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让人大吃一惊的马寅初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图)

(2008-04-05 13:53:32) 下一个




我的知道马寅初之名,大约是在80年代中期。那时开始厉行计划生育政策,马寅初的名字和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便常常为人道及。

后来我读到了《新人口论》。进入90年代后,我又渐渐知道了马寅初先生的一些生平事迹,以及他在历次“运动”中的不幸遭遇。原来他不仅是一位人口学家,而且也是个财政经济学家和教育家。早年他在美国耶鲁大学(硕士)和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的专业,就是经济学。

一生著作中,有关财政经济方面的文字,也是其主要部分。看来他是称得上“国计民生”专家的。因为提出了人口控制的观点,他遭到批判。但历史为他彻底翻了案。他的全集不久以后也将由浙江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了。这些在今天都已不足为奇。

令我大大吃惊的是马寅初的婚姻和家庭生活。这是我在读到今年3月17日《中华读书报》上刊载的《马寅初和他的两位妻子》(摘自上海人民出版社《民国掌故》)一文后的强烈感受。

1901年,马寅初第一次结婚。1907年,留学美国耶鲁。在这婚后的几年里,他和妻子生有一子二女(其中一子早夭,一女在他留美次年出生)。马寅初在美十年,1916年返国。不久,接受北大校长蔡元培之邀,担任经济学教授。这时,正是“五四”的早期。

很难思议的事情发生了。1917年,马寅初与一个小于自己22岁的姑娘结婚了。此后,他和第一个妻子又生一女,而同第二个妻子共生有二子二女。这样,不计早夭的一子,马寅初共有七个子女;加上两个妻子,——这是一个典型的妻妾子女成群的中国大家庭。

还有一点也很有意思,马寅初将他的两个妻子都接到北平家中,共同生活。据说,彼此的关系“实属少见”地融洽。

但是,知道了这些之后,我对马寅初的疑问却再也难以消除了。

我实在无法将留美博士、北大教授、可称是现代新文化学者的马寅初与整天周旋在妻妾之间的典型士大夫旧文人生活中的马寅初看作是同一个人;我也实在无法将人口学家的马寅初与众多子女之父的马寅初看作是同一个人。然而,这种对立就是这样活生生地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这对马寅初(尤其是马寅初)难道不具有绝大的讽刺性么。由此我看到了思想和践行的分裂、学术和生活的分裂——中国知识分子学术人生中的虚弱性(其实不妨就叫做虚伪性)的一种极端体现。多重面具、分裂人格的生活呵。

践行之难,可见一斑。举一反三,对当下“高调”的人文社会学者,这可不可算作是一种警戒?

--------------------------------
马寅初和他的两位妻子

朱宝琴

  1882年6月,马寅初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以酿酒为业的小作坊主家庭。他出生后不久,父亲为寻求更好的酿酒水质,将全家移居地处黄泽江和剡江会合处的嵊县浦口镇。马寅初就在这乡风淳朴,风景秀美的小镇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

  前店后坊的马家,生意越做越红火。父亲见五个儿子中,排行老五的寅初最为聪明伶俐,有心让他继承父业,想先让他学会酒店管帐、再承家业。因此,父亲只让马寅初读私塾,无意让他继续求学。马寅初不喜欢私塾的四书五经,向往城里的新学堂,他见父亲强让他学酒店管帐,非常不满。常常以怠学、怠工以示反抗,为此,多次遭到父亲打骂。

  有一次,父亲郑重地与他谈话:“你也不小了,应该学会酒店管帐,以后……”“不,我要到城里读书。”未待父亲讲完,马寅初抢先表示了自己的态度。“我不会让你外出读书!”父亲显然生气了。

  “我就是要到城里读书!”马寅初也不示弱。“你给我跪下!”父亲大声吼着,“就是跪,我也到城里读书!”马寅初的执拗使他再次饱受皮肉之苦。父亲的蛮横,深深伤害了马寅初,他见求学无望,一气之下跑到镇外,一头扎进了黄泽江,幸亏被人救起,马寅初竟由此因祸得福。

