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北京定陵发掘后的心酸

(2009-02-01 15:00:43) 下一个

  北京的定陵,是新中国发掘的第一座帝王陵墓。然而,这座辉煌的地下宫殿出土后,却遭到了人为的破坏。

  我国第一座皇陵博物馆

  定陵发掘自1956年5月破土动工,到1958年7月底清理工作基本结束。9月,明万历帝后的殉葬品登上故宫神武门城楼,向群众展出。展览后,定陵博物馆筹建人员加速了修补、保护、复制殉葬器物的步伐。

  首先要修补、复制的是三具尸骨。三具头骨送往中科院古人类古脊椎动物研究所修补。同时,找了两位从事雕塑的老师,做万历帝后的模型。两个月后,万历帝后的三具人体石膏模型送往定陵。“艺术加工”后的万历头戴瓜皮金丝小帽,横眉怒目,鹰勾鼻子下挂着一张血盆大口,摆出一副要吃人的架势。万历左腿长,右腿短,身体极不平衡地站立着,手握皮鞭,侧身站立,给人的感觉像是旧时一个穷凶极恶的大地主,正在对交不起田租的穷人进行残酷的蹂躏。两个皇后则穿红着绿,涂脂抹粉,头戴鲜花首饰,妖冶而凶残,一副典型的地主婆形象!

尚未开启的定陵地宫大门
尚未开启的定陵地宫大门

  就在塑造万历帝后的同时,陵园内忙于对出土的织锦匹料进行技术处理和保护。有人建议,丝织匹料可以像古画一样进行托裱,背后衬用韧性大的纸张,以便卷舒。装裱完毕,著名文学家后来又专门研究古代服饰的沈从文先生来了。他将裱品展开,用放大镜一件件仔细观察,迷惑不解地问:“怎么有的装裱成品显露的是织品反面?”“研究织品的结构不是要看反面吗?”一位工作人员急中生智说。一句话激怒了沈从文,但他还是面带微笑地说:“研究织品结构,要看反面,更要看正面。如果为显示反面结构,留下一厘米、两厘米、最多五厘米也足够了,整匹反面,我看是装裱的错误。”

  有些袍服的处理,也不尽人意。比如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加入软化剂涂在半腐的衣服上,时间稍久,衣服颜色变深,软化剂蒸发,质料变硬,硬成一块,不能展开。这时,有的省份正在组织人力,跃跃欲试,向帝皇陵墓进军。汉陵、唐陵、清陵等,都响起了开掘号子……面对此种情景,郑振铎、夏鼐立即上书国务院,请求对此予以制止。这份报告很快得到周恩来的批准,一场劫难终于没有降临。

  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定陵的出土文物基本上已修补、复制完毕。1959年9月30日,定陵博物馆正式宣告成立。

  复制的棺椁做好后,原来的居然扔了

  定陵博物馆一经开放,游客蜂拥而至。遗憾的是,在深达27米的地宫深处,他们看到的只是一座空荡荡的洞穴。皇帝皇后的原棺原椁哪里去了?

  原来,1959年9月30日晨,曾铲下定陵第一揪土的民工王启发,接到博物馆办公室主任的指示:“马上就要开馆了,既然复制的棺椁已经做好,原来的棺椁就没用处了。你带几个人到地宫清扫,把那些棺木抬出来,好迎接领导来检查清洁卫生。”

  几个职工围住楠木棺,要取下四周的铜环,挥镐劈了起来。王启发望着四个硕大的铜环鸣响着落到地上,心中掠过一丝哀痛,恳求主任:“那棺木不能再劈了,找个墙角放着吧。”主任冲王启发一瞪眼:“你是不是想留下给自己?”

  随后,几十名警卫战士在主任的指挥下喊着号子,将沉重的棺木抬起,来到宝城上,将三具巨大的棺椁掀下墙外,哗啦啦滚入山沟。

  一个星期后,定陵棺木被扔的消息传到夏鼐耳中。这位大师马上打电话让博物馆重新捡回棺木,加以保护。可是,空荡的山谷早已不见棺木的踪影。后来得知,这些棺木都被附近村民捡走了。

万历皇帝的金丝皇冠

  当帝后尸骨遭遇“革命”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定陵也没能逃过红卫兵小将的手掌。他们要进地宫,砸烂这几百年封建王朝的老窝。“快交出仓库钥匙,我们要抓万历!”20岁的女讲解员W对仓库保管员李亚娟下命令。

  三具尸骨被摆到定陵博物馆大红门前的广场上,由W组织人员进行批斗。除尸骨外,还有一箱帝后的画像、照片等资料性的“罪证”也一同被抬了出来。有人建议批斗结束后,将帝后尸骨砸碎焚烧,以示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W当即拍手赞成。

  这天下午2点15分,定陵园内的广场上人山人海。一切准备就绪,W开始带头高喊革命口号:“打倒保皇派!”口号刚一结束,W冲人群大喊一声:“革命现在开始!”话音刚落,十几个大汉便把怀中抱得太久的石块,猛力向尸骨投去。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响动,三具尸骨被击得七零八落,一片狼藉。

  而后,W一声令下,烈焰腾起。木柴伴着尸骨,在烈焰中“叭叭”炸响。烟灰四散飘落,纷纷扬扬,空气中散发着刺鼻的气味。随着一声炸雷,大雨倾盆而下。燃烧的尸骨在涌动的水流中浮荡漂摇,和翻起的泥土溶为一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海外流浪者99 回复 悄悄话 多么愚蠢呀。但这种愚蠢还在那儿生根发芽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