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从珍贵的老照片看近代中国神秘莫测的晚清礼仪(组图)

(2008-05-05 17:02:30) 下一个

  如果愿意的话,拜访官员的西方人也可以走着去。但是按照严格的中国礼仪,他应当坐有两三个轿夫抬的轿子去,或是乘当地式样的马车去,而且陪同的仆人要穿长衫和靴子,并头戴饰有流苏的帽子,手捧拜访者的“护片”。在快要到衙门的时候,仆人先赶到前面去向守门人通报主人的到来,并将护片递进去。守门人接过护片之后,便转手交给另一位仆人让后者去通报。拜访者的轿子进了衙门之后,穿过几个院子,在一个紧闭的大门前停下来。拜访者依然坐在由轿夫抬着的轿子上,直到从大门里出来一个仆人,对客人说“请进”。假如主人不想见客,就会借口“不在家”,而让仆人直接对客人说“挡驾”,其原意就是“让马车停下来”。

  假如主人确实愿意见客,关闭的大门就会敞开,轿子就会被抬进宅门和更里层的屏门,一直来到二堂,官员很可能就在那儿等着客人。但假如主人不想对客人表示出太多礼遇的话,屏门也许就会一直关着,这样的话,拜访者就不得不下轿,跟着仆人走进客厅。而主人往往不一定会等在那。所以这扇门的敞开或关闭暗示着主人是否态度友善或怀有敌意。

  所有县级以上的衙门都要经过四重门,才能抵达官员居住的那个院落。开在街面上的第一道门称做头门,第二道是仪门,第三个是带有门的大堂,第四个是宅门。再进去就是屏门,紧接着是二堂和被称作“花厅”的客厅。

  倘若主人的官衔为道台,拜访者的轿子是不能进入大堂的;若是知府,轿子会停在宅门外面;而有时即使主人的官衔只不过是知县,轿子也不能被抬进屏门。但拜访者的身份有时会打乱所有这些例行的安排。如果客人的身份高贵,或是主人为了表示尊敬,他就会在二堂里等候客人的到来,而不是像通常那样在花厅。

Image hosted by TinyPic.com
老北京的居民十分注重礼节,街坊们平时见面也要作揖打拱


Image hosted by TinyPic.com
客厅内座位的摆放是很有讲究的


Image hosted by TinyPic.com
每当官老爷出巡,跟班们前呼后拥,有抬轿者,有贴身保卫者,有举伞者,跟平民百姓出门截然不同。


Image hosted by TinyPic.com
晚清男人的坐相,双脚分开,脚掌着地,手放在膝上,即所谓“坐如钟”。图中的三个男人从左到右分别是善庆、醇亲王和李鸿章


Image hosted by TinyPic.com
翰林院的编修们宴请儒雅的英国商人立德夫妇


Image hosted by TinyPic.com
轿子不单是一个交通工具,而且是地位与身份的象征,轿夫有多寡之分,颜色有绿蓝等别


Image hosted by TinyPic.com
告别茶,即主请茶暗示客人该告辞,所以听到“请茶”时,要留意看主人是否有送客之意


Image hosted by TinyPic.com
盛装的李鸿章夫人,身穿朝服,颈戴朝珠。这张照片弥足珍贵


Image hosted by TinyPic.com
晚清妇女的坐相,双脚必须并拢,双手合放在膝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