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你不是‘四人帮’的人”——邓小平一句话送陈永贵平安回家

(2009-06-26 11:58:24) 下一个

1980年9月,中国召开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决议接受六十五岁的陈永贵(见图 1915年2月14日~1986年3月26日)解除国务院副总理职务的请求;次年,陈永贵离开中南海,举家迁入北京复兴门外22号楼赋闲。至此,这位出身于农民的文盲副总理终于告别了他奇迹般的政治生涯。

永贵是个地道的农民,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大寨乡小南山村,因为贫穷,他与许多当时的农民一样,没有机会上学。1948年,三十三的陈永贵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1952年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出席山西省农业丰产劳模代表会,后来,被举荐为大寨村党支部书记,打开了他的政治前景。

1958年8月,陈永贵倡议创建昔阳县第一个人民公社,任公社常委副书记兼大寨常支部书记。在60年代初的三年大灾中,他又发起了“三不要,三不少”运动--------不要国家救济粮,不要国家救济款,不要国家救济物资;当年社员口粮不少,社员收入不少,上交国家的统购粮不少。这一运动受到山西省委的重视。

1964年3月 27 日,毛泽东南下,听取了当时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的汇报。当时,毛泽东提出,搞社会主义教育,每一步骤都要紧密结合生产进行。于是,陶鲁笳提到了大寨和陈永贵。毛泽东顿时对这一“奇人”大感兴趣,他随即要求陶鲁笳上交陈永贵的材料。就这样,1964年12月,中国爆发了一场浩荡荡的“农业学大寨”运动。

文革爆发后,全国一片大乱。1967年2月,陈永贵领导了昔阳县的“夺权”运动,而后成为昔阳县的最高领导人。借着这场东风,他“平步青云”,很快成为晋中地区革命委员会、山西省革命 委员会的负责人之一。但他没有搞大规模的武斗,而注重经济建设。

当时,在毛泽东的阶级斗争理论中,他主张打破知识分子的一统天下,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虽然经过共产党二三十年的改造,但世界观仍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打破知识分子一统天下的办法之一,就是让工人和贫农、下中农“渗”进知识分子的汪洋大海中。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陈永贵作为一个半文盲才能登上副总理的宝座。1975年1月中旬,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陈永贵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他的“后台”就是毛泽东。

时世境迁 向中央递辞职书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四人帮”(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随后倒台。陈永贵拥护中共中央粉碎四人帮的决定。同年12月,他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作题为《彻底批判四人帮,掀起普及大寨县运动的新高潮》的报告。

尽管如此,由毛泽东“钦点”而登上副总理大位的陈永贵还是时刻惧怕与四人帮扯上关联。但当时碍于毛泽东的影响力,接班的最高领导人华国锋还是 “照顾”着陈永贵。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后,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展开“拨乱反正”行动,四人帮也被推上了审判台。当时,关于陈永贵与四人帮有关系的说法依旧存在,这也让陈永贵坐立不安。

1980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五中全会,会议决定批准毛泽东生前的亲信汪东兴、纪登奎、吴德、陈锡联等人的辞职请求,免除或提请免除他们所担负的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 这批人的下台,让陈永贵开始感到自己的政治生命也即将告终。

有一天,陈永贵忽然对来京看他的长子陈明珠说起了自己的去留问题。陈永贵说:“不能干哩!咱自 己写个(辞职)申请吧!”“你来写,我说。”陈永贵靠在沙发上,一条一条地慢慢说道:“就写身体不好,没文化,不适应工作哩。”

但想了一会儿,却没有想出什么东西来,陈永贵说:“就这吧。”陈明珠就照这个意思短短地写了份辞职申请,写完给陈永贵念了一遍。陈永贵听罢点了点头,再次感叹道:“干不了啦,还不抵回家动弹呢。回家劳动也比这强哩。”

下台后遭“敌人”攻击

1980年8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接受陈永贵要求解除他国务院副总理职务的请求。陈永贵失去副总理的头衔的第二个月,山西省召开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和省政协四届十二次常委会。

此时,山西省内长期受陈永贵一派压制的人这回抬起了头。在这次会议上,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陈永贵群起而攻之,揭发了他一大堆问题,并且要求罢免他全国人大代表的资格,追查他和“四人帮”的关系,追究他在一些事情上的法律责任。在交道口小院闲住的陈永贵听说了这些事,长叹着说:“唉,老虎吃人有躲闪,人吃人可没躲闪哩。”

由于追究陈永贵与“四人帮”的关系的呼声越来越高,让陈永贵又气又怕。迫不得已之下,他找到了邓小平。邓小平表态说:“你不是‘四人帮’的人。”也因为邓小平的这番话,才让陈永贵“摆脱”了历史的枷锁,而下边的呼声也渐渐平息下去。

陈永贵辞去副总理之位后,并没有回到农村,而是住进了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为他准备的复兴门外22号楼,从此过上了平静的生活,直到1986年3月26日逝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