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汉武帝和他的女人们

(2008-11-13 16:15:42) 下一个

  卫皇后(?~前91年)即卫子夫。河东平阳(金山西临汾西南)人。汉武帝皇后。初为平阳公主家歌女,后为武帝所悦,入宫。元朔元年(前128年),生刘据,被立为皇后。巫蛊之祸起,刘据举兵诛江充,兵败自杀,她为武帝所废,亦自杀。

  汉景帝的妃子王美人生子刘彻。这时景帝已有好几个儿子,其中栗姬生子最多,景帝以前本来最宠爱栗姬,曾与她私下订约,将栗姬生的长子刘荣立为储君。如今景帝宠爱王美人,王美人又生下一子,传说王美人怀孕时梦见了太阳钻入怀中,汉景帝很高兴,认为是个吉利的梦,预示着小孩子将来会有大作为。栗姬听到后自然是非常生气。

  馆陶长公主是景帝胞姊,生有一女,芳名叫阿娇。长公主打算将女儿许配太子,异日就是皇后。使人问栗姬的意思,她以为门当户对,一说便成。谁知栗姬不愿联姻,竟然一口回绝。原来长公主与景帝姐弟关系很好,许多后宫妃子为得宠幸,都奉承长公主。长公主也不忍却情,时常代为荐引。栗姬素来妒忌,对此事耿耿于怀,加上见识又短,因此当长公主为女议婚,便不顾情谊,随口谢绝。长公主这一气,非同小可,遂与栗姬结下冤仇。

  王美人听说这件事,趁此机会,劝慰长公主。长公主说及栗姬,尚有恨声。长公主随口接说:“彼既不识抬举,我将阿娇配与彻儿,也是一样。”王美人心中自然暗喜,但嘴上谦逊道:“彻非太子,怎敢有屈阿娇。”惹得长公主耸眉张目,且笑且恨道:“栗氏以为己子立储,将来定得为皇太后,千稳万当,哪知还有我在,管教她儿子立储不成!废立常事,且看我的手段如何。”王美人又假装劝慰,长公主愤然道:“她既无情,我也无暇多顾了!”王美人善于以退为进,最后激长公主与她暗订了婚约。

  王美人见了景帝,就说起长公主愿结儿女姻亲。景帝以阿娇长刘彻数岁,似乎不合适,所以没有遽然答应。王美人又将长公主请至,想她去向景帝求亲。长公主索性带同女儿一起入宫。长公主顺手携住刘彻,拥置膝上,就顶抚摩,戏言相问道:“儿愿娶妇否?”刘彻生性聪明,对着长公主嬉笑无言。长公主故意指示宫女:“此等人为汝做妇,可合意否?”刘彻并皆摇首不悦。至长公主指及阿娇道:“阿娇可好么?”刘彻独笑着道:“若得阿娇为妇,当以金屋贮之。”此言一出,非但长公主、王美人听了笑不可抑,连景帝也笑骂说:“小孩子脸皮也太厚了!”景帝想他小小年纪,惟独喜欢阿娇,大概是前生注定姻缘,不如顺便允许,成就儿女终身大事,于是就认定了这门婚约。长公主与王美人,彼此更加情好关系深,两人就私下计议,怎样把栗姬母子除去。成语“金屋藏娇”就是这样来的。

  虽然在立太子的问题上颇费周折,但景帝鉴于历代废长立幼的动乱教训,最终下决心立栗姬的儿子荣为太子,这样栗姬就成了皇后。长公主连忙进谗言,说栗姬崇信邪术,与人合不来,日夜诅咒其他妃嫔,每次与其他妃子遇见,往往唾别人的背后,肚量十分狭隘,恐怕一旦为后,又要重演吕后人彘的惨剧了!景帝听到“人彘”二字,出了一身冷汗,他打算试探栗姬的内心到底如何。于是有一天他问栗姬道:“我百年后,后宫诸姬,皆已生子,你应善待她们,千万别忘记了。”一面说,一面暗中看栗姬的反应。谁知栗姬的脸色一会儿紫一会儿青,半天不发一言。待了多时,栗姬仍然无语,并且转过脸不看景帝。景帝不禁暗中叹气,遂决意废去栗姬。他刚出宫门,就听见里面有栗姬的哭骂声,隐约有老狗二字。景帝忍气而去。

  隔日长公主与与景帝闲聊,乘机猛夸刘彻如何聪毅仁孝,若立为太子,必能缵承大统。景帝也动了心,于是找借口废太子荣为临江王。栗姬从此失宠,被贬入冷宫,连见景帝一面也难,不久一病而亡。

