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两岸中国历史教科书的异同比较

(2010-02-28 14:34:22) 下一个

壹、前言

两岸分治的现实,并无法改变两岸源于相同源流历史的事实。长期以来,由于两岸意识型态的不同,以及在国共内战的不愉快经验,以致于不少学者只关注大陆历史教科书中的「政治意识型态」问题;或者说,都习惯于从政治的角度去解读大陆的历史教科书,也正因此,对于中国现代史中的国共之间的种种恩怨,两岸的诠释各不相同原是可以理解。

但是由于研究者的专长是教育工作与教育研究,因此长期研究大陆历史教科书后,研究者较关心的是,除了两岸对立过的政治历史之外,吾人如何可以从彼岸的历史教科书中学习到什么?能不能藉此来突显或反映出台湾当前国中历史教科书中的问题?所谓「他山 之石,可以攻错」,诚此之谓矣。

为了达到研究者的目的,又避免因为政治立场对立所引起的争论,本研究将以两岸国 初中本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古代史」与「中国近代史」各挑选五个重大历史事件作为 比较的重点,而舍弃「中国现代史」的部份,也许将来另文研究之。

比较教育学者贝瑞德(Bread)曾指出比较教育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描述、解释、并列、比较。本研究虽然亦属于比较教育范畴,但由于比较的标的物是教科书,因此将采:并列、比较,最后再解释的三阶段研究方法。之所以希望利用并列、比较两岸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同历史事件,主要目的不仅止于探讨两岸教科书内容之异同,更重要的是,探讨在两岸 历史教科书异同中的背后可能因素,以及其可能代表的教育意义。

研究者无意去仲裁两岸国初中历史教科书内容异同时,「谁是谁非」,因为「考证」是历史学者的责任,不是教育学者的能力所及。但是以教育学者的立场,提供两岸国初中历史教科书内容之异同所在,就等于是告诉这些教科书的「编辑委员」诸公们,这些地方的教科书内容有必要进一步去考证与研究,才能提供国中学生正确、完整无误的历史教育 。

本研究所采用的样本教科书,在台湾方面是由国立编译馆主编的「国中历史」(民国 八十五年七版),其中本国史有三册。至于大陆版,是采用上海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第一版),本国历史共计四册,初中使用。

以下将依序呈现古代史历史事件异同比较、近代史历史事件异同比较,再其次是针对 前两大类之比较,探讨其背后可能之原因,及其在教育上的意义,最后提出本研究之结语 。

贰、古代史历史事件异同比较

在两岸历史教科书中,对古代史选定的历史事件包括:夏商周三代;秦的灭亡;三国 鼎立;黄巢之乱与唐的灭亡;明的灭亡。以下分述之。

一、夏商周三代

台湾版p12~15

尧和舜都是大公无私的人,他们都把帝位传给贤能的人,不传给儿子。这种传贤不传 子的方式,很受后世的赞美,史称禅让政治。

禹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君主,他不仅消除水患,而且大兴水利,使百姓过着安定的生活 。

禹年老时,也想效法舜,把帝位禅让给帮助治水有功的益。但他死后,四方诸侯不拥戴益,而拥戴禹的儿子启。这是因为禹有治平洪水的大功,百姓感念他的恩德;加上启也很贤能,所以获得诸侯的拥戴。从此,君主成为世袭,开了传子或传弟的局面。夏朝因此 成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与后来的商、周,合称三代。

大陆版p8~10

相传尧、舜、禹先后成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都是由部落推举生的。这种 公共推举首领的制度,后人把它叫做禅让制。

传说的尧、舜、禹时期,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那时候部落首领逐渐取 得了特殊地位,贫富分化明显。传说舜的家里有了储藏粮食的仓库,禹的父亲曾筑城来保 护自己的私有财产。

夏、商、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建立和发展时期,共1300年左右。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 的第一阶段。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治水有功的禹,是站在阶级社会门槛上的人。他本人是由各部落共同推举的首领,但已经拥有凌驾于各部落之上的权力。有一次,召开部落联盟会议,一个部落首领迟到了,禹竟然把他处死。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禅让制,自称为王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国家-夏朝。

异同比较

对于禅让政治的解释上,台湾版与大陆版有很大的不同,台湾版是说「把帝位传给 贤能的人,不传给儿子」,而大陆版却强调「由部落推举产生的」,由此可以感觉出大陆 版认同这种共同推举的方式。台湾版则非常赞扬这一种政治概念。

