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如何对付美国的七艘航空母舰?
(2009-04-02 13:19:43)
下一个
【摘要】1950年代中期,爆发了第二次台海危机。这次危机以美国同意与中国举行大使级会谈而告终,随后进行的这些会谈的积极成果之一,就是中国首席军事科学家钱学森的归来。
1958年,由于美国中断谈判,而且试图迫使蒋介石放弃大陆沿岸的金门、马祖诸岛,第二次台海危机的成果面临挑战。毛泽东审时度势,决定再次在台海点燃战火,通过战争手段来达到中国方面的政治目标。1958年8月23日中午12时,解放军趁着国军兄弟们正在掩体外快乐地大吃美国罐头和可口可乐之际,以快炮不及钻洞之势,从长达30公里的战线上,万炮齐轰金门群岛,两小时落弹5.75万发,当即把金门岛炸成著名的铜铁矿,而且当场击毙三名金门防卫副司令和两名美国顾问。台方随后还击,双方展开火炮对射,此役在历史课本上被称为“八二三炮战”。继此次炮战之后,双方还进行了多次海空战斗;大陆方面并且策划了一次小规模的登陆作战(目标只是金门群岛中的大担岛),但因台风来临而没有实施。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第三次台海危机。
新的台海危机爆发,美国立即作出强烈反应,不仅威胁要用核武器攻击中国(把你们炸回旧石器时代去),而且派出包括七艘航空母舰在内的100多艘军舰赶赴台海,摆开“保卫金马”的姿势。台海空气一时骤紧,全世界都恐慌地注视着这片海域。他们担心的倒不是中国的几万艘帆船蜂拥而上,以人海战术占领美国航母,然后用帆船把它们拖到大陆去改造成渔船。不,这种情况固然很可怕,但再可怕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更要命的是,这场危机可能开启一场新的世界大战。
当时中苏盟约还没有失效,而且双方的支持条款都是无条件的,??这就是说,苏联不能因为中国是挑衅方,就拒绝向中国提供武力支持。于是,正在因金门问题而与毛泽东闹矛盾的赫鲁晓夫同志不得不向世界表态说:如果美国敢把中国炸回旧石器时代,我们就只好把美国炸回新石器时代。
美国政府的情报系统也真是够差劲的,这时居然还不知道中苏之间已经出现了裂缝,也就当然没有意识到赫鲁晓夫那杀气腾腾的声明其实只是IPSERVICE(空头支票)。既然信息不完全,再理性的判断也势必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如果美国政府还能够保持理性的话,其反应必然是极度的紧张。当时美国总统是哀声嚎(也有译艾森豪威尔的),那阵子可是烦死了,他大概在想:“天哪,我他母亲的实在太冲动了,竟然去吓唬毛泽东;地球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好战分子,甚至说过早打、大打、核打之类的话,公然声称核打之后绝种的是美国人而非中国人,言下之意就是他们中国人要乘核战之机占领全地球。如果他真的跟美国舰队交上火,??接下来就是自然而然地把苏联拖下水,这正好中了他的下怀。呜呜,这一场大仗的结果如何,就连大慈大悲的耶稣基督和尚也说不清楚了。哎呀,我真是紧张死了,恨不得把给出去的面子统统收回来,把那七艘航母全撤回来。杜勒斯,你赶快给老子打二两老白干来,哦不,来三斤,??趁地球还没有爆成七八颗小行星,咱们对酌浇愁。
且不说哀声嚎在借酒浇愁。太平洋的另一边,毛泽东正在兴致勃勃地看着他一手导演的这出历史大戏;戏中各主角的表情令他开心得要死。更令他开心的是,在这出名角如云的伟大历史剧中,只有他知道这出戏将在什么地方结束。若干年后,尼克松(当时正好担任哀声嚎的副总统)将当面把毛泽东恭维为一个精通政治技巧的“大师”,并自称自己望尘莫及,惭愧惭愧。而且他还把这个恭维写进了回忆录,??虽然此次台海危机的当儿,他正在扮演美国第二号右派领袖(仅次于麦卡锡)的角色,到处宣传毛泽东的目标就是占领美国,灭绝美国天堂般的生活方式。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受尽了外国人的欺侮。国力不如人,落后固是重要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软弱。说“软弱”并不是简单地指“敢不敢打”,而是指国家民族的精神意志,也就是通常说的“骨气”。统治阶级腐败透顶,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老百姓怕官,官怕洋鬼子,洋鬼子怕老百姓”,如鲁迅所说,他们把千方百计把人民“治理”成一盘散沙。平日奉行“宁赠朋友,不予家奴”,外敌入侵则“攘外必须安内”,所以,几十万日本兵,能够统治大半个中国。除了老百姓的一盘散沙之外,还有几百万的伪军在为虎作伥--说起来这真实中华民族的耻辱!鲁迅和郭沫若之所以要弃医从文,就是要改变中国人这“软弱”的精神状态。
百余年的惨痛教训,“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只有他“不信这个邪”,领导中国人民,用大刀和索标、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站了起来”。建国之后,又毅然挺起腰杆,迎接挟二战胜利之后的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强势打到国门口的美国人的挑战,直到把他们赶到三八线以南,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胜利,为中国迎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建设时间。留下香港干啥?就是一扇门。何来“闭关自守”!正是毛泽东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使尼克松不得不主动访华,建立邦交。也只有毛泽东敢说:“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落后固然要挨打。但是,如果理解为落后只好挨打,那就大错特错了;否则,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就只好永远任人宰割了。
落后固要挨打;软弱更要挨打,没有骨气只配作奴隶和奴才!