  原来,恰在此时,父亲的老友张江声由沪来嵊县探亲访友。得知此事,觉得马家老五有志气,说服了马寅初的父亲,由他带马寅初到上海读书。从此竟改变了马寅初的一生。

  1898年,17岁的马寅初在张江声的安排下进了上海教会学校育美书馆读中学。强烈的求知欲和勤奋刻苦,使他学习成绩始终名列班上前茅。1901年,马寅初回家乡度假。父母作主,让他与家乡一位叫张团妹的姑娘结婚。这一次,马寅初没有像求学那样以死抗争,他顺从父母之命,与张姑娘完了婚。

  张团妹虽目不识丁,但生性忠厚、善良,会做一手口味醇正的家乡菜。她为自己能嫁给会读书的丈夫而心满意足。婚后,张团妹孝敬公婆,善待马家兄妹,马寅初见妻子贤惠体贴,颇觉满意,小夫妻很是和谐。婚后一年,马家双喜临门,张团妹生了个胖儿子,马寅初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天津北洋大学。

  天津北洋大学是一所专门教授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中国高级工程人才的学校。学校要求非常严格,每年都有不少学生遭淘汰。马寅初由谠谥醒?诩浯蛳铝嗽?档氖?А⒂⒂锘?。?诎嗌铣杉ㄈ允且RA煜取?

  1903年,家乡传来噩耗:马寅初不满周岁的儿子因意外伤害不幸夭折。他强忍悲痛、坚持学习。1904年,马寅初的妻子又生一女,他景仰东汉史学家班超,故为女儿取名马仰班。

  1907年,马寅初以优异成绩从北洋大学毕业,并被北洋政府保送至美国耶鲁大学官费留学。出国留学前,马寅初特意赶回家乡与父母妻儿告别。张团妹虽与丈夫两地分居多年,但每年总有团聚的时候。

  想到丈夫就要远涉重洋,不知何时再能相见,不禁暗暗抹泪。临别前的夜晚,张团妹悄悄告诉马寅初,自己又怀上了孩子。马寅初很高兴,嘱咐妻子多多保重。妻子对他说:“孩子出生时,你又不在家,你给孩子取个名吧?”马寅初略思片刻答道:“若生女孩,就叫马仰曹,若生男孩就叫马仰峰。”马寅初这次话别,一去竟是十年。第二年,张团妹生下一女孩,于是取名马仰曹。

  在耶鲁大学,马寅初选择经济学作为专攻方向。1910年,他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继而又考取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生。

  32岁那年,马寅初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

  1916年,马寅初拒绝了导师的盛情挽留,回到了祖国。不久,北大校长蔡元培邀请马寅初担任北大经济学教授。进入而立之年的马寅初,独处海外10年,接受西方教育近20年。既未受开放社会影响、移情别恋,也未摆脱旧中国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的旧式婚姻影响。

  1917年,马寅初与嵊县一位叫王仲贞的姑娘结婚。王仲贞生于1904年,比马寅初小22岁,年少漂亮,有小学文化程度。此后,马寅初将王仲贞、张团妹先后接到北平。从此,马寅初的家里就有两个妻子。

  马寅初对两位妻子都很好,他外出度假总是让两位妻子同往,在家闲暇时,也常是由两位妻子陪他在庭院小路花丛中散步。张团妹和王仲贞之间也相处得非常融洽,彼此互相关心、体贴照顾,这在当时类似家庭中,实属少见。张团妹与马寅初后来又生了一个女儿,这样他们婚后除了一个儿子夭折外,共有三个女儿。王仲贞和马寅初婚后,生有两个女儿、两个儿子。马寅初和他的两位妻子共有五个女儿、两个儿子,是拥有七个孩子的多子家庭。

  由于历史的原因,马寅初这位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和人口学家在婚姻家庭生活上,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封建时代的烙印。

  (摘自《民国掌故》,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步战将军 回复 悄悄话 这么没什么不对啊。马的《新人口论》是“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他认为他的小孩遗传基因好,属于有质量的人口,当然可以多生。控制的是没有质量的人口,遗传基因不好的要少生,总体数量控制就行了。
傲霜斗雪 回复 悄悄话 无法理解这些口是心非的人思想是怎样运行的!
我读这篇文章的时候, 头脑里闪过丑闻州长Eliot Spitzer!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