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尼克松访华的内幕花絮(组图)

(2009-08-07 11:47:05) 下一个

  本文是建国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口述实录的结集。通过这些口述追忆,有助于我们解读那些稍显刻板的档案资料,使一些显得单薄甚至混沌的历史影像更富于立体和层次感。本文选摘其中讲述尼克松访华前后故事的章节,即让读者进一步瞭解发生在这一改变世界格局的历史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细节。 

  ●周总理提出,让美国人尝尝烤鸭 

  言及尼克松与周恩来越洋的握手,就不能不提到第一个行动准备——基辛格秘密来华。 

  接待基辛格秘密来访的工作,从1971年6月末就悄悄动起来了,经毛泽东同意,周恩来亲自部署成立了对美工作领导班子,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负责,外交部代部长姬鹏飞、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黄华等参加。周恩来亲往钓鱼台国宾馆,选定了他情有独钟的、距北门不远的5号楼,作为基辛格一行的下榻之所。 

  为了确保基辛格一行的安全和秘密来访的消息不外泄,作为钓鱼台国宾馆警卫工作负责人的邬吉成,根据上级指示,对钓鱼台国宾馆院内的各哨卡,做了新的部署。 

  5号楼的部分房间,立即被粉刷一新。沙发、窗帘和一些家具也全换了新的,空调等设备做了全面检查。基辛格房间客厅里增摆了酒台,放了各种中外名酒和香烟等。 

  文化大革命时期,钓鱼台各楼内,都摆放着“红宝书”——毛主席语录,接待人员也按照周恩来的指示撤走了。然而住在这里的基辛格一行临走时,竟特意向中方提出想要《毛泽东选集》。 

  当时钓鱼台国宾馆各楼楼道和房间里陈设的工艺品,也染有很浓的“文革”色彩,像墙上挂着的宣传画,以及有红卫兵形象的瓷塑等,也都被有鉴赏价值的文物、国画等取代了。
 
  对基辛格一行的饮食,周总理考虑得更为周到。当时的钓鱼台国宾馆还没有契司(即奶酪),听说美国人爱吃契司,就专门到北京饭店去取。瞭解到美国人爱吃海味,就准备了鲍鱼、海参、海贝等海鲜。基辛格等在京两天的菜谱,都是事先定好的,每餐不重复。以总理名义宴请的菜谱,则由周恩来亲自审定。他还提出,应该让美国人尝尝烤鸭。考虑到去烤鸭店不方便,接待组就请了北京烤鸭店的一位老厨师,在钓鱼台搞了个小烤炉。

  载着秘密来华人员的飞机于北京时间7月9日中午12时15分抵达南苑机场。为安全起见,在专机飞临近北京上空时,中国空军出动了两架战斗机,为专机护航。 

  叶剑英已经等候在停机坪上,他和黄华大使、外交部礼宾司司长韩叙、翻译冀朝铸交谈着什么。基辛格等下飞机后,坐进拉着深色窗帘的红旗轿车,直奔钓鱼台国宾馆。 

  刚刚在5号楼安顿下来,基辛格即得知周总理下午3时要来宾馆会晤。他顾不上休息,就把随员拉到院子里面,以散步为由商讨有关问题。此后,他们始终采取这种方法商量问题。在室内偶尔交谈时,也要打开收音机放大音量。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害怕交谈的内容被窃听。  

  ●基辛格发出密码电报“我找到了” 

  一天下午,基辛格的助手、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东亚事务助理霍尔德里奇拿着一迭新华社英文新闻稿,找到了接待组负责联络的人员。他指着封面上的毛主席语录,问这是怎么一回事。联络人员一看,那段语录摘的是“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霍尔德里奇说:“这是从我们个人的住房里搜集到的,我们希望这些新闻稿是被错误地放到了房间里。”很显然,美方人员误以为这是中方怀有什么用意特意这样做的。 

  其实,给下榻的外宾房间送新闻报刊,是国宾馆的例行公事,但这件事还是被汇报到周恩来和叶剑英那里。周恩来明确交代,以后所有报刊、杂志均放在走廊,由外宾自愿选择提取。 

  这件事后来又向毛泽东做了汇报,他听罢哈哈一笑:你们告诉他们,那是放空炮。他们不是也整天在喊要消灭共产主义吗?这就算是空对空吧。从那以后,“报刊事件”和毛泽东“空对空”的妙论,就成为参与中美关系“解冻”过程相关人员聚首时反复学说的“笑话”。 

