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给毛泽东做眼睛手术

(2008-11-18 16:53:57) 下一个

主持人:1974年,当人们还习惯于在新闻纪录电影里看到熟悉的毛主席时,人们并不知道毛主席因为患有白内障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看不清东西了。如何为主席安全稳妥的治疗眼睛,成为党中央的一件大事。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和筛选,这个任务最终落在了北京的一位中医眼科大夫身上。

解说:1974年冬天,48岁的中医眼科医生唐由之被通知到北京的解放军305医院会诊。305医院当时是给国家领导人看病,而唐由之当时是北京广安门医院的眼科负责人。他以往也常到这里参加会诊,但是这次,当他一走进会议室就感觉到了气氛的特别。

主持人:当时去的时候有没有告诉您是进行什么科的会诊

唐由之:请我总是眼科,但是我不知道具体情况,一进去感觉到情况有些特异,怎么说呢?来的医生很多,可以说有几十位,怎么有几十位呢,有皮肤科的、有心脏科的、有肺科的、还有眼科的。

主持人:很综合的一次大会诊?这个时候您觉得?

唐由之:这个时候我觉得有些不大一样了,那么我们当然了很认真地,我们会诊过去就讲一讲看病人,这一次不一样,这一次有专门的人来报告病例,这个报告有一个特点,没有姓名,没有籍贯、没有职业。就是男性大致多少年龄这么一个情况

主持人:别的都不说?

唐由之:别的都不说,一般我们会诊都要说姓名、年龄、籍贯、工作等等一套下来。它没有,就是年龄、性别完了。

主持人:当时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些东西都没有呢?

唐由之:当时我想这是不一般的会诊,肯定不知道,国内也不知道,国外的一位重要的领导同志吧。

主持人:但是有没有想到过可能是毛主席?

唐由之:没有,一点都没想到。

主持人:只知道肯定是一个重要人物。

唐由之:重要人物。

主持人:但是不是毛主席,没敢想?

唐由之:也不是没敢想,也没想到。因为为什么呢?因为在电视里边我所见到的没有发现主席有明显的眼病。这个拍新闻电影的人很技巧的,所以没给我们做眼科医生的留下什么印象。

主持人:这是我们摄像的技术。

唐由之:对,这个报告病例的时候呢,他不是专讲眼科了,他系统性地讲一遍。

主持人:整个的身体状况。

唐由之:当然讲到眼科就是关系到我这个专科了,记录了以后组织会诊了,报告病史的,同旁边有几位我不认识的领导就讲了,你们病史已经报告完了。请你们各专业分开自己去讨论一下,对这个病应该你们还要了解些什么,初步印象是什么病?你们怎么想怎么治疗?我们一讨论,组里边也讨论很明确,一听这个病史报告是老年性白内障。那么一般老年人上了年龄了,容易得这个病。那么我们感觉到这个诊断都没问题,但是他白内障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了还不清楚。

主持人:当时他有没有给您介绍他的视力到什么样的程度了呢?

唐由之:视力他说看书困难了,只能够迷迷糊糊眼睛前面有一些出来的手指,几个大字,我们说功能也要检查一下,另外除了这个病以外,眼睛还有其它什么病没有。他说我们以后再请你,我们去准备一下,他们再去检查。那我就回来了。

二、突然失踪

解说:这次会诊眼科大夫来了7、8个,唐由之是惟一的一个中医。他16岁的时拜我国著名的中医大师陆南山为师,1952年又在北京医学院学习了5年西医,他是中医里为数不多的即懂中医又懂西医的眼科专家。在这次神秘会诊之后的一个月内,唐由之又参加了2、3次这样见不到病人的会诊,大家都认为患者的白内障需要手术治疗。这时有人问唐由之是否需要助手,于是他点名了广安门医院的护士高培质。1974年,当时文革的局势虽然已经临近尾声,但批斗大会仍然不时举行。在临近春节的一天,有人敲响了唐由之家的门。

唐由之:敲我门来了个解放军,年龄大概四十多岁。说这里是不是唐由之大夫家里?我们说是,他进来了,当然面色还是和气的,因为这种时候还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进来他说你有一些事你要出去几天。

主持人:要出去几天?

唐由之:要出去几天,我说好,我爱人不知道呢,因为文化大革命嘛,还来贴大字报了。

主持人:你出去几天是什么待遇什么结果还不知道呢?

唐由之:都不知道。

主持人:但您当时也应该不知道为什么让您出去吧?

唐由之:叫我到哪儿去不知道,叫我出去几天呢,有一点感觉,我不敢武断。还是另外的事还是最近的事的延续。那么考虑到前一个阶段的这位病人的延续,可能要去见见病人了。但是这位来的解放军没跟我说,那么我说带些什么东西,他说你随身替换的衣服,牙刷、牙杯。那我当时还问了一句,当时是吃饭要粮票的,我说要不要带粮票,他说粮票不要带,我说好。我就提留东西跟着他走了。

解说:走之前,唐由之只是跟妻子陆丽珠说事要出去几天。当陆丽珠往楼下看时,才感到这次跟以往的出诊的确不同。

同期:我往楼下一看,楼下停了一辆小汽车,那个人开车门的时候还带了一个白手套,我想这么正式,所以就觉得这是不一般的会诊。

解说:车很快到了机场。

唐由之:到了机场里高培质就看到我了。问我到哪儿去,我说我也不知道。

主持人:但是你们俩一见面就应该能猜到是做手术去?

唐由之:她比我还不知道,因为我有前面一段经历。她说到哪儿去,我这会儿已经意识到是个重要的人了,我说我不知道,但是我已经有一个感觉,可能是毛主席。

主持人: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

唐由之:现在前面它走的有两架飞机,前面有一架飞机有一个人走过去汽车下来,我们也到飞机场旁边,机场飞机旁,是汪东兴。

主持人:汪东兴。

唐由之:我一看汪东兴呢,我就想到是主席的可能性很大。

主持人:当时他是中办主任?

