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关于陈毅对粟裕的培养与提携

(2008-11-25 17:35:32) 下一个

作者不详

1939年江南指挥部成立,陈毅与粟裕分任正副司令,这是2人合作共事的开始。

此时粟裕基本没有什么战功,陈司令的另一个战将---叶飞,由于听了陈司令指示,到上海常数一带组织抗日武装“江抗”,发展的飞快,肥的流油,一个班就有好几挺机枪,于是,陈司令命令叶飞把缴获的武器支援其他兄弟部队,粟裕的部队也是收益者之一,这给了粟裕以后打仗的本钱,这是陈培养粟裕的第一步。不然粟裕的那点本钱也就只能打十几个鬼子.

此后,陈毅有命令叶飞北渡长江,到江北发展,这表现了陈毅独特的战略远见,也一举奠定了新四军发展的战略基础,也为粟裕以后发展创造了舞台,这是陈培养粟裕的第二步。否则,粟裕大将在江南皖南即使不被消灭,又能成什么气候?

陈培养粟裕的第三步就是在具体战役指挥上。黄桥战役前,有个营溪、古溪战斗。陈毅主张诱敌深入,迂回包围,并告戒粟裕叶飞等人此战役的关键是截断敌人的退路,必须等敌人全部进入包围圈后再打。但粟裕和各纵司令员都主张不必再退,即行出击。结果在没有迂回截断敌人退路的情况下蓦然出击,打成了击溃战,敌人全部跑光,基本没有什么收获,受到陈毅的严厉批评,批评也是培养。这说明黄桥战役前,粟裕的才能还不如共产党中的“常败将军”陈毅。

陈司令指挥的黄桥战役也使粟裕大将学到了不少。此战陈老总非但决心单独决战,而且拟定了以黄桥为轴心,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方案,与粟裕叶等人讨论,这实际上是在教他们如何打仗。陈派兵力少的三纵担当守卫黄桥的任务,由兵力充足一、二纵队隐蔽集结于黄桥西北的顾高庄.严徐庄、横港桥地区,待机突击。战斗发起以后,陈毅在黄桥镇西北十二里的严徐庄的指挥所始终指挥着全局。粟裕大将当时自告奋勇的申请到黄桥担任守备任务,相当于辽沈战役中的程子华,只是个局部战场的指挥者。陈密切注意战场形势的发展,直接掌握有利时机,指挥外线部队出击歼灭敌人翁旅,又及时转移战场,以集中兵力全歼李守惟,终于以少击多,战胜绝对优势之敌,无论战略决策、战役组织和战场指挥是高明的、绝妙的、无与伦比的,是战争史上少有的战例。从此战役中,粟裕就从陈司令身上学到了战役指挥艺术。这是陈培养粟裕的第三步----示范教学。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在华东战场以田忌赛马的策略来对付我军,以“下马”李默庵等部牵制我“上马”--粟裕大将的苏中主力(一、六师),以其“上马”74师、5军进攻我之“下马”淮南地区,以“中马”徐州绥署来牵制我之“中马”山野部队.由于苏中我军“有根据地支持,得到当地人大力支持。可以就地补充,没有战线过长的问题,不需要派人运粮。我军在自己的根据地内打仗,地形熟悉,可以隐蔽自己的企图,敌人则在明处。苏中的敌人比较弱,都不是很坚强的部队,很多是从伪军刚改编的国民党地方部队。敌人比较分散,可以通过打这些小胜仗锻炼部队,为以后打大仗做准备”[粟裕解释七战七捷的原因]

