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拒当汉奸的海军中将郑滋樨

(2008-05-09 16:41:58) 下一个

郑滋樨在抗战中的故事,是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他是中国抗战史上惟一因拒当汉奸而被活活饿死的中国海军中将。

郑滋樨1869年出生于福州军门前,是中国著名海军枪械专家、中国海军造械总监,海军中将。现津泰路省防疫站,即为原来郑滋樨故居。在抗战胜利60周年前夕,记者为记录抗战中鲜为人知的英雄,专程采访了郑滋樨在榕的儿子、孙子、孙女们。

亚洲三杰·中国海军枪械王

郑滋樨幼时父亲即逝,12岁时进福州南街玉章书纸店做学徒,刻苦自学,习得一手好字、好画、好文章,以此抚养老母。母逝后,赴天津考入北洋水师学堂。 1899年夏毕业后,进入北洋水师提督衙门,因业务精得统领叶祖珪器重,特上疏推荐郑滋樨承办自测大沽口航道,获准。郑滋樨得令后,夜以继日测量、绘图,定出大沽口四季通航安全航道,并重绘海图,中国人独立测绘的首幅海图即为郑滋樨所测定与绘制的,被称作“清国版郑式海图”,后被世界航海界正式采用。郑滋樨后升任“海天”舰大管轮。1901年,赴英留学,进入英国著名的格林尼茨皇家海军学院。一年后,又被保送进入阿姆士曲郎皇家海军研究院专攻舰炮制造,学习期间,因专业技术突出,被邀参与兵工厂岸炮设计,参加了英国远射程岸炮设计、制造全过程,被英国科技界誉为“亚洲三杰”之一。后历任中国驻英使馆英文总文案、参赞,积功升为正四品特旨道衔。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专门致函郑滋樨,邀他回国参加新中华建设。但到他回国时,孙中山已辞职,于是郑滋樨就被商务印书馆聘去,主持东方印刷所机械修理厂。不久,回海军部。同年5月,负责办理炼钢事务。7月,襄办江阴长山建筑弹药库工程。9月,赴大沽造船所主持制造机关炮事务。1920年,被授予轮机少将衔,5年后晋升为轮机中将。历任海军部技正、海军鱼雷枪炮学校正教官、造械大监、造械总监。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聘其为军事委员会兵工署长,郑滋樨以年老相辞不就职。1934年,日寇占我东三省,郑滋樨愤然,以65岁高龄,兼任海军军械处处长,其建议在马尾建设试枪场、试炮场。1937年,试枪场建成。此时郑滋樨已68岁,退休回到上海家中。

“给我一座金山,也不当汉奸!”

从马尾回到上海不久,郑滋樨就病倒,这使得他在上海沦陷时无法撤出。郑滋樨第一位夫人,是福州鼓楼织布坊的一位织布女工。她为郑滋樨生下两个儿子后就病逝了。第二位夫人是位山东姑娘,又为郑滋樨生下了四个儿子。上海沦陷时,郑滋樨的大儿子郑练简在福州海军学习读书,二儿子郑朴简在外读大学,三儿子刚进上海大同大学,四儿子在读中学,五儿子还在读小学,六儿子刚满三岁。郑滋樨在海外多年,原有积蓄颇多,但在孙中山数度赴伦敦宣传革命时,他的积蓄已全捐了。所以,当听从孙中山召唤决定回国时,想起要给妻子买点首饰,但已买不起新的首饰了,只好到伦敦旧货市场,为妻子买了一套旧首饰。在国民党中将中,郑滋樨算是“穷”的。他在上海买不起房子,只能在南菲德路591号租了一幢小楼,一套红木家具是当年广州朋友送的,除了郑滋樨收藏的一些书画作品和古书外,这套家具是当时郑家最值钱的。

郑家在敌占区的日子是极其艰难的。当时中国海军在上海设了一个地下办事处,对每一位不出任伪职的海军退休军官,还发有退休金。郑滋樨每月能领到300元法币,当时上海流通的是伪币,300法币兑换成伪币后只剩150元,150伪币最多只能买一斗米。