唐由之:这样我就感觉到了,但是我没告诉她。到底到哪儿去,等我登上飞机,我就看太阳光的方向。这个飞机不是现在的飞得很高的、它是有四个螺旋桨的。我从舱里可以看到地面的,反正那时候北京是一片黄土地了,越飞地面发绿了。从阳光辨别是朝南飞。

主持人:朝南飞。

唐由之:我想到南方去,果然一个钟头左右,降落了,降到哪儿呢?杭州,是我的老家我杭州人啊,雷锋塔的地方。

主持人:您在飞机上看到的?

唐由之:我没看到,下了飞机我就问司机到哪儿了?他说我们住在雷锋塔那边。雷锋塔我从小是杭州人我就知道了。到了以后呢,还听到杭州这种派系的口号。两边高音的大喇叭都有。这个晚上告诉我们说,明天你们要见到主席了,主席请你们来替他检查一下眼睛。同去的一共五个人,包括我。我们五个人当时夜里听到了,又高兴又紧张,一听到这么一个情况都高兴得很。

解说:第二天一早,唐由之等人坐着红旗牌轿车来到主席休息的地方。

唐由之:第一次我乘了主席的红旗牌轿车,现在我知道了红旗牌轿车重得不得了,现在的后备箱很容易掀起来,我那时候年纪还轻,要把东西搬进去,两个手要很用劲,这个后备箱才抬得起来。然后把东西检查一下放好,我们坐到里边一会儿就到了。

导视:唐由之平生第一次见到了主席本人,他专程到上海为主席设计每一样手术器械,他住进中南海,但是主席并不同意手术。

三、第一次见到主席

解说:医疗组的五个人医生按照年龄排着队走进到了主席的休息室,唐由之排在第四个。那时毛主席正好是在长沙游泳感冒后来到杭州休养。唐由之平生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本人,但是这一次见面却让他大为吃惊。

唐由之:当时我们进去的时候呢,看到一位老人穿了一件毛巾衣,是补过的,旧的,穿了一双拖鞋,头发很乱,就在沙发里这么靠着,旁边有位女同志,后来才知道她就是张玉凤,她就告诉主席,主席呀,医生们来看你了,主席一听他扳着手要站起来,但是他不容易站起来,张玉凤去搀他,我们看到了就跑过去,走得很快,等于跑了,就过去说主席呀,你别起来了,我们是晚辈,你请坐,我们今天来给你检查眼睛的。我们一一通报姓名,第二个通报的是张晓楼。毛主席很幽默,一听他叫张晓楼,说那你住的房子永远大不了了,你是小楼嘛。

主持人:小楼。

唐由之:晓小同音嘛,这一来呢,大家情绪比较放松一些。但是我们个人的共同心理很难受,看到主席又高兴,但心里很难受。

主持人:为什么呢?

唐由之:因为报纸上经常讲红光满面、嗓音洪亮、神采奕奕都是这么描写的。我当时一看一个灰白的头发,蓬乱得很。两个反差太大

主持人:你见主席之前脑子里有没有浮现出,如果见到主席的话,他应该是什么样子。

唐由之:当然神采奕奕了。

主持人:还是我们看到照片那种?

唐由之:报纸上登的那种了,所以说这个反差太大,当时很难受的。

主持人:后来你们几位就这个问题讨论过没有?

唐由之:也交流过,也谈过,感触很多。没想到主席这么朴素,穿的衣服是补丁的,拖鞋是破的,这个我们没想到。这种等我要检查的心情,脑子里已经转到,我要仔细看好,不能放松每一个小问题,因为给主席看病我不能像给普通病人那样看病,我还没看仔细,请你再坐过来,我再查一查,可不行的。就是这么一招,坐好、头搁好、灯光打亮,我要仔仔细细查,就是全神贯注,一切集中在这个方面。一检查好很快,主席还想站起来,我们就扶他坐下,主席你千万别起来,给我的印象,这么重的病,他对我们晚辈还是很尊重的,对医生还是很尊重的。出来了以后我们五个人就讨论,大家讨论说主席的白内障已经到膨胀期,用药物肯定没有效了,只有手术了。现在就是讨论哪一种手术,是西医的手术,还是当时用我们中医的、中西医结合的手术,哪一种比较合适。

解说:通过与主席这次面对面的检查之后,唐由之预感到,手术的任务很可能落到他的身上。

唐由之:为什么呢?我们同时发现,在病史里讨论的时候,主席有一个咳嗽,相当厉害的咳嗽,同时伴有一个吞咽部没有感觉。他咳嗽的痰很多,他吐不出来。主席的旁边有个痰盂。他要这样趴着,靠地心引力让痰流出来。如果翻翻过去主席接待外宾的资料,你会看到,比如说你是外宾,我们之间有一张桌子,他旁边有一摞这么大的毛巾,这么高,摆那儿,地上有一个痰盂。张玉凤有一个技术。她人很瘦小,手指很长,她把毛巾裹着手里,可以从嗓子眼儿里把痰抠出来。但是这个动作你们电视里看不到,只看到一摞毛巾,有个痰盂。但是我们这么进去检查以后就发现他这个咳嗽,这个咳嗽对于手术就不得了。

主持人:算是比较严重的?

唐由之:主席的具体情况可以说是非常之厉害,他这个手术一般我们都是缝五针。他个时候你咳嗽得厉害,这五针容易裂开。哪怕你只裂开一针两针,不得了的事,眼睛里边的其它组织,像虹膜、玻璃体呀都要往外跑,更严重的说不定会造成其它的问题,所以这个风险很大的。

四、设计手术器械

解说:西医的白内障手术是在人的黑眼球边缘切开,一般要缝五针,而唐由之进行的中医金针拨障术则是在黑眼球与眼角中间处切口,不足2毫米的切口并不需要缝针而且伤口也非常容易愈合。这种手术方法是唐朝流传下来的古老中医手术方法,但一直以来,这个手术部位被认为是容易引发感染等并发症而成为眼科禁区。唐由之从1958年就开始研究,大量的动物试验证明,这个切口部位出血少,伤口容易愈合,尤其适合体弱的老年人。1966年金针拨障术通过了卫生部的鉴定,并在全国举行培训班进行推广。在看到主席的严重的咳嗽之后,唐由之意识到主席的身体状况很可能更加适合金针拨障术,他开始由最初见到主席的兴奋,变得非常紧张。当周总理知道后,便交给了他另外一项工作以缓解压力。

唐由之:我感觉到很可能要我做手术,因此我就睡不着了。担心了。

主持人:紧张?担心?

