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5月27日至7月22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图为彭德怀在会上发言
作者:吴欣峰
《炎黄春秋》2003年9期上刊登《谈谈为尊者讳》一文说:“《彭德怀自述》中多有彭德怀对各个时期是非得失的检讨,唯独对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只字未提。”好像是说在这次会上彭德怀“整”了刘伯承、萧克、李达、栗裕等人。
笔者当时在林彪那里担任秘书,也是林彪那里的唯一秘书,清楚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的情况。请允许我来个毫不忌讳,秉笔直书。
背景
为了便于说明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的问题,这里笔者先将几个有关领导人物的情况简介一下。
林彪,作战有力。特别是解放战争在东北战场,显示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全国胜利后,称病拒绝担任志愿军司令员职务。小病大养,韬光养晦,窥视方向。所谓“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高饶反党联盟揭发后,披露:高岗曾拉拢过林彪,事成之后,由林彪当总理。后来,好像林彪由被拉拢者变成了“揭发者”。粉碎高饶反党联盟之后,1955年,林彪由中央委员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上,经毛泽东主席提议,被选为中央常委、副主席。又是国务院副总理、军委副主席,位在彭德怀之上。
彭德怀,20世纪30年代的中央军委副主席,40年代的中央政治委员,长期担任指挥作战和军队建设的重任,屡建军功。全国胜利后,担任志愿军司令员,赴朝作战,艰苦卓绝,又立新功。
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回国后,毛泽东主席让他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彭德怀不愿接受,请求回西北地区参加经济建设。毛主席一听,顿时正色说:让你担任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军委副主席……已经可以了,还要怎样?!彭德怀本来是谦让,一听毛主席是这样看法,立即表示:我接受分配,我接受任务。
彭主持军委日常工作,首先提议将各位元帅都提为军委副主席(1959年林彪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后又都弄下去,只有林彪一人担任军委副主席;在罗荣桓元帅力争下,经毛主席同意,才又保留了贺龙副主席。林彪对此忌恨在心,以后制造事端,将贺龙迫害致死)。
彭德怀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积极而坚定地执行毛主席的建军思想、建军路线,努力实现我军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但在一些具体事务处理上,也出现了一些分歧,例如有人提出建议:成立中南海文工团,以总政文工团为基础,再从全国各区调演员,彭德怀不同意。后来此事也就搁下了。
栗裕,德才兼备,具有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七战七捷,粉碎敌人重点进攻,逐鹿中原,淮海大战,解放南京、上海、浙江、福建……战功赫赫,作风谦逊,平易近人。解放后担任华东军区代司令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饶漱石抢着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毅担任上海市长。据说饶为排挤陈毅,有意拉拢栗裕。高饶反党联盟被揭发,曾说饶漱石拉拢栗裕。栗裕作风正派,好像没有被拉拢。不久,栗裕调任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
林彪提出反军事教条主义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从1958年5月5日开到23日结束,接着是中共五中全会。26日,八大代表和中央委员到十三陵水库劳动一天,5月28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开始。
主持会议的彭德怀先讲话,他谈了形势,以八大二次会议精神,开好这次会议。具体议程:一、如何贯彻总路线、大跃进;二、检查军队在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三、军队怎样贯彻“四大”,进一步开展整风;四、战略方针、战争准备,组织编制,科技研究等。
林彪在发言中提出反对军事教条主义。
林彪5月2日从上海回到北京毛家湾住地,回来参加八大二次会议。刚回北京几天,×××上将来探望,谈话中说到军队有教条主义,训练总监部、军事院校都存在。谈到具体例子,就是内务条令中礼节繁琐,连我这个上将去见领导,都得手举到帽沿上,口里说着姓名、职务……一长串报告词,还得说:“可以进来吗?”军事院校教员讲课条条多,什么“一、二、三、四、五,……扁担架括弧;大A、B、C、D、E,小a、b、c、d、e……太烦人。”其实,这些都不是大问题,都是比较容易纠正的。
林彪听了,却很惊喜,如获至宝;要×××上将搞个书面材料来。林彪好像有点迫不及待,第二天来到我的办公室询问:×××送来“材料”没有?我说没有见到。林彪说:你打个电话催一下,让他快把材料送来。刚说完,又改口说:不,还是我打电话直接找他。说完,口里念念有词:教条主义,教条主义,我预料军队领导上要出事,果然出了事,出了教条主义!