  7月10日上午,中国方面安排基辛格等到故宫博物院参观,这是秘密之行中唯一的一项外出活动。中方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陪同基辛格参观的,只有黄华等少数几位外交官员。不知内情的基辛格在参观时说:今天的故宫显得格外清静和宽敞。中国方面特意安排了一名摄影记者,给大家拍照留念。可只拍了几张,基辛格就开玩笑说:“还是少照一些为宜,否则白宫知道后,还以为我们在中国只顾游山玩水,不务正业呐!”

  基辛格等在北京停留了48小时,同周恩来的会谈就占用了17个小时,平均每天会谈8小时以上。会谈前的寒暄,气氛还是相当轻松的。例如在31岁的洛德向周恩来总理自报姓名后,周总理对他说:“小伙子,好年轻啊。我们应该是半个亲戚呢。我知道你的妻子是中国人,在写小说。我愿意读到她的书,欢迎她回来访问。” 

  最后一次会谈结束后,叶剑英来宾馆,与基辛格一行进行其在华的最后一次午餐。两天来的紧张气氛一扫而空,醇香的茅台酒打开了,叶剑英风趣地对基辛格说:“这次很对不起啦,没能以正式公开的方式来欢迎你,以后再补上。下次来就不需要再躲在这里了,可以到烤鸭店品尝烤鸭,也可到东来顺吃涮羊肉,还可以给你们的家人买些纪念品。” 

  基辛格等离京时,叶剑英等到机场送行。返回伊斯兰堡,基辛格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华盛顿发出密码电报“我找到了”。这句短语的真实含义,就是北京之行取得成功。


  ●第二次来华又增添了“偷筷子”的笑料 

  基辛格离开中国后刚过两个月,即9月13日,林彪携妻子、儿子私乘飞机叛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坠机身亡。直到10月1日国庆节来临,国宾馆内仍处在一片剑拔弩张的氛围里。可10月2日,邬吉成接到通知匆匆赶到北京机场,开会研究的却是有关尼克松访华的接待和警卫安全问题。“林彪事件”的突发,并没有影响中美关系“解冻”的进程。 

  会上传达了周总理的有关指示:“要把飞机场的标语检查一下,有哪些不适合的取下来。美机组人员倾向于住东郊机场。上海机场、广州机场,外交部、民航要去检查一下,主要是安全问题,具体由八三四一部队、外交部、卫戍区负责,由李耀文主持。” 

  基辛格带领着比第一次秘密来华时“庞大”得多的班子,于10月20日抵达北京。 

  当10月21日晚,基辛格一行来到人民大会堂三楼小礼堂,出席专门为招待他们举行的文艺晚会之际,以好客着称的中国观众并没有像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宾那样,起立鼓掌表示欢迎。美国人的确想像不到,小礼堂里的看客总共500人,除了他们以外,所有的人都是经过选择的。其中来自外交部的人员150名,来自中央警卫团的警卫人员100名,人民大会堂的工作人员50名,有关单位人员100余人。除了美国人以外,没有其他国家的外宾。

  所有看节目的中国人,在基辛格等到华前一天就被打了招呼,21日出席文艺晚会的美国人,有别于以往意义上的国宾,他们入场时,不起立、不鼓掌,只在中间休息和最后谢幕时,给演出者鼓掌;在看演出的过程中,不得交头接耳、唧唧喳喳。 

  比之更多务虚意义的第一次秘密接触,基辛格第二次来华拟订总统访华日程、敲定中美联合公报的务实会谈,就艰涩得多了。为此,周总理以其过人的睿智折冲樽俎,致使洛德最后发出“周恩来太厉害了,让我们否定了自己的方案,接受他们的方案,而且高高兴兴,心悦诚服”的慨叹。 

  基辛格第二次来华又增添了点新的笑料。有个别随基辛格来华的美国人,在飞机场吃饭时,也许是想留点有中国特色的东西作纪念,把筷子悄悄藏了起来。 

  后来,有一则流传颇广的笑话,说是为尼克松打前站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黑格准将,对宴会使用的高级象牙筷子十分欣赏,偷偷藏进了自己的皮箱。我方为了不使他难堪,一直不动声色,直到他离开时利用检查行李,才悄悄取回了那双高级象牙筷子。黑格由此得知中国人早就发现了,羞惭莫名。这个笑话,大概就是根据前面的笑话演绎出来的。  