唐由之:紧张了以后,有一个同仁医院的眼科主任,一量血压呢?我这个血压就高了。

主持人:紧张得血压上升?

唐由之:血压上升,那个医生就看我的眼底,我这个右眼眼底他发现了高血压之后眼底出血了。我的确压力很大。这个情况汇报到上面,周总理知道了,周总理的确是人民的好总理,他很会考虑。他一猜到我肯定是紧张。周总理说既然要做手术,那么请你,叫我,你根据主席的身体,身高、体重、体宽,你要设计整套的手术室里需要的东西。包括手术床、手术椅、无影灯、手术器件、手术台,西医的一套冷冻摘除的手术器械,你中西医结合的针拨白内障的器械,包括轮椅、担架你都要设计。因为毛主席说不要进口的,都要国产的。

主持人:主席有这个要求?都要国产的?

唐由之:都要国产的。因此给你一个任务。你就为毛主席手术室里所有用的东西你都要准备,你去设计。这么一来这个新任务来,总理很聪明,把我的视线转移了。你就要画图,又要设计高低,怎么能使主席的担架、轮盘、东西推得要稳。你看医院里的担架有的还是那么高,有的坐不上去,要抱上去的。我给主席做的担架是可以推的,轮子是这么低,而且我到上海凤凰自行车公司,小轮盘的自行车胎。别人前面两个、后面两个,一共四个吧,我是做了12个。在这个车子坐上去既稳、又不振荡,也不会翻身。

主持人:当时之所以让您去设计这个东西,也有一个目的。

唐由之:转移视线。叫我到哪儿呢,我到上海的和苏州。

解说:第二天,在一位解放军的陪同下,唐由之去了上海。

唐由之:到上海的时候,上海当时的市委书记一个马天水他到火车站来接我的。的确我一辈子也没这么光荣过,到火车站来接我,那么下来他就跟我握手,就问了,他好吗?

主持人:他好吗?

唐由之:他好吗?这么有的地方我都不讲的,什么人都不讲,哪一位什么病,哪一位领导什么病都不讲的,这是自然而然的一个习惯,因此他问我他好吗?我不能不回答,我也就顺口说他很好。

主持人:他很好。但这个人是谁,只有你们两个人知道?

唐由之:,,我也不知道他问谁,我也留了个心眼,他很好,就这么过去了。

解说:在去上海的时候,周总理还交给唐由之另外一个特殊任务。

唐由之:周总理说,你到上海医学院去找一幅骨架,人体的骨架,我他想人体骨架做什么。后来别人告诉我,周总理为了主席的健康,主席身体不好,周总理常常请医生替他讲解主席的哪一部分有什么问题,我想骨架是周总理为了进一步了解主席的病具体的部位怎么样。主席有病,周总理对他的关怀他是真是同志式的、非常亲切,很关怀。因此给我这么一个任务以后呢,我就做完手术器械后,我到了上海医学院解剖教研组参观。那个教授介绍说,我现在记不得了。他介绍给我,这一幅骨架是我们做得最好的骨架,我呢也没考虑,就说这幅骨架我倒想要了。我这个任务是为周总理去完成的。

主持人:他不知道?

唐由之:他不知道,这个教授不知道。

主持人:他一听说你要想要,想带走?

唐由之:他当然就不高兴了,不是不高兴,当然就拒绝,这不行的,这是我们的最好的一幅,这个不能给。这个时候我旁边的解放军就在我耳朵里轻声说,唐大夫我已经把骨架的编号已经写好了,他已经记录了。他说不要紧,我们走的时候已经运走了你放心吧,我说那我就放心了,我就表示感谢,因为在春节期间嘛,正好是春节期间。

五、讨论手术方法

解说:当时的这项工作是在绝对的保密下完成的,很多人只知道是上海市委调走了医疗器械。10天后当唐由之回到杭州后,毛主席已经到了北京,他也随后回到北京,但对于这段经历他跟家人只字未提。但是此后家人几次看到唐由之被红旗轿车接走。他们并不知道,这位不是党员的眼科大夫要去参加的是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议题就是确定到底是采取中医还是西医的手术方法治疗主席的白内障。

主持人:讨论这件事?

唐由之:讨论主席的事,我们去参加了,我也去了,总理就是问话,都是讨论有关主席的眼睛,我们都汇报,我记得第二次周总理提问,问西医,假如这个任务请你们西医做,你们有多大把握?张晓楼站起来回答,他说有85%的把握,那么等他坐了呢,周总理就问我了,如果讲请你们做,你们有多大把握?这个时候他指着我,我就起来了,我说我们也有85%。

主持人:您是故意说成85%的?

唐由之:对,我是故意说成85%的,实际上不只的,我想西医也不只85%,都是留有余地的。讨论的时候,江青在后面,在邓小平、叶剑英、周总理的后面,她拿了一个盘在吃夜宵。因为我们开会都是晚上十一点左右。她还吃夜宵,所以给我一个印象,江青不认真,讨论主席的病情,我们都认真,一个都不离开,年龄比你大的人都在,辈分比你大,职位比你高的人都在,你急着吃夜宵。周总理问西医的时候,张晓楼回答85%她没事,我回答85%呢,她鼻子里边哼冷笑。你们也要85%,就这么讲了。

主持人:她说出来了?

唐由之:她说出来的。

主持人:你们也有85%。

唐由之:她意思是质问型的,不相信的口气,你们也有85%,那我就站了,坐不下去了。

主持人:您怎么反应呢?

唐由之:我就没有说话了,周总理给我解围了,周总理一摆手叫我坐,他说我知道他在福建、广西做了这种手术做了不少,反应还不错的。一边说一边叫我坐下。我就坐下了。

主持人:替您解了围?

