 Dean 的位置,由于A在工作上的差错,被解僱。D认为不公,愤而辞去 Dean 的职务以示抗议。这也表明同性恋结合之间的情感和关爱完全不输异性恋的结合。
这里讨论的全是女同性恋者,那男同性恋的情況又如何?其实我曾与一男同性恋者有距离非常近的接触。下篇接著聊。
同性恋和不孕症的人当然有权结婚,当然应该享受和他人同样的平等。
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传宗接代的重要性。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结婚生子,让自己早日抱孙子,是人之常情,你不能说父母想抱孙子是对同性恋的歧视。哪个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能生育,不能给自己带来孙子?如果人类失去了对后代的渴望,那很快就会绝迹。因此任何对生育后代不利的情况,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是不正常的,大家不希望看到的。
当然人有病不应该受到歧视。但不能故意歪曲事实,把病说成是正常。把同性恋和正常人比喻为左撇子右撇子的区别。
我觉得美国社会在同性恋上花费了太多不必要的时间精力。同性恋占人口极少数,对传统家庭价值观的冲击远远小于美国社会极高的离婚率。媒体政客等花费在同性恋变性人方面的时间精力,如果转到教育异性恋家庭注重子女,维持婚姻稳定,将会给社会带来事半功倍的好处。
所有的生物都是健康个体多后代,不健康个体无后代。我们不应该在意同性恋无法产生后代,我们应该注重的是为什么健康正常的人生育后代太少。
就像如果大家对不孕症没有偏见的话,那些不孕的人就可以大大方方告诉他人自己不能生育孩子,而不会躲躲闪闪说是为了“事业”而主动选择丁克。
目前看被公开的都是统计规律,因此是归纳推理的模式,也就是形成辩证逻辑,至多是一种理论。
之所以男性同性恋被认为是器质性的,但女性的过去有一百年时间被认为是心理性的,是因为男女性行为方式不同,对于男性来讲,得不到Bonner就不可能有性行为,至少是很难,而这完全是性取向驱动。
女性不存在这个问题,也就是性取向的作用并不是起决定作用。
这是女性中双性恋不罕见的原因,因为实现性行为和达到性高潮并不需要自己主动也能完成,但男性双性恋很罕见。
但这也仅仅是一种合理的推断,并不能作为生理学原因。性取向这事情是很难欺骗自己的,尤其对男性,因为男性性兴奋是基于视觉,而女性是更多基于想象。
先天人群成偏态分布,25为峰值。换句话说人人都有一点同性恋。但是同性恋成显性或者临界点是75。或者说75坐标以上的是同性恋。
后天的影响力可以挪移10到15点。或者说在临界点附近的受环境影响,可能可以是或者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