台湾版对于夏、商、周三代都以正面的叙述,并认为尧、舜、禹是历代不可多得的明君,肯定他们的重要性,但大陆版却说夏、商、周是我国奴隶制的王朝,其中对禹更是大肆批评,例如:台湾版「禹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君主……使百姓过着安定的生活」,而大陆版「治水有功的禹,是站在阶级社会门槛上的人……有一次,召开部落联盟会议,一个 部落首领迟到了,禹竟然把他处死」

台湾版认为启的继位是,因为百姓感念禹的恩德,加上启也很贤能,所以获得诸侯 的拥戴,但大陆版却说启是自称为王,并在小字的部份说启和益为王位相互战争,结果启 胜利了。

二、秦的灭亡

台湾版p47

秦始皇在统一后的第十二年,死于东巡途中。于是,李斯和赵高拥立秦始皇的少子胡 亥即位,是为二世皇帝。二世皇帝信任赵高,统治更为残暴,人民更加痛苦,终于爆发了 陈胜等的抗暴运动。

大陆p41、p42

秦始皇希望自己的帝位万世相传,但他万万没有料到,威势喧赫的秦王朝只存在短暂 的15年。首先高举反秦大旗,点燃农民战争的烈火的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

陈胜、吴广从揭竿而起到失败只有几个月时间。但他们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 模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统治,为推翻秦朝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 灭的。

异同比较

  对于陈胜、吴广的事件,台湾版只是简单的用几个字叙述,而大陆版对这一类农民战争非常赞颂,花了二页的篇幅来叙述此事,充分的感受出大陆强调农民起义。两岸对于秦王朝的评价是一致的,都属于负面的;对于陈胜等人的评价也是一致的,只是大陆特别强 调「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三、三国鼎立

台湾版p77、78

图片的说明-曹操,少好兵法,有雄才,多权诈,为影响三国历史发展的关键人物。

图片的说明-刘备是汉景帝的后裔。他和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的故事,最为后人所乐 道。

大陆版p.72~74

曹操统一北方以后,南方的军阀孙权和刘备,成为他的主要对手。

小字的部分-脍炙人口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写的就是三国时期的故事。但小说「三分史实,七分虚构」不能当真正的历史书读。例如:刘、关、张桃园结义、诸葛亮草船借箭,华佗为关公刮骨疗毒,都不是历史事实……曹操原是三国时期有作为的政治家,但小 说却夸大了他奸诈狡猾的一面。

异同比较

台湾版在课文中较为推崇刘备,而说曹操多权诈,但大陆版却较推崇曹操,赞扬他重 视农业发展,及政治、经济上的改革。而称孙权和刘备为军阀,还对三国演义作了负面性 的批判。大陆版特别提醒我们,不要误将「三国演义」当成真正的历史来读。

四、黄巢之乱与唐的灭亡

台湾版p.11

唐朝后期,政治日益恶化,受害最深的还是一般人民,动乱因此时有所闻。僖宗时,水旱灾加深人民的痛苦,终于爆发黄巢之乱。大乱起自山东,大江南北继之广遭劫掠,东南富庶地区,在此次大乱中也惨遭破坏;洛阳、长安又先后沦陷,全国骚动。唐朝重用黄 巢降将朱温,勉强平定乱事,国力则从此衰竭。

大陆版p.110

黄巢起义-唐朝后期,土地集中在少数贵族和官僚中,许多失去土地的人民成为流民 ,而统治阶级却过着奢侈的生活。……唐僖宗初年,黄河中下游又发生了旱灾,农民以草 籽、槐树汁充饥,而官府照旧催租逼税,广大农民被迫走上反抗的道路。

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这次起义历时十年,行军数万里,席 卷大半个中国,这在过去的农民起义中是没有出现过的。

异同比较

台湾版认为黄巢的事件是一场国家的内乱,称为黄巢之乱,但大陆版却称它为黄巢起 义,对于黄巢本人的介绍,起义的发生原因、战争、结果均有详述,并在最后一段文字中 ,可以感受大陆版肯定它对时代的影响、意义,而台湾版并无叙述黄巢本人,对于过程也 简单说明。

五、明的灭亡

台湾版p74

明末,陕西发生严重饥荒,边防军也因欠饷、欠粮而哗变。灾民与饥兵结合,四处劫 掠,流寇大起。其中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势力最强,屠戮也最惨,张献忠后来进入四川 ;李自成则攻陷北京。