唐由之:替我解了围。

解说:后来有人又把唐由之和同仁医院张晓楼做的手术患者病例调出,6000多例手术,并跟踪了2个月唐由之的白内障手术效果,这些资料都报给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在历经2个多月的详细论证之后,1975年初,唐由之被通知住进中中南海,中央已经决定由他来为主席做手术。

唐由之:起先大家考虑是不是西医做手术,我完全配合。后面叫我做了呢,我倒是比较激动了,也是再一次紧张起来了。这时候给我一个任务,要同主席讲解白内障是怎么一回事。药物治疗会不会有效,手术治疗为什么必须?西医怎么做?中医怎么做?后来我同主席比较熟了,主席坐在沙发里,我就蹲在他的旁边,拿他的手来比划,眼球是圆的,拿他的手来比划一个眼球。

主持人:因为他看不见?

唐由之:他看不见。

主持人:当时您感觉到主席会不会主动地去接受这个手术?

唐由之:他是不太愿意的。

主持人:不愿意?

唐由之:别人也告诉我,主席对医生的讲话,十句话只相信三句。

主持人:您的体会?

唐由之:我体会是这样子,主席这个人很健魄、很自强。他小痛、病你看主席写的平生的东西,感冒发烧了他常常去锻炼、大雨底下淋雨,他愿意动员自己身体里的抵抗力来克服病痛。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主席知道,他大概分析,医生对主席肯定是无微不至地照顾,该是三分病也要说它个五六分、七八分病。

主持人:有点小毛病也都非常非常的重视?

唐由之:非常重视,怕主席不重视,所以我说得重视一点。

主持人:猜到了你们的心态?

唐由之:所以呢,怕我们太照顾他说得太严重,所以他不太愿意。第三个,他不想因为治病影响工作,他眼睛看不见照常工作。有一次我到他的房间看了一个手表,这个手表是最老的,好像一个上海牌的手表,他还说我不用手表,我也用不着,我要知道什么时间就问你们嘛,你们会告诉我嘛。所以他怕因为医疗治疗影响他工作的时间。

主持人:那个时候他工作,包括看一些文件当时都是秘书给他读了。

唐由之:秘书读了。

主持人:他看不见这个时间持续了多长时间?

唐由之:一年多。在这个时间周总理把他的花镜送给主席,到底政治家他不懂医学的。这个眼镜我的不等于是你的,度数不一样,他给主席主席,主席戴了也不行。后来主席看不见别人拿来放大镜,后来放大镜越来越大,很大的放大镜主席也看不见。

主持人:多大啊?

唐由之:最大的听说有这么大。

主持人:这么大?那时候也已经看不见了?

唐由之:看不见了。像这种情况,主席怕医生治病影响他的工作,所以他不太愿意。所以他对医生的信任度,你怎么讲他只相信三句话,原因就是上面我分析的这几点。

主持人:那您怎么样去说服主席能够接受这次手术?

唐由之:我天天到他,他也不拒绝我,我跟他讲到这个程度一定要手术了,怎么手术?中医怎么做?西医怎么做?那么天天呢空了,我看他有空了,我就进去了。进去跟他聊,他也愿意跟我讲,他后来也明白了,到这个程度要做手术,因为他也知道白内障。因为过去唐诗里边也有诗的盒中空燃决明丸,就是有了病吃中医的药丸,金针一拨日大空,用针拨白内障一拨当然就豁然开朗了。唐诗就已经有了这个说法。

解说:通过唐由之的说服工作,主席终于同意接受手术。在术前,唐由之还需要十天的时间作药物过敏试验。并把主席的书房布置成了手术室。很快第十天到了,但是主席始终没有发话。1975年8月23日那天,大家一直等到了晚上11点多。

六、决定手术

主持人:定的时间就是十天之后的这一天?

唐由之:这一天,那么他们都很紧张,说今天到了,张晓楼也说时间到了高培质也说时间到了,怎么主席还不发言啊,到底今天做不做呀。我们大家都等着,一直等到晚上11点,大家说,还是请唐大夫进去问问主席看。因为他们知道我们同主席比较熟了,你去问问主席做不做。那我进去了,看到主席躺着刚睡醒,因为主席的生活啊,后来我发现他24小时不分白天黑夜,他醒了就工作、累了就睡觉、饿了就吃饭。你说他一定是早晨七点吃早饭,12点中午饭,晚上6点不是这么个规律,他没有规律。这个时候我进去,我说主席今天是第十天了,我们都准备得差不多了,你看做不做啊?主席头侧过来说,你们都准备好了?我说准备了,他说你准备当中有问题吗?我当时一想,我有说问题,我准备中间我给你冲洗泪道的时候,我看你在沙发上头动了一动,我知道我没有麻醉好,使你有些疼了。他一听哈哈笑了,做。他就做了。

主持人:这过程很有意思,第一您为什么说这句话?第二为什么您说了这句话之后,他反而说做?

唐由之:我的体会,主席这个人啊,他不怕别人有一些小缺点,则怕别人隐瞒缺点。你能实事求是,他认为你是实事求是的,你既能实事求是,他感觉就安心了我是这么体会了。

主持人:而且他说这一声做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告诉你好像?

主持人:我也不怕你那点疼。

唐由之:那一点疼,就是这个意思。他就说做,这个姿势啊,像文革期间天安门同红卫兵招手一样的,就是做很干脆,做。

解说:唐由之把手术室设在了主席的书房,并把从苏州和上海定制的手术器械全部搬到了那里。从第一次给主席会诊到这一天,他已经为此准备了将240多天。大家开始异常紧张。

唐由之:有一位医生呢,心脏科的专家手里拿的水壶、冲眼睛的水壶,他紧张得手抖了,水壶咣当掉到地上了。有一个护士来量我的脉搏。

主持人:护士量您的脉搏?

唐由之:怕我紧张呀。

主持人:当时您紧张吗?

唐由之:紧张,120下左右。

主持人:120下左右也就是说你这几个月对于就要看这一下子了?

