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小青..."> 毛小青..." /> 投身商海的毛家后人(组图) - 博客 | 文学城

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投身商海的毛家后人(组图)

(2009-06-12 15:51:20) 下一个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毛小青

  毛小青是毛泽东的侄女,毛泽连的女儿。1954年出生在韶山,16岁参军,后进入桂林陆军学校学习有线电载波专业。毕业后仍然是士兵,部队首长和战友都不知道毛小青是毛泽东的侄女。常有人问:小青,你姓毛,又是韶山人,和毛主席是亲戚吧。毛小青总是笑着说:韶山姓毛的很多呀!1976年,毛小青从部队回到故乡,在湖南广播设备厂当工程技术人员。几年后调到湖南旅游局下属的东方宾馆任总经理助理,主管餐饮。1996年,毛小青在北京开了第一家“毛小青美食城”,后来,将其发展为多家连锁店。如今的毛小青,还身兼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等职。

  选择了12月25日,毛泽东诞辰日的前一天,我们走近了毛小青,走近了这位勇闯经济大潮的毛家人。

  毛泽东与毛小青一家的亲情

  走进毛小青的“毛小青美食城”,亲切熟悉的《红太阳》歌曲立刻在身边响起,一股浓浓的毛家气息扑面而来:墙壁上悬挂着毛家人的合影、毛泽东诗词、毛泽东生前用餐的菜谱等物品。

  坐在我们面前的毛小青,圆脸、大眼,皮肤白皙,穿着时尚,留一头披肩长发,典型的东方事业型美女形象。从她身上,隐隐能找到毛泽东的影子,她自己却笑称长得像她的姑姑毛泽建,她说:“家乡雕塑姑姑的蜡像还是请我去做模特呢!”

  在这种融洽、和谐的氛围中,话题很自然就扯到毛小青一家与毛泽东的关系。

  “毛主席说我父亲是毛家最可怜的人。”毛小青说。

  毛家泽字辈总共10男1女,惟一的女性是23岁当游击队队长时牺牲的毛泽建,毛小青的父亲毛泽连是主席排行第九的堂弟。原本应该济济一堂的大家族,到解放后,就只剩下毛泽东、毛泽连、毛泽青、毛泽荣几兄弟。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毛小青在毛泽东纪念堂

  毛泽东从韶山走出去参加革命后,在他的影响下,毛家人纷纷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毛泽连12岁时就当上了毛泽东和地下党的通讯员。16岁那年,毛泽连送完信返回驻地的路上,碰上了敌人,情急之下,左眼不慎戳到了树杈上。当时白色恐怖猖獗,没有人敢收留毛家人,更别说给毛家人治眼睛了。毛泽连的左眼很快发炎流脓,最后炎症又波及右眼,不到20岁,他就几乎双目失明了,年轻的妻子弃他而去,离家出走了。此后的二十几年里,毛泽连一直孤苦一人。新中国成立后, 毛泽连仍然孤身一人。后来经过当地政府的撮和,毛泽连才成了家。毛小青在家中排行老二,长相和脾气酷似她23岁时牺牲的姑姑毛泽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非常关心因革命致残一直在家乡的堂弟,每年都从自己的稿费中,寄300元给毛泽连一家。毛泽连又拄着拐棍,把节余下来的钱再送给村子里最困难的村民。

  “建国前夕,主席非常挂念父亲,希望父亲能来北京,兄弟俩聚聚。开国典礼的那一天,父亲动身前往北京。”毛小青说。

  到北京后的第三天,毛泽东就派人送毛泽连前去协和医院治疗,经过中外专家会诊,他的左眼已完全失明,必须摘除,否则将进一步影响右眼。当时医生建议给他的左眼装一只假眼球,毛泽东考虑到假眼球要经常清洗,很麻烦,建议他不要装,毛泽连最后听从了毛泽东的话,没有装。经过近半年的治疗,毛泽连的右眼视力有所恢复,但也只能感觉到一点光亮,看不清具体物体。