鲁迅先生终生致力批判的就是奴性。所以,毛泽东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最可宝贵的性格。”
《共产党宣言》的最后一句话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后来,这成了全世界共产党人的战斗口号。二战之后,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这口号又补充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全世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口号是基本经验的总结,它告诉我们,被压迫者要解放,一是要团结,二是要斗争。今天提起这一口号简直恍若隔世了。青年人会说,你是那里的老古董,都什么时候了!换一个角度看正好也说明,自革命的“历史终结”以来,不到二十年的解构,殖民意识、奴性和市侩意识世多么可怕的“复归”到国民的骨髓里了。梁晓声说过,日本鬼子再打来,甘愿当汉奸的决不会少!
《走向共和》的热播、袁世凯、李鸿章和“老佛爷”的“重新审视”,周作人热、张爱玲热乃至胡兰成热,红色经典的横遭糟蹋,形形色色的焦国标招摇过市,刘广志之类的出现……告诉我们:买办精英垄断着话语霸权,一个崇洋媚外、低眉顺眼的国民心态慢慢打造成功了。自毁精神长城,比武器的落后更为可怕。
想当年14国武装干涉苏俄,欧洲的工人阶级可以拒绝为侵略物资装船,这才有十月革命的胜利。如今,提起援朝援越抗美战争,精英们就咬牙切齿或撇嘴。南联盟被肢解,我们低三下四向人送笑脸,仍不免大使馆被“误炸”。两次侵伊战争,我们作壁上观,在安理会上小心翼翼怕得罪美国人,仍不免招来美国的七艘航母的恐吓。正像当年战国时代,六国对一强秦的咄咄逼人,侵魏则韩赵隔岸观火,灭楚则齐暗自庆幸,直到最后一个个被收拾干净。说转型,倒是南斯拉夫最早,仍不免惨遭肢解。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举起了降旗,依然四分五裂,国势一落千丈。这算不算殷鉴?
想一年之前,美国人一鼓作气席卷伊拉克之时,那是何等不可一世。眼看着立马就要收拾下一个“邪恶国家”朝鲜了。谁又想到一年之后美国人在伊拉克犹如陷入泥潭,现在,至少朝鲜在御侮方面可以松一口气了。--伊拉克人的抗美战争,不是切切实实地支援了朝鲜吗?如果,美国佬在中东陷得再深一些的话,那他在台海一定会少疯狂一些。我们再设想,在朝鲜问题上如果也让美国人如愿以偿的话,那他们一旦从中东和朝鲜两处腾出手来,专在台海和我们较劲,甚至给我们戴一顶“邪恶国家”的帽子,那时我们孤军奋战,就该别人作壁上观了。
看来还是毛泽东有道理,全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都是互相支持的。
再如,一谈到拆除柏林墙,中俄精英就额手称庆,高呼万岁。然而,人家照样“东扩”,老美的手已伸到中亚的联体国了。在中东,以色列不是又在建隔离墙吗?似乎这次精英们就不置可否了。
再如我们的西邻某国,美国人放手用卑鄙手段制造政变以扶植亲美势力,而对其人民的抗暴和民主运动,我们则噤若寒蝉,就不如美国人聪明了。--央视的国际评论谈到美国人侵伊拉克,用的都是“推动民主化”的话语,表示着对于“人权大于主权”的默默认同。“民主”如此时髦,对于被压迫人民争取民主的解放斗争,为什么连个道义同情都如此吝啬呢?韬晦养光得了吗?
