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清华的逍遥王子胡锦涛(组图)

(2009-04-03 14:49:23) 下一个


每逢”五一”、”十一”或校庆等活动,人们在舞台上都会看到胡锦涛活跃的身影。这位清华园里的”白马王子”,学习之外最感兴趣的还是唱歌跳舞。一九六四年十月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五周年,首都文艺工作者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指挥导演下,精心排练了声势浩大的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作为国庆献礼。清华大学有一百名学生在这场演出中参加了三千人大合唱,胡锦涛就是其中之一。参加这场史诗式的演出,是胡锦涛文艺生涯的顶峰,他不仅得以见到当时中国最顶尖的文艺明星,更是多次见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中共和国家领导人。与这些知名人物的见面,给年轻的胡锦涛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胡锦涛和同学们又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的《东方红》大型演出。那天,毛泽东主席亲临现场观看了全部演出,并接见了参加演出的全体演员。在接见中,周恩来总理对所有演员宣布:“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晚上九点钟,回到宿舍的同学把这个消息传开,清华园里一片欢腾。接着校园路边的高音喇叭开启,一首欢快的乐曲过后,播音员极度兴奋地宣布:“热烈欢呼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刹那间,校园内像是炸开了锅,宿舍里凡是能敲的东西――茶杯、脸盆、饭盒、桌椅等,都被当成了锣鼓。大家从宿舍、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里涌出,汇成了一股人流,自发地在校园内游行。在游行队伍的前面,胡锦涛大声指挥同学们唱起《歌唱祖国》,学生们用尽平生力气振臂高呼,又唱又跳。

水利工程师之梦

清华大礼堂的东侧有座新水利馆,这座建于1955年的新水利馆和建于1931年的老水力实验馆,就是清华大学水利系的教学楼。把这里称为中国水利事业的摇篮一点也不过分,因为现在中国水利单位的大部分领导人、总工程师等,都来自清华大学水利系。

黄河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奔腾咆哮的黄河孕育了两岸数以亿万的黄河子孙,造就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但是,汹涌澎湃的黄河水,不时也会泛滥千里,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害。为了兴利除害,中国历代统治者都不得不重视对黄河的治理。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很重视黄河的治理工作,1952年毛泽东提出“要把黄河的事办好”。按照新政府制定的黄河流域规划要求,在黄河干流上先后修建了三门峡、刘家峡、龙羊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而清华大学水利系就是根据这个需要而设立的。因此可以说,自1959年考入清华大学之后,胡锦涛就与黄河结下了不解之缘。

清华大学水利系最早可追溯到二十年代后期设于土木工程系的水利组和水力实验室。老水力实验馆建于1931年,初建为两层建筑,总面积为1928平方米。它是仿德国大学类似实验馆建造的,被称为”中国第一水工实验所”,规模大,设备充足,高出当时一般的美国大学。整个实验室是本系教师自己设计的,室内有地下水库一座,可储水一万立方米;另有高架水库一座,可储水一千立方米;还有户外水槽一道,安置有钢轨及电车,可作舰艇模型实验及校正流速仪器用。室内水力机械多是当时最新式的设备,有水轮实验台、装有十万马力冲击式水轮机一台及反击式水轮机两台。

清华大学水利系单独建系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1949年11月,清华大学接受中央农业部委托开办了”农田水利专修科”一个班,稍后又办了”水利专修科”。至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前,始在清华大学工学院内增设了“水利工程学系”和“水力发电学系”。水利工程学系系主任由工学院院长施嘉炀兼任,水力发电学系主任则由张光斗教授担任。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改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原来的院的编制被相应地由系所代替。1955年水利工程学系搬迁到新系馆。至1956年底,清华设有水利工程系,系主任为张任教授,副主任为张光斗、夏震寰,下设”水工结构”、”水能利用”、“水利学”、”工程地质及基础工程”四个教研组。

