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30年蓦然回首:张海迪在迷茫的年代引燃一团火(组图)

(2010-02-05 12:58:47) 下一个




1981年年底,两名孩子在帮“玲玲姑姑”(张海迪)推轮椅。在山东聊城莘县,张海迪自学医学知识为乡亲们针灸治病,曾无偿医治病人一万多人次。两名推轮椅的孩子均为张海迪治好的婴儿瘫患者。  




世纪80年代出版的张海迪连环画封面

  “世上既有苦水,也有美酒,

  就看你怎样去追求。

  只要你能昂起头,

  苦水也能化美酒。”

  在翻阅瘫痪姑娘玲玲的日记时,宋熙文发现了这首小诗,觉得颇有几分哲理,就决定用在稿子的开头。

  1981年底,宋熙文是新华社山东分社的记者,他正在写一篇通讯稿,题目叫《只要你能昂起头———记瘫痪姑娘玲玲》。

  这位小名“玲玲”的瘫痪姑娘,此时正在山东莘县的家中,每天与轮椅相伴。她的学名“张海迪”,还没有多少人知道。

  1981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宋熙文的稿子,题目改为《瘫痪姑娘玲玲的心像一团火》,全文1100余字。

  张海迪的人生轨迹,从此转变。

  闻名县城

  1981年10月,26岁的张海迪昏迷了五天五夜。

  自从5岁时患上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张海迪就一直病痛不断。这一次,是因为她长年大量服用止痛药,药物中毒导致间歇性呼吸停止,濒临死亡边缘。

  “我当时就在山东画报社工作,分管聊城地区的报道。”现为该杂志社副总编的李霞说,莘县是聊城地区的一个小地方,县城里几乎都知道张家有这么一位大病缠身的女孩,连县招待所的服务员都在议论“玲玲这次病得不轻”。刚好住在招待所里的李霞觉得奇怪:“玲玲是谁?”一个残疾人在当地的知名度这么高,李霞决定去采访一下。

  在张海迪家,李霞见到了这位刚刚从病危中被抢救过来的姑娘。“一个挺纯朴、开朗的年轻人,说话时不觉得她是一个病人。”李霞说,“因为他们县非常偏僻,她也不出门,我是她见到的第一个记者,她见到我就说,和她想象中的记者差距很大,以前只是从书上看到过。”

  李霞给张海迪拍了一组照片,“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好像都比较迷茫,像张海迪这样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我觉得值得宣传。”但是《山东画报》的出版周期比较长,李霞又到东阿县去报道引黄入津工程的起闸仪式,同去的有很多媒体的记者,新华社记者宋熙文也在其中。大家聊天时,李霞随口说起了自己采访过的这个“玲玲”,引起了宋熙文的兴趣。

  “我当时很惊异,觉得这个孩子和常人不一样,有必要进一步挖掘材料。”宋熙文说,他就提议和李霞再去一趟莘县。去之前,按照工作习惯,宋熙文先给莘县县委宣传部打了个电话,向他们打听张海迪的情况。“宣传部的人说,玲玲就是他们副部长张坦夫的女儿,而那天张坦夫正在聊城办事。”当晚,宋熙文和张海迪的父亲取得了联系。

  “文革”前,张坦夫是济南市文联的领导干部,1970年他带着全家人下放落户莘县。“莘县比较贫困,他属于降职,而且地方上的人际关系也很复杂。”宋熙文说,“可是和这个女儿在一起,父母居然就能不那么悲观,并不觉得这个孩子是一种负担。”张坦夫向宋熙文简单介绍了玲玲的一些情况,言语中不乏自豪,更增强了宋熙文的好奇。几天后,他终于见到了玲玲。

  “她一个人在一间小屋里,坐着轮椅,没有颓废消沉。屋里书很多,大部分是外语书和画书。”宋熙文回忆当年的张海迪,身边经常围着一群小青年,和她一起唱歌、读书、讲故事,“好像有磁力一样,人们都愿意上她家去。”

  北京之行

  张海迪登上《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在山东省引起了轰动。

  当地政府领导震惊了,党中央的机关报上赫然写着“山东省莘县”,可这个“玲玲”是谁?“之前连县广播站都没有宣传过她,怎么就突然冒出了这么大的模范典型?”宋熙文回忆,省里的各级宣传部门和妇联、团委赶紧动员起来,张海迪开始接受络绎不绝的采访,大量的宣传材料通过工会、妇联、共青团等渠道层层上报,经过了一年多的升温过程,终于在1983年达到最高潮。