大陆版p.80~83

一六二七年,陕北澄城县地方官向人民催租逼税,数百饥民冲进县衙门,杀死县官,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接着,各地纷纷响应,形成几十支起义军,其中势力较大的有高迎祥、张献忠等。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被推举为闯王,继续领导起义军进行战斗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经过十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转战十几个省区,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农民军第一次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把斗争锋芒直接 指向封建土地所有制,这在农民反封建斗争的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异同比较

张献忠、李自成在台湾版被视为流寇,但在大陆版却被视为农民起义的英雄。对于两 岸叙述的方式如同前面黄巢之乱,大陆版肯定此种抗争改革,并详细叙述事件发生的原因 、李自成的生平,他所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以及失败的结果,而台湾版则视其为内乱。

参、近代史历史事件异同比较

在两岸国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对于近代史选定的比较事件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庚子拳乱;清帝宣布退位。以下分述之。

一、鸦片战争

台湾版p2、3

道光二年,英国政府派兵来华,其预定战略是将压力加于北方,迫使清廷早日屈服, 所以未攻广州,径自北上,占据定海。

大陆版p5

一八四○年二月英政府任命乔治;懿律为英国东方远征军总司令和谈判全权代表 ,义律为副,率兵1.5万人侵略中国。

小字的部分-由于林则徐在广州已有准备,英军也不想在广州决战,转而进攻厦门, 被闽浙总督刘廷桢率军击退。英军便沿海北上,进攻定海。

异同比较

在鸦片战争中大陆版将英军战争视为侵略中国的行为,在小字的部分也说明因为林则徐在广州已有准备,英军也不想在广州决战(可能是打不过),转而进攻厦门,但被闽浙总督刘廷桢率军击退。所以只有沿海北上,进攻定海。而台湾版简略说英国政府派兵来华,其预定战略是将压力加于北方,迫使清廷早日屈服,所以未攻广州,径自北上,占据定 海。

二、太平天国

台湾版p9、10

清朝自干隆中期以后,政风败坏,军备废弛,国势渐衰。鸦片战争挫败,更使弱点暴 露。加上人口激增,耕地面积有限,连年灾荒,与种族歧视所激起的反清情绪,均促太平 天国兴起的主要原因。同治三年,曾国荃攻下南京,洪秀全已在城破前服毒自尽。

大陆版p16~22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旧的矛盾加深,西方列强的侵略又带来新的灾难,终 于酿成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在鸦片战争以前,农民受地主阶级剥削,生活已经备受艰苦。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 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加紧对人民搜刮。五口通商又使大批劳动人民失业,加剧社会动荡 。

曾国藩的门生李鸿章组织地主武装「淮军」,在外国侵略者帮助下从安庆运到上海, 进攻太平军。

在一八**年七月十九日,湘军挖地道炸塌天京城墙,蜂拥而入。洪秀全在城陷前病 逝。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加 速了清朝统治的衰亡。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旧式的农民战争不可能为中国寻找出一 条出路,但农民英雄们可歌可泣的斗争业绩和他们建立的历史功勋,是不可磨灭的。

异同比较

台湾版认为太平天国是起因于政风、军备败坏,加上人口激增,耕地面积有限,种族歧视,而大陆版却强调中国社会旧的矛盾加深(所谓旧的矛盾,就是农民受地主阶级剥削,生活已经备受艰苦),西方列强的侵略又带来新的灾难(新的灾难即是清政府为了支 付赔款,加紧对人民搜刮)。

大陆版对于曾国藩等人给予较多负面的评价,在课文小字中说到曾国藩因受太平军 重创,曾三次投水自杀,以及曾国藩的门生李鸿章组织地主武装「淮军」,在外国侵略者 帮助下从安庆运到上海,进攻太平军。而台湾版对曾国藩等则较多正面叙述。

台湾版认为洪秀全是城破前服毒自尽,而大陆版认为洪秀全在城陷前病逝。

就整事件来说大陆版还是不改其立场,对于农民战争赞扬有加,对于主要人物,将 其形容如同英雄,且课文中多叙述其事件经过。而台湾版则视其为内乱,并在后段分思想 、政治、军事、外交来归纳,强调太平天国败亡的原因。

三、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台湾版p.20、21

英国本来在我国的商业利益最大,各国画定势力范围后,英国的商业活动反而大受限 制,于是怂恿美国出面斡旋。……于光绪二十五年,分别照会各列强,主张开放中国门户 ,使各国在华的经济利益机会均等。这就是所谓的「门户开放政策」。