  太子刘彻即皇帝位时是16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武帝。中国历史上的年号就是武帝始创的。因为他未即位时,已娶长公主的女儿陈阿娇为妃,此时尊为天子,当然就立陈氏为皇后。当初年少的武帝看中陈阿娇固然有好感的因素在内,但这一婚姻更多地有政治的成分,加上武帝好色成性,必然导致了阿娇的悲剧命运。

  起初武帝与陈后的感情尚好,但久未生育,不过武帝很尊敬她,很大原因在于长公主的家族势力足以左右朝政。

  一天,武帝路过平阳公主家,公主盛筵相待。并召出十余年轻美貌的女子劝酒奉觞。武帝本好色,此时左右四顾,却没有一个中意的。平阳公主见如此,便将准备好的一个女子召入。武帝大惊,不由得看呆了。她低眉敛翠,晕脸生红,斜着一双俏眼,屡向武帝飘去,所弹唱的歌曲无比柔靡,令武帝魂驰魄荡,目动神迷。他问平阳公主这女子是何人。原来她名叫卫子夫。武帝佯称天气热,要去里面更衣。公主体会到武帝的意思,命卫子夫随侍武帝。武帝更衣却半天才出来,卫子夫星眼微惺,云鬟凌乱,含羞俯首,手捏衣带无言。公主顺势将卫子夫送与武帝。武帝十分高兴,便携美女同归。

  天已黄昏,武帝带着卫子夫入宫,满打算夜间再续云雨之乐。谁知陈后恰在宫中等候,此时碰了个对面。她竖起柳眉,脸色铁青,恨恨道:“好!好!”说毕回头就走。武帝自思,皇后一家权势庞大,自己能够继承皇位也多亏人家扶持,况且金屋贮娇的誓言,怎好遽然抛弃。于是无奈地把卫子夫安顿在别室。陈皇后经武帝一再温存,才与武帝订约,把卫子夫锢置冷宫,不准私见一面。从此子夫在深似海的后宫中,几有一年余不见天颜,似罪犯下狱,出入俱受人管束。因为宫女甚多,武帝也渐渐将她忘记了。

  一天武帝偶翻宫人名册,看到卫子夫三字,不由地触起前情,命内侍召入。卫子夫显得清瘦了许多,她亭亭下拜,呜咽几句便泪流满面。武帝揽她入怀,重叙一年的离情别绪。卫子夫故道:“臣妾不应再近陛下,倘被皇后得知,妾死不足惜,恐陛下亦有许多不便!”武帝道:“我在此处召卿,与正宫相离颇远,不致被闻。况我昨得一梦,见卿立处,旁有梓树数株,梓与子声音相通,我尚无子,莫非应在卿身,应该替我生子么?”说着与子夫携手入床,一宵欢梦。不料卫子夫此夜竟然怀孕。

  这件事被陈后察觉,她恚恨异常,立即往见武帝,与他争论。武帝却不肯再相让,反责备陈后无子,不能不另幸卫氏。陈后无词可驳,愤然退去。一面出重金求医,希望自己也得子嗣。但不论她如何着急,喝了无数药,始终没有成效。

  陈后气闷非常,日日想除去卫子夫,偏偏卫子夫甚得专宠,每天与武帝在一起,根本没机会下手。陈后不得生男,又复奇妒,自与卫子夫争宠后,竟渐失武帝的欢心。她穷极无聊,就召入一个名叫楚服的女巫,要她设法祈禳,以挽回武帝的心意。楚服设坛斋醮,每日入宫一二次,但好几月不见应验。武帝听说这件事,怒不可遏,当下彻底查究,立将楚服拿下,饬吏讯鞫后枭斩。陈后宫中的女使太监三百余人,一概处死。陈后吓得魂不附体,数夜不曾合眼,最后册书被收,玺绶被夺,废徙于长门宫。

  陈后自从入居长门宫中,终日以泪洗面,遂辗转想出一法,命一个心腹内监,携了黄金千斤,向大文士司马相如求得代做一篇赋,请他写自己深居长门的闺怨。司马相如得悉原因,挥毫落墨,落笔千言。这赋叫作《长门赋》,诉说一深宫永巷女子愁闷悲思,写得委宛凄楚:“……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乃陈后欲借文人笔墨,感悟主心,她命宫人日日传诵,希望为武帝所听到而回心转意。但“长门赋”虽是千古佳文,却终挽不转武帝的旧情。到了其母窦太公主死后,陈氏寥落悲郁异常,不久也魂归黄泉。人无十年好,花无百日红。卫子夫取代了陈阿娇,贵为皇后。但她也有年老色衰的时候,卫皇后不久也步陈皇后的后尘受到冷落。最后在宫廷斗争中被汉武帝削去皇后之称,悬梁自尽了。

