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军军长、军阀孙殿英 1928年
孙殿英当时驻守在河北省蓟县马伸桥一带,距离遵化马兰峪的清东陵不远。1928年6月,他以进行军事演习为名,秘密挖掘了慈禧墓和乾隆墓,得到了大批的宝物。
孙殿英东陵盗宝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国,各社会团体纷纷发表通电,要求严办盗陵者。阎锡山命令河北省主席商震严查此事,蒋介石也发出了“通饬所属,一体严密缉拿,务获究办,毋稍宽纵”的命令。孙殿英派往北平销赃的师长谭温江被逮捕。
孙殿英见形势严重,于是多方设法,寻找门路,为自己的罪行开脱。后经他的顶头上司第六军团长徐源泉的帮助,打通了宋美龄的关节,他立刻送上一批稀世珍宝,其中有慈禧凤冠上的特大珍珠。抗战期间宋美龄去美国访问,将此珠缀在鞋上,使白宫总管见了都大吃一惊。同时,孙殿英又把乾隆墓中的九龙宝剑和一批名贵的古玩、字画送给了蒋介石,蒋介石还找文物专家进行过鉴定。送给宋子文的是慈禧头枕的翡翠西瓜。送给戴笠的是朝珠中最大的两颗。送给孔祥熙的是慈禧鞋子上的宝石。阎锡山、徐源泉等高级官员也都有馈赠。这样层层贿赂的结果,终于使孙殿英化险为夷。
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 1938年
1938年1月,李品仙奉命驻防在安徽寿县。在他辖区内的寿县田家庵附近,有一座楚怀王墓,随葬品也一定为数可观。于是他以“军事演习”为名,开始寻找古墓,历时三个月,才将古墓挖开,墓内的随葬品有绿色大翡翠球一个,镶金柄铜剑两把,金银碗瓢数十个,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奇形怪状的古物。最贵重的是那口阴沉木圆木做的棺材,这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一种木材,历时两千年,毫无腐烂。后来李品仙设法把这些木材运回广西老家,再转到香港,以每根五百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英国人。
李品仙盗墓的消息,很快密报到宋美龄耳中,她十分生气,想当年孙殿英盗宝,还将最好的宝物进献,李品仙竟敢隐匿不报,一毛不拔。于是她亲自把一封举报信送给了蒋介石,蒋介石立即命戴笠查明此事。
李品仙盗墓后,一直也忐忑不安,得知蒋介石调查此事,立刻采取了补救措施。他正式写了一份报告,说明挖掘古墓是为了使文物不致落入敌寇之手。一式两份,呈报给蒋介石和李宗仁,同时派专人给二人送去厚礼。送给蒋介石的是那个大翡翠球和金银碗各一对,送给李宗仁的是古剑一把和金碗一对。其它有关人士也都送了礼。礼物送到,蒋介石、宋美龄也就心照不宣,不再追究此事。
相比之下孙殿英更出名,这里仅介绍李。广为流传的网文“话说新桂系”中就涉及了李品仙其人其事——
李品仙本来属于湘军唐生智所部,因为和唐生智是同学,所以一路飞黄腾达,十余年之间从普通士兵升为军长,然而,李黄白解决唐生智时,李品仙以广西人之故被留用,李对白说:以后你们就是我的再造爹娘。未几,这个儿子通电支持唐生智、蒋介石,参与第一次肢解新桂系的战争,白崇禧对他恨之入骨。但是,考虑到新桂系正在用人之际,所以,勉强请他回来,叶琪死后,李品仙接任参谋长。李品仙人格低下,但是,抗战之中表现却是大出人之意表。李品仙曾经做诗说道:
颓垣残宇断荒鸡,半壁河山遍铁蹄;
满目疮痍哀雁户,一腔血泪鼓征鼙;
卧薪尝胆思勾践,亲蕨餐薇耻叔齐;
大好神州陷丑虏,狼烟起处海天低。
据《抗日战争中的新桂系》一书介绍:“李品仙令第三十一军主动出击,在空军的支援下将津浦路南段之敌截为数段,并围歼孤立之敌2000余人,战车100余 辆,收复了凤阳、考城,迫使已北渡淮河之敌退到南岸。李品仙在津浦路南段正面战场,以防御战拖住了北上日军,延缓了日军南北对进会攻徐州的计划,从而为李宗仁集中第五战区主力在鲁南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另外,据《中国抗日军史》中记载:“1939年4月,日军集中四个师团一个骑兵旅团发起随(县)枣(阳)会战。李品仙协助李宗仁参加战役的具体指挥,亲自率左集团三个军防守桐柏山、大洪山一带。5月7日,日军陷枣阳,接着又分兵攻新野、唐河、南阳,第五战区乘日军后方补给中断,全力反攻,歼敌3万余人,迫使 日军撤退。李品仙在这次战役中,指挥防守桐柏山、大洪山的部队,从南北两面切断了敌人的后方联络线。战后,国民党中央统帅部为表彰李品仙在随枣战役中的功绩,特颁授干城勋章一枚,以示奖励。”李品仙对此大为感奋,即兴做诗道:
北斗横空夜未央,羽书无间马蹄忙。
荆襄形胜开雄镇,随枣环回作战场。
减灶计成擒竖子,沉舟志决击强梁。
妖气扫净河山固,岘首楼头日月光。
李品仙其人好货成性,所以,最为后人诟病的就是1938年他的盗墓事件,偷盗楚怀王之墓,其后居然行贿蒋介石,而蒋介石竟然受之无愧,自此有孙殿英第二的外号。李品仙最好反共,曾经最早策动湖南清洗共产党,对汪精卫提出的“宁可错杀一千,也不使一人漏网”的主张不仅赞成,而且居然说,即使错杀一万,也在所不惜。所部抓捕共产党员之后,一律采用最残酷的刑法。主政安徽时,大搞摩擦。解放战争,又以急先锋自任。最为令人齿冷的是,此公再度欺骗白崇禧,按照陈诚的意思力劝白崇禧归台,终于使白崇禧变成笼中之鸟。