据同学的回忆,虽然在清华园里名师荟萃,但是胡锦涛最崇拜的是中国第一个自行设计电站的水电专家李鄂鼎。这位1940年毕业于清华南迁时期西南联大的老校友,解放后历任电力工业部勘测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电力工业部副部长、水利电力部总工程师等职。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的水利专家,李鄂鼎走遍了两湖、两广、云贵、东北、西北、长江、黄河的上中游,西北走至遥远的伊犁、喀什,东南至福建的闽江,凡有江河的地方他都走到了。在黄河,他为了考察水情,曾钻进一只牛皮筏里,漂流过激流滚滚的黄河。作为三门峡、刘家峡、青铜峡,以及后来的葛洲坝、三峡等大型水利工程的总工程师,正如当年一篇描述他的事迹的文章所说:”水在他的心中是流动的画,液态的诗。他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大河,有着浊浪滔天里的历险,有着急流漩涡中的传奇,有着面对蓝天指点江山的非凡。他用智能、心血和胆魄,汇铸于那江河上一座座造福于人类的丰碑。”胡锦涛不仅对李鄂鼎极为敬佩,而且对李鄂鼎父亲留给他的座右铭也铭记在心:”立定脚跟做事,挺起脊骨为人。”

在水利工程系,胡锦涛学的是河川枢纽电站专业。中国是一个水利资源较为丰富的大国,长江、黄河这两个主要水系的治理、灌溉、发电等是这个专业的主要内容。水力学和水力发电站的工程设计,是这个专业的两门主科。胡锦涛在中学时数学不错,考入清华时的数学成绩也很好。入清华后,对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都学得很轻松,成绩中上,因此业余时间不必像有的同学那样拼命补课,而是可以去打球和跳舞,更多地参加课外休闲和娱乐活动。

大学二年级以后,水利系陆续开了陆地水文学、水力发电工程学、水力资源综合利用、水库泥沙、水电工程结构等专业课程,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胡锦涛,他的记忆力很好,不仅对老师教过的知识过目不忘,还能善于提出问题,就一些尚未解决的课题与任课老师探讨。在各科任老师的眼中,胡锦涛是一个勤奋学习、头脑清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一个曾在清华大学教过他的教授感慨地对笔者说:“在当时,我们都觉得胡锦涛会成为一个好的工程师,但没有人想到他会成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清华大学是一所很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学。当时,水利系一九五八年毕业班学生接受北京市委的委托,在教师指导下对密云水库进行设计,以解决北京的供水问题。毕业设计于一九五八年七月结束,密云水库于九月一日开工,次年九月一日拦洪,一九六零年九月建成,库容四十亿立方米,是当时华北最大的水库,是京、津两地的重要水源。在密云水库的设计、建造中,毛泽东、周恩来都十分关注,曾多次亲临现场视察。参加设计密云水库的水八班,还被团中央授予“先进集体”奖状。胡锦涛虽然没有参加这个水库的设计,但是张光斗等教授还是经常带他们到水库建设工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参加劳动,以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

追得北京来的”系花”

水利系学生宿舍位于十三号楼,胡锦涛的宿舍在二楼的二一七房。这是一间大约十平方米的小房间, 面住着五个学生,其中就有一位后来当了水利部长的汪恕诚。这一届水利系共有八十多名学生,分?四个班。胡锦涛所在的班是其中的河川枢纽电站专业,班 有二十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的都是各地的尖子学生,当时能考入清华的以男生居多,女生很少,这届水利系只有六个女生。

以前在清华学生中流传着一句笑话:”清华女生一回头,后面倒了教学楼。”说的是因?当清华女生回过头来,其难看的长相让男生吓得倒了下去──因?种种原因,清华大学女生中长得漂亮的确实很少。

在五九级水利系的女生中,有一个个子不高的女生,叫刘永清。她是从北京考上清华的,父亲是副局级高干。她皮肤白皙,气质高雅,文静好学,是水利系女生中的” 一枝花”。水利系一贯是“男人的天下”,女生很少,男女的比例是十几比一,家庭条件好、相貌不错、学习又好的刘永清便成了系里男生追求的首要目标。