  “君思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这两句诗概括地揭示出“君恩无常”是古代宫女忧怨之情产生的根本原因。后妃之间为争宠夺爱而发生的拼斗,不仅表现在生育皇子方面,还表现在妃嫔的姿色上。没有几个皇帝不是喜新厌旧的好色之徒。他拥有美女如云的后宫,对任何一个人的专宠都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身边总有新的美女取代昔日宠极一时的佳人。一旦失宠,别说普通的宫女,就是皇后也无可奈何,只能默默的咀嚼“红颜未老恩先断”的苦果。

  一部中国历史,怨妇车载斗量。封建帝王与后妃之间,不用说爱情,连一般的感情也微薄如纸。后妃和无数的宫女只是他们淫乐的对象,喜则施以富贵,厌则弃如敝屣。朝三暮四,喜新厌旧,今日备加宠爱,贮以金屋,明日则翻脸无情,刀剑加身。汉武帝就是一个风流放荡的皇帝。“元朔中,上起明光宫,发燕赵美人二千人充之,率皆十五以上,二十以下,年满三十者出嫁之。掖庭总籍,凡诸宫美女万有八千。建章、未央、长安三宫,皆辇道相属。幸使宦者、妇人分属,或以为仆射,大者领四五百,小者领一二百人。常被幸御者,辄住其籍,增其俸,秩比六百石。宫人既多,亟被幸者数年一再遇。挟妇人媚术者甚众。选三百人常从幸郡、囿,载之后车,车上同辇者十六人,充数恒使满,皆自然美丽,不假粉白黛绿。侍尚衣轩者亦如之。尝自言:‘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妇人。’”以汉武帝来说,被他玩弄过的宫中女子,其姓名不彰者,大概绝不在少数,仅见于史籍的美人,就有陈阿娇、卫子夫、夫人、李夫人、尹婕妤、赵钩弋,就像走马灯一样地替换。直到年近六十时,还迷恋上了十七岁的赵钩弋,以满足其难填的欲壑。钩弋夫人怀孕十四个月,为他生了个儿子,汉武帝对此很高兴,因为传说古圣人尧,就是在娘胎十四个月才生出来的。武帝盛爱之下,决定立为太子,又担心这个小太子将来管不了他年轻聪明的母亲,就找借口指责钩弋,钩弋委屈而莫能申辩,叩头谢罪,但武帝主意已定,下令处死。翻脸无情,笑语温存一变而为屠刀相向。

  其实陈皇后的悲剧遭遇还有政治的因素。当初武帝被立为太子,靠的是其姑母长公主刘嫖。条件是刘彻娶长公主独女陈阿娇为妻。长公主自恃拥立皇帝有功,而武帝深患之。而陈皇后也极为骄悍,于是刘彻疏远阿娇。而刘彻的母亲王太后立即警告他说:你新即皇位,大臣未服。先为改制,太皇太后已怒。现“又忤怒长公主,必重得罪,宜深慎之!”所谓“大臣未服”,即指公卿权贵中反对刘彻的暗流。所谓“必重得罪”,就是皇帝要当不成了。武帝此时还没有力量和窦氏较量,在他任命的重臣赵绾提出窦氏不应再干涉朝政时,惹恼了窦氏。窦氏逼迫武帝废除了刚刚实行的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自己任命的丞相和太尉也被迫罢免,有的大臣被逼死狱中。而刘彻是极其聪明之人,马上转而恩礼长公主、陈皇后。从建元二年至建元六年间,他四处游浪射猎,不再过问大政方针。由于长公主的保护与刘彻的韬光养晦,才使他的帝位得以保全。

  从人性来说,对武帝与陈皇后的评价也不能就事论事。一方面女人不是天生毒辣善妒,是后天形成的。在后宫那样的环境,不斗争就灭亡,李白对此大为感叹:“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另一方面武帝也不是一介蛮夫,他很有文华辞藻的雅致。他的宫廷里,既有正派的儒生如董仲舒,也有诙谐人物如东方朔,更有名士如司马相如。我们再看他悼李夫人的赋,“秋气潜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而且他又似乎看见李夫人的形影,做诗:“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则又可以想象他不是没有情

  感的人物。但爱情的纯粹必须远离权力这个要素,一旦加入了权力,情就成了大千世界的一粒尘埃。王安石曰:“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金屋与冷宫又岂是宫廷里的弱女子所可预料?