唐由之:就要看这一下子了,那么这个时候呢,我虽说紧张但是我表面比较沉着的,我想我不能紧张。我一紧张大家更紧张了。我说你们都各就各位,消毒器械都已经准备好了,该把手术灯、消毒泡手、刷子,就是手术要用的所有的东西都准备齐了,各有各的责任,事先我都安排好了。这个时候张玉凤同我两个人搀着主席出来,搀着出来的时候我们就看到周总理、邓小平已经在手术室的门口等着了,那我当然要先向周总理汇报,周总理说不要了,你看好主席。我搀着主席走到手术室,一边走主席问,他说唐大夫手术室你都准备好了,我说我都准备好了,他说你音乐准备了没有?

主持人:音乐准备了没有?

唐由之:我说主席我这个没想到,我说我没准备,他当时就笑嘻嘻地说,张玉凤你去把这个《满江红》的弹词,一个上海的演员演唱的弹词,姓什么我叫不出来,她把岳飞的《满江红》改成弹词,很优雅,优雅又高亢、激昂的一个音乐。那么他说你去放《满江红》。

解说:张玉凤用钢丝录音机播放了满江红。1975年7月23日晚上11点半,中南海毛主席的书房一直亮着灯。那一天毛主席的左眼正在接受白内障手术,而这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绝对的高度机密。

主持人:伴随着激昂的满江红音乐,毛主席终于走进了手术室。手术进行得异常顺利,但是手术之后,主席却跟唐由之大夫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矛盾。

七、开始手术

解说:1975年7月23日晚上11点,毛主席伴着满江红走进了由他的书房改造成的手术室。此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医疗组的成员都让唐由之在自己的眼睛旁边做最后一次的麻醉练习。

唐由之:我们医生们都很不错的,既然叫我做了,有的医生很好,比如说同仁医院张晓楼不错的,高培质还有几个医生都不错。唐大夫你先在我眼睛里先打,看我是不是一针打到我要求的这个地方。因为麻醉起到什么?一个麻醉了,几条肌肉使他眼球不会动了,第二个麻醉了眼压稍稍能下降一点,打得好的话,上眼睑能给松弛一下,闭不紧了,它有几个作用,那么都愿意,试试我的球后麻醉的技术怎么样?

主持人:实际上是让您来在他们身上先练一下?

唐由之:实际上我做了许许多多的手术了,我在农村做过六千多例手术了,当然做得比较不错了。

主持人:但是大家都还是觉得万无一失?

唐由之:当时打好了以后呢,我说主席我先给你点药水,同时我这里要给你打一个小针,主席说好你打,主席这个头都不动了,实际上这个疼呢比冲洗泪道还要疼一点。

主持人:这个时候不动了?

唐由之:因为没有麻醉的,你皮肤穿透的时候,第一针总是要进去的。那么打好了以后,主席他没动,那么我说,下面我要给你点药水,这个药水是给你表面麻醉,把你眼睛里面的一些泪水、脏东西给冲掉,不时地有水进来,如果流下来,流到嘴里也是咸的,我们都消毒,没问题的。我一边说实际上我已经开始做了。

主持人:已经开始做手术了?

唐由之:已经开始做手术了。球后麻醉打就好了,那么心脏专家,心脏的监护已经弄好了,那么我给他做。大概做了有四五分钟吧,很快就弄好了,我把纱布包扎好说主席我手术已经完了,主席那么快,我还当你还没做呢,我说已经好了,挺好的。的确,整个过程《满江红》我一句都没看见。但是音乐是很响的,别人都听见,我一点都没听见。

主持人:这是您惟一一次听着音乐做手术?

唐由之:听着音乐,没听见,因为全神贯注啊,我这个人好像已经进入到一种思想感觉的环境里边,思想境界里边去了。

主持人:那个时候还紧张吗?

唐由之:不紧张了,做的时候一点都没紧张。

主持人:也并没有想这是主席,我不能够有任何?

唐由之:没有没有,开始有,等当我起手术刀来已经没有了。最后心脏病专家过来同我说,他说祝贺你手术成功,我没想到主席心跳一点没改变。

主持人:一点没有变化?

唐由之:没变化,我当时就想,主席大江、大海、战争时期都挺过了。这一点他来讲,甚至言听信步啊,主席不是有一句话诗吗?

主持人:其实这是一个反差,因为一方面要放《满江红》,说明他心里是有准备的。

唐由之:有准备的。

主持人:另外一方面这个心率没有变?

唐由之:没变化,所以我感觉到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对于这种人,胜似闲庭信步,无所谓,好像散散步一样,无所谓的。

解说:手术过程中,到周总理一直等在门外,那时周总理已因为病重住进了305医院,而这是唐由之最后一次见到总理。

主持人:他们在窗外看你?都没有进来?

唐由之:窗外看我。没有进来,这个手术室不应该进人多,进人多都是有细菌的。

主持人:这是你们当时提的要求还是他们自己?

唐由之:我想他们自己知道。

主持人:都知道?

唐由之:周总理也懂,邓小平,都是些老干部,无一不知。所有的有的重病号,周总理都去看,医院有套无菌观点周总理很熟悉的。一出来的时候看见周总理、邓小平还在呢,我当然要过去向他汇报了。周总理就说你先要看好主席,你不要过来。但是我要问今天谁值班?周总理问我。我说我值班,我就睡在主席的门外。那好,他说那你手术后你要注意,这是我最后一次看到总理。

主持人:这是您最后一次看到总理?

唐由之:对。

主持人:总理,那是75年?

唐由之:75年7月23号。

主持人:那时候总体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

唐由之:已经不行了,我经常到305医院去,总理请我去。拿了医书解剖书,讲给他听,眼球的解剖。那么我每一次都拿出,这个我去了四五次。

主持人:那个期间他实际就在305医院住院。

唐由之:也在住院。

主持人:就是为了主席这个手术特意来了?

唐由之:特意来的,在这个时期对我心里有一个不忍,就是总理我向大汇报的时候,总理大概一刻钟多一点,20分钟,或者一个钟点不到一点就是上一下厕所,因为他膀胱动了手术以后,膀胱很小,容量很小,所以他经常进去,不由得使我想起,总理真了不起,自己病这么重,还关怀主席,这个我去了很多次。

主持人:总理是第二年的1月份去世的?