林彪获得有关“军事教条主义”的材料后,立即对我说:“你打个电话给毛主席办公室,最好是找叶子龙,就说我要去看看主席。”我遵示打电话到毛主席办公室,叶子龙不在,接电话的是罗光禄秘书,我向他作了报告。他说:“等我请示了毛主席后,再通知你。”
林彪急着要去见毛主席,下午又到我的办公室询问,我说还没有回音。第二天,罗秘书来电话说:“主席说,林彪同志不必专程来看望了,后天中央领导有接见,林彪同志可以来参加,一起见见面就可以了。”
林彪按时参加接见,趁机与毛主席交谈,向毛主席反映军队中有教条主义的问题,提出在即将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批判“军事教条主义”,并将有关“材料”顺便呈上。毛主席接过翻了翻后说:可以在会议上提出来,但问题不严重,向苏联军队学习是我提出来的,中央军委讨论同意的。
军委扩大会议开始后,林彪在会上发言,他神色有点紧张,声音变调,含沙射影,攻击别人,煸动情绪,暗中伤人。他歪曲事实地说:“有人一提起学习,就想到外国,把本国的东西看作是土包子。”“有的单位把毛主席著作只作参考材料,有的连参考也没有列上!”林彪发言中还说:“军队落后了”,有意影射彭德怀等领导。
林彪在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策动反对“军事教条主义”,其内情有许多人不知。现引录林彪自己的话。1959年林彪接替彭德怀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后不久,在一次会议上,他洋洋得意地说:“去年我回北京,×××找到我那里去,说刘伯承、萧克有教条主义。我得到这个材料后,认为很重要,把情况报告给毛主席。”……
批判“军事教条主义”,会议反应冷淡
与会人员对林彪发言反应冷淡,说:“这就是中央副主席的发言?”“军队落后了表现在什么地方?指出来嘛!”“谁不会讲两句名词,扣上几顶帽子!”“军队的训练、学习,向来是以中国的经验为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针的。”
向苏联军队学习,是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提出来的。毛主席指示:“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建设我军为世界上第二支最优良的现代化军队。”“永远不要骄傲自满,一定要将苏军的一切先进经验都学到手,改变我军的落后状态。”
与会人员说:“在学习苏军经验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如教员讲课条条多,队列、礼节方面的规定,由于我军长期以来不正规,所以一时适应不了,慢慢会习惯的。”其中有些是很容易纠正的,如谒见领导报告词,可以免去,不必兴师动众在军委扩大会议进行批判。
与会人员对批判军事教条主义发言不积极,用邓总书记的话说:“会议温度不高。”军委领导到会讲话作启发。毛主席曾到会两次讲话,一次讲军队要赶上形势发展,鼓足干劲,以总路线、大跃进的精神,做好军队工作。第二次讲军队要艰苦奋斗,军民一致、官兵一致,三大民主等,指出:“我们有22年的军事共产主义生活,不发薪水,搞供给制,有什么不好呢?”“进城以后,熬了几年,搞了薪金制、军衔制。其实把供给制变成了资产阶级法权制,发展了资本主义思想。薪金制、军衔制等于资产阶级法权。”1955年实行薪金制、军衔制时,可不是这样说的,三年以后这样说,好像是对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有意见。
邓总书记在会上讲了形势。在谈到反对军事教条主义时,他只是打了个有趣的比喻说:学习苏军先进经验,好比请客吃饭。别人请你吃饭是好意,你吃了拉肚子,这埋怨谁?只怪你自己吃多了,或者你的胃肠消化不好。这要坚持实事求是。军委副主席陈毅元帅讲话,也没有提“反对军事教条主义。”他作为我军初创阶段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领导人之一,谈了当时党内、军内的一些情况,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曾一度没有当选为军委书记,是少了陈毅这一票,结果是陈毅作为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当选为军委书记。工作了一段时间,陈毅感到吃力,于是,亲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主动提出由毛泽东重新担任军委书记。
以后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陈毅因负伤和江西根据地斗争需要,留下坚持游击战争,而没有参加长征。对此,陈毅说,他曾一度有所误解:认为是毛泽东“报一票之仇!”其实当时毛泽东也无权决定陈毅是否参加长征。
陈毅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坦诚交心,自我批评精神,博得了与会同志的热烈鼓掌和好评。他的发言摘要刊登在《会议简报》上,毛泽东主席阅后,写下了“陈毅是个好同志”的著名批语。在以后的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陈毅遇红卫兵批斗,紧急情况下,他念了毛主席的这条语录,曾引起误会和不同的传说。这条语录产生在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期间,而不是产生在“文化大革命”中,“文化大革命”中陈毅参加了所谓“二月逆流”,正在受批判呢。