次年,美国再度照会各国,添入维持中国领土与行政权完整的原则,门户开放才算完 备,使我国幸免于瓜分之祸;但是列强的经济侵略,却使我国国计民生愈陷困难。

大陆版p46、47

十九世纪末,美国加紧了对东亚的扩张和渗透。

小字的部分-从一八四○年以来,列强的每次侵华行动,都与美国有关系。……一八九九年秋,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政府提出了所谓「门户开放」的照会。… …要求中国内地全部开放,使列强都享有投资的权利。英国首先支持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其它国家也先后表示同意。从此以后,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日益扩大了。

异同比较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台湾版是说英国为了自身利益怂恿美国出面,大陆版认为是因为美 国怕少分了一杯羹而主动提出。

由文中可发现大陆版有强烈反美情结,「小字的部分-从一八四○年以来,列强的每次侵华行动,都与美国有关系、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日益扩大了」,而台湾版则略有赞扬之意「美国再度照会各国,添入维持中国领土与行政权完整的原则,门户开放才算完备 ,使我国幸免于瓜分之祸」。

四、庚子拳乱

台湾版p23、24

义和团原名义和拳,盛行这些拳民各有神坛,自称祈祷后神灵附体,口诵咒语,能御 枪炮。后并入乡团,改名义和国。于是高揭「扶清灭洋」的口号,势力日益扩张,经常对 外人滋事。

大陆版p55~58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在戊戍变法失败后一年,爆发了以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反帝爱国 运动。这是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产物,也是长期以来遍及全国的群众 反对外国传教士和教会侵略的斗争的总汇合。

义和团的失败,说明旧式的农民反抗斗争无法改变中国的命运。但它表现了中国人民 强烈的民族感情和无畏的勇气,使列强感到「瓜分实为下策」。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也进 一步揭露清朝的极端腐朽,从而促成了新的民族觉醒。

异同比较

台湾版对义和团看法较为负面,认为它怪力乱神、经常对外人滋事,故称为庚子拳乱 。大陆版则视其为民族运动,在课文内容多强调其义行,并肯定它对中国的影响,民族的 贡献,对于怪力乱神的部分并未提起。

五、清帝宣布退位

台湾版p33、34

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手握重兵,阴持两端,一方面向革命军勒索,意图取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一方面利用革命军的声威,逼迫清帝退位。孙中山先生为了顾全大局,慨然允诺将大总统职位让予袁世凯,袁世凯与临时政府妥协,清帝遂于民国元年二月 十二日宣布退位。

大陆版p74、75

由于帝国主义的干涉,同时封建势力钻入革命队伍内部向革命派施加压力,革命党内 部也有人主张向袁世凯妥协,于是临时政府表示,只要袁世凯真正赞成共和,待清帝退位 后,一定保举他为大总统。

异同比较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两岸叙述很大的不同,台湾版认为是「袁世凯手握重兵,阴持两端,一方面向革命军勒索,意图取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一方面利用革命军的声威,逼迫清帝退位」同时「以孙中山先生为了顾全大局,慨然允诺将大总统职位让予袁世凯」来突显袁世凯的负面评价,大陆版则认为是受帝国主义的干涉、封建势力钻入,造成 革命党内部有人主张妥协。

肆、两岸教科书差异在教育上的意义

经过前述的并列与比较可以发现,两岸国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差异可以分为好几种类型 ,而各种类型的差异在教育上的意义也各不相同,以下分述之。

一、史实差异之论证

历史的史观或许因人而异,但史实却不宜有多种并存的道理。特别是古代史,两岸既没有政治立场的冲突,也没有任何对立的理由,何以在「夏商周」三代的史实差距如此之大?不只是对禹的人格特质的描述两岸迥然相异,对于禹的儿子启继承帝位的方式,两岸的内容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大陆版说是启以暴力获得帝位,而台湾版则说是大禹治水有功,人民感念,而且启很贤能,受百姓拥戴,因此开启了「家天下」的局面。

两岸的说法互异,考证的工作是历史学家的责任,但是从教育的角度去诠释,便极易 令人联想到课程理论中的「空白课程」,意即课程编辑者为避免教科书内容照实记载可能 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于是故意改变教科书的内容,甚至于省略该一部份的内容。

两岸历史教科书上史实的差异,绝对不只一处,例如前面亦提过,太平天国洪秀全是怎么死的,两岸的说法并不相同。但是古代史开始就呈现南辕北辙的现象,其所显现的象征意义实不容我们忽视。因为两岸政治立场的差异,没有道理连古代历史的史实也牵扯上关系。这说明了国民教育的教材有必要重新检视,错误的一方就必须改正。

二、农民起义是不是真的?