  1983年3月7日,团中央授予的“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是张海迪获得的最高规格荣誉,也是她最广为人知的头衔。

  据当时在团中央宣传部工作的高伐林回忆,张海迪进京,是1983年2月24日。她被安排住进了中央团校大院里的万年青宾馆,当天,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王兆国就去看望了张海迪,并让医生为她进行检查治疗。28日下午,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的胡锦涛主持召开了“首都新闻单位听取张海迪同志事迹介绍会”,张海迪面对记者们的镜头侃侃而谈,还分别用中文、英语、日语唱了三支歌:《生活多美好》《哆唻咪》和《四季歌》。

  记者们被感动了。3月1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刊发长篇通讯《生命的支柱———张海迪之歌》,以及张海迪的自述《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3月5日,首都各界集会隆重纪念学习雷锋20周年,张海迪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就座,并受到了万里、习仲勋、王震等领导人的接见。在3月7日的“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命名大会”上,王震、陈丕显等领导人出席并讲话。3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报告文学《向命运挑战———记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3月9日,解放军总政治部在首都体育馆举行张海迪、朱伯儒(解放军学雷锋标兵)事迹万人报告会。3月11日,张海迪在人民大会堂作事迹报告,这场报告的实况录像于3月17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向全国播出。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领导人先后为张海迪题词。

资料图:张海迪 

资料图:张海迪


  精神偶像

  张海迪热潮席卷全国,她成了亿万国人的精神偶像。雪片般的来信从各地飞来,甚至有的信封上连地址都没有,只需写上“张海迪收”,信就能寄到团中央。张海迪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媒体高度关注,报纸上争论过“海迪应不应该结婚”,还有人指责张海迪的发型“为什么非要留长发”。定价4角的张海迪事迹手册《闪光的生活道路》印数突破500万册。

  改革开放之初,青年人需要什么样的榜样,或者说,中央需要为青年人树立什么样的榜样,是高层斟酌良久的问题。在高伐林的记忆中,团中央内部综合比较了各地报上来的典型,认为张海迪的优势在于,她是弱者,却坚韧不拔地成为强者;她是强者,却无私忘我地帮助弱者。无论宣传受众年龄大小、生活境遇如何,张海迪的价值观都能得到认同。

  “而惟一的不利因素,却是张海迪的残疾。”高伐林写了篇很长的文章《天上有个太阳,水中有个月亮———关于张海迪的“成名”始末》,发表在1989年6月的《报告文学》杂志上。他透露,假如当年还能找到一个和张海迪精神类似的健全人,那么这个被树立起来的榜样,绝不会是张海迪。因为,“既然遴选的是一个全国级别、年代级别、要跟雷锋并列的先进典型,团中央就希望他(她)的条件具有最广泛的普遍意义,‘残疾人’这个因素未免太特殊了。”

  对于此次北京之行,张海迪多年后回忆称,当时她本想拒绝,她更愿意在自己的那间屋子里读书、工作、学习,跟朋友们在一起。后来又想,一定要去的话,很快就会回来。

  “当时想得挺简单,”张海迪描述自己当年刚进京时的心态,“觉得很快就能回家了。”

  她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声名最盛之时,她却突然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了,原因竟是再次病危。

  回归平凡

  3月11日下午,张海迪在人民大会堂**澎湃地作完报告后,回到下榻的总参第一招待所,突然陷入昏迷,停止了呼吸,经紧急抢救,才算把张海迪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团中央紧急研究决定,马上送张海迪到北京军区总医院治疗,停止一切活动和采访,但已安排好的宣传报道则照发不误,只是暂时不得报道张海迪病危的消息。

  渡过这次危机之后,张海迪没有接受组织安排的重要职务,而是选择回到济南疗养,她的父母不久也随之调回省城。“她家的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改善,这是客观情况。”宋熙文说,记得海迪讲过,当年她跟着父亲从济南下放到农村时,一度很“害怕”:“到农村以后可怎么生活啊,心里没底。”但过了几年就适应了当地的环境,而且即使她闻名全国之后,性格上也没有什么变化。“要说有变化,就是越来越成熟了。”李霞和宋熙文都这样描述如今的张海迪。