  “父亲住院那段时间,住院费、衣物等费用都是花的主席的工资和稿费。”毛小青深情地说。

  因为家里还有一个奶奶健在,毛泽连出院后,回韶山去陪老人家一起生活,毛泽东希望他每年都能来一趟北京,大家聚聚。回韶山后,当地政府考虑到毛泽连无人照顾,撮合了他和张玉莲的婚事。张玉莲的外祖父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医生,她本人也通字画。1951年,毛泽连与张玉莲共结连理,开始幸福生活,并生下了毛小青等子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北京毛小青美食城:毛家人自己开的餐馆


  毛小青是家中惟一的女孩,又从小伶俐可人,加上长相酷似牺牲的姑姑毛泽建,毛泽连将她视为掌上明珠,十分疼爱。1959年,毛泽东回韶山探亲时,毛小青被父亲隆重推荐出场,由母亲领着来到毛泽东跟前。毛泽东很亲切地抚摩着她的头,问长问短。这一场景后来被新华社记者侯波抓拍下来,成了毛小青至今最为珍视的一张照片。

  “1969年,我又一次在北京见到毛主席。我鼓足勇气向他提出想参军的愿望,希望主席能帮我。主席很慈祥地笑了,说我年纪还小,鼓励我多读些书,长大了用知识武装我们的国家。这算是我生平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向他老人家‘走后门’,虽然被拒绝了,但我并不怪他。……我高中时,通过正常的考核,成为湖南军区通讯站的一名战士。”毛小青望着墙上那张毛泽东抚摩着她的头的照片,动情而又真诚地说。

  开创毛家美食事业的女性

  “美食城是我新生活的寄托和慰藉。”毛小青这样说。

  在结束了一段痛苦的婚变后,毛小青专注于事业,和女儿一起生活得十分平静。她主管的餐饮部也红火起来。就在这时,在京城一家美食城做财务主管的弟弟毛坚平打来电话,说他的老板盛邀毛小青来北京开店,推广正宗的毛家菜。这个电话让毛小青动心了。毛泽东女儿李讷知道后,鼓励毛小青说:现如今是市场经济了,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下海,我们毛家就应该落后吗?你就甩开膀子干吧,毛家人中我第一个支持你。正是李讷的这番话让毛小青吃了定心丸。

  听说毛小青要到北京开店,她所在的餐饮部很多人要跟她北上创业,毛小青很感动。就这样,毛小青向亲戚朋友借了12万块钱,拉着和自己打拼了4年的一班人马北上了。

  开业之初,毛小青就将店名冠以毛家。为了挖掘毛家菜,毛小青找到毛主席的厨师于从生前留下的菜谱,加以整理、丰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毛家菜。为了保持毛家菜的湘菜风味,美食城的许多调料都是直接从湖南采购来的。

  为了严把菜品质量关,毛小青每天都在店里查看,听反馈意见;为了突出餐馆的形象特色,毛小青亲自挑选店服式样,让服务小姐穿着既艳丽又时尚大方。

  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生纪念日,每年这天,美食城都会向前来就餐的客人赠送一碗长寿面,向客人送上一份浓浓的毛家情。

  由于历史的原因,毛泽东的子孙们没有一人是政治上显赫的大人物,也没有一人是商界大亨,惟有毛泽东的侄女毛小青,以一种创新精神在北京开了“毛家菜馆”,应该说是一位“成功女士”了。可是她仍然衣着朴素、端庄大方。她对于毛家菜的未来并没有一个宏伟的规划,她沉稳地说:毛家菜馆没有欠债,能维持菜馆的日常开销,略有盈余就可以了。她没有私车,经常骑着自行车或者乘坐公共汽车往来餐馆与住所之间。

  毛小青深情地说:“主席他们泽字辈那一代人,为革命牺牲的牺牲,幸存的也都去世了,现在只有我妈妈和十婶还健在。幸运的是,我们这一辈和下一代,人丁还算兴旺,虽然再没有人在政坛顶天立地,但都还保持了毛家人朴实无华的传统美德。”