在大陆版教科书中,从秦朝的陈胜、吴广,唐朝的黄巢之乱、明末的张献忠、高迎祥、李自成,到清朝的义和团与太平天国,几乎无一不与农民起义或反抗有关,而这种史观在台湾教科书是完全看不到的。究竟大陆的教科书所说的是不是真的?这是一个两岸历史 教科书中相当突显的一个事实。

从严谨的学术规范的角度而言,欲回答此一问题可能需要专家学者长时间的考证与研究才能得知,但这似乎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获得。不过研究者大胆地从古代社会阶级及人口结构来推断,前述历史上的事件主要组成份子应是农民为主体。只是这种以农民为主体的大规模抗争所代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这就不是在台湾受教育的国中学生所能想象的。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如果经过专家考证证实古代史上多次战争都是农民的抗争,亦并不意味着大陆教科书上的诠释是完全被接受的。例如大陆版教科书在形容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亡」,「太平天国的失败,说明旧式的农民战争 不可能为中国寻找出一条出路」。这些「史观」可能就会因人而异了。

三、历史人物的评价

两岸历史教科书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些是一致的,例如对秦始皇都是采负面评价 ,但是也有不少是不一致的,这些不一致的评价,就值得深入去研究。

三国时代的曹操,便是两岸教科书差异的一个典型代表。台湾版说曹操「有雄才,多 权诈」;大陆版则说曹操原是三国时期有作为的政治家,但小说(三国演义)却夸大了他 奸诈狡猾的一面。台湾版是不是受小说的影响?

再如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台湾版以流寇称之,相关事迹则没有详谈。大陆版则用了二至三页叙述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前后种种事迹,特别是与部队约法三章不趁火劫掠北京城最为人称道。现今在北京市通往八达岭长城的途中,都可以看到大陆塑造的李自成骑马的雕 像,英姿焕发。由此可见两岸对古代史人物的臧否不一。

到了清朝,这种对立更明显。台湾版所称许的曾国藩、李鸿章,大陆版则以负面看待。而对于太平天国洪秀全的作为,两岸的评价也截然不同。这些事例突显两岸历史教科书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可能都有欠公允,不够周全。「盖棺论定」式的评价,可能不是最好 的历史教育,毕竟多元化思考是必须存在的。

值得注意的不只是两岸教科书上差异的部份,即使两岸教科书一致的地方,也未必就是正确的历史评价。在中国现代史中便有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便是两岸历史教科书同声谴责,骂为「汉奸」的汪精卫,就有当年二次大战期间恰好在上海汪精卫统治之下,后来也到台湾来的一位专制作西服的师傅说,当年要不是汪精卫在上海,中国人不知道要受多少日本人统治的苦。他的亲身经历,完全颠覆了两岸历史教科书的评价。避免「一刀切」、 「盖棺论定」的评价方式,可能对历史教育较有帮助。

四、切入历史的面向

两岸在古代历史的叙述,特别是在朝代交替之际所出现的动乱,大陆版皆以「农民起义」视之,强调是由于官吏「摧租逼税」、「严重饥荒」、「统治残暴」等原因造成,明白揭示切入历史的面向是站在「被统治阶级」的一方;台湾则多以「乱事」、「流寇」、「饥民」、「破坏」等负面的词语相称,明显偏于「统治阶级」的历史面向。这种倾向在 两岸历史教科书中各行其是,十分明显。

这种切入历史的面向,便会左右史实的记载与解读。不过有趣的是,台湾版教科书在进入中国现代史之后,便脱离「统治阶级」的面向,转向以国民党、国民政府为观察历史之主轴,当然也就非常明确主导现代史的内容与解读。这种以国民党为历史的中心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一直到二○○○年台湾政治上首次政党轮替之后,迄今仍尚未改变。

教导学生研究切入历史的面向,针对不同历史事件所可能导出不同的解读内容,可能 是当前比较成熟的历史教育,只不过可能需要教师辛苦一些,准备更多的补充教材。尤其 是不能满足只要求标准答案的升学考试。