在众多的“白马王子”中,来自安徽小城镇的眉清目秀、活泼好学的胡锦涛战胜了大多来自大城市的同学,成了刘永清的好朋友。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是中国经济商品供应紧张、农村普遍发生饥荒的困难时期。学校里没有其它文娱活动,只有在周末才会举行舞会。胡锦涛舞跳得不错,每到周末就是舞会上的”王子”,有很多女同学来邀请他跳舞。但是,每周一次的舞会上,人们注意到,胡锦涛都会主动邀请坐在角落不声不响的刘永清跳舞。

胡锦涛绘爱文艺,对电影、戏剧、小说如痴如醉。对于热爱生活,胡锦涛后来特别解释过,那就是对事业的责任感,对友谊的忠诚,爱运动、爱文艺、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他在课馀所看的书不少,图书馆的小说,有不少也是他所喜爱的作品,杨沫的《青春之歌》,巴金的《家》、《春》、《秋》,曹雪芹的《红楼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他都读过。他当时喜欢的文学作品还有在大学生中极为流行的苏联小说,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等。看过之后,他会将这些好书推荐给刘永清看。借书、还书,谈读书心得,就成为这两个年轻大学生交流心声的机会与话题。在对文学和艺术等的共同爱好和交流下,两颗年轻的心在清华园里越靠越近。

对文科书籍的广泛涉猎,使胡锦涛对政治与社会的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弥补了作为工科学生的不足;而对文学与跳舞的业馀爱好,以及积极参加学生课外活动,又使他具备了从事共青团工作的基本条件。

清华大学男女生宿舍是分开的,由于考入清华的女生很少,全校女生宿舍只有两座。刘永清所住的女生宿舍离胡锦涛的水利系男生十三号楼宿舍只隔着一条校内的马路,不到二十米的距离。到了大学四年级之后,每到周末,同学们经常见到胡锦涛站在女生宿舍门口的路上,等着刘永清下楼一起去看电影,或是一起出去散步。这位水利系的”白马王子”和”系花”在一起时,经常被同学们戏称为“天仙配”。

卷入政治漩涡的政治辅导员

1965年7月,胡锦涛这一届水利系学生毕业。由于平时参加社会活动较多,在全级八十多名同学中,胡锦涛的学习成绩只能算是中上,排在二十多名。又由于当时清华水利系的教师大多要研究生以上的学历才能担任,因此,这一届毕业生并没有人留下来担任助教,而是只从政治表现好的学生党员中留下了胡锦涛一人担任政治辅导员,以及继续修读研究生课程。此外,还留下了另一位从江苏考入清华水利系的汪恕诚读研究生。胡锦涛的女朋友刘永清则被分配到位于甘肃的八盘峡水电站。

在分配结束后,这一届学生并没有立即到工作单位去报到,而是全部到延庆、怀柔、平谷和海淀区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一年。胡锦涛作为政治辅导员带领低年级学生到北京郊区参加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6 年4月3日,清华参加农村四清教育运动的毕业生返校,5日由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冰向他们作了报告,并用一周时间进行思想总结。之后,刘永清这一届毕业学生就奔赴各水利单位工作了。刘永清到水利部之后,又被分配到水利部在甘肃的第四工程局八一三分局,参加了八盘峡水电站的建设。

1966 年4月23日,清华大学举行该校政治部成立大会,胡锦涛等六百多名新任的政治辅导员和党支部书记等参加会议。会议由高教部政治部副主任曾德林讲话,曾德林指出:政治部”是党在学校设立的领导政治思想工作的机构,它作出的一切决定,学校各单位都要贯彻执行”。这次会议上还宣布,由胡健任政治部主任,由艾知生、李恩元任副主任。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当天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了北京大学聂元梓等7人的题为《宋硕、陆平、彭佩云在文化大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的大字报和《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欢呼北大的一张大字报》。第二天,清华大学部分学生也贴出了《蒋校长你跟谁的指挥棒转》等大字报,认为蒋南翔在5月11日的讲话中只讲学术批判问题,回避了政治问题。接着有人还贴出《校党委是黑帮》的大字报,也出现了《保卫校党委》、《保卫蒋南翔》的大字报,在大字报上形成了”校党委是红线还是黑线”的辩论,这是文化大革命在清华园的开始。