这时,训练总监部常务副部长萧克已被点名,犯有“军事教条主义”错误,正在检讨和接受批判。陈毅的发言中有一段专讲萧克。他说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陈毅是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兼十二师师长,萧克是副师长。萧克作战勇敢,身先士卒,作风踏实,能吃苦,能和下级干部、战士打成一片,受到全师指战员的好评。调离时,全师指战员热泪盈眶,挽留,恋恋不舍。
陈毅元帅的肺腑之言,一颗赤诚之心乃见,使与会人员深受感动。他讲话完毕,会场上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加高“温度”,掀起批判“军事教条主义”的高潮
军委扩大会议已开了二十多天,对批判“军事教条主义”,气氛冷清,成效不大。为了加高“温度”,改变局面,立即以军委的名义通知,扩大会议规模,从各大军区和军事院校,抽调一批大校、上校军官来参加会议。与会人员由400多人,猛增至1000多人,原开会地点军委三座门礼堂坐不下来,于是会场由三座门迁移到中南海怀仁堂。
6月20日,会议转入第二阶段,着重掀起批判“军事教条主义”的热潮。提出会议可以效仿1957年整风、反右派的做法,开展“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在会外,指示训练总监部和南京军事学院同时开展“四大”,批判“军事教条主义”,推波助澜,与军委扩大会议相配合、相呼应。
以训练总监部批判“军事教条主义”为例,大字报铺天盖地,纷纷扬扬;其中大部分是指向常务副部长萧克上将的,他所承受的压力较大。
训练总监部的人员分成了两派,以萧克为首的一派,坚持中央军委的既定方针、原则,既重视我军的经验总结和贯彻,也认真学习苏联等国军队建设的先进经验,以加强我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的建设。其中革命化以中国的经验、传统作风为主;在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方面,向苏军学习先进经验。在学习和借鉴过程中,引起一些不同意见,甚至反对的意见,是存在的。
以副部长×××上将为首的另一派,主张实现我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应依靠中国军队已有的经验,反对教条主义地学习苏军经验,并认定已经出现了“军事教条主义”,还表现得相当严重。
训练总监部的大字报,矛头主要指向萧克。但萧克的人缘较好,态度和蔼,同情他的人很多。而另一派,批判“军事教条主义”的人数较少,但受到训练总监部以外,林彪等人的支持。
与此同时,军委扩大会议内,也“温度”升高,加紧批判“军事教条主义”,寻找斗争对象,树立对立面。
先是提到了刘伯承元帅,刘伯承以谦逊的态度,主动在会上作了检讨,自我批评较深刻,获得与会同志的好评,一次检讨通过,再无人追究。
进而提到萧克,萧克在训练总监部接受教育,又在军委扩大会上诚恳地作了检讨,也获得通过。
又有人提到李达上将,他曾担任过第二野战军参谋长,与刘伯承元帅共事多年。在这次军委扩大会议上有人提出:李达很滑,这次不要让他滑过去!……但是抓不到事实,李达没有搞“军事教条主义”,只做了一般检讨,也只好通过。
最后,抓住了蔡铁根大校。他原是训练总监部的处长,后调南京军事学院,担任系主任。他执行向苏军学习先进经验的指示,但不承认有“军事教条主义”。他说:“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是毛主席提出的,一定要先学,先学到手,然后再慢慢消化。在消化过程中检查有什么问题再说。……”他对林彪提出的批判“军事教条主义”,消极抵制。
蔡铁根在压力下,虽然也作过检讨,但通不过。遭到大会、小会的批判,以至于在中南海怀仁堂这个神圣的处所,众目睽睽之下,一些大校、上校们拥上讲台,将蔡铁根推推搡搡,将他的领章、军衔标志扯下来。
1959年林彪上台后,蔡铁根被降级转到地方安置。“文化大革命”中,旧事重提,蔡铁根被折磨致死,死得比较凄惨。
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大字报上提到粟裕大将
会上大字报出现了批判个人主义、单纯军事化观点的问题。当时“大跃进”的形势,很强调政治挂帅、思想领先,敢想敢说敢干。所以,军委扩大会上有些人提出反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单纯军事观点,提出了一些事例,牵扯到一些将领。
有人揭发广州军区司令员黄永胜,乱搞男女关系,道德败坏,带有一贯性,“走到哪里搞到哪里”。这次参加军委扩大会,竟然把女姘头带到军委扩大会议人员住所,伴舞伴宿,引起与会人员的强烈不满,纷纷贴大字报和在小组会上提出批评意见,强烈要求领导上加以制止。此事还登载到会议《简报》上,说黄永胜工作上平庸,思想上暮气很重,但搞女人可有一手。
黄永胜是林彪的湖北老乡、老部下。笔者把黄永胜将女姘头带到军委扩大会议住所的事向林彪汇报后,林彪听了,有点不耐烦地说:“那是小节,不足为怪,看人要看大节!……”叶群在一旁插嘴说:“黄永胜为人聪明,他老婆项慧芳太老实!……”不知其中含有什么奥妙!
