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戈返日,挈樽俎浩气尤存。
无愧于人民,有功于天下,九原应含笑。
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尽管张伯驹这个名字已经不朽,但人们已经很少知道他的传奇经历和故事了。
1923年,张伯驹任陕西督军公署参议兼驻京代表。1935年初,张伯驹娶时称“苏杭第一美女”的潘素为妾。
张伯驹夫人潘素
1936年10月,张伯驹40岁寿,于前门广和剧场演《空城计》自饰诸葛亮,由余叔岩、杨小楼、王风卿、程继先四大名角跑龙套,轰动京城。
1937 年,溥儒母亲病故,恭王府举丧缺钱,欲出卖府藏国宝《平复帖》,张伯驹通过傅沅叔以四万银元买得。时《平复帖》正为日本人、美国人及国内投机者苦心争夺。
1942年,汪精卫手下师长丁雪山以“双龙会”名义绑架张伯驹,索要现金300万,实则逼索《平复帖》其间,潘素变卖金银首饰连同各界友朋凑款历经8 个月努力终将张伯驹救赎。同年秋张伯驹携眷人秦,将《平复帖》缝入衣被,“虽经乱离跋涉,未尝去身”。
1945年,河北省主席孙连仲敦请张伯驹出任唐山市、石家庄市市长,张皆辞不就。
1947年6月,张伯驹在北平参加中国民主同盟。
1949年初,变卖故乡干亩田园并京城豪宅以220两黄金买下国宝——传世第一的隋展子虔《游春图》,后因号“游春主人”。
1952年,经何香凝、郑振铎劝说,张伯驹以顾问身份到文化部工作。先后出任北京棋艺研究社总干事、北京京剧基础艺术研究社副主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北京古琴研究会理事、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职。 1953年,康生拜访张伯驹,提出要成立一个现代戏创作小组,请张牵头,张推辞。康生要看张的收藏,张拿出部分二流藏品,被康借走。后因索还等事得罪康生。
1956年,张伯驹、潘素将平生珍藏20件国宝级珍贵书画捐献国家,一时轰动。
1957年,张伯驹在“整风运动”中,被康生指使而被划为“右派”并多次受到批斗。
1961年,受陈毅之托,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长宋振庭力请张伯驹夫妇到吉林工作,张任省博物馆副馆长,潘任省艺术专科学校讲师。来吉时,二人将家藏古代书画一百余幅全部捐给吉林省博物馆。
1967年,张伯驹以“历史反革命”、“资本家”、“反动文人”、“封建阶级的孝子贤孙”、“反对革命样板戏的黑手”、“右派份子头子”,“资产阶级安放在吉林省文化界的定时炸弹”和“走资派的马前卒”八项罪名开始再次遭受批斗。
1969年,张伯驹在被单位“革命委员会”隔离审查八个月后,做了 “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结论并被迫退职,送往舒兰农村插队“劳动改造”,因当地嫌其人老不收而得返北京。
1972年 1月6日,…… 1972年1月6日,陈毅逝世;临终前嘱将自己心爱之物,玉质围棋送与张伯驹。张托来送围棋的秦力生回敬挽联。偏巧毛泽东在参加陈毅追悼会时被此挽联所惊,向周恩来打听作者,周恩来忙叫张茜反映情况,遂有临时指示:“快办、快办”。周恩来马上责成童小周具体安排为张伯驹“落实政策”。
1972年1月21日,张伯驹在生活极度艰难之际,有关部门送来了中央文史馆聘书和正式户口等文件。
1978年 9月,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批准吉林省文物局上报对张伯驹的复查结论,予以平反,恢复名誉。
1982年2月26日,张伯驹逝世。终年85岁。 还有——件需要靠近真实的便是那副大名鼎鼎的挽联了。
关于这副挽联的内容,从前所有的文献中都是错误的,而且错误多得惊人——从戎误从云,回首误回望,返日误挽日,挈樽俎误接樽俎,浩气误豪气,人民误平生,九原误九泉。至于断句、标点亦有错误。当年张伯驹曾将此联抄录一稿交给萧劳,素有过目不忘美名的刘毓煊先生于萧斋看到原作。刘先生曾给新华社写信纠正其误,并希望他们找到陈吴苏先生找来当年送到追悼会上的挽联原件以最后确正。后来,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陈吴苏派人来复说原件不知卷压何处,一时难找。这次我向刘先生问正史实,刘先生连忙说起这一段。也已年过八旬的刘毓煊老人希望借我这篇文章纠正传讹,以了余愿。难怪,从前读这副名联,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劲,可作者名望太高,晚学浅陋如我,当然不好怀疑。如今再读改正之作,才真叹大家所为高妙不虚,难怪毛泽东也为之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