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阿尔巴尼亚与中国决裂秘闻

(2008-02-02 16:19:21) 下一个


  在中国人眼里,上世纪60年代的阿尔巴尼亚,是“情同手足的兄弟国家”。在阿尔巴尼亚呆了22年的新华社记者王洪起,经历了霍查晚年、阿利雅时代和剧变后至今的各个阶段。在阿期间,王洪起搜集了阿劳动党执政时期有关中阿关系的大量资料,并在即将付梓的《“山鹰之国”亲历》一书中,揭示了中阿两国之间一些不为外界所知的离奇事件的内幕。本文选录其中部分内容,略有删改,以飨读者。

  打肿脸充胖子

  中国政府1954年开始就向阿尔巴尼亚提供援助,而大批援助则在1961年阿苏关系破裂以后提供,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援助达到了最高点。1978年,中阿关系交恶,中国被迫停止了全部对阿援助。

  在援助期间,中国向阿提供援款75笔,协议金额为10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一般物资占28%强,军事物资占43%强,成套项目占25%强,现汇占2%强),阿成为中国对外援助受援国人均数额最高的国家。

  这一时期,中国陆续遭受三年灾害,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四人帮”肆虐以及唐山地震。在经济凋敝的困难情况下,中国尽了最大的努力,把自己最新最好的设备、机械、拖拉机、车辆等提供给阿,仅粮食就达180万吨。

  当时,中国的经济和技术还比较落后,有的援阿项目超过了技术负担能力,上马显得颇为吃力。为了完成阿的复杂项目,在无实践经验的情况下,中国不得不先在国内进行大量试验和试制工作,甚至动员分布全国的100多个单位参加,并建立专门的实验工厂。为此,还有两位科技人员牺牲了生命。

  阿在国际市场上卖不出去的一些劣质商品,如香烟、童装、纺织品等都强行塞给我们包销。人们可能还记得,0.12元一盒的钻石牌香烟,就是阿尔巴尼亚的。价格虽然便宜,但人们并不喜欢,就连他们自己的最高领导人霍查,也不吸本国烟,而吸的是筒装的“大中华”(霍查称“天安门”香烟)。

  1974年的一天,驻阿使馆突然分给我们每人两筒中华牌香烟,说是赠品。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些香烟是中国为霍查专门制造的,而且根据霍查的要求,香烟虽不带过滤嘴,但对尼古丁做了专门的处理。1973年,霍查心脏病首次发作,医生建议他戒烟,他才断了43年的吸烟历史,而由中国运去的最后一批香烟也就不要了,使馆便分给了我们。

  中国人节衣缩食、勒紧裤带、万里迢迢运去的大量钢材、机械设备、精密仪器等,阿方随意堆放在露天地里,常年被风吹雨打。中国专家看到他们这样严重糟蹋援助物资,心疼得直掉眼泪。当时有些同志对这样的援助不理解,私下里说了一句“打肿脸充胖子”,却遭到了批判。

  当中方人员向阿方提醒不要随便浪费时,阿国人竟毫不在乎地说:“没关系,坏了,没有了,中国再给嘛。”阿的胃口越来越大,什么都想要,数额一次比一次加码,几亿几十亿的要。他们把向中国索要援助看作是理所当然,认为援助他们是中国天经地义的责任。

  时任驻阿大使耿飙同新华社地拉那分社的同志谈话。耿飙说:“特别令我感到忧虑的是我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问题。从1954年以来,我们给阿的经济、军事援助将近90亿元人民币(协议金额100亿),阿总人口才200万,平均每人达4000多元,这是个不小的数字。我们援阿的化肥厂,年产20万吨,平均一公顷地达400公斤,远远超过我国农村耕地使用的化肥数量。而军援项目之繁多,数量之大,也超出了阿国防的需要。霍查曾经毫不掩饰地说:‘你们有的,我们也要有。我们向你们要求帮助,就如同弟弟向哥哥要求帮助一样。’谢胡还说:‘我们不向你们要,向谁要呢?’李先念副总理访阿时,曾问谢胡,你拿我们那么多东西打算什么时候还?他说,根本没有考虑过还的问题。”

  耿飙还说:“阿还存在一种向欧洲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看齐的思想。如他们在向我们提出援建电视台时说,要做到每个农业社都有电视。而当时在我国,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黑白电视机的拥有量都少得可怜,更不用说农村了。我们帮他们搞了纺织厂,但他们没有棉花,我们还要用外汇从埃及买进棉花给他们。他们织成布,做了成衣,还硬要卖给我们。”