这场政治风暴刚刚来临时,胡锦涛作为政治辅导员和中共党员,很自然地就站在校党委和蒋南翔校长这一边,成为”保皇派”,与企图打倒蒋南翔和校党委的师生们进行了斗争。胡锦涛努力做水利系学生的思想工作,以种种事实来说明校党委在过去所做的工作,是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忠实执行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但是,政治的现实是残酷的,后来发生的政治变化令胡锦涛目瞪口呆。

6月5日,蒋南翔在全校大会上讲话,指出 “保卫校党委”的口号是错误的,表示要“引火烧身”。6月8日,中共北京新市委派出的工作组负责人周赤萍到校,向校党委负责人刘冰、胡健、艾知生宣布:” 从现在起学校工作由工作组领导,明天工作组人员进校,学校党委停止工作。”6月13日,全校召开大会,新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郭影秋在会上代表新市委宣布:派以叶林为组长的工作组来领导清华大学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蒋南翔停职反省,工作组代行学校党委职权。工作组副组长是周赤萍、杨天放。

工作组进校后,校党委和学校政工系统的人员统统遭到批判。在工作组的支持下,大批党员干部包括学生政治辅导员、班主任都被大字报点名为“黑帮分子”、“黑帮爪牙”,遭到批判和揪斗,有的被戴高帽游街。胡锦涛在水利系也受到了点名批判和批斗。但是,由于他平时与学生和教师关系都不错,因此并没有受到游街示众等体罚。后来,工作组组织文革领导小组,对党支部书记和政治辅导员等党员干部采取煞威与攻心战相结合的办法,经过有组织的批判后”检查下楼”。意气风发地踏上仕途之际即遭此大浪,使胡锦涛今后在政治上变得更加谨慎,此后在清华他再也不积极参加任何政治斗争了,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政治逍遥派”。平时,他除了到校园看看大字报、听听两派辩论之外,辅导员工作与科研工作都停下来,整日没有正事可做。

6月16日,清华工程化学系学生蒯大富等贴出了《工作组向何处去》的大字报,认为工作组”压制群众”。之后,工作组在校内召开两次大会批判蒯大富。但是,在毛泽东的压力下,清华大学工作组于7月29日被迫撤离学校。8月1日,毛泽东给清华附中的红卫兵覆信,支持他们的革命造反行动。9月24日,蒯大富等人组成井冈山红卫兵,10月成立了“首都红卫兵第三司令部”,蒯大富成为核心领导成员。

1968年4月,北京红卫兵五大 袖之一的蒯大富为了镇压反对派,挑起了清华大学的百日大武斗。他指使学生到处抢劫、盗取了一百多枝各式枪械,在校园里大打出手,打死打伤许多人,烧毁了著名的科学馆和学校的浴室楼。7月27日,在毛泽东的号令下,首都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开进清华大学,宣传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制止武斗。随后,校园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秩序。

1968年12月22日,新华社以《我们也有两支手,不在城里吃闲饭》为题,报道了甘肃会宁县城镇的191户居民到农村安家落户的消息,并传达了毛泽东的”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它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随后,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多达一千六百二十三万人。而在同年的11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1968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问题的通知》。该通知决定:1968 年的大专院校毕业生从11月中旬开始分配;坚决贯彻执行面向农村、面向工矿、面向基层的方针,一般都必须去当普通农民、普通工人,大量的必须去当普通的农民,不一定要分配到自己所属的专业部门去;分配当普通农民的毕业生,除了继续安排到解放军农场、国营农场外,各省、市、自治区可以接照当地的实№情况,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加改造盐硷地、兴修水利等改造大自然的斗争;也可以分配一部分毕业生到农村人民公社去进行插队试点;1968年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工资从十二月开始放给,参加工作的时间也从十二月算起;1966年、1967年、1968年分配的毕业生(包括研究生)的工资,在工资制度没有改革以前,一律按临时工资标准发给,不实行一年以后转正定级的办法。