唐由之:在这个时候呢,他最后一次拍拍我的肩膀、握握手,就交代我,手术后要注意感染。

八、即兴写诗

解说:手术结束后已经是7月24日的凌晨,主席进了卧室休息,唐由之就守在主席的门外。刚刚过了一个小时,主席突然醒了,并为唐由之写下了一首诗。

唐由之:那么主席嘴里边还念什么话,我听不懂。因为他讲的是湖南的老乡话,我听不太懂,我说主席你哪儿不舒服啊,你说什么呀,我问他。主席就说,叫张玉凤拿一支笔,拿一张纸过来。我当他要写眼睛的情况呢,不知道他写的就是这一首诗。

主持人:对,在这儿。

唐由之:他是两个眼睛闭着,他手这么写,他写的呢,就是说岂有豪情似旧时。

主持人:岂有豪情似旧时

唐由之:花开花落两由之。“由”这个有字他大概两只眼睛都包着看不清楚,所以后面又写了一个“由”。

主持人:由之。

唐由之:因为我的名字叫唐由之,这一首诗里边有由之,所以他念了这一首诗,下面一句,何期泪撒江南雨,下雨天的意思,又为斯民哭健儿。主席他这个要读尼字,不读儿。这样他告诉我,这一首诗呢,是鲁迅悼念杨杏佛,他是进步人士被国民党暗杀了。鲁迅要去看他,那么我们就阻止了他,国民党要来抓你,你去呢就送上门去了,那么鲁迅著了一首诗悼念他,岂有豪情识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我的名字叫由之,因此他联想到这一个,所以主席把这一个写出来,时间是1975年7月24号凌晨。那么我说主席你送给我吧,主席说好,我给你签一个字,在后面呢就是毛泽东,他是晚年少有的笔体了。

主持人:这是可能也是惟一的一个包着眼睛写的?

唐由之:是。

解说:在写完这首时候,主席又让人专门到书架去拿鲁迅的原作给唐由之看。

主持人:这首诗以前他没跟你提到过?

唐由之:没提到过,后来他就跟张玉凤说了,他说张玉凤,我的左边的书架上面,第几个书架,第二层,靠《鲁迅全集》第几章你拿出来给唐大夫看一看。

主持人:就在那里头?

唐由之:她拿出来一翻就是这首诗。我一想主席真了不起,记忆力好。

主持人:有一点肯定确认的就是,在主席知道是由您来给他做手术的时候,知道您这个名字的时候他已经看不见了,他已经不可能再去找那个书了。

唐由之:他不可能找,他是有感而发的。由感而记忆的。

主持人:这完全是他在记忆当中记住的?在书架上?

唐由之:记住了,因为近期眼睛已经不行了嘛,

主持人:这首诗,他之所以读这首诗是因为里面有由之这两个字,有您的名字。

唐由之:对。

主持人:但是您自己取名字的时候跟这个有关系没有?

唐由之:同这个没关系。在有的报纸上说的,由之两个字是主席给我怎么怎么的,实际上不是的。

解说:这首诗唐由之一直珍藏着,文革结束后,他捐赠给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主持人:这下成革命者了。他有一个很聪明的,跳舞跳出来。

解说:手术后,唐由之一直跟随在主席身边,他对主席变得越来越熟悉,他发现主席吃饭并不是外面传言的每天都吃红烧肉。

唐由之:他吃饭时我去了三四次。他经常吃的饭武昌鱼的尾巴。

主持人:武昌鱼的尾巴?

唐由之:尾巴,头部不要,武昌鱼这么大,一半 尾巴他都清蒸,一小碗的青菜,一碟子的三片白切肉。那时候不是吃红烧肉了,别人都是红烧肉,这时候我只看到他吃白切肉,三片。一碗酱油、搁一点香油白切肉蘸一蘸就这么吃了。还有一点辣椒酱,天天如此。第一碗饭是张玉凤喂的,张玉凤的眼睛特别好,这个鱼刺都拿掉,武昌鱼的尾巴特别多的。她给刺拿掉,然后用勺把鱼肉同鱼汤,同饭一勺搁到主席嘴巴这里,主席张开嘴就吃下。

主持人:他看不到?

唐由之:看不到。

唐由之:吃饭的时候也咳嗽,咳嗽就停下来,咳嗽得厉害,张玉凤就用毛巾给他抠出来。那么这一种我都看到了。有一次进去呢,主席就跟我讲笑话了。怎么呢,我一进去呢,主席耳朵特别灵,谁又来了,张玉凤说是唐由之唐大夫来了,又来看我吃饭了?我说是我来看你吃饭。最后他问我你吃辣椒吗?我说我不太吃,不吃辣椒不革命,张玉凤给他吃一块辣椒。张玉凤把拿主席的筷子拿过来,一块辣椒酱,她说主席请你吃的你得吃,就给我空弄到我嘴里,辣得我真厉害。

主持人:这下成革命者了。

唐由之:可是的,另外他说辣椒我们每年要向印度尼西亚出口好几吨呢,他说辣椒你不知道我现在背不出来,什么辣呀吗辣鼻子,好像是芥末辣鼻子,辣椒辣嗓子。什么唱了五六个,最后一个呢,他说辣屁股眼。

主持人:辣椒?

唐由之:辣椒,辣屁股眼儿。

解说:毛主席晚年除患有白内障外,他的腿也有病站不起来,1973年在党的第十届代表大会闭幕时,大家都鼓掌欢送毛主席离席,这时周恩来机智的说,主席要目送大家离开,主席也说,你们不走我也不走。唐由之在进到中南海后,他发现主席腿有毛病,走路的方式也很特别。

唐由之:他走路一般走不了的,要人搀着他,你搀着要两个人搀,他有一个很聪明的,跳舞跳出来,谁进去都可以同他跳出来。

主持人:跳舞跳出来?

唐由之:跳舞跳出来。

主持人:一个人?

唐由之:一个人,当然我是不会跳舞了。

主持人:用跳舞的姿势。

唐由之:比如说你是主席,我是陪你一起来,我后退你前进,很顺利、很快就跳到外边,接见尼克松的位置里边了,很快就坐好了。你如果搀着你就麻烦了,跳舞很好。

主持人:为什么这样呢?