  ●选定《美丽的阿美利加》有深意 

  在外交部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李耀文通报说:尼克松访华的先遣小组17人,由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黑格准将领队,定于1972年1月3日来华。他们将逗留一周左右,除了到北京外,还要到杭州、上海瞭解有关接待的事宜。 

  12月23日,周恩来询问了接待、安全工作的准备情况。有关负责人请示部分场所的毛主席像是不是要移走,有人提议将部分外宾参观场所的毛主席像移走,当时不能说移走,而要说“请走”。周恩来表示同意。 

  请示的问题还有三军仪仗队的服装是否新做?周恩来同意做新的。后来,换了新装的仪仗队给尼克松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中国的仪仗队是我看到最出色的一个。他们个子高大、健壮,穿着笔挺……在密集的行列中产生一种几乎使人认为行动受催眠影响的感觉。” 

  因中美尚未建交,周恩来指示招待宴会不悬挂国旗。宴会上也不吃鱼翅。宴会上要请军乐队演奏,除了中国的乐曲外,还应该找一些美国的民间乐曲来演奏。 

  后来,乐队就演奏了《美丽的阿美利加》等美国乐曲,《美丽的阿美利加》尼克松很喜欢,在他的就职仪式上就演奏了这首乐曲。但据说江青听了排练后大为不满,认为“是为美帝国主义唱赞歌”,周恩来听有关人员反映后说:“我记得这是一首赞美美国风光的曲子嘛,不要太‘左’了。” 

  关于招待美国方面的文艺节目,周总理认为上海的杂技不错,中央芭蕾舞剧团的《红色娘子军》,都可以演。电影则可以放《成昆铁路》、《红旗渠》、《沙石峪》这几部纪录片。 

  1972年元旦刚过,黑格带着尼克松访华先遣小组,到了北京。

  美国总统的新闻秘书奇格勒,也随黑格先遣小组来了,他的任务是就尼克松访华时的新闻报道事宜,与中国的有关人员洽商,其中包括通讯卫星的租用、地面接收站的设置等问题。周总理指定由熊向晖与奇格勒晤谈。 

  奇格勒告诉熊向晖,通讯卫星的租金大约需要100万美金,因此他建议中国政府不必专门花钱租用,只要在美国总统所到的北京、杭州、上海设置地面接收站就行,费用由美方出。 

  熊向晖将奇格勒建议汇报给周总理,周总理当即指出:“不要一听100万美元就缩头。这不是多少钱的问题,而是涉及我国主权的问题,不能有丝毫的含糊。” 

  接着,周恩来仔细交代熊向晖:你告诉奇格勒,第一,请他负责为中国政府租用一颗通讯卫星,租用时间是北京时间1972年2月21日上午1时至2月28日24时;第二,在租用期间,这颗卫星的所有权属于中国政府,美国方面事先向中国政府申请使用权,中国将予以同意,并向使用者收取使用费用;第三,租用费和使用费都要合理,不作冤大头。 

  再度晤谈时,奇格勒听了熊向晖叙述后非常惊讶:“我很佩服你们的精明,更佩服你们处处维护国家的尊严。周恩来总理真是世界上罕见的令人衷心敬佩的伟大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然而在周总理和黑格的正式会谈中,周总理发现黑格带来的公告草稿中有一句是“美国方面关心中国的生存能力(viabili-ty)”,周总理要翻译专家查找词典,弄清“viability”的中文词义。他自己也查找了有关资料,得知词义确为“生存能力”。 

  两天后再会谈时,周总理严肃地说:“黑格先生,你们为什么要在公告中使用‘viability’这样的字眼呢?为什么我们这样一个主权国家的生存能力,要你们美国政府来关心呢?美国人在世界上就是习惯于到处充当保护人。我要直率地说,这是一种帝国主义观念的反映,我们不能接受。” 

  被周总理点出来后,黑格也感到这样措辞是不合适的,就说:“我实在没有想到这个词包含有这个意思,很抱歉,总理先生,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删掉。”

