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宋教仁上海遇刺 袁世凯是真凶吗?

(2011-03-26 12:27:27) 下一个


    前言

    话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孙中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当时不过一有影响的民主人士,真正在国内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是袁世凯,袁对孙就任大总统一职肯定不服气。在后来的孙袁交涉中,孙中山承诺袁世凯: 只要能说服清帝退位,就将大总统之位让给他。

    1912年2月12日,清末帝宣统帝退位,孙中山第二天即向国会递交了辞呈,2月14日正式辞职。紧接着国会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但坚持袁到南京就职。随后派出专使团北上迎袁到南京。北京忽来兵变,袁借口维持秩序,不能南下。且兵变为专使们所见证,电告孙总统。孙最终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以后的史实证明,孙中山等人犯了多大的错误,虽然后来袁当权势不可挡。
    
    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两个月后,迫使要求行使责任内阁权力的唐绍仪等辞职,同时要求黄兴裁撤南方革命军队。这引起了同盟会员的普遍不满。
    

    宋教仁在1912—1913年
     
    宋教仁就是随唐绍仪内阁的解散而下岗的。宋下岗后,深感同盟会实力的薄弱,于是,开始以自己不世出的组织天才和旺盛的精力来扩大同盟会的基础。吸收有志来归的小党,另组国民党。宋教仁和孙中山都是同盟会中的智囊,所不同的是,孙中山搞的多是海阔天空的哲学思想,宋教仁搞的多是扎扎实实的行动计划。事实上,宋教仁的理论水平也不输于孙中山。民国临时政府的许多重要法律《临时政府组织法》、《临时参议院组织法》和在民国史上占有重要一席的《临时约法》几乎是宋氏一手起草的。宋教仁是搞行动的理论家和有理论水平的组织家。
    
    当宋教仁随唐内阁下岗后时,各省正为搞国会选举而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当时南北小党共数百家之多,但这些小党党魁若想当选议员,并非容易的事,所以他们需向大党靠拢才有希望。时恰逢宋教仁扩大同盟会为国民党,需招安一些“游击队”,双方一拍即合。
     
    1912年8月25日,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的国民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与会者数千人,极一时之盛。此时,孙中山应袁世凯的邀请,于前一日抵京,当天也出席了大会作主题演说,并以1130票当选为理事长。孙力辞不就,国民党中央决定由宋教仁代理,可见宋教仁当时在党中的地位。这样,宋教仁成为当时中国第一大党之党魁,其锋头之健,气势之高,一时无二。
     
    1912年秋冬,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赢得参众两院大多数议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根据法律,国民党即将组建责任内阁来限制总统的权力。国民党选战初胜,多数党员难免骄纵,有人甚至公开主张改选总统,让孙、黄复位。袁世凯闻讯色变。为了安抚宋教仁领导下的国民党,袁世凯对宋教仁采取了传统的收买手段加以笼络。袁声称让宋出任国务总理,并派人给宋教仁送去一张50万元的银行支票。宋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到长江流域各省演说,阐述政见,声称要组建清一色的国民党内阁,并痛陈袁氏政府的腐败。
    
    袁世凯见宋教仁顽固,一计不成,再想它辄。在听说了宋教仁发表不利于自己的言论后,袁世凯也可能气得咬牙切齿,但目前并无资料显示是袁世凯下令杀掉宋教仁的。那么,宋教仁到底是谁杀害的呢?
   

    宋教仁之死
     
    1913年初春,在宋教仁旅行演讲锋头正健之时,袁世凯连电召宋氏前去北京磋商国事。袁的本意或许就是试“重用之”,不成,再“除之”?目前也无明确的资料可以证明。
    
    顺便提一下,唐绍仪内阁解职后,陆征祥组超然内阁(国务委员一律脱党)。陆氏不孚众望,称病辞职(1912年9月)。袁曾有意召宋教仁为总理,组成“混合内阁”(不分党派),但由于宋教仁一贯主张组建一党内阁,这样会对袁不利。所以袁世凯提拔前任内务总长赵秉钧暂代。因为明白宋教仁组阁的决心和实力,赵秉钧视宋为政敌,欲除之而后快。 
     
    宋教仁奉袁的电召于3月20日晚,从上海北站乘夜车去北京。很多人认为宋氏此行可能是入阁拜相,所以送行者甚众。当车上汽笛方鸣,他和黄兴、廖仲恺等诸多送行者走向月台入口处时,不意一个刺客忽然在背后出现,向宋的腰际开了一枪,击中要害,宋应声倒地。车站一时大乱,刺客乃乘乱逃去,无影无踪。
     