唐由之:他有一条腿不太好,这样子我后来就想了,他的力和我帮助他的力很均匀,很自然。

主持人:相当于两个人这么从两侧不同的搀他。

唐由之:他的生活我看得很多了。他的房间里是木板床。床头底下垫两块东西,床头高、床脚低,硬的。床单都是补过的,因为我经常去嘛,看仔细了。双人床上床的一半是搁书的,那个书搁得这么高,高高低低的好像是睡着一个人。他的床角的右边实际上他没看,是一个电视机,惟一进口的是这一台。

主持人:惟一进口的产品?

唐由之:产品,一架电视机。我也没看他看过,眼睛还看不见就摆在里边了。

导视:一部电影在中南海内引发争端:

您在中南海应该说这10个月的时间里面,江青有没有来看过主席?

没看过,一次都没来过

这个何其过也,用词还是很重的。

张玉凤就问主席了,主席呀,江青跟了你那么多年了,为什么她还是这样子啊,

间接地告诉你们他的态度了?

请继续收看

唐由之:主席身边的日子

解说:1975年7月24日,是主席手术之后的第二天,毛主席邀请唐由之和其他大夫一同观看了电影《创业》。《创业》是1974拍摄的描写石油工人在艰苦的条件下钻井寻找石油的故事,而在这之前,主席刚刚听到了江青关于电影《创业》的批判,随后主席也发表他的意见。

唐由之:那个时候的话很少有好的电影,看好了我感觉到很好。主席问我了,你们看了电影了?我说看了。怎么样?我说我看不出来问题,我的水平低,我认为很好。我只知道苏联说我们是贫油国家,我们国家没有油。现在能找到油了,我看这个电影里面的主人公艰苦奋斗、不怕累,忘我的精神。我说我看不出来什么不好,主席笑笑,意思就是同意我的观点。那么在这个期间,第二天主席的眼睛还包着,我还睡到外边,我就听见张玉凤她念了、汇报了《创业》这部电影江青对它的批判。主席听了张玉凤这个电影脚本的内容以后,主席说了,她是此片无大过,这是主席说的,罪状有十条之总,何其过也。太过头了。

主持人:就指的江青批这个《创业》的?

唐由之:何其过也。不利于党内文艺路线的调整。

主持人:不利于党内文艺路线的调整。

唐由之:这个话张玉凤说了两遍,问主席的意思,问主席是不是这个意思,主席说是。张玉凤说那你圈阅,中央有一个叫圈阅。写毛泽东一圈,标志毛泽东已经看过了。这个给我一个印象,江青那么好一个《创业》,我在外边听得见呀,还批判它,听说这个文件是这个《创业》电影的作者把江青的批判和脚本转到周总理那儿了,周总理也感觉到江青批判得不对。把这个转给毛主席了,毛主席一看就说了上面几句话,此片无大过,罪状有十条之总,何其过也。

主持人:这个“何其过也”,用词还是很重的。

唐由之:何其过也,不利于党内文艺路线的调整。

主持人:说明他对江青这个对这个电影的批评是完全不同意的?

唐由之:不同意的,这种观点我都听见了,所以我今天还背得出来,张玉凤就问主席了,主席呀,江青跟了你那么多年了,为什么她还是这样子啊,这是张玉凤问主席,主席对这句话不回答。没有下文了,他知道我在门外,他知道我在门外。

主持人:你还在值班呢?

唐由之:我还在值班呢。

解说:毛主席在1975年的7月,曾经两次谈到文艺问题,他说:“百花齐放都没有了”,“党的文艺政策应该调整一下,逐步扩大文艺节目。

主持人:您在中南海应该说这10个月的时间里面,包括做手术,这期间江青有没有来看过主席?

唐由之:没看过,一次都没来过,就是等我们要出来的时候,大概到75年的11月。要到11月之间,有一天说要传达主席的讲给我们听。好 传达的是什么内容呢?说今天江青打电话给主席,说要请你们医疗组的医生们吃饭,这是第一点。主席说不要请客吃饭,主席回绝了。第二点,江青说我要来看看你,听说主席你的眼睛好了,主席说没这个必要。第三点,江青说请主席代为她,就是代为江青向我们医疗组的人表示感谢,主席说可以办到。这是传到我们这儿的三句话。这个时候我想起主席手术之后的第二天我值班,张玉凤问,江青跟了你这么多年,为什么还是这样子,已经说明主席对江青有意见,对《创业》的问题。这一次要来看他没这种必要,不要请客吃饭,表示感谢可以办到。我已经已经能看出来主席对我们爱护,今后不要说江青代表主席讲什么话。我心里想今后她不会代表了。

主持人:对您的爱护是,也是告诉你们?间接地告诉你们他的态度了?

唐由之:间接地告诉你们他的态度了?

九、手术后主席拼命用眼

导视:手术后的第三天,唐由之与主席之间发生了争执。

我回过头来要给他包起来了,主席不同意。

就是您猜测到的那种情况发生了?

最后主席做了这么一个动作,就是你们可以滚蛋了,

这四个多钟点 张玉凤出来了

他的痛苦反映主席的感情是特别特别丰富的

解说:手术后的第三天唐由之要给主席拆掉纱布换药,通过对主席生活工作的习惯的了解,唐由之猜想到,主席一旦发现自己能看见东西,就一定不会再包上纱布。他事先叮嘱其他医护人员,千万不要给主席拿镜子。没想到,因为这件事,主席和他之间发生了的冲突,并把所有的大夫都赶了出去。

主持人:您担心他如果一看能看见了?

唐由之:他就不包了。

主持人:他就不让包了?

主持人:这种可能性?