弱者的没骨气和一盘散沙状态,正是强暴者赖以得逞的必要条件。落后是要挨打,软弱更要挨打。
美国人的七艘航母,是我们的难得教材。尼克松的恭维并不是信口胡说,因为毛泽东是在中国五千年的zhengzhi和战争文化中泡大的杰出领袖,当然深谙zhengzhi精髓,完全知道战争只是zhengzhi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为zhengzhi目的服务的。他早就看出,在美国气势汹汹的殉道者长袍底下,其实是一双筛糠般不住颤抖的软脚。他知道,这才是做文章的关键;他导演的这出大戏,必须抓住美国人外强中干的心理,把所谓的“危机”虚化,从而把“危机”变成台湾方面的“烽火戏诸侯”。这样将为远道而来的美国“客人”准备一架梯子,使他们不仅可以从目前的尴尬处境往后退,而且可以从危机前的强硬姿态往后退。
于是,毛泽东出乎意料地宣布:暂停炮击,改为隔日一轰。而且他定下一个规矩,就是在解放军在实施炮轰前,必须客气地通知金门岛上居民:“各位同胞,没有长眼睛的炮弹要来了,请你们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以免受伤。这种带有预报机制的战争形式一直持续了二十年,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
提前通知避弹,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战争呢?对此,我倒是有一种类似的体验。我是在一座新城长大的。城市建设之初,当然要使用大量的炸药来开道。于是,那段时间大家都养成了一种习惯:一听到某种音调(三长两短还是什么的,记不得了)的哨音,就得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不多一会便是一声巨响,然后周围传来噼噼啪啪落碎石的声音。哇,那时的心情真是紧张??有一次一帮子大人领着我们几个小孩躲进一间临时办公室,蜷伏在砖墙下,随后就是一声巨响,一个茶杯大小的石头飞过来,把门外离我们不到三米的一个石臼打得粉碎。
如果没有人提前通知,被打得粉碎的可能就不是石臼了。二十年的金门炮战也许就是这种感觉。在这种情况下,甚至战争也会多一点情趣的。当然,这话得由金门岛的老居民来说,我把自己的感觉说成他们的感觉,这就是越权。
不过,有没有情趣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毛泽东对金门的“打而不取”,逼迫美国出于对“多米诺骨牌理论”的盲目信仰,立即改变了迫使蒋放弃金门等小岛的想法,因而避免了两岸的进一步疏远和隔离,挫败了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毛泽东形象地把处于“打而不取”战略之下的金马诸岛称为套住美台的“绞索”,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个譬喻的恰当性。虽然说是“绞索”,蒋老先生却为自己有幸被吊在这绞索上而感到乐不可支。据说,在大陆方面炮击金门后,老蒋是全世界第一个为毛泽东拍案叫好的人。老蒋活了八十多年,大概就这一次出自真心地为毛泽东叫过好,真是难得,让人不得不对他老人家坚持一个中国的信念感到敬佩。
更有趣的是,美国国内舆论纷纷认为,美国政府为了两个“无用”的小岛而甘冒牺牲美国大兵乃至打世界大战的风险,实在是过于鲁莽。迫于国内压力,杜勒斯国务卿只好转移注意力,公开把小跟班蒋介石骂了一顿:“你看你,凭你那点只配给共军当‘运输大队长’的狗屁水平,还搞什么‘反攻大陆’,差点给老夫惹出一身麻烦;这次台海危机,责任全在你。你给我听好了,以后不得再向美国要求什么‘反攻大陆’,只许守,不许攻,??否则你去喝西北风。”呵呵,老先生为此一定非常难过,因为他竟然被毛泽东假手美国佬赏了一耳光,真是的。这一耳光可能使他再也不愿意为毛泽东拍案叫好,而且他后来确实似乎没有再次佩服过毛泽东。
因为昨日见有报道称美军正在抓紧修练同时部署七艘航母的葵花宝典功夫,不禁油然想起了这个历史公案。当然,时势不同矣。当年毛泽东是巴不得美国的航母开过来,正好借此做大声势,甩开膀子大展纵横捭阖的手腕。如今我们希望的却是如何把美国客人的“小鹰级”或者“尼米兹”级大型靶船阻拦或者击沉在太平洋深处。不过,毛泽东对抗七艘美国航母的历史或许能够向今天证明:决定战争胜败的终极力量,来自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不仅仅是军事实力在唱一出血与火的独角戏。(作者:华南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