  一个女人开饭馆当老板很不容易,一个毛家女人开餐馆当老板更不容易,毛小青就是凭着毛家人朴实无华的传统美德,一边赚取应得的经济利润一边树立和维护毛家人的形象。天安门城楼悬挂的伟人巨幅画像,总是无声地提醒着她不要忘自己是毛家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59年夏天毛泽东在韶山亲抚毛小青姐弟

   
  1998年10月,毛小青应邀率代表团赴香港参加饮食文化交流活动,受到了香港各界的欢迎。香港的《明报》曾以“火红年代毛所爱,肥而不腻毛家菜”报道了此次活动的盛况。

  作为商人的毛小青,她期望尽快摆脱经营上的困境,她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资助那些上不起学的穷孩子,尤其是老区的孩子。

  毛家人团聚的场所

  由于历史的原因,毛家人因命运的演变,平日里各忙各的,互相之间也很少能有机会见面。一般是每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见一面,9月9日毛泽东忌日时聚一次,但那个场合较正式。毛小青美食城开业后,这个地方慢慢就变成了一个毛家人叙亲情、话家常的好去处,在这个地方聚会,大家感到亲切、和谐、热闹、随意。

  “我们的聚会完全是老百姓家庭团聚式的。参加者有李敏、李讷、刘松林、邵华和他们的家人,以及主席生前身边的工作人员叶子龙、张玉凤、李银桥、高智等,在京的不用说,就是在外地的,只要进京,全都到我这儿来团聚。毛家餐馆成了毛家人的聚集地。这里好像是一个强有力的磁场,把毛家人的心凝聚在这里。其实来吃饭已经不很重要了,重要的是毛家人亲情的融合!大家都很重视这样的聚会,到了预定的时间,就会一齐赶来。毛家人聚在一起,年老的坐包房,年少的就坐大厅,一顿晚饭吃到晚上10点多还不算完,大家都变得话特别多,个个抢着说,仿佛肚里都有永远也说不完的知心话。每年的中秋节,大家也都到我这里大团圆,要坐好几桌,那是毛家最热闹最开心的日子!”毛小青说着说着,脸上露出了笑意。

  来这里最多的是李讷,每次一见到毛小青就把她搂得紧紧的,拍着她的肩膀,亲热地叫着“老妹”或者“小青”。因身体欠佳,十几年没出过门的李敏,十几年后第一次出门就带着儿子继宁和保姆先来到这里……他们不仅自己来,有时还带客人来吃饭,照顾毛小青餐馆的生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007年清明节毛小青在北京南郊给毛泽东塑像献花


  2004年国庆节和中秋节的晚上,毛泽东的儿女们、亲戚们欢聚在燕莎友谊商场对面毛小青开的“毛小青美食城”,在“毛家人,毛家菜,毛家店”的主题下共度佳节。毛小青在湖南师大读书的宝贝女儿咪咪也来了,咪咪落落大方,像她妈妈一样热情地尽主人之谊,一一向长辈们敬酒,与同辈人畅谈。那天,毛家人沉浸在一片欢乐团圆的节日气氛里。

  毛小青最大的骄傲是培养了女儿咪咪。咪咪高高的个头,漂亮、时尚、智慧,从湖南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后,考入英国威斯敏特大学攻读高等教育硕士,不久前刚刚收到了英国威斯敏特大学连读博士的录取通知书。

  “我一直觉得对不住咪咪这孩子,她上中学时,我几乎没在她身边照顾过她。她一个人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很好。咪咪在学校一直是学生会文艺部长,大二那年,在老师同学的一致推荐下,她参加了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形象设计大赛,一举夺得金奖。孩子和我一样,不愿声张自己的身份,她也是一步步自己走出来的。”毛小青说起自己的女儿,脸上露出母性的光彩。

  毛小青的女儿咪咪颇具艺术天赋,6岁时就成为了中国少儿艺术团的主要舞蹈演员,曾多次受到过王震、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只是这些故去的领导人当时并不知道活泼可爱的咪咪是毛家人。

  看到女儿健康成长,而且日益出息,毛小青感到非常满足和欣慰。

—— 来源:《湘潮》杂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