唐由之:非常之大,因为我已经几个月来,我知道主席的看书、工作,他是忘我的。那么这是一个预料,预测、预防,那么我去给他打开来。那么我去给他打开来。点好药,然后说主席你看见了吗?大概是一米左右,看到两个手指,几个四个,几个?他都看见了,我回过头来要给他包起来了,主席不同意。

主持人:就是您猜测到的那种情况发生了。

唐由之:主席他说的,我已经好了。我说没有好主席,你切口还没长好呢,还要包呢,他说不行啊,他说我都好了,看得清清楚楚了,眼睛也没感觉,我做好手术就没感觉。到今天也挺好,我说不行啊,我们要切口要叫它愈合以后才准外界的空气接触,否则容易感染到眼睛里边了。我说主席不行,一定要包。主席说他不要包了,我已经好了。最后主席做了这么一个动作,说得好听一点,请你们走开,说得难听一点呢,就是你们可以滚蛋了,可以走开的了。

解说:主席的这个手势是他的特有动作,在刚刚住进中南海时,就有人告诉过唐由之。

唐由之:这么一讲别人都走掉了,我还站在他面前不走。那会儿我也不知道我哪儿来的这么大胆子,我不走。主席睁开眼你怎么不走啊,我说我不能走啊,我说今天我什么事都能听你的,今天看眼睛,我是医生你是病人你得听我的了。我们争执好长时间,最后大家采取折中办法,因为我请别人做了一个眼镜,是塑料的,这么大一个套子,中间有一个11度的一块玻璃,这一边是塑料的,有孔的、圆的,罩到他的左眼上边,这个左眼又看得见,手又碰不着,大东西也不会掉进去。这一个办法事先我想到了。

主持人:提前您也做好准备了?

唐由之:做好准备了。

解说:尽管唐由之事先想到了各种方法保护主席的眼睛,但是他却无法阻止主席拼命的工作。在手术后的第4天,他就会见重要来宾。唐由之担心出现意外,那天唐由之就座在主席书房的门口足足等了四个多小时。

主持人:这个时候比做手术还担心?

唐由之:四个多钟点,张玉凤出来了。

主持人:这四个多钟头您一直坐在这儿?

唐由之:一直坐那儿,我没离开。

主持人:就等着?

唐由之:我也等着,我就估计到会出来叫我的,因为刚做完手术你就这么用视力,因为我知道主席视力他是不辞辛苦疲劳的。一会张玉凤就出来了说,唐大夫你赶快进去,主席说手术眼不舒服。我赶快跑进去了,赶快拿了检查的仪器一检查,没出事,感染没那么快。我赶快用了抗菌素给他冲洗眼睛,尽量冲洗,实际上已经基本上愈合了,我心里也有底,这个切口小,长得快。冲洗好了以后,再给他包扎。他很听我话包了三天。

主持人:终于又包上了?

唐由之:包上了。

解说:三天后主席终于摘掉了纱布,但是主席并不愿意去配眼镜,唐由之为此又想了很多办法。

唐由之:主席对自己要求不高的,按一般病人要正正式式的验光配镜,配得很精确。一般这种手术以后都可以看到1.0,只要眼底没有病都是1.0以上。主席要求不高,不肯去验光配镜。因为我配了许多眼镜,从哪一个眼镜开始呢,从8度,正的8,8.5、9、9.5、10、10.5、11、11.5、12。

主持人:全有?

唐由之:全有,我给他一副一副戴,他说这副清楚,那我说就用这副了,都给往高的也不行,低的也不行,这副最好,就给他戴了这副。这是三天以后的事。他的眼镜有一个特点,同我们两条腿的不一样,他有三种,一种是两条腿的,一种这一条腿没有的,一种这一条腿没有的。

主持人:为了躺着?

唐由之:为了躺着,他正躺这么看,两条腿,坐到沙发里两条腿,他如果侧着躺了,这边看书这条腿没有的,只有这条推挂着。

主持人:您当时给他准备的时候这三样都得准备?

唐由之:都得准备。

十、主席痛哭

解说:1975年7月28日,这一天主席终于拆掉了纱布,第一件事就是看书。这一天,唐由之也正在主席的书房,突然间他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凄凉痛苦声。他回头一看,竟然是平时非常爱跟大家开玩笑的毛主席。

唐由之:哭得很凄凉。我们讲老泪纵横啊,我说主席你不要哭,眼睛刚好你不能哭啊,眼睛要坏呀,他一边哭一边拿着毛巾擦,一边拿着这本书给我看,看什么呢?就是看这个。

主持人:念奴娇。

唐由之:念奴娇是宋朝一个陈亮写的词。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冈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解说:第二天主席特意让人把这首诗复印送给唐由之,这份珍贵的复印件后来也被中国人民军事革命博物馆收藏。

唐由之:他哭得这么厉害,我当时真不太了解,我劝了好半天,总算不哭了。他为什么痛哭得这么样呢?我这个完全是猜测的,这还是文化大革命的后期了,1975年。这种四人帮队伍的人,真是门户私计。

主持人:门户私计。

唐由之:四人帮就只管自己的利益,想篡夺位置的篡夺位置,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没有想到国家的统一,就是门户私计。当时也没敢问,也没想到这一个,现在过去了,他当时为什么哭得这么厉害呀?这些很值得回忆,所以他的痛苦反映在主席的感情是特别特别丰富的,这一点可以是的。

主持人:这一年主席应该是82了?一个82岁的老人,面对这样一个未酬的壮志的时候他很有可能会产生这样一种?

唐由之:对对对,我想是这样子的。

解说:手术后唐由之在主席的身边照看了三个月,在离开中南海时大家要跟主席合影。毛泽东被请到了中间,他笑着说自己这下成了老太爷,并高兴地说,请唐由之明年来给他做另一只眼睛。随后唐由之被派往朝鲜为金日成主席治疗眼睛。这期间左眼刚刚恢复视力的主席就开连续的接见外宾。

解说:在朝鲜期间,唐由之曾经回到中南海为主席检查眼镜,这是他最后一次见到主席。没想到了第二年,1976年的9月,唐由之还没来得及给主席做手术,毛主席就去世之后。这成了唐由之永远的遗憾。

主持人:唐由之始终没有对外人提起发生在中南海的这次特殊的手术,直到1978年,中国人民军事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了毛泽东主席题写给唐由之的诗词原稿,这次高度机密的手术才逐渐被外人所了解。而这段经历,这也成为唐由之大夫一生当中最难忘的一段往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回复 悄悄话 毛主席精神不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