于是包括胡锦涛在内的清华大学各届毕业生纷纷收拾包袱,被分配到农村、农场、工厂和基层各单位。胡锦涛算是清华大学的教职员,他被分配到水电部。在他的要求下,又被分配到位于甘肃的第四工程局。

在清华大学当政治辅导员的经历,是胡锦涛真正接触政治的第一课。这一课使他在文化大革命的海边打湿了鞋,见识了政治风浪的险恶;这一课让他大开眼界──原来政治是这么无情,这么残绘的;今天可以是对的,明天又可以是错的;今天是错的,明天又可以是对的;政治上的风光和风云人物都只是一时的过眼云烟,谨言慎行的人才可以在政治上立于不败之地。

胡锦涛的“清华帮”  

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之后,胡锦涛曾于一九九五年四月三十日返校参加了建校八十四周年校庆。那天,与胡锦涛一起从清华毕业的六五届学生有一千五百人参加了校庆活动。清华大学解放后改为工科大学,原来是”培养工程师的摇篮”,没有想到阴差阳错,这里出了朱 基、胡锦涛两位政治局常委,加上以前出的宋平和姚依林,已经有过四个中共的政治局常委,这在中国的大学是罕见的。

在中共十四届以后的政治局成员中,清华大学毕业的有:六七届无线电学系毕业的吴邦国、六五届动力系毕业的吴官正、一九四六年毕业的王汉斌、六二届毕业的电机系的黄菊等。加上前几年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兼北京市委书记李锡铭、五○届毕业于社会学系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佩云、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了不少。

在现任的省部级以上的党政军领导中,清华的校友更是不可胜数,他们中有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公安部部长贾春旺、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伍绍祖、全国人大新闻办公室主任曾建徽、广东省人大主任朱森林、安徽省长傅锡寿、贵州省长陈士能、国务院体改办副主任宋宝瑞、司法部长张福森、云南省省长徐荣凯、青海省委书记田成平、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刘延东、建设部原副部长赵宝江、全国人大环保委副主任张皓若、上海市副市长倪天增、上海市副市长蒋以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华建敏、水电部部长汪恕诚、青海省副省长王汉民、国家发展银行行长陈元、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铁林、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国务院侨办副主任刘彭泽、福建省长习近平、北京市副市长林文漪、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任彦申、外交部副部长乔宗淮、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吉林省委副书记林炎志、教育部副部长周济、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等等。

一九九七年九月,在中共十五大上当选的二十二个中央政治局委员中,清华大学的毕业生有五个,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这五个人是:朱镕基、胡锦涛、吴邦国、黄菊、吴官正;其中两人为常委。清华大学出身的高官如此之多,以至于有一次江泽民当了总书记之后,到清华大学与师生座谈时说:“我们上海领导都成了清华帮了!”说完,他赶紧加上一句:”我是开玩笑。”当然,说这句话是不是真的在开玩笑,只有总书记自己心里清楚。

胡锦涛在清华读书期间,与他来往较多且关系密切的只有四个人,这四人才是胡锦涛的”清华帮”:一个是他的同班同学汪恕诚;一个是在一九六一年被选为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的张福森,当时胡锦涛被选为系学生会主席与他来往密切;吴官正当时与他同一届,虽然不同系,但是后来吴官正也留校读研究生,并担任了学生党支部副书记,与胡锦涛熟悉;徐荣凯则是在一九六六年当选清华大学校学生会主席,经常与时任水利系学生政治辅导员的胡锦涛接触,安排学生的各种活动,遂与胡锦涛成为至交。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