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0月7日,星期天。驻北京通县机场南解放军某部解除国庆战备的第二天,想安排一部分人员洗澡。值班首长抬头看看由阴转晴的天空,“真是照相侦察的好天气,说不定有情况,别去了。” 果不出所料,10点钟刚过,值班员接到上级命令:“发现敌大型机一架,可能到达北京地区,注意做好准备!” “呜、呜、呜——”警报声催促着指战员们飞身进入战斗岗位。 此时,从浙江温岭窜入大陆的敌机越过沿途各机场飞机的拦截,过南京,进徐州,经济南,正向首都北京抵近。 “敌机距首都700公里!” “距离480公里,” 11时30分,某部目标指示雷达发现敌机:距我380公里,高度19000米,时速750公里。 阵地上一片寂静,只有作战参谋陈辉亭通过扬声器一声比一声高,一声比一声急地向各战斗岗位报告着空中情况。 11时50分,打开制导雷达天线。115公里,制导雷达抓住了目标。 100公里,营长口令;“3发导弹接电准备!” 70公里,营长口令:“接通发射架同步!” 导弹发射架倏地昂起头来,随着制导雷达天线,对准敌机转动。 敌机浑然不觉。像一只偷油偷大了胆的耗子,熟门熟路摸了过来。它毫无顾虑,按照几乎固定的速度、高度,笔直地往导弹阵地上空闯来。狂妄的家伙死到临头,还不知道利剑已经指向它的脑门了。 60公里,营长口令:“三点法,导弹3发,间隔6秒,28公里消灭目标!” 时针指向12点04分,营长口令:“发射!” 引导技师徐培信咬牙切齿地把大拇指压向发射按钮。 “轰—”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 飞砂走石劈里啪啦地打在阵地帐篷上。正在就餐的人扔下饭碗就往外跑,只见东南方向一闪一闪的火光,随之听见远方传来轻微的爆炸声。 12时05分战斗结束。 “击落敌机一架,飞机残骸坠落在通县东南……”指挥所接到电话报告。 “快走!保护好现场!” 按照电话报告的方位,有关人员飞也似地驱车前往。 在通县东南约18公里的一片庄稼地里。一群人围在那儿议论纷纷。有的说:“也没看见有飞机打它呀!八成是它出了毛病,自己掉下来的。”有的说;“不对!我亲眼见从那边窜过来一个个大火球,撞下来的!”有的说:“真神啦!”在30年后的今天,许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说“那是导弹击中的”!可那时,普通百姓中有几个人知道这个词的?又有谁敢断言我们国家会有导弹,我们军队能用它打下飞机?其实最清楚内情的是亲手打下飞机的英雄们。但他们没有向任何人高谈阔论,炫耀功绩,而是有礼貌地拨开人群,察看着眼前的狼狈景象:敌飞行员戴着头盔躺在地上,两眼紧闭,嘴角淌着血,右腿摔断,扭曲变形。有人上前用手摸摸,鼻中还有热气儿,不过心脏,脉搏都停止了跳动。从他的衣袋里掏出一个证件,上面写着“上尉飞行员王英钦”。不远处,摊着RB-57D飞机的主残骸和一只摔断的机翼。 美制蒋帮RB—57D型高空侦察机,早在1959年1月就开始对大陆纵深进行侦察活动。1—3月台湾国民党空军就派这种飞机入窜大陆20次,活动地区遍及福建、浙江、上海、贵州、河南、山东……13个省市,其中2次大摇大摆地飞临北京上空,也没有受到任何惩罚。稍微年长的人还会记得那时我国对美国政府和台湾当局派高空侦察机侵犯大陆领空提出过多次警告,当时大家都感到挺窝火!“老警告什么呀?把它揍下来不就得了吗?!看它下次还敢不敢来!”其实,我们的蓝天卫士们何尝没想过,何尝没做过?那期间,人民空军曾起飞歼-5,米格-19歼击机109批202架次拦截,终因飞行高度达不到敌机的高度,眼看着它悠悠然向大陆纵深飞去,束手无策,只得返航着陆。飞行员一着陆,拉开座舱盖,就气呼呼地破口大骂:“他妈的,又让它跑啦!”敌人凭借这种飞机重量轻、载油多,航程远,特别是飞得高(可达2万米)的优势,以为大陆拿它再也没办法了,入窜活动越来越猖狂,越是白天,越是好天气,它越来对我大城市和空、海军基地进行高空照相侦察。 今天,RB—57D窜入大陆后空军歼击航空兵沿线机场战斗起飞10批13架次,其中3架开炮,9次都未击中,敌机在18000米至19400米的高度上毫无顾忌地临近京津,因为我们最好的飞机最高才飞17900米。 三十几年后,我们可以公开这一秘密了:RB—57D高空侦察机就是被人民空军当时有数的3个地空导弹营之一的2营打下来的。 之所以保密,这要从地空导弹的发展及其作用谈起。地空导弹作为一种新型的尖端防空兵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孕育,战后诞生的。1941年纳粹德国开始研制地空导弹,到大战末期,已经初具雏型了。战后,美国、英国、苏联在德国研制的基础上,推出了第一批新型脚尖端防空兵器。例如美国的波马克-A、奈基-I,英国的警犬-I、雷鸟-I,苏联的萨姆-I、萨姆-Ⅱ,并于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陆续装备部队。由于不同社会制度和思想体系这些国家分成两大对立阵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他们都把掌握这些威力强大的武器看成是一种战略上的优势,把这作为在政治舞台上斗争的后盾。因此,他们在研制、改进时保守秘密,在对外出口上控制极严。当时,这些武器也并没有在实战中应用过。 