  ●美方提出到北京的24名安全人员带枪 

  在黑格之后,到华为尼克松访问做先遣工作的,是美国的保安局特工部主任助理威尔逊.利文古德等4人,到北京专门瞭解安全部署的情况。受命接待和与这个安全先遣小组会谈的,是中央办公厅警卫处和中央警卫团的杨德中、武健华、孙凤山等人。早在1971年末,有关人员就将此次会谈的预案准备了出来。当时认为要向美方强调的问题有四点:一、美方要保证随尼克松总统来华人员、新闻记者,在访问期间不发生危及中美两国领导人安全的问题;二、安全保卫人员不要公开持枪;三、中美两国领导人举行重要会谈时,双方保卫人员都不准进入会议室;四、中美双方安全保卫人员应取得密切联系,对访问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协商解决。美方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应对的设想有两点:如美方坚持安全警卫人员乘坐总统汽车前排,我们经过研究拟予同意;美方如正式向我提供所谓“危险分子”名单,我们如果经调查其所谓“危险分子”系指革命左派,则以“据我方瞭解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予以驳回。如系指可能对尼克松访华进行破坏的蒋、日特务,则答以这方面的工作由我们负责处理。 

  中美关于安全警卫工作的会谈,在2月8日上午举行,利文古德摊出了一大堆问题。

  他告诉中方,和总统一起住在钓鱼台国宾馆的安全人员,保持6个人,分住18号楼和6号楼,有泰勒、他本人及4个值班人员。其余20个安全人员住在民族饭店,但需中方提供车辆接送他们轮换值班。这中间有一个出入宾馆的手续、与中方警卫人员的联系配合问题。 

  中方首席代表杨德中说:中方同意美方少量安全警卫人员住钓鱼台国宾馆,其安全人员轮换值班中方提供车辆,美方宾馆外人员如需进入宾馆,除了带美方发放的证件外,届时仍需经过美方安全人员同中方安全负责人联系。因双方都有安全负责人在宾馆,可随时联系。 

  “我们有个排除爆炸物的小组,中国方面有没有相应的人员协同我们工作?”利文古德又问:“尼克松总统外出时,我们要使用步谈机与所有安全人员随时取得联系。” 

  中方指出:“凡尼克松总统访问到达的场所,都已反复进行了安全检查,并将予严格控制,不会发生爆炸事故。例如人民大会堂,是我们国家领导人经常接见外宾的地方,你们是不是也要进行排除爆炸物的检查?在尼克松总统去的沿途路线,我方已有安全检查和警戒部署,是否你们还要进行排除爆炸物的检查?在尼克松外出时,你们使用公开的通信器材进行联系,不利于保密,不利于安全,我们不采用这种办法,希望你们也尽量不用或少用步谈机。” 

  利文古德听了,连忙摇手示意说:“人民大会堂等处不必检查,沿途路线也不去检查,我们只是在总统住地宾馆的房间进行排除爆炸物的安全检查,请中国方面有人带领协助进行。”中方随即表示:“如你们认为有必要在住地房间进行检查,悉听尊便。” 

  当美国方面的问题提完后,杨德中向利文古德提出了两个问题:“美方随尼克松访华人员有多少带枪的?你们安全方面用的荧光镜怎样使用?” 

  利文古德说:“我们到北京的安全人员共26名,其中24人带枪。到上海和杭州两地安全人员各8人,其中两地各有5人带枪。总统到上海、杭州访问时,从北京去随行警卫的有16人,加上两地带枪的安全人员,在上海、杭州各有21人带枪。” 

  他还向我方人员介绍说:“荧光镜是检查我方上飞机的行李用的,特别是28日离开上海回国时要使用……” 

  ●参加接待的警卫人员每人做一套毛料衣服 

  再过两天,尼克松就要到中国了。已是深夜一点多钟了,邬吉成睡得正酣,突然接到从中南海警卫处值班室打来的电话,说周恩来将前来钓鱼台国宾馆,对尼克松下榻的18号楼的各项准备和安全设施再做一番查看,要他在那里等候。 

  他赶紧洗了把脸,换上准备在接待美国来宾时穿的涤卡军便服。到了18号楼,邬吉成没等多久,周恩来的车就到了。北京的2月还有几分料峭,在三更时分,更觉寒气袭人。那天周恩来穿得也很单薄,可是他指指点点、一丝不苟地查看了一个多小时,才离开钓鱼台。 