  有媒体从业者认为,张海迪的意义在于,官方的政治宣传恰好契合了社会公众的普遍情绪。内在的心理原因,则是契合了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对成功的渴望。“张海迪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灰姑娘,普通人、弱者创造了奇迹。”可是,今天年轻人追逐的偶像,比之张海迪已经大相迥异:“奋斗、磨炼、挫折,这些环节最好省略,就像中彩票一样,被张艺谋、李安这样的导演一眼看中,就一夜成名。而八十年代,是一个平凡人渴望通过自身努力成功,也确实能看到成功希望的时代。”

  喧闹终会归于平静,张海迪选择写作为职业,先后创作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及翻译《海边诊所》、《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一百多万字作品。

  1991年张海迪被发现患有基底细胞癌。手术后不久,她开始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的学习。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考试,并完成了论文答辩,被授予哲学硕士学位。

  身为政协委员的张海迪,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残疾人事业。在2004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她提交了《关于残疾人驾驶汽车的提案》。她现在身兼中国残联副主席、中国肢残协会主席、山东省作协副主席等多个职务。

  张海迪现在在德国游学。回首往事,她的总结是:“我觉得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为什么要经常出现在镜头里呢?”

  她也有自己的偶像———美国残障女作家海伦·凯勒。最近,张海迪把海伦·凯勒的照片贴在自己的博客上,题为《宁静世界里的女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6)
评论
酒歌话廊 回复 悄悄话 非常喜欢阅读大佛的文章,文学城最多产高质量作家。也巧了,我的博客前些日子同时转载一篇张海迪的博客和我的一篇文章叫“三十载再回首”,故猜想是否楼主看了我的博客,受到了丁点儿的灵感,产出了这篇文章。如是这样,我该乐了。如不是,那就请大佛见谅,我自作多疑喽。毕竟我们都是同一时代过来的人。
司提反 回复 悄悄话 真相,张海迪其人其事

  王兆国、胡锦涛上任团中央职位后,一方面紧锣密鼓地安排班底,另一方面就是全国范围内把过去篦过来的寻找典型。在他们心目中,这个典型,得是邓小平前一年所说过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有理想,当然是共产主义理想;有道德,即公而忘私,助人为乐;这两条,与文革前并无二致;第四条是有纪律,即要顾全大局,听从指挥这是针对当时某些青年对现实不满,时有越轨的现状而来的;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条有文化,这或许可以说是六十年代与八十年代的最大区别中共当权者感觉不能再搞毛泽东的愚民政策,知识在一旦程度上是搞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当然这一条得有其他三条管着。
  
  问题是,这样的典型,踏破铁鞋无觅处。团中央排列权衡和比较了当时从各条线索摸上来的模范人物,发现理想、道德、文化和守纪律,往往"极难"并存相信共产主义那一套,又先人后己,舍己为公的,文化却不高;在青年中享有威信,急功好义,在业务上又很有成就的,却往往遇事有自己的主见,不是那么听话,对于共产主义教条爱问个为什么。幸好,得来全不费功夫。山东团省委推荐的残疾女青年张海迪被团中央选中了。她是少见的"四有"全占上的青年典型,只有一条不足,她是一位高位截瘫痪者。小时候患了不治之症被永远锁在轮椅上的张海迪,后来自学了好几门外语和针灸,仅在农村为农民治病,而且还自己翻译和写作了好几本书。团中央选中她,很重要一个因素是听说她在山东大学作报告时,上千大学生完全被她征服,佩服得五体投地那几年的大学生,可是让中南海的领导人伤透了脑筋,他们居然还有能为之折服的人!

这一炮果然打响,三月份团中央命名张海迪为"优秀共青团员",举行表彰大会,把张海迪兴师动众请到北京开大会作报告;五月份,邓小平、叶剑英、陈云、邓颖超等八位元老都应团中央请求为张海迪题词,党中央还专门发了中共中央红头文件,要求全党学习张海迪。本来胡耀邦也跃跃欲试拟为张海迪题词,授意团中央也去请示赵紫阳,好一起题词,但没想到赵紫阳提议只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题词,胡耀邦也就不好单独题了。
  