当时,我国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长期战争中拔出脚来,工业基础薄弱,军工生产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人深知武器装备落后必然要受人家欺侮,不能有效地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因此,1956年大规模经济建设即将开始时,中共中央决定:勒紧裤腰带,也要发展尖端武器!研制新型战斗机、导弹、原子弹,……我们的方针是以自力更生为主,集中国内最优秀的科学家和刚从国外回国的专家全力研制。同时千方百计争取外援。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1957年10月15日我国同苏联达成进口萨姆-Ⅱ地空导弹兵器的协议。 萨姆-Ⅱ是半固定式全天候型中程中、高空防空导弹系统。它的作战半径最大达30-48公里,高度22—32公里,击毁飞机率单发70%,三发97%。它是无线电制导,具有抗杂波,回答式和消极干扰能力。因此,萨姆-Ⅱ具有射程远、射高高、速度快、威力大的优点,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防空兵器之一。苏联在50年代中期才用它装备部队。直至1960年苏联单方面撕毁“10月15日协定”,新中国总共从苏联进口5套萨姆-Ⅱ兵器,导弹62发。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人民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就是靠这些兵器作战的。 1959年10月7日12时04分,随着一声令下,2营首次参战,首发命中目标,三发三中!从1941年纳粹德国开始研制地空导弹至1959年的18年间,尽管美苏英国早就拥有了这种武器,并在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装备了部队,但他们只是在靶场上射击,是新中国空军开创了中外防空史上用导弹击落飞机的先例! 美国当局和台湾当局对此迷惑不解,外国记者也纷纷猜测中国空军何以能打下这架飞机。 但中国的新闻机构始终保持缄默,未泄真情。反正我们能把你打下来,至于何种兵器,无可奉告!这是秘密! 对敌人最有效的警告就是把它揍下来!从此以后,RB-57D高空侦察机再也没敢来,美蒋用高空侦察机对大陆的侦察活动停止了2年零3个月。 (千龙军事连载系列。所有文章转载自《一代天骄-新中国空军实战录》(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黄裕冲)) 资料: “萨姆-2”防空导弹(SA-2)苏联编号С-75,是第一代中、高空防空导弹,60年代曾以击落U-2侦察机而闻名世界,越南战争时期也击落过不少B-52轰炸机。这种导弹战斗部威力很大,最大射高30公里,最大射程50公里。可以威胁到高空飞行的目标。但总体上其技术已经落后了:由于采用液体发动机,作战准备时间长,效能低;导弹操作过程复杂,反应速度慢,抗干扰性能差;发射架是固定是的,每个发射架一次只能发射一枚导弹,由于过于笨重,很难改成自行式的。作战中一般3枚导弹射击一个目标。 很多国家对SA-2进行了改进,特别是雷达系统和制导系统,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和作战反应速度。由于战场机动困难,作战准备时间长,SA-2的战场生存能力仍然很低。 伊拉克拥有100部SA-2防空导弹发射架,可以编20至30个连。鉴于该导弹的缺陷,伊拉克已经把部分SA-2导弹改成射程150公里内的“萨默德”地对地导弹,目前伊拉克正在被迫销毁这批导弹。 表现 1959年10月7日,中国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用“萨姆-2”导弹,击落了在北京上空侦察飞行的国民党空军侦察机RB—57D,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地空导弹击落飞机的战例;此后,又陆续用“萨姆-2”导弹击落了国民党U—2高空侦察机5架,为“萨姆”地空导弹的战斗史写下光彩的一笔。“萨姆-2”是一种全天候、中程、防中高空导弹的武器系统,其最大射程为54千米,最大射高为34000米,是当时打击中高空飞机最理想的武器。 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出动B-52等作战飞机数万架次狂轰滥炸,为了打击美军飞机,越南装备了近30个营的苏制“萨姆”第一、二代地空导弹。据不完全统计,在1964年8月至1968年11月间的4年时间里,美军损失了915架飞机,其中94.85%是被“萨姆-2”等地空导弹击落的。1972年12月18日,美军在越南实施地毯式轰炸,结果有30架B-52轰炸机被击落,其中29架是“萨姆-2”所为! 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SA-2防空导弹表现平平,并未取得特别战果。 技术数据 最大射高30公里 最大射程50公里 推进系统:液体发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