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应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邀请前来中国访问,尼克松夫人、美国国务卿罗杰斯、总统助理亨利·基辛格博士和其他美国政府官员陪同访问。
21日下午,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两位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交换了意见。周恩来同尼克松就两国关系正常化及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进行了讨论。
26日凌晨两点,经过中美双方几次艰苦谈判,预定在上海签署的公报文本终于落实了!这一公报将打开通向中美建交之门。
尼克松2月26日专机飞抵杭州。但是,在去杭州的飞机上,美国国务院的专家们拿到了公报。当晚,罗杰斯对尼克松说公报不够圆满,还交给总统一份材料。材料中列举了国务院专家们对公报的一大堆意见,要进行修改。例如,有人对“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这句话提出了异议。说这话说得太绝对了,或许还有一些中国人不这样认为呢(当然是指搞台湾独立运动的人)。建议将“所有中国人”改为“中国人”。重要修改处竟有15处之多。
看了这份材料,身穿睡衣的尼克松在套房客厅里走来走去。那些保守派对访华的反应已经搞得他够紧张了。他预见到美国国务院对他所作让步不满的传闻,有可能成为导火线。 晚宴开始之前,他找基辛格商量之后,决定由基辛格找乔冠华进行商议。
周恩来在机场迎接尼克松 在一番交谈之后,基辛格委婉地表达出美国国务院要修已经通过的公报文本的意愿,乔冠华回答说:“双方已经走得够远了,而且中国为了照顾美国的愿望已经作出了许多让步,尼克松总统也接受了这个公报。昨晚,毛主席已经批准了这个公报。现在离预定发表公报的时间不到24小时了,怎么来得及重新谈判呢?”基辛格将尼克松的为难境地简述了一番,说:“希望你们能认真考虑。”于是,乔冠华暂停了会谈,去找周恩来总理请示。
在此之前,给罗杰斯国务卿等人当翻译的章含之已经向周恩来作了汇报,说罗杰斯及其手下的专家们对已经脱稿的公报文本大发牢骚,还听说到上海后他们要闹一番。周恩来一直在考虑这件事。
周恩来要乔冠华谈谈自己的看法。乔说:“他们内部不统一,又要我们作让步,我们已经作了很多让步了呀。他们美国人自己的矛盾,让他们自己消化吧。”周恩来说:“冠华,公报的意义不仅仅在它的文字,而在它背后无可估量的含意。你想一想,公报把两个曾经极端敌对的国家带到一起来了。两国之间有些问题推迟一个时期解决也无妨。公报将使我们国家,使世界产生多大的变化,是你和我在今天都无法估量的。” 乔冠华恍然大悟:“总理,我明白了。”
中美联合公报底稿 周恩来又说:“我们也不能放弃应该坚持的原则。修改公报文本的事,还要请示主席。”周恩来当即向毛泽东做了汇报,毛泽东十分坚决地回答:“你可以告诉尼克松,除了台湾部分我们不能同意修改之外,其他部分可以商量。”主席停顿了片刻,又严厉地加上一句话:“任何要修改台湾部分的企图,都会影响明天发表公报的可能性。”
于是,基辛格与乔冠华在刘庄宾馆又开了一次夜车。凌晨2时许,另一个“最后”的公报文本终于完成了。在刘庄宾馆一个八角亭里,尼克松与周恩来草签了《中美联合公报》。
相关链接:
中美联合公报 1972年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指出“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双方在公报中阐明了各自对国际形势的立场和态度。
中国方面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
美国方面声明:“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双方还同意扩大两国人民的了解,增进科学、技术、文化、体育方面的联系与交流。
中美双方在上海联合发表的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在对抗了二十多年之后,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