  武帝后宫佳丽虽多,但自从王夫人死后,却没有一个得到武帝专宠的。宫廷乐师李延年精通音律,颇得武帝欢心,他所做的曲子凡听到者都会莫名感动。李延年有一个妹妹,是个歌女,生得姿容秀媚,体态轻盈。李延年想把她进献给武帝为妃。但因为自己出身微贱,不便自言,于是请求平阳公主代为荐引。  

  汉武帝热衷求神访仙,又好女色。他听信方士的妄说,嫌旧宫矮小,不足以迎神,同时也想使后宫可以容纳天下更多的佳丽。于是在太初元年修了“建章宫”。建章宫周长三十里,里面可以容纳千门万户,内殿有十二个门,台阶都以美玉装饰。又用黄金铸了一个凤凰,放置在殿顶上。在宫北凿太液池,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象征海中的仙山。武帝因嫌宫殿在城外来往不便,就造了飞阁直通未央宫。又在长乐宫北建明光宫,未央宫北建桂宫,都筑复道相连。金玉珠玑为帘,墙壁上嵌着夜明珠,昼夜光明。选燕、赵美女两千人居住在其中。所选的良家子女,年纪都在十五至二十多岁,若年满三十便遣令出嫁。当时各宫的美女,共有一万八千人。幸运的女子几年之中有机会被进幸一次,大多数一生也未曾见过武帝一面。

武帝后宫佳丽虽多,但自从王夫人死后,却没有一个得到武帝专宠的。宫廷乐师李延年精通音律,颇得武帝欢心,他所做的曲子凡听到者都会莫名感动。李延年有一个妹妹,是个歌女,生得姿容秀媚,体态轻盈。李延年想把她进献给武帝为妃。但因为自己出身微贱,不便自言,于是请求平阳公主代为荐引。

  一天,武帝在宫中置酒,平阳公主也在座,李延年侍宴。待到酒酣,李延年起舞,唱自做的一首新歌,其歌曰:“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平日所接触的女子无可计数,不过就是有几分颜色的,在那么多美女之中也失去了光彩,更无一能及王夫人。此时卫子夫年老,王夫人早死,武帝想再访求绝色佳人以慰床笫之欢,可是一直不能如愿。现在听到李延年歌词,触动了潜藏已久的心事,不禁叹息说:“世间哪有你所唱的那种佳人?”平阳公主在一边揣摩得知李延年歌中的寓意,于是趁势说:“陛下有所不知,延年的小妹,就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绝世佳人。”武帝心中一动,立命召李氏入宫。不久李延年将其妹引入。武帝一看,果然是沉鱼落雁、妙丽善舞。武帝遂纳李氏为妃。

  由此李氏宠冠后宫,号为李夫人。不久怀孕,生下一个男婴,武帝封为昌邑王。自从武帝专宠李夫人,所有宫女无不艳羡嫉妒。

  一天武帝去李夫人宫中,忽然觉得头痒,于是用李夫人的玉簪搔头。这件事传到后宫,人人想学李夫人的样子,头上都插了玉簪,一时长安玉价加倍。

  谁知月有阴晴圆缺,李夫人入宫只短短几年,却不幸染病在身,不久病入膏肓,直至卧床不起。武帝难过不已,亲自去看她。李夫人一见武帝到来,急忙以被覆面,口中说:“妾长久卧病,容貌已毁,不可复见陛下,愿以昌邑王及兄弟相托。”武帝说:“夫人病势已危,非药可以医治,何不让朕再见一面?”李夫人推辞说:“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妾实不敢与陛下相见。”武帝说:“夫人不妨见我,我将加赐千金,并封拜你兄弟为官。”李夫人说:“封不封在帝,不在一见。”武帝又说一定要看她,并用手揭被子,李夫人转面向内,欷?掩泣,任凭武帝再三呼唤,李夫人只是独自啜泣。武帝心里不悦,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这时李夫人的姊妹也入宫问病,见此情形,都很诧异。待武帝走后,她们责备李夫人:“你想托付兄弟,见一见陛下是很轻易的事,何苦违忤至于如此?”李夫人叹气说:“你们不知,我不见帝的原因,正是为了深托兄弟。我本出身微贱,他之所以眷恋我,只因平时容貌而已。大凡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今天我病已将死,他若见我颜色与以前大不相同,必然心生嫌恶,惟恐弃置不及,怎么会在我死去后照顾我的兄弟?”

