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570)
2009 (1245)
2010 (1101)
1911年春天,18岁的毛泽东将他所描绘的未来中国政治蓝图,贴在湖南长沙一所学校的墙上:孙中山成为新中国的总统,康有为担任首相,梁启超是外交部长。
这个当时看起来美好的构想,其实永远无法实现。
清朝末年,革命派、立宪派和清政府成为主要的三种政治势力。革命派与清政府势不两立,立宪派则处于两者间,与两者都有联系,但又都不获信赖。立宪派的骨干张謇感慨:“主革命者目为助清,清又上疑而下沮,甲唯而乙否,阳是而阴非。”
立宪派梁启超起初和革命党往来很密。他流亡日本,孙中山曾多次到访,二人大谈革命。
但是孙中山是倒满主义者,梁启超认为勤王的旗号最为合宜。两派争论的焦点之一是要不要排满。革命党当时认为满洲入主中国为亡国,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海外立宪派则坚持满洲人掌权,是与明朝朱家易主,而不是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