  王兆国,胡锦涛乃至团中央,本来与军队都没有多少关系,这对於他们未来从政,当然是不利因素。虽然陈昊苏和何光凫都是从军队来的干部,但是他们与王、胡关系不是十分融洽,王兆国与胡**很难利用他们这条线与军队搭上关系。而前述王兆国对待从军队来的宋德福那种态度,更是相当失策。不过,团中央抓住了一个好很的机会与军队搭上线,就是宣传学习张海迪热潮。当时部队也宣传了一个模范空军某部"几十年如一日学雷锋做好事"的油库主任朱伯儒。团中央邀请朱伯儒与各省市模范一起参加纪念学习雷锋活动二十周年的座谈会,将之从军内推到了社会上;而团中央所树立的典型张海迪,也恰好适合部队向青年士兵进行宣传教育的需要,多次被请到部队作报告搞活动。宋德福当时就是具体组织张海迪到部队的负责人之一。团中央与总政治部便互相配合,团的报刊用了大量篇幅宣传朱,部队也对宣传张海迪不遗馀力。在团中央负责此事的胡**就与军队开始建立联系。後来,张海迪这条命也是军队救的她住在部队宾馆,在呼吸骤停发作时,解放军医护人员赶来抢救及时,才幸免一死。宣传张海迪,是王兆国、胡**届班子最大的一次手笔,也可以说"共青团派"最重大的一项政治资源。发现和树立这样一个轰动全团和全国的堪与雷锋双峰并峙的特大典型,王兆国、胡**可以说在中央领导眼里大大地得了一分!抓住这个典型之後,王兆国与胡**就将自己的命运与这个典型紧紧捆在一起了。
  
  张海迪其人本来并没有那麽强的政治色彩,她自己作为一个重度残疾青年,见过父亲在政治斗争中所经的风雨,由於随父亲下乡和后来进城之後与待业青年来往,在生活底层挣扎,因此了解一般老百姓对时下政治囗号的反感;后来她曾经对记者说过不希望多提她如何争取入党。这说明她对于一个典型如何能让老百姓接受不致遭到反感和排斥,还是有一种直觉把握的。但是后来随着她的命运变迁,越来越骑虎难下、身不由己;而随着地位的提高,她自己也越来越"识相",自觉配合当局首先是团中央和山东省委对她的塑造。
  

 一九八三年的春天还没有过去,正当全国学习张海迪典型如火如荼之时,最开始报导这一典型的新华社记者,发现一些疑点,例如张海迪参加全国高考的分数,并非她在演说中所讲的为四百二十四分。于是他们写了一份内参向上汇报。当时团中央第一书记王兆国看到后大发雷霆,竟训斥新华社那几位记者,"张海迪是你们发现的典型,团中央正在宣传,全国反映强烈,你们自己现在又否定,出尔反尔,还背着团中央往中央寄,你们这样做,是想干什么?"不仅如此,他还马上打了电话给新华社负责人,表示了强烈不满。但是团中央也曾收到过好几封从山东寄来的匿名信,揭发张海迪的演讲有许多不符事实。团中央尽管不信,但是又担心查无实据、却事出有因;万一真有点影子呢?也担心如果写信人寄到别的单位,如山东省委,甚至寄到党中央,上面追问起来,怎麽说?於是就向中央书记处胡启立和郝建秀作了汇报,後来又向胡耀邦专门请示。
  
  当时张海迪宣传已进入了热火朝天的阶段,可中央和团中央均举棋未定。胡耀邦指示团中央,与山东省委联合组成调查组,再次仔细深入地核实张海迪的关键先进事迹,在全部落实、拿到过硬材料的基础上,就如何宣传升级,向党中央提出请示建议。胡耀邦说"张海迪宣传要经得起现实的检验,还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像六十年代初期团中央和总政调查雷锋事迹一样,板上钉钉,四脚落地。"团中央遵旨组织了八九人"学习宣传张海迪调查组"之所以用这个名称,是担心这么一重新调查,肯定会引起基层的议论,以为张海迪这个典型出了什么"问题",所以前面冠以"学习宣传"字样由王兆国亲自挂帅担任组长,他当时正患腹膜炎住院治疗,无法前往,於是由团中央宣传部刚提拔的副部长江洪和中国青年报记者部主任丁钢两位副组长领军;山东省委也组成七人"学习宣传张海迪调查组",达到山东省委济南、张海迪原来生活工作过的地区和莘县,进行联合调查。这次调查,谁也没想到会遇到完全预料不到的情况。尽管多数先进事迹得到核实,但也有的事例查无根据。有的身世说法无法证实例如她的高考分数确实未曾达到那么高,张海迪一九七四年夏天的自杀经过多人有多种说法,甚至对於张海迪童年究竟是否"没有上过一天学",也无法找到确凿的人证、物证、旁证。这都罢了,对调查组宛如晴天霹雳的却是,查到莘县县委事先派人调查的几份材料,证明被团中央任命为"优秀共青团员"的张海迪,竟然没有加入共青团的原始记录!
  