五、美国情结

从「美国门户开放政策」之比较,可以隐约感受到大陆的反美情结,也可以发现台湾 的亲美关系。

其实大陆的反美情结,在其教育中明显可见。虽然大陆自从一九七九年开始与美国建交,并且开始向美国派出留学生,一直到今天,美国仍然是大陆大学生出国留学的第一目标,但是从一九五○年代的「抗美援朝」,一直到近两年美国误炸大陆驻南斯拉夫大使馆 ,以及中美两国军机擦撞事件,一再激起大陆的反美浪潮。

台湾则是沿袭二次大战期间与美国的合作盟友关系,一直到今天,台湾虽然与美国没 有正式的外交关系,但是台湾与美国的关系仍然十分紧密。

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两岸都有「美国情结」,而且这种「情结」会投射在国初中历 史教科书的编辑与解读之上。在教育上,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这「情结」背后的历史渊源, 更应该培养学生正确而且健康的心态看待这个历史关系。

伍、结语

根据以上两岸国初中历史教科书在古代史、近代史共十则重要事件之异同比较,本研 究获得下列几则结论:

一、历史是过去式,但历史教育是未来式;历史是死的,但历史教育是活的。

在不同政治力量或意识型态的宰制下,历史教科书可能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但历史 科教师应该体认到历史教育是活的教育,是教导学生面对未来世界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如 此便能够超越历史教科书的界限,超越升学考试的要求,给予学生一项正确、宏观的历史 教育。

二、历史教育,单靠一本教科书是不够的。

从事历史教育工作,完全相信一本教科书的内容不只是不够,而且也是很危险的。历 史科教师不仅只要多收集补充教材,更必须注意大陆版的教科书,才能够旁征博引,包容 各种可能的观点,提供学生进行比较。

三、历史是可变的,历史教育更必须与时俱进。

虽然历史是记录过去的事,但历史可能因为新发现的证据而改变,当然历史教育也必须注意到变迁的重要。例如台湾版的教科书,因为大陆交流而获悉许多大陆历史教科书的资料,经过比较,提供台湾历史学家许多思考与研究的空间,这便是社会变迁的具体例证 。如果台湾的历史教育不为所动,一成不变,那么就不会进步。

四、历史教育是包容的,不是绝对的;是多元的,不是一元的。

为了应付联考,国初中的历史教育成了「记诵之学」,只重视标准答案,对于历史教 育的伤害不可谓不大。其实历史虽是过去,但其内涵包含着许多可能,在历史教育中非常 重要。特别是切入历史的面向有所不同,视野也会随之改变,这是必须教导学生了解的。

五、两岸政府应该重视,修订历史教科书。

两岸政府可能因为政治意识型态不同,而对历史的解读不尽相同;但是对于没有政治敏感的古代史、近代史内容,则没有道理有对立的情况。两岸政府应藉由文教交流的机会,收集彼此的历史教科书,详加研究,进而修正各自教科书中不正确的部份,这才对两岸 国初中教育有真正积极的帮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靈小抓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退隐老妖的评论:

這篇文字只是說明歷史都是人寫的﹐沒人是絕對客觀﹐都從自己的角度解釋歷史事件和選擇其重要性。除非親眼所見﹐什麼所謂歷史都不能全信。
退隐老妖 回复 悄悄话 回复roarforward的评论:
严重同意你!大陆的历史观更唯物,更诚实。台湾的历史观比较不培养独立的精神见解。
打印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好!但大陆和台湾的历史课不仅仅是叙述历史,而是建立学生的历史观。这才是大陆台湾历史课本有所不同的根本原因。
vwbeetle 回复 悄悄话 台湾的民进党把中国的历史和地理当作外国的东西!
sxtra 回复 悄悄话 大陆政府靠农民起义发家,当然要肯定农民起义.台湾政府因农民起义失势,当然要否定农民起义.无论什么教育,都会由政府来导向,这是古今中外不变的.
roarforward 回复 悄悄话 差别在于,台湾继承了历代统治者,用圣人、道德迷惑人的传统。
大陆直接面对人性的丑陋,指出"幸福是自己争取,尤其是用暴力争取来的”。所有这些,在国际歌、批林批孔等内容中,一览无遗。大陆更诚实,是替弱者说话的!!
金色的麦田 回复 悄悄话 谢大师的好文!写了这么长而且这么详尽的根据,真不容易,敬佩!
第一季 回复 悄悄话 辛苦了,写了这么多,象论文一样。不过总的感觉大陆和台湾在古代历史方面差别不是很大,绝大绝大部份观点应该是一致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