  回到办公室的邬吉成还没有暖过身子,电话铃就又响了起来。打电话的是周恩来的卫士长张树迎:“总理让问问你,是不是没有质地好一点的制服?如果没有,总理说,拿他的一套给你。尼克松来华,警卫人员一定要穿戴整洁,不能让人家小瞧我们。这是总理的意思。” 

  第二天,邬吉成把周恩来托张树迎来电话的事,向中央办公厅和警卫处的上级领导作了报告。中央办公厅和警卫处领导当即决定:参加接待尼克松访华的警卫人员,马上到北京红都服装店量体裁衣,每人做一套毛料制服。笔挺鲜亮的制服往身上一穿,人顿时精神多了。

  ●基辛格将中美首脑会晤比作瓦格纳歌剧序曲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时30分,尼克松的专机在东郊机场准点着陆。 

  按惯例,国家元首来华访问,仪仗队为120人到155人,而此次欢迎的仪仗队员多达360人。这种少有的高规格,令尼克松非常满意。欢迎仪式后,周恩来和尼克松同乘一部红旗轿车,直驱钓鱼台国宾馆。 

  毛泽东破例在尼克松到达的当天下午,就在中南海会见了他。也恰恰是由于毛泽东亲自决定的意外和匆促,所以没来得及事先和负责尼克松警卫的官员打招呼,甚至连美国国务卿罗杰斯都被排除在外,几辆负责接送的车子,悄无声息地把美国总统尼克松、基辛格几个拉去了中南海。 

  尼克松、基辛格等走了以后,在钓鱼台的美方负责警卫的官员才发现,他们的总统及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等不见了,顿时慌作一团。中国外交部礼宾司的人员便告诉他们不必紧张,你们的总统都受着很好的接待,安全上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当美国客人进入中南海游泳池毛泽东的寓所后,毛泽东说:今天谈话的范畴是你定的,吹哲学。于是,双方海阔天空。当尼克松把话题拉到越南和台湾等具体问题时,毛泽东当即制止:“这些问题我不感兴趣。”他指了指周恩来说:“那是他跟你谈的事。” 

  美国人又提起“放空炮”的笑话,毛泽东说:“大概我这种人放空炮的时候多。无非是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各国反动派,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套。”尼克松笑着指指自己:“就是(打倒)像我这样的人。”毛主席说:“就个人来说,你可能不在打倒之列。可能他(指基辛格)也不在内。都打倒了,我们就没有朋友了嘛。”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袖,和敌对了二十多年的美国首脑第一次会面,竟然谈得那样无拘无束,轻松自如。基辛格把这次会面比作瓦格纳歌剧的序曲,必须加以发展才能显示出其涵盖的意义。 

  但就在这时,美方一个在场人员的口袋里发出一种奇怪的声响。他把手放进衣服口袋里摆弄了几下,却无法使声响停下来,只得无奈地把口袋里的东西拿了出来。原来,他在口袋里悄悄地装了一个微型录音机,也许是带子到头了,或出了什么故障,所以发出了声响。此人本想把声响制止住,但没有做到,只好把录音机拿出来,尴尬地当众关上。 

  偷偷摸摸地录音这种行为,毛泽东历来是比较反感的,但此番哲学泛论也没什么秘不可宣的内容,他便大度地继续着原来的话题,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 

  这天晚上,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席间,周恩来指着画有熊猫的烟盒,对帕特里夏.尼克松说:“我想送给你这个。”“你是说……送我香烟?”尼克松夫人一时有点摸不着头脑。 

  “不,不是香烟。我要送你们两只熊猫。”周恩来解释。帕特里夏.尼克松惊喜万分,对尼克松说:“理查德,周恩来总理说送给我们两只熊猫,真的熊猫。” 

  这个现场通过卫星直播美国,《华盛顿邮报》立即发表评论:“周恩来通过可爱的熊猫,一下子把美国人的心征服了。”后来,尼克松决定,把两头麝香牛送给中国作为回赠。 

  在盛大的国宴上,美国人大都不会使用中国人习惯用的筷子,只好拿着吃西餐的刀叉笨拙地对付着中餐;唯独尼克松不同于他人,不紧不慢地用筷子夹取美味佳肴。 

  原来,为了这次访问的成功,尼克松很费了一番心机。为了表示他对这次访问的重视,他在出访前埋头苦练了一番用筷子进食的技巧。 

  然而,在场更有心计的大概要算是加拿大《多伦多环球报》驻北京记者伯恩斯。宴会结束,尼克松刚起身离席,他便快步走到尼克松的座位旁,一把将尼克松用过的筷子揣入怀中。有顷,人们才省悟到伯恩斯的灵敏反应。据传后来有人愿出2000美金买那双筷子。