  张海迪在农村那一段时间的团支部书记和委员,除了一两人嫁到外村之外,仍在村里的,分别写证明说未曾在他们担任团的职务期间负责张海迪入团;张海迪自己介绍的她的两名入团介绍人,一人迁往外地找不到,另一人写材料称并未介绍张海迪入团;张海迪档案袋中没有每个团员入团时都应填写、并经介绍人填写、团支部书记签字、上级团委批准的入团志愿书,只有一份当张海迪随父母由十八里铺公社转到莘县县城三年之後,转移团的关系证明,但公社团委存底的档案恰恰又没有转关系的原始存根。两国调查组感到极为棘手,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商讨。谁都能估量这一消息传出去的後果在全国青年学习张海迪白热化的高潮中,不啻一颗重磅炸弹,王兆国和胡 **等团中央新班子会脸上无光,威信扫地,很有可能被党中央和元老痛责为"工作粗枝大叶,树立虚假典型,造成极其重大的不良社会影响",他们两位的政治前程说不定都得划上句号。
  
  到底该怎么办?调查组当时争论激烈,分成了两派意见。一派主张隐匿不报,只限於调查组成员知道,对外严格保密。第二派则认为,纸难包住火,应该向两个调查组的主管机构团中央和山东省委汇报。山东省委调查组持前一种意见,大概他们久经官场,见多了欺上瞒下的勾当,而且山东省委作为雄踞一方的当地衙门,工农商学兵各个行业都要抓,青年典型宣传在他们的全局中占不了多大份量;山东省委书记苏毅然和省长梁步庭又都资格不浅,此事果真要"穿帮",担不了多大责任,最多也就是调查组长做个检讨而已。而团中央调查组中後一种意见更占上风这麽大规模、这麽高规格地宣传一个青年典型,在团中央来讲就是押上了全部信用,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从王兆国、胡 **到调查组副组长江洪等都是刚刚提拔、指望着前程似锦的第三梯队,经不起这种差池。联合调查人员反复争论,最後山东调查组拗不过团中央调查组,勉强同意派代表连夜回京向团中央书记处汇报。联合调查组负责人要求在汇报中一定要"全面、慎重"一句话,对这一爆炸作情况的严重性要设法减弱、消解。
  
  当时王兆国仍在住院,但是对这麽非同小可的事情,胡**对不敢自己作主。他主持了书记处会议听取调查组代表汇报,并立即与王兆国通气。王与胡都感到这一情况事关重大,权衡利害,还是得硬着头皮告诉党中央,否则责任没负负;但向党中央汇报得精心推敲说法。正如胡**那位出名的同乡、近代学术大师胡适所说,历史是一位百依百顺的小姑娘,只看你如何装扮她了!

经再三推敲囗径後,他们向胡启立和郝建秀作了汇报,囗气轻描淡写,也免不了也检讨几句自己政治上还不大成熟,工作中有了疏忽。对此事则认定为由於当时尚在文革期间,团组织在恢复之中,管理较为混乱,又因时间较久,有关知情人迁居难寻,因此未能找到张海迪入团原始材料;但根据公社团委的记载,应认定为团员。
  
  稍有头脑的人都会明白,他们的说法经不起推敲说是"文革期间管理混乱",但别人的档案资料都在,井井有条呀!说是"知情人难寻",又没出中国,真要想找怎麽会找不到?但是这一认定,被胡启立和郝建秀等中央领导人认可因为他们也深知如果真要查下去,可真是吃不了兜着走了!这件事,就在从下到上的层层汇报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团中央指派何光凫和宣传部长魏久明带着中央的尚方宝剑赶到了山东,莘县县委书记当着两级调查组负责人的面,撕掉并烧掉了那几份证词,并由他们安排县里官员重新向当事人取证,弄来新的证词那当然是能够证明张海迪确实入了团的,至少是不那麽强烈的反证。
  
