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王良恩自杀内幕

(2008-03-08 12:39:33) 下一个

作者:温相

王良恩是一九七三年一月二十五日自杀的,这是继田家英之后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这一层面的又一个高级干部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对待即将展开的对他们的批判。

王的事件起于九大闭幕后,江青出奇的在选举中央委员会委员时出现丢票现象,有人居然投了江青的反对票,而且不是一张,也有说是弃权票,总之,江青是没有全票当选的中央委员之一,这在那时正踌躇满志的江青来说当然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江青找来康生,询问这件事,康生对江青自然是迎合,然而,背后康生对叶群、黄永胜、吴法宪等人则说江青真是多事,党内选举丢票是常有的事,怎么就她一个人可以特殊呢?康生说自然要说,而且,康生和江青之间的小摩擦在文革初期就不断,康生经常和陈伯达、王力他们说:“我看就要整一整她,不整她的风,不行。”然而一旦江青出现,康生马上又换了另一副嘴脸,王力被捕之后交待问题时就说:“不仅是我,康老也对她不满。”立刻被要求闭嘴。

康生找到汪东兴和王良恩,汪东兴和江青一直不和和睦,自然也就不会去办,王良恩这时和林办他们正走的火热,出口就是一句:“党章上有这条吗?中委选举丢票也不是她一个人,我也不是她的勤务员。”康生当然没有表态,过了一段时间后,江青问及此事,康生把问题都推给了王良恩,江青勃然大怒,由此对王动了杀机。

追溯一下王的历史,我们就可以发现,王的发迹在于杨尚昆窃听器事件之后,林彪极力推举王出任中办负责人或者警卫团负责人,毛泽东不置可否,而后汪东兴上来,汪和王良恩的关系不错,都是对林彪很有好感的一批干部中的一部分代表,只是,汪做事比之王圆滑的多,再者,汪因为五十年代那段处分,所以,对毛泽东很是谨慎小心,不敢出什么大纰漏,而王是新锐,不大明白毛泽东和林彪之间的一些过节,更不知道江青和叶群等人的矛盾的升级,文革初期,包括汪等很多人在内,都认为毛既然选定了林彪接班那么林的接班已然是早晚的事,没有料到后来庐山起了那么一场大波澜,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李雪峰,李是毛泽东亲自点名去了华北局,也是倒彭(彭真)的干将,北京市委的事情一出,李雪峰立刻走马上任,然而庐山因为华北二号简报的事,李雪峰一蹶不振。其实,李不过是照本宣科罢了,否则后来八十年代初就不会那么容易的给李平反了。王良恩也是这种类型。

再有一个王是个没有什么政治眼光的军人,比如他对待邓小平一家的苛刻就能看出其人的缺乏政治经验。邓小平被赶出中南海时,毛泽东交待汪东兴、王良恩负责,邓小平提出要带一些书籍去走,需要几个大箱子,王良恩不仅严词拒绝,而且态度非常恶劣,以致于多年之后还被邓家人倍感不快。邓小平在江西为了长女邓林的事情给汪东兴写信请求帮助,结果被通知以后少给中办来信,事后,邓又给毛泽东写信,毛泽东问汪东兴:“邓小平来信说了你,你怎么不管人家了?”汪这才知道是王良恩办的。

特别是汪东兴在庐山捅了蒌子后,江青等人迫使汪交待和林办的关系,汪回北京接受中办的调查,汪就把王良恩交待了出来,当然,王也是经常奔忙于中南海以及毛家湾的,如果是其他人可能还会有些通融,偏偏是王良恩,这就让江青得以报复实现了,而毛泽东最忌身边人交通外廷,田家英的自杀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汪东兴虽也上了贼船,不过毛泽东对汪另有考虑,所以,置之不顾,而王良恩则没有那么幸运了,毛泽东把他交给了周恩来、江青等人审查。

周恩来当时定的调子是:有什么问题说什么问题,不要逼供信,也不要胡言乱语。然而等江青介入之后性质就变了,特别是林彪死后,王良恩的有些事显然是死无对证,斗争当然可以升级了。这样一来,王就受不了,情急之下选择了下策,那就是自杀。吞服了大量的安眠药。周恩来事后对这件事做过追查,然而在江青等人的把持下问题是不会查清楚的,因为当事人之一的林彪专案组工作人员回忆,在王死前两天有人单独提审过王,按照周恩来的规定是不准单人提审王的,而且,王能有两瓶的安眠药服用这也是在监禁的情况之下不可能出现的。显然是事前的安排。

王后来在八十年代给平反,早在华国锋在任期间,汪东兴就为王良恩的平反提过几次,后来在汪的动议下,中央有了一个态度。王良恩之死是比较能够说明江青、林彪两个集团的斗争的内幕的一个例子。平心而论,王不是一个善于伪装自己的人,他是一个标准的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然而文革的惊涛骇浪把他推到了那个险要的位置上去,他又不会左右逢源的随机处理负责的问题,当然很容易成为牺牲品。这是那时历史的特殊性造成的。


======================================================

王良恩简历:

    王良恩(1918—1973),山东潍县(今潍坊市奎文区)马少野村人。1937年毕业于青岛市立中学,i938年参加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班长、排长、连长、指导员、教导员、营长、团政委、团长、师政治部主任、政委、军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等职。王良恩作战勇敢,屡立战功。1947年7月泰安战役,率二十三团主攻嵩里山(今英雄山),配合兄弟部队歼灭国民党整编第七十二师;1948年3月洛阳战役中,他虽身负重伤,仍坚持苦战两昼夜,配合兄弟部队全歼敌第二0六师,俘敌2万人;9月,参加济南战役,他指挥部队直捣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部,俘敌600人;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率部一举歼灭黄维兵团之“老虎团”。1949年1月,王良恩调任师政治部主任。8月任师副政委。i952年7月,调任军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0年7月调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66年8月,王良恩调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和中央办公厅临时党委副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因遭江青、康生等人的诬陷迫害,于1973年1月26日含冤辞世,时年54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王良恩冤案经中央办公厅党委复查,报请中央批准,予以平反昭雪,恢复党籍,恢复名誉,并于1981年5月5日召开了追悼大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