抗战进入最艰难时,汪精卫成立汉奸政府,设立了海军部。郑滋樨以刚正、廉政和专业造诣高,在海军界享有很高威望。日伪当局盯上了他,觉得如果能把郑滋樨招到麾下,给予高官,一定极有号召力。刚开始时,他们认为郑滋樨学究气浓,且年纪大不再血气方刚,动员他出任汪伪海军部要职可能不太难。哪想到第一次几个汉奸去郑家做说客,就被郑滋樨骂出了门。几个汉奸不死心,他们见郑家老少穿着粗布大衫,也没有什么上好的摆设,料定郑家不富裕。第二次去时几个汉奸携以重金,一见面就捧出。汉奸们原以为这下郑滋樨会点头同意出山,没想到,郑滋樨一巴掌就将钱打飞,他笑着说:“别说给我这些钱,就是给我一座金山,我也不会同意当汉奸。”几个汉奸打着哈哈,说:“别认死理,俊杰当识时务。”郑滋樨哈哈大笑,“亏你们还好意思说自己俊杰,心和脸都没的人!”

汉奸们还是不死心,三天两头来郑家骚扰。郑滋樨因为有肾病和前列腺炎,常到法租界的一位德国医生处治病,两人结下了友情。那天深夜,他敲开了德国医生诊所大门,德国医生很惊讶,忙问是否又旧病复发?郑滋樨摇摇头:不,我想在你这里住一段。他向德国朋友介绍了汉奸政府逼他出任伪海军部高官的事,气愤地说: “敌人打到了我的家门口,我只恨自己年大病多,无法上前线与敌人拼了!让我为这些侵略我们的敌人做事,这不与杀了我是一样的。我不想再看到这些汉奸!”德国医生敬重这位富有爱国气节的中国将军,将这位中国海军中将藏到自己家里整整半年,直到郑家来人说“汉奸已不来了”,郑滋樨才离开德国医生家。走的那天,郑滋樨掏钱想支付在德国医生家的花费,但这位外国朋友坚决不收,理由很简单:我反对侵略,我钦佩你的气节。“我宁愿病死,也绝不做汉奸!”

回到寓所不久,郑滋樨旧病复发。当时上海物价飞涨,药费直线飙升。郑滋樨既要养活一家老少,又要看病,没过多久,有限的积蓄就花光了。郑家辞掉了最后一位佣人,又将自己租下的小楼一间一间地转租,最后只留下了两间屋自家住。嗅觉灵敏的汉奸再次上门,携来了药钱,还带来了汪精卫的所谓问候,告诉说:“你不出任实职也行,挂个名总行吧!”郑滋樨还是一句话:“我宁愿病死也绝不当汉奸。”

郑家开始变卖财产维生。郑滋樨先是卖掉了自己除一套海军礼服外所有值钱的衣服。后来又卖掉了妻子值点钱的衣服,将妻子惟一一套首饰也分四次卖光。紧接着,又开始卖家具。他对夫人说:“除了那套红木家具,只留下床板和饭桌、凳子,其他全卖了。”当时,上海兵荒马乱,再值钱的东西也卖不出几个钱。一个上好的写字台,还换不来一斤米。一副太师椅,仅够一次药费的零头……郑滋樨无钱进医院看病,有时病重起不了,就让家里人拿一件东西卖了,用这钱换点草药,这使得他的病情越来越重……他又一次病危,夫人将四个儿子惟一一套整齐点的衣服当掉,换了点钱为他请来一位医生。医生诊断后,对他说:要死要活,你自己选择,要活就住院,要死就在家里等着。郑滋樨选择了死亡。

刚满16岁的四儿子郑捷简,为救父亲,四处寻工未果,只好托人到码头上找份搬运工的差事。他从小没做过重活。熟人不相信他能扛大包,小小的郑捷简急了,“我也知道这活累,但我没活做,爸爸就会病死的,你就算救我爸爸吧!”熟人知道郑滋樨宁死不当汉奸的事,看到这位中将的公子为谋一份扛大包的差事这样急切,敬重之余有些心酸,终于为郑捷简谋到了码头搬运工的活……做搬运工收入极微,但总算能为郑滋樨买些药了。 “为不当汉奸饿死也值!”

