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亲历七七事变的最后七个老兵(组图)

(2009-08-12 11:17:41) 下一个

时值“七七事变”70周年来临之际(2007年,编者注),本报寻访了国内最后7位“七七事变”老兵以及著名“七七”将领宋哲元、佟麟阁、赵登禹的后人,意在记住他们的名字,留下他们的记忆,缅怀那段英雄的历史。

南都周刊记者 叶伟民 南京、河南项城、西平综合报道

70年前的7月7日,日本人在卢沟桥旁的一声枪响,划破了一座城的宁静,激起一支愤怒的军队,更唤醒了一个沉睡的民族。“七七事变”,一个耳熟能详的事件,中华民族自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8年。

70年过去了,那些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都已逐渐走向时光深处。当年在卢沟桥的石狮注视下与日军浴血奋战的10万国民革命第二十九军将士,如今在全国也仅剩下7名,而这7部已届耄耋之年的“活历史”,也在渐渐消逝。

时值“七七事变”70周年来临之际,本报寻访了国内最后7位“七七事变”老兵以及著名“七七”将领宋哲元、佟麟阁、赵登禹的后人,意在记住他们的名字,留下他们的记忆,缅怀那段英雄的历史。

李鸿斌

87岁,祖籍山东乐陵县,现居住于南京建邺区文体西村。

1936年年底,初中毕业的他投笔从戎,加入了29军军事训练团。1937年7月28日,侵华日军进攻南苑军营。由于29军对战事形势的错误估计,调动不及,作为宝贵军事后备人才的军训团也被拉上战场,李鸿斌的1700多名同学战友折损过半。

李鸿斌

南苑失守后,17岁的李鸿斌跟着队伍往河北固安县撤退。此后,李鸿斌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7期步科,两年毕业后成为国民党军西北军中的一名基层军官。淮海战役时,随部队起义,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员。李鸿斌一共育有4名子女,现在和老伴生活在一起。


崔金品

90岁,祖籍河南项城,出生于破落的地主家庭,读过8年私塾。1935年加入29军37师特务团,因枪法出众,成为团长张振华的随从副官。“七七事变”爆发后,他曾冒着炮火开 摩托车到卢沟桥上给镇守其上的219团团长吉星文传达师部命令。后随军撤退到河北保定。

崔金品

此后,崔金品先后当过77军(由原29军37师改编而成)参谋处徐廷玑处长和77军副军长田春芳的随行副官,还参加过“台儿庄会战”、“徐州会战”、“枣庄会战”等战役,是目前仍在世的7名29军老兵中官阶最高的。

1948年崔金品随军投诚起义参加陈毅的华东野战军,但终因腿疾而退役返乡,务农谋生,共育有1子4女,现在与九旬老伴生活在一起。


赵金典

88岁,祖籍河南西平。1935年他随乡亲北上参加了29军37师特务团手枪营,负责在师部所在地颐和园大门站岗守卫。“七七事变”中,他曾两次随手枪营护送师长冯治安到卢沟桥督战。29军撤出平津地区后,赵金典先后转战河北、山东、湖北等地。

赵金典

解放战争时期,不愿帮蒋介石打内战的赵金典卸甲归田。1949年建国后在老家谭店乡和张村当会计,上世纪80年代退休,共育有3子1女。去年一次脑溢血使得赵金典目前行动不便,记忆也渐趋模糊。


张可宗

87岁,祖籍河北南皮,现住重庆市九龙坡区。1934年5月参加29军132师特务团工兵营。“七七事变”爆发后,张可宗随军从河间府急行军奔赴南苑支援。7月28日南苑失守,张可宗所在部队撤退至大红门附近时遭到日军伏击,29军副军长佟麟阁及132师师长赵登禹也在此役殉国。其中,赵登禹牺牲前,张可宗一直陪伴身边,并听他留下了“尽忠不能尽孝”的遗言。后来,张可宗在撤退中腹部中流弹受伤。

张可宗

张可宗随后参加了徐州战役、台儿庄会战等。1949年6月,张可宗从国民党军队退役后辗转到重庆,1949年建国后靠做一些小买卖为生。改革开放后做过个体户,开过小工厂。共育有3子2女,现在生活贫困,和老伴靠低保过活,且体弱多病。

孙敬生

93岁,祖籍河北藁城,现住天津市河西区。参加29军前曾是一名小学教员。1935年,孙敬生投笔从戎,加入29军37师109旅 217团机枪连,驻扎在保定。“七七事变”爆发后,孙敬生随217团奔往长辛店支援正与日军激战的219团。敌军用大炮攻击29军阵地,而孙敬生所在部队 只能以机枪和迫击炮还击。孙敬生和战友死守阵地达半个多月,后终南撤至保定。


孙敬生

后来,孙敬生还参加过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等战役。1949年淮海战役中,随队伍投诚起义参加解放军。解放后在南京军区某团当参谋长,1955年评中校军衔,后来到天津市工作,共育有3子1女,现和老伴生活在一起,曾患有冠心病。


马步先

87岁,曾用名马胜云,祖籍河北冀县,现住北京市朝阳区。17岁时来到北平加入29军37师110旅219团3营12连。“七七事变”时,他曾在卢沟桥上阻击敌人进攻。仅靠步枪和大刀,马步先和战友死守卢沟桥达20天之久,7月27日后撤到良乡。


马步先

之后,马步先随军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1949年脱离国民党军队退伍,后来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志愿军中从事后勤 工作。战争结束后,马步先一直在人大附中当财务人员,“文革”期间挨过批斗。马步先共育有1子1女,近年来心脏一直不好,耳朵也接近全聋,生活全靠女儿照 料,但他仍坚持资助两名华北的贫困大学生和上海一名孤寡老人。
 

马玉槐

90岁,河北任丘人,原29军109旅217团1营4连7班战士,现住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37年7月初,平津形势紧张,马玉槐 随部队开赴宛平驻防。“七七事变”爆发后,马玉槐在宛平城外担当前哨,他和来犯敌人展开白刃战,大显“大刀军”神威。29军撤退后,马玉槐留在冀中地区抗战,后参加解放军。



马玉槐

解放后,马玉槐一直在北京工作,后来成为一名机关干部,中间曾支援过宁夏建设。共育有7名子女,现在和老伴生活在一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callmesir 回复 悄悄话 “70年前的7月7日,日本人在卢沟桥旁的一声枪响,划破了一座城的宁静,激起一支愤怒的军队,更唤醒了一个沉睡的民族。“七七事变”,一个耳熟能详的事件,中华民族自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8年。”

1931年9月18号,日军侵略的就不是中国了?1931年开始中华民族如果没有艰苦卓绝,那同年的11月4日齐齐哈尔江桥保卫战是怎么回事?
zerabook.com 回复 悄悄话 good article
青蛙智商 回复 悄悄话 Oh, man, the word is "heroes"
freeguard 回复 悄悄话 Our heros!!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