  ●尼克松专门阅读了毛主席诗词 

  钓鱼台18号楼会谈后晚8时,周恩来陪同尼克松一行在首都体育馆观看了由国家体委组织的体育表演。就在看表演的时候,纷纷扬扬飘起了雪花,而且越来越大。 

  如果雪一直这样下的话,明天长城、定陵的游览还能去吗?几位负责接待人员一时拿不定主意,最后还是周恩来一锤定音,不管想什么办法,明天还是按原定日程行动。 

  晚会一结束,吴忠、杨德中紧急动员了几十部洒水车,连夜对次日游览要经过的路面,进行喷洒盐水和清理工作,同时还安排人力,对登长城步行道上的积雪进行了清扫。 

  上午8时,参观游览的车队出钓鱼台国宾馆北门,按照预定的路线奔八达岭而去。沿途整个路面已经被清扫得干干净净,但公路两侧的原野依然银装素裹,白雪皑皑。车队平安抵达长城,尼克松和他的随员们兴致勃勃地登上高高的烽火台,眺望观赏长城内外的景色。 

  为了这次访华,尼克松专门阅读了大量毛主席诗词和部分哲学着作,此刻他居高远瞩才有更多的感触,真正领略了毛泽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传神描绘。 

  此时,记者们也围了上来。意犹未尽的尼克松,即兴对记者讲了一番话。他讲到长城所反映的中国历史,还联系中美两国关系,说了一些含有政治寓意、哲理性的话。 

  这群“第一线”的记者们,推选合众国际社采访白宫新闻老资格女记者海伦.托马斯,代表大家以最快速度发出报道。她随即请求中国外交部新闻司的陪同人员,想办法找到一部电话,以便打电话到新闻中心做口述报道,再经由卫星地面站把报道转发出去。 

  可是当时的八达岭游览区内什么通讯设施也没有,外交部新闻司的陪同人员立即带海伦找到十三陵管理处的负责人。在那里,他们发现一部电话,可这部电话被安全保卫人员牢牢地看管起来了。 

  外交部的陪同向警卫说明情况,一再强调这篇报道如何重要,只需短短的通话就能解决问题。但那名警卫坚决不答应,说这是死命令。海伦见交涉不成,愈发显得焦急。恰好这时,他们在附近碰到了安全领导小组的负责人之一杨德中,即向他报告了情况,请他协助解决一下。杨德中亲自找那名警卫说情,孰料他说话并没起作用,因为他身着便衣。命令是警卫的直接上级下达的。眼看着电话就是不让打,海伦真的急了,冲着外交部的陪同嚷嚷起来。 

  又过了一会儿,警卫的直接上级来了。经过说明,他同意海伦使用那部电话。尼克松在长城谈话的报道,终于以第一时间发出了。

  ●“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2月26日,尼克松在周恩来陪同下,乘坐中国领袖使用的伊尔—18涡轮螺旋桨专机,前往杭州。 

  北京的接待人员还不曾松一口气,到杭州,接待人员还是在忙中出了点小纰漏。 

  因为一到杭州,中、美两方人员就各住各处,尼克松被安排在刘庄,周恩来住在西泠。根据预先日程安排,下午是游西湖,周恩来和尼克松在花港观鱼景点会合。 

  由于工作人员没有领会好意图,导致周恩来随行人员在花港观鱼的景点等过了会合的时间,仍不见尼克松一行的身影。周恩来连忙吩咐有关人员立即联络寻找。 

  其实,尼克松一行就在距会合点不远处的一片草坪上等候,他们也是准时到达的。负责外宾警卫的邬吉成当时心里就有点犯嘀咕,一向守时的周总理,怎么没能按时出现在会合地点。后来,他从跟随周恩来的杨德中口中得知,在那边等候的人可着实焦急不堪。两边的人终于联络上了。 