可偏偏此时,郑滋樨三儿子又病倒了。看着三儿子的病越来越重,郑滋樨只好卖掉红木家具。卖家具那天,郑滋樨早早地起来,拖着病体将红木家具细细地擦了一遍,他对在一旁落泪的夫人说:看到这套家具,我就想起了孙先生,想起了我和朋友跟着先生护法的日子。从未见过丈夫落泪的夫人,第一次发现丈夫眼中有泪闪过。以往变卖家产,郑滋樨伤心,别人来搬东西时,他从来是借故走开,惟独这一次他一直目送这套家具远去,就像与老友生离死别……

这之后,郑滋樨又卖掉第一位夫人留下的那套旧首饰。此时,家里除了郑滋樨收藏的书画外,再无任何值钱的东西,在三儿子又一次病情恶化时,郑滋樨不得不咬着牙与这些书画说:“别了!”第一次要卖第一幅画,被夫人拦住了。夫人知道丈夫这一辈子惟一的爱好就是读书习字作画,惟一的宝贝就是这些收藏的古书古画。她决定带着上小学的五儿子郑善简和刚4岁的六儿子郑朝简,卖瓜子花生烟卷。

从此,每天夜里,这位中将夫人开始炒五香瓜子、五香花生;天不亮,就叫醒两个儿子将瓜子包成一小包一小包的;白天,中将夫人自己在弄堂口摆了一个小摊,卖花生瓜子,兼卖烟卷,两个儿子沿街叫卖;晚上,两个儿子到舞厅、剧院门口叫卖至深夜……邻里很钦佩这个有气节的家庭,虽然在日寇铁蹄下人人生活艰难,但大家还是挤出钱来买包瓜子、花生,让郑家能活下去,邻里还给这花生瓜子起名叫“气节牌”。

汉奸们以为郑滋樨如今日子一天难过一天,是动员其当汉奸的大好时节,就又上门来游说郑滋樨,郑滋樨正言道:“你们趁早死了心,我饿死也不会当汉奸!”

1943年末,那些宝贵的书和书画不得不一件件与郑滋樨“永别”,郑家到了山穷水尽时,有时一天全家也开不了一餐饭,常年佐餐的菜只是一碟盐……人们没有忘记这位宁愿饿死也不当汉奸的海军将军。有时,郑家人听到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却没人,但地上放着一小袋米……

1944年12月,郑滋樨终因贫饿交加在上海逝世。临死前,他对家人说:“谁也别哭,应当为我笑,我这样死比当汉奸享荣华富贵强一百倍,为不当汉奸,饿死也值!我死而无憾。”他对儿子们惟一留下的遗嘱是:好好做人,勤慎工作,不做汉奸,不当亡国奴。

郑家儿子全部走上革命道路

父亲的爱国气节是对儿子最好的教材。除三儿子在父亲“走”后也病逝外,其他五个儿子都走上了革命道路。大儿子郑练简解放后长期担任省交通厅总工程师,是市政协委员。二儿子郑朴简,解放后一直在省公路局工作。四儿子郑捷简,解放前就参加上海地下党领导的进步组织,解放后考入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五儿子郑善简很早就参加了地下党,1948年参加解放军,1951年考入交通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后来调入安徽机电学院任电机系主任。六儿子郑朝简,毕业于福州一中,后考入清华大学电气工程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电机研究所,后来调入中科院西安微电机研究所任总工程师和研究室主任。

郑家,每年有一个节是一定要过的,那就是8月15日———抗战胜利日。儿女们无论在天南海北,都会倒上一杯酒,告慰九泉之下的父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