  这一次宣传先进典型,是共青团传统政治思想工作的华采乐章,也是传统政治思想工作的完结篇。他们承了上,再也无法启下;从那以後,再也组织不起来规格如此之高、规模如此之大的先进典型宣传学习活动了。後来的团中央负责人宋德福、李克强,再也不敢作此奢望。
TwinTurbo 回复 悄悄话 一个山东的张海底,一个东北的取笑,一个北京的李眼界是当年的三个大活宝,全国到处忽悠.给青少年洗脑。如果不是为个人利益自觉自愿的助纣为孽,要么就是被人耍弄的傻13。
xm1982 回复 悄悄话 记 得 当 时 就 不 喜 欢 她 , 华 众 取 宠 的 成 分 多 了
jen8b 回复 悄悄话 我觉得张海迪很棒.而且她之所以能如此正视人生,和她父母对她的培养,和她拥有的丰富的知识是分不开的.建议我们都好好培养下一大,让他们有知识,有爱,有感恩.
红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留意的评论:我没注意到你说的这件事,如果是事实,应该曝光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任何人都无权凌驾于法律和道德之上。我钦佩她热爱生命,奋斗进取的精神,并不是说可以容忍她贪赃枉法。这是两回事儿。
GCD 利用她做宣传也好,她个人因此名利双收也罢。我看到的是作为一个高位截瘫的病人,她那顽强的生命力,她一直那么乐观,那么美丽,我相信即使身体健全的我们,也是不容易做到的。她感动我的是那个顽强的生命本身,与任何其他的势力无关。


留意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红林的评论:
我说的张海迪空手套地方酒厂几十万的事情千真万确,因为我那朋友在酒厂当厂长,据说张的妹妹拿着张的亲笔,亲自去取的钱。后来酒厂倒闭,厂长都掉眼泪了,说当初太大方,浪费了很多钱。
张海迪积极向上不假,不过是个人都有缺点,贪是最常见的。如果有人认为她是完人,那你不是太好心,就是一幼儿。
sunjkl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人生啊啊啊的评论:
你儿子也没救了。
WienFan 回复 悄悄话 "可是,今天年轻人追逐的偶像,比之张海迪已经大相迥异:“奋斗、磨炼、挫折,这些环节最好省略,就像中彩票一样,被张艺谋、李安这样的导演一眼看中,就一夜成名。"
---精辟!

楼主精彩的文字,让俺受益非浅。

谢谢您!
hercules007 回复 悄悄话 总算有人气儿了。这个世界还是有不少人血是热的。
mzl9876 回复 悄悄话 张海迪的故事我是很喜欢,尤其喜欢她的进取精神,
红林 回复 悄悄话 一个高位截瘫的病人能如此热爱生活,本来就是一个奇迹。她脸上永远洋溢着笑容,她博学、儒雅、多才多艺。不管你的语言多么恶毒,也不管你的内心多么丑陋,我能肯定的是:如果高位截瘫的是你,你一定活得猪狗不如。
支持海迪!你精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永远华美的生命乐章!我相信那些嫉妒你、诋毁你的迟早是会下地狱的。
人生啊啊啊 回复 悄悄话 回复sunjkl的评论:学啥国学?跟学张海迪有啥本质区别?也学得满嘴仁义道德?胡扯呢
sunjkl 回复 悄悄话 诸位的感言反映出了当代中国人的现实:materialism + cynicism。雷锋张海迪是真是假鼓励了一代,中国人的道德本来就不是靠信仰作基础,如果舍得花钱让你们的孩子去学点国学(做人的基本道理),中国未来也许还有救,你们反正是没救了。
转帖司令 回复 悄悄话 媒体有时夸大失实的赞扬让朕倒尽了胃口,对啥都是半信半疑的。
linna118 回复 悄悄话 最高尚之处在于医术如此高能治好别人的瘫痪, 却让自己永远坐轮椅.
下一个捞一把 回复 悄悄话 这个老女人提建议要关闭网吧.
plum8 回复 悄悄话 张海迪的博客很好看。她很有才学和审美观,她画的油画很漂亮。
TKCD84 回复 悄悄话 张海迪的宣传故事里因为时代和意识形态的需要的确制造了一些谎言。但就我看到的一个张海迪最近的采访,还是看的出她这个人比较真,不市侩,也有自己的原则。
hercules007 回复 悄悄话 还是老人家说得对: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
留意 回复 悄悄话 据我一个朋友讲,张海迪利用自己的名声这些年捞了不少钱,光他知道给一个地方酒厂题字,50万人民币。
人心都坏了。
思无味 回复 悄悄话

For more than 60 years,
一个接着一个的忽悠,
一个接着一个的杯具。
hercules007 回复 悄悄话 And you too 弄笛声腾. It's hard to brighten dark minds/hearts, that's for sure!
hercules007 回复 悄悄话 yes Really, you are full of yourself aren't you?
弄笛声腾 回复 悄悄话 无数谎言中的一个而已。
really??? 回复 悄悄话 That has been proven total buulllsshiitt. But some stuuupiiiddd one still put this out there.

""两名推轮椅的孩子均为张海迪治好的婴儿瘫患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