总后勤部系统的与会人员,对总后副部长邱会作中将意见很多,说他作风不好,有男女关系问题,说“他是满头青丝,花花肠子……”
装甲兵副司令员聂鹤亭中将,在发言中对林彪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表示不满。他说:“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和林彪在一个连队。那时,连队分大排、小排,我是大排排长,林彪是小排排长。连长不在我可以代替连长。林彪这个人心术不正,在东北时,他只管作战,整天在房子里,麻烦的事都推给别人。军队工作有罗政委和谭、刘,地方工作有高、陈等。但功劳都记在他名下,缺点错误都是别人的。他老婆叶群整天不工作,拨弄是非,和二毛子男女混在一起……当时在哈尔滨,我们有些高级干部找二毛子姑娘结婚(所谓二毛子,是中俄男女结婚生的子女),我也找了一个,却遭到林彪的不公正处理,我至今有意见!”
会上对总参谋长粟裕提出意见,主要有:说他“军事上行,能指挥打仗,战功很大。但政治上不行。”有的大字报只写几个字:“总长,总长,只抓业务,不抓思想!”有人听他说过:“总参谋长连批一辆汽车的权力都没有!”这大概与当时中国工业不发达、汽车太少有关。粟裕还提出:不当总参谋长,要求下放。
会上有人提出“将帅不和”
军委扩大会议继续进行,又有人提出粟裕“告洋状”。这个问题好像题目挺大,但内容很少。粟裕曾到苏联访问,在与苏联总参谋长对口会谈时,交流了两国总参谋部的一些工作情况和做法。在会谈过程中,粟裕曾提出:总参谋部与国防部的关系,请苏联总参谋长介绍一下苏军的经验和做法。不知是翻译文字语言上的原因,还是对方没有正确理解,苏军总参谋长听了回答说:“这个问题提得不正确,国防部与总参谋部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再没有具体解释。粟裕听了,也没有再说什么。粟裕是总参谋长,又是国防部副部长,不会不知道国防部与总参谋部的关系。
从“总参谋长连批一辆汽车的权力都没有”,“告洋状”,要求下放等几件事说起,会议上一些人鼓噪;“将帅不和”。要求搞清,要求检讨,要求大会批判。
鼓德怀元帅一身正气,个性直爽,疾恶如仇,从善如流。听到会上有人鼓噪“将帅不和”,明知有许多事情与事实不符,但还是忍耐着。他好像看出:有人想故意把事情搞混,把问题拔高,看“笑话”,获渔人之利。
随着会上要把“将帅不和”的问题搞清楚的呼声越来越高,初经“四大”滋味的彭元帅,直性子人忍不住了。他说:“那就扯开,看看我这个恶婆婆有哪些丑行?”这句话里有严于责己的方面,但是好像欠缺全面考虑。扯开干什么?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在党小组会上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小题大做,只能产生内耗,伤害同志感情,将帅两败俱伤,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当时在干部配置上,与前后也有些不同。在彭、粟之前,是周总理兼管军委工作,徐向前是总参谋长,没有到职,由聂荣臻代理。到彭德怀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时,增设了军委秘书长一职,经毛主席提议:黄克诚任军委秘书长,粟裕任总参谋长。总参的事、军委的事是各有分工负责的。在粟裕之后,经毛主席提议:由黄克诚担任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1959年林彪接任后,罗瑞卿任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
粟裕大将作检讨,仍然坚持下放
军委扩大会议发展趋势,好像对粟裕、彭德怀都不利,是何原因?
继刘伯承、萧克等大会检讨之后,粟裕在军委扩大会议上作自我批评,检讨中表现出他的高尚风格。他不仅检讨了近几年来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而且还把历史上的缺点,犹如布袋里倒核桃似的,哗啦哗啦,全部亮了出来。例如,在华中地区工作时,群众挂他的画像,没有制止;建国初期,在华东地区工作时,对陈毅同志支持不够,等等。
粟裕检讨后,会议上再没有提什么,获得通过。陈毅听了粟裕的检讨后说:“自己检讨好,自己不说别人不好讲!”