  几天后李夫人去世。事情的结局果然不出李夫人所料。李夫人拒见武帝,非但没有激怒他,反而激起他无限的痛苦,将李夫人用皇后礼安葬,命画师将她生前的形象画下来挂在甘泉宫。武帝思念李夫人之情日夕递增。

  有一天武帝去了昆明池。昆明池在上林苑中,池中有豫章台、灵波殿及一条石刻的鲸鱼。石鲸长三丈,每到天上下雨的时候,石鲸首尾皆动。昆明池东西各立一个石人:一是牵牛,一是织女,做成天河的样子。时值秋日,武帝坐在舟中,见夕照西斜,凉风激水,景物使人凄凉。不禁触事怀人,想到李夫人生前的种种好处,于是自做新词一首,名《落叶哀蝉曲》,其词曰:“罗袂兮无声,玉墀兮尘生。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重扃。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

  武帝出来游昆明池,本为散闷解颐,谁知反添了许多新愁,于是回到延凉室中休息。他觉得很疲倦,睡眼之间,忽见一人袅袅走进。原来竟是李夫人,她手携一物,赠与武帝,并说:“这是蘅芜香。”武帝忽然惊觉,回忆刚才的梦境,历历如在眼前。又闻到一阵香气,芬芳经久不息。他记起李夫人梦中所赠的香,到处摸索却找不到。但是枕席衣襟,却不知怎么沾染了香气,因此改延凉室名为“遗芳梦室”。

  武帝怀思转切,召来一个方士,让他在宫中设坛招魂,好能与李夫人再见一面。于是在晚上点灯烛,请武帝在帐帷里观望,摇晃烛影中,隐约的身影翩然而至,却又徐徐远去。武帝痴痴的看着那个仿如李夫人的身影,凄然写下:“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原来深海里有潜英之石,颜色发青,且轻如毛羽,天气寒冷石头却是温的,当暑热时反而变冷。把这种石头刻成人像,可以说话,方士将石像置于纱帐里,宛若李夫人生时。但因石头有剧毒,不可接近,只可以在远处观望。

  他想到李夫人病中嘱托的话,于是封李延年为协律都尉。李夫人还有一个弟弟李广利,则苦于没有尺寸之功,武帝不能无故加封

不过机会终于来了,武帝听说大宛国有汗血马。便派使者赍持千金及金马前往大宛换取良马。此事被大宛国王一口拒绝。使者费尽许多辛苦白跑了一趟,因此生气之下痛骂宛国大臣,又将金马锤成了碎屑。大宛国将使者杀死,财物夺去,只有几个从人侥幸脱逃。武帝借机派李广利领六万骑兵,七万步卒往征大宛。待四年后班师回玉门关,仅剩下万余人。武帝却不加苛责,反而封李广利为海西侯,食邑八千户。多少尸骨丢在大漠无人收取,只为李夫人的一句遗言,武帝也称得上是一往情深。

  “夫人”是嫔妃的称号,李夫人没有留下她的名字,薄命不薄命难说,祸水不祸水也谈不上,但这位死后许多年还能让汉武帝恋恋不忘的李夫人却实在不寻常。她的开始和结局同样不可思议。武帝的无尽思痛几乎全在她计划之中,美艳的容颜是她受宠的原因,而更在于她做人极有分寸,不因武帝的宠幸忘乎所以。一句“遗世而独立”衬托了她的本质,有可遇而不可求的距离美。李白的那句“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也许是李夫人所说的最好注脚。

  东汉郭宪《汉武帝别国洞冥记》中记载了汉武帝因深情思念李夫人,东方朔遂献上一枝怀梦草,使武帝能在梦中和李夫人相遇。《史记》与《汉书》都详略不同地记载了方士李少翁为汉武帝招李夫人魂的事。据东晋王嘉《拾遗记》:招魂时是用色青质轻的“潜英之石”,将李夫人的画像设在纱帐里,在灯烛下投影于“帐帷”之上。这是后代皮影戏的由来。白居易诗《李夫人》云:“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君不见穆王三日哭,重璧台前伤盛姬。又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贵妃。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但那种“遗世而独立”的凄清,千古之下只李夫人一人而已,远非杨贵妃的艳俗可比。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