  在杭州发生的另一件比较棘手的事,是美国国务卿罗杰斯等国务院专家,突然对即将于第二天在上海公布的《中美联合公报》发难,要求再做修改。有文字披露说:罗杰斯如此节外生枝,有藉以发泄对尼克松、基辛格与毛泽东会见时将其撇下不满之嫌。 

  《中美联合公报》此前已经毛泽东、尼克松分别予以同意批准,此刻再提出修改,岂不显得反复无常吗?尼克松气得要死,在刘庄宾馆的客厅里踱来踱去,脸色铁青。最后,他还是无奈地让基辛格再找乔冠华商量。 

  乔冠华马上向周恩来汇报,周恩来又随即求见毛泽东。毛泽东思虑片刻,说:“除了台湾部分我们不能同意修改外,其他部分可以商量。”他要周恩来对美方明确表示:“任何修改台湾部分的企图,都会影响明天发表公报的可能性。” 

  于是,乔冠华和基辛格分别在当晚开夜车修改公报稿,吸收了罗杰斯等的部分意见。第二天,修改稿再次经中、美两国首脑批准。这一天,周恩来还专门到上海锦江饭店看望罗杰斯,以示中国方面对他的尊重,这使他有些失衡的心理得到抚慰。 

  1972年2月28日,作为中、美关系重要里程碑的《中美联合公报》正式签定。尼克松在归国前的告别宴会上,高举斟满茅台的酒杯,踌躇满志地说:“我们在这里已逗留了一周时间,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尼克松送的瓷塑大天鹅。
  ●互换的礼品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尼克松对这次访问非常重视,除了派安全特别助理基辛格博士和派先遣组来华磋商访问事宜外,他对访问细节也作了精心的安排。

  临行前,尼克松和夫人翻阅了不少介绍中国的书籍,学用筷子,还专门学习了中文。他特别吩咐秘书要选好赠送毛主席的国礼。 

  经过多次精选,尼克松选定大型烧瓷天鹅艺术品作为珍贵国礼。天鹅是很受美国人民喜爱的吉祥、淳朴的动物,传说它能给人类带来幸福和好运。这件礼品是由美国新泽西州波姆陶瓷艺术中心烧制的。该艺术中心创始人是美国着名生物学家和鸟禽硬瓷烧制艺术大师爱德华•马歇尔•波姆先生。这次的瓷天鹅是他晚年的最后杰作。遗憾的是,他未能见到瓷塑天鹅最后完成,就离开人间。以后,由其他艺术家花了两年时间才最后完成。这表达了美国人民希望与中国人民和平相处的美好心愿。当时一共制作了两件,一件存放在纽约国家博物馆,另一件选为赠送毛主席的礼品。 

  在尼克松抵京当晚6点30分,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举行两国互赠礼品的仪式。双方礼品分别摆放在厅内两侧铺有绿台呢的两张长桌上,桌上放有精制国徽图案的中英文礼单。我方赠送的礼品有:白玉提毛扇梁油瓶一件,双面苏州刺绣大屏风一堂,玻璃纱手绣台布一套,美方礼品是:瓷塑大天鹅。 

  首先由周总理代表毛主席和中国政府向尼克松总统和夫人赠送礼品。中国外交部礼宾司司长韩叙介绍礼品的产地和特色,我给其他美方高级官员作介绍。然后,尼克松兴致勃勃地向周总理详细介绍美方的国礼。礼品是由一对洁白的大天鹅带领三只小天鹅组成,它象征一个和谐愉快的家庭。尼克松说,天鹅是深受美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喜爱的珍贵动物,它象征对和平、友善的祈望,盼望它给美中两国关系带来发展的好征兆。当时,在场的中美人士抱以热烈的掌声。周总理代表毛主席和中国政府致以深切谢意,并表示要好好保存,今后要对外展出。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外交部礼宾司安排在人民大会堂接待厅展出瓷塑大天鹅两周,而后应广大群众的热切要求,又延长了展出时间。 

  后来,因考虑到长时间使用接待厅会对外事活动带来一些影响,以后有一段时间大天鹅被存放在故宫博物馆。瓷塑大天鹅现在中国国际友谊博物馆,被视为镇馆之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newstar538 回复 悄悄话 尼克松访华后不久,就因为“水门事件”中厚颜无耻的说谎被揭穿而下台。他被美国人列为诚信度最低而下台的总统。只到现在,美国的电影和电视节目里还经常那他的名字来代表说谎的典型来讽刺搞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