粟裕大将依靠这些打“神仙仗”的条件,以我军的“上马”打国军的“下马”,取得了“七战七捷”,初尝胜果。但粟裕战术上取得了胜利,却在战略犯了错误。粟裕打了7战还不够,还赖在海安不走,根本没有料到敌人主力会去攻占两淮。两淮是华中的首府,面对的是74师,钢7军这样的强敌,防守两淮理应是华中部队的责任,但粟裕大将指望陈司令带山野去保卫两淮,山野有守山东的任务,是要接受山东军区领导的,凭什么自己不保首先来保你华中?正是由于粟裕的失误,导致了两淮的失守。然而苏中首府淮阴丢了,粟裕大将不仅不检讨自己的失误---没有及时北上,以致苏中军区的人反而把失败的责任推给陈司令。但陈毅大度,为了山东华中两支大军的团结,为了今后的两军联合,勇敢的把责任全揽到自己身上。粟裕大将就是这样,靠神仙仗“七战七捷”赢得了声誉,赢得了陈司令的信任,又靠陈司令承担了粟裕的失误责任,才从陈司令手上获得了战役指挥权,这是陈培养粟裕的第四步------在陈司令的指导下实习。

但是,粟裕当时也只有打七战七捷那种小胜仗的经验。第一次链水保卫战,是粟裕以副司令的身份取得战役指挥权后,首次指挥大部队作战。由于手忙脚乱,“部署欠妥,方针未镇,部队往返调动,不仅在战略战役上被动,且在战斗上也处于被动."(粟裕大将当时的检讨),一个歼灭74师的大好机会被大将搞砸了.第二次链水保卫战失败,也与大将的指挥失误也有关,他认为74师不会立即进攻,在链水只用一个6师防守,兵力不够。粟裕用兵也有问题,用缺乏防守经验的王必城守涟水,如果用1师会好一些(陶纵队守过黄桥),结果被74师轻易突破,我军被迫退守山东。

以后一段时间,在华东战场,我军基本是陈司令出题目粟裕大将做。这是陈培养粟裕的第五步-------做习题,此阶段包括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蒙泰战役。比如莱芜战役,当敌南北对进,企图在临沂地区与我决战时,陈司令提出了我以一部钳制南线之敌,主力星夜兼程北上歼灭敌李仙洲集团的战略构想,大将负责具体的组织筹划。粟裕大将就是这样,做着陈司令的题目,在陈司令的栽培下成长起来的,直到孟凉崮,粟裕大将自己出了个题目自己做,得到陈司令的批准后实施成功,从此开始了新阶段-----陈培养粟裕的第六步-------粟裕大将自己出题目自己做,陈司令只负责审批把关和监督实施。

七月分兵,粟裕连打了多个败仗,丢失了山东根据地,由于水平有限,在战役战术上始终找不到原因,只能一味检讨战略上轻敌。检讨不过关,上下埋怨。粟裕本人也一度失去了信心。关键时刻,又是陈司令出来鼓励他,并给中央打电报说:“二十年来,我党培养的军事家并不多,粟裕、陈赓是其中的佼佼者,几可与彭林刘比肩。这是我党最伟大的成就之一。”陈司令在上级面前吹捧粟裕,这是最大的培养了,这是陈培养粟裕的第七步-------心理疏导,坚定信心。如果因为粟裕打了败仗陈就乘机撤了他的职务,粟裕还能成大将吗?

粟裕就是这样在陈司令的一步一步的栽培下成长起来,终于能指挥更多的部队,可以当个代司令了。由于陈粟裕始终受刘邓指挥,为了协调中原两大野战军的作战,陈司令只能到中原当个副司令,虽然仍然是粟裕的上级,但毕竟把华东野战军的部队完全交给了粟裕大将,这是陈培养粟裕的第八步,使人们觉得大将终于成才了.

不过,陈司令精心培养的粟裕大将军直到解放战争结束,也没有完全成熟。战役战术长进不大,部队作战伤亡过重。心智也还幼稚,轻信汤恩伯的起义,打了胜仗就轻敌,以致三野战争后期打了很多败仗,台湾也没解放。因此,大将的“代”始终没有去掉,最后还只能退回副司令的位置。这不知道是因为陈司令这个老师没有教好,还是粟裕大将太笨。

现在居然有人说,粟裕根本没有受到陈毅的培养,幸亏这不是粟裕本人说的。这挺粟裕挺的,似乎不把粟裕大将挺成个白眼狼就不甘心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人生真长 回复 悄悄话 转这种垃圾,说明你对那段历史知道得太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