李品仙横征暴敛、搜刮民财,当时有民谣讥讽为“天高三尺,地陷三丈”。即是说,李品仙和桂系在安徽搜刮地皮,地被刮得下陷三丈,天就显得高了三尺。
1944年12月,李品仙被委任为第十战区司令长官。
1946年4月,李品仙奉命专任安徽省政府主席一职。不久,蒋中正撕毁“双十协定”,国民革命军首先在鄂中、苏中和两淮地区向中国共产党解放区进攻。由于桂系军队是进攻两淮的主力,特地任命李品仙兼任徐州绥署主任。
1948年6月下旬,白崇禧在武汉主持成立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委任李品仙担任副长官。
1949年12月逃往台北,不久即给白崇禧发电,说蒋中正和陈诚都希望白崇禧回台湾,白崇禧接电后,决意赴台。
1950年3月,李品仙和白崇禧都被蒋中正委任为“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的闲差。仅隔两年,李品仙即被以“现役届满”为由,奉命退休。
1987年3月23日,李品仙在台北去世,终年98岁。
=====================================================================
附文:为何八年抗战安徽却安然无恙? 李品仙功不可抹
在有关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有关安徽的军民抗日的英勇事迹可谓凤毛麟角,少之又少。与当时全国各地与日军惨烈激战相比,安徽风平浪静,犹如一避风港。但是任何一个爱安徽的人有理由知道当时2000多万英勇悲壮的安徽军民抗击日军的英勇事迹。
安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位居中原合纵连横数省,厉害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日军顺利占领安徽,就可以作为进攻整个中国命脉的大后方武汉三镇的一个重要踏板,给国军最沉重一击,加速国民政府灭亡,使四万万中国人万劫不复,永不超生。由于地理位置险要,日军对安徽垂延三尺,八年抗战日军之所以未能占据安徽,并非日军对安徽有什么特殊感情,而是实在啃不下这块中原硬骨头。时任安徽省主席的李品仙二级上将是八年抗战中国军最杰出,最成功的将领之一,整个抗日战争可以用堪称完美来形容。相比于早已名成利就的其他国军抗日名将,如卫立煌,傅作义,张自忠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历史为何对他和2000多万安徽军民抗日功绩总是轻描淡写时,恐怕于他特殊的政治背景有关,他即非国民党嫡系,也非GCD领导的抗日武装,而是第三势力李宗仁手下的一员干将,由于复杂的政治原因和持不同政见的学者的偏见,他和2000多万安徽军民英勇抗日事迹就此作古沉沦。
李品仙,人品令人不敢恭维,此君曾在蒋中正的默许下,盗了楚怀王的墓,人称孙殿英第二,还2次出卖了自己的上司白崇嬉,气得李宗仁欲将之扫出家门而后快。但是其人品虽然不行,但是打仗却是强项,在八年抗战中,他的军事才华无可挑剔,不但得到老蒋的嘉奖,连日军也对他敬畏三分。在徐州会战,他指挥的国军在津浦铁路南段让增援台儿庄的日军动弹不得,自顾不暇。由于他和张自忠(山东临浠)一南一北完美阻击,使攻打台儿庄的日军2个王牌师团顿成瓮中之鳖,被李宗仁将军领导的杂牌军全歼,这是日本陆军建军有史再惨重的失败,此事惊动日本天皇,原本全国为天皇生日祝寿的PARTY,,变成了死气沉沉的军事复仇会议。会议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调动华北一切可挪用的40万日军决定与李宗仁60万杂牌军于徐州决一死战。这是后话,后来李宗仁为避免重蹈松沪会战覆辙而完美跳出包围圈,保住了这60万有生力量,为保卫大武汉留住希望。在他的老巢大别山地区,日军和皖军正面硬撼就领教了什么叫做强龙难压地头蛇的厉害,结果日军惨败而归,从此再也不能越雷池半步。1939年,日军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攻下省会城市立隍,却陷进四面楚歌的安徽军民,甚至土匪的轮番袭击下疲于奔命,苦不堪言的境地。日军自此再也没有能力在安徽组织新的进攻。在安徽,日军面对颇具战斗力的国军精锐和同仇敌忾的民众,显得比其他地方日军更士气低落,信心不足。由于治军有方,李品仙被荣升为第10战区司令长官,而他领导下的188,189师被老蒋钦点为国军模范,并亲自题词“军队要学一八八,一八九”。驻皖国军虽然是杂牌军,但是其战斗力比国军任何一支王牌都要强悍和硬朗,连一向骄横的日军和他交手时也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而在随后进行的广济,随枣战役中,每次都给日军重创,打死日军数千人,而自己伤亡就减半,创造中日军队战损比例1:2的骄人纪录,而整个中日战争,一个中国师(约1万人)在战术对头,配合默契的情况下才和日军一个联队(约2000人)打成平手,若有差池就被日军一个联队收拾掉,由此可见中日国力和军力的差距有多大,从这就不难看出日军对李品仙既敬畏又仇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