粟裕检讨后,仍然坚持要求下放。“下放”是当时的新兴名词,与“将军下连当列兵”,都是光荣的。会上有人质问粟裕:是去当团长还是当师长?陈毅曾写道:“干部下基层,发动大建设;生根而落户,实际干改革。潜力猛发掘,生产开新页。岂仅为精简,下放路子阔。思想大革命,辉煌入史册。”
这次军委扩大会议从5月28日开始到7月22日结束,共开了50多天。会议结束不久,粟裕被调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保留国防部副部长职务。以后升任军事科学院第一政委。总参谋长一职,经毛泽东主席提议由黄克诚接任。如果粟裕当时是元帅军衔,好像会又有一番光景。当时条令规定:国防部长有权批准师级干部的任命调动。军级任免总理批准,兵团以上干部任免要经过主席批准。所以,粟裕调动是他本人要求,主席批准的,不是国防部长彭德怀任免粟裕的职务。
会后,军委决定撤销训练总监部建制,另成立训练部,归总参谋部领导;新任部长李作鹏中将是林彪的老部下,萧克被调离。原训练总监部两派,看起来好像争论很激烈,大字报铺天盖地,势不两立;军委扩大会议一过,好像时过境迁,云雨消散,分歧也不大。为什么争论那么激烈?这与1957年以来整风、反右、“四大”,以及“大跃进”、“敢想敢说敢干”……的形势有关;又有人从中策动,添加“佐料”,推波助澜。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无限上纲,好像与过早提出批资产阶级法权思想有关。
粟裕的职务降低了,彭德怀的地位好像也不牢固。从这次军委扩大会结束时,全体与会人员合影大照片看出:彭德怀坐在靠边的位置,没有坐到按惯例应该坐的座位上;而林彪却坐到了紧靠毛主席的座位上。
责任
彭德怀名义上主持这次军委扩大会议,他应负哪些责任?
一、被动。上有毛主席,毛在刚结束不久的八大二次会上不指名的批评彭,彭也对“大跃进”提出了不同看法。毛之外,又有了一个刚升上来的中央副主席林彪。笔者认为论德、才、资和贡献,提彭为宜,但提了林。彭忠心耿耿,但好提意见,上边不喜欢。提个“病员”似乎好驾驭,岂知,欲望更高更大。“欲取之必先与之”,不仅是“借钟馗打鬼”,欲取而代之。一上来就抛出了个人崇拜的糖衣炮弹,这一“法宝”十分厉害,十分了得!
在这种情况下,彭德怀好像要让“贤”,“无意苦争春”,显得被动。
二、会议没有按原定议程进行,而是顺着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趋向发展;彭德怀好像也无法掌握和扭转。50多天的会议,就是批判“军事教条主义”,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反来复去就是那么几件事,几句话。
三、实际上,会议期间和会议以后,人民解放军的日常训练、战备任务,已经作了很大更改,主要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思路开展。毛主席说:以钢为纲,纲举目张。“钢铁元帅升帐”了,部队就停下训练,以人力、物力支持大炼钢铁。毛主席说:以粮为纲,纲举目张。大办粮食,“粮食元帅升帐”了,部队停下来训练,又以人力物力支援农业。
毛主席说:大写诗歌好,全国军民都来写诗歌。部队放下训练,坐在那里写诗歌。
彭德怀不愧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开国元勋之一,优秀的共产党人和军事指挥员,人民解放军的楷模和统帅人物。杨尚昆曾经写文章评价彭德怀:“他临阵对敌的雷霆之威,对党对人民的赤子之忱,政治上的松柏之节,生活上的冰霜之操,和作风上的朴实无华,使他不愧为我们共产党人和革命干部的表率,中国人民的忠诚儿子。”革命元老续范亭称赞说:“爽直将军贵姓彭,志如铁石气如鲸。三军一致称模范,粗布征衣半老兵。”毛泽东称赞说:“谁敢横枪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粟裕,和彭德怀一样,也是立有赫赫战功、富有军事指挥才能的统帅人物。在以后的年代里,受到林彪的压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用,没有发挥他应有的作用。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也相应地避免了某些“政治漩涡”。他的一生,用实际行动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正像他自己描写的那样:“半世生涯戎马间,一生系得几危安。沙场百战谈笑过,际遇数番历辛艰。松苍敢向云争立,草劲何惧疾风寒。生死沉浮寻常事,乐将宏愿付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