    宋教仁被刺之后,自知不起之时,也不曾怀疑是袁世凯对他下的毒手,所以他临终还上书总统作最后的谏诤。有史料为证:
         
    北京袁大总统鉴:仁本夜乘沪宁车赴京,敬谒钧座。10时45分在车站突被奸人自背后施枪弹,从腰上部入腹下部,势必至死。穷思仁自受教以来,即束身自爱,虽寡过未获,从未结怨于私人。清政不良,起任改革,亦重人道,守公理,不敢有毫权之见存。今国基未固,民福不增,遽尔撒手,死有余恨。伏冀大总统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俾国家得确定不拔之宪法,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临死之言,尚祈见纳。

                             载1913年3月22日《民立报》
   
     宋教仁忧国忧民的情怀,读来哀婉。袁世凯或许没有立刻杀宋之心,然赵秉钧为保存其相位,而乘机除一劲敌,或为杀宋之主要动机所在,亦未可知。如果真是这样,袁世凯反为赵背杀宋之黑锅了。    

    那么,凶手到底被谁所收买行刺宋教仁呢?
    
    据调查,凶手名叫武士英。
    
    武士英,原名吴福铭,只是个失业军人,并非行动机警的职业杀手。由于在上海滩流浪,被赵秉钧派在上海的特工应桂馨(原名应夔丞)临时收买,对宋行刺。武氏在穷困潦倒时,曾向同住在鹿鸣旅馆(一说是六野旅舍)的两个学生借钱,并夸口杀人还钱。他自己甚至不知道所杀为何人。迨宋案发生后,这两位学生阅报后提供线索,上海警方前往六野旅舍搜查武士英不获,却发现了应桂馨的名片,从而逮捕了应桂馨。并顺藤摸瓜,抄获大批原始文件后,暴露了应桂馨背后的那只黑手:国务院内务部的一位秘书——洪述祖,资金也来源于他。抄获文件显示,洪又受命于赵秉钧。但抄获文件多为密电隐语,且多是洪、应二人的片面之词,并未取证于赵秉钧。
     
    因为人证、物证不充分,所以在法律上难以确定元凶是赵秉钧或袁世凯。但义愤填膺的国民党员就认定是袁世凯指使的。有黄兴的对联为证:

    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
    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
 
    “宋教仁案”过去近一百年了,在当今法治社会,证据不足,我们不能武断地说就是袁世凯指使的。但我们不妨推想一下:即使袁世凯不曾明示过要杀宋教仁,但手下人看出宋教仁是主子的心腹之患,心里明白如果除掉宋氏,上司肯定会高兴的,所以,自作主张,暗地里收买刺客,对宋行凶也是可能的。
    
    佛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某次灵山大会上,佛祖拈花微笑,大迦叶尊者就知道佛祖的意思了。在中国政治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大迦叶者,他们看到领导的一举手、一投足,就能揣度出领导的意图,然后不声不响按照领导未加明示的意思办事,以讨上司的欢心。这种本领在英语中叫做“read one’s mind”。如果事情办得好,那会平步青云,深得领导的厚爱。一旦出现问题,你得为领导背尽一切黑锅,尽负一切责任。领导如果为了化解自己的责任,要借你的人头一用时,不管你情愿与否,你都得将头颅献出来,这才是义士。王朝时代这叫“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才是忠臣。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证据不足,不足以判定元凶。然而其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人甚感蹊跷,却仍因证据欠缺而眼睁睁地看着诸事暂成“历史疑案”。宋教仁离世不久,凶手武士英在牢中中毒而死。未几,洪述祖畏罪潜逃,赵秉钧竟蹙毙。这一连串事件,偶然乎?有人有意为之乎? 
     
    叩问历史,没有回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gasbag 回复 悄悄话 我看见了, 是拉灯干的
winstonwang 回复 悄悄话 最新史料证明,宋教仁企图架空孙中山,在国民党另立极端势力,结果被党内同志刺杀,这就是宋教仁案最新真相,所以国民党从一开始也是个争权夺利的烂摊子,在中国指望那个政党把中国搞好,等于天方夜谭,因为在中国,执政党云集了全国所有最凶残最邪恶的势力!这就是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所在!
zWiserman 回复 悄悄话 引: "孙中山应袁世凯的邀请,于前一日抵京,当天也出席了大会作主题演说,并以1130票当选为理事长。孙力辞不就..."
---==
孙中山很聪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