  删除“中国共产党”

  即使在中阿蜜月期,双方也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存在分歧。霍查白天对我大谈友好,夜里写日记时却发泄不满,甚至大骂中国。他于1962年初至1977年底期间有关中国的“政治日记”以《中国纪事》为书名分两册出版,于1978年1月党内发行、1979年9月公开发行,同时还翻译成外文发行到国外。

  也不知道这些日记是他当时写的,还是后来补写的。因为有例在先,阿党历史及霍查的其他言论集再版后许多事实和内容就被颠倒或是面目全非了。比如:《霍查言论集》(1963-1964)(1977年地拉那出版)中发表的他在阿国庆节前的讲话中的一段是这样讲的:

  “修正主义在中国共产党、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其他兄弟党所进行的坚定的、英勇的和原则性的斗争中遇到了顽强抵抗。”而在该选集1980年再版时改为这样:“修正主义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其他兄弟党所进行的坚定的、英勇的原则性的斗争中遇到了顽强抵抗。”

  又如,原来的说法是:“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其他兄弟党和所有马列主义者都英勇地进行了反对修正主义分子的背叛政策的斗争。”而新的说法是:“我们党、其他兄弟党和所有马列主义者英勇地进行了反对修正主义分子的背叛政策的斗争。”

  霍查把“中国共产党”统统删掉了!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阿同中国在国际共运、意识形态、全球战略、索要援助等方面,产生的严重分歧越来越多。霍查晚年的“要么一切全好、要么一切全坏”的绝对思维方式骂遍全球、反遍全球,没完没了超量要援助的蛮横无理,逐渐暴露出来。

  在国际共运和意识形态方面,他标榜阿尔巴尼亚是“唯一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典范”,地拉那是“国际马列主义运动的中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橱窗”。霍查热衷于反对一切,唯我独革,唯我独“左”。

  对各国各党领导人,他攻击他们是“独裁者”、“法西斯分子”、“叛徒”、“修正主义分子”、“匪帮”、“疯子”、“小丑”、“饶舌者”等等。在阿尔巴尼亚,国际共运的领袖排位是“马恩列斯霍”,常用口号有“霍查的思想和教导是马列主义在阿条件下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阿党是唯一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等等。

  指责中国和“敌人”会谈

  1971年7月到8月,霍查在准备定于当年11月召开的阿党“六大”的政治报告,几乎不公开露面。但是,几条机密消息使霍查十分不安,尤其是这些消息都是通过阿尔巴尼亚信使紧急从北京送来的。

  第一条消息:阿尔巴尼亚驻北京大使罗博被告知,中国共产党由于国内原因,将不派代表团参加阿党“六大”。

  第二条消息:在美国总统特使、国务卿基辛格1971年7月密访北京后,确定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2月正式访问中国!霍查气炸了,他无法沉默。

  霍查于8月上旬,以阿党中央名义致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一封万言长信,全面阐述了阿的立场,指责中国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事先同阿商量(毛主席说同他商量就干不成了)。

  霍查在当时属于绝密的信件中说:“我们认为,你们要在北京接待尼克松的决定是不正确的、不受欢迎的,我们不赞成、不支持你们这一决定。我们坚信,其他国家的人民、革命者和共产党人不会接受已宣布的尼克松对中国的访问。”因为中国的做法“在原则上和策略上都是错误的”。

  阿尔巴尼亚报纸只字不提尼克松抵达北京的消息。同时,还特意加强了反美宣传,霍查称尼克松是“法西斯分子”,称基辛格是“尼克松的里宾特洛甫”。他故意把基辛格出生于德国同希特勒的外长里宾特洛甫·冯·约希姆联系起来。

  批判“三个世界”理论

  霍查在他后来出版的日记中埋怨说,中国人对阿尔巴尼亚严密封锁,不告诉他发生了什么。他认为,中国人和当年赫鲁晓夫一样越轨。其实,当时考虑到兄弟国家对尼克松访华可能产生误解,周恩来总理除了向其他兄弟国家的领导人通报有关情况、作解释外,很快就约见了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罗博,详细介绍中方与基辛格会谈情况,特别强调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基本原则不动摇,不会拿原则做交易。

  随后,阿主要领导人对中方先进行内部指责,继则公开影射,进而阿媒体发表不点名批判文章。阿方不仅把反对的矛头指向中美关系的改善,说中共搞机会主义,而且批判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1977年7月7日,阿党报根据霍查七大报告的论调,撰写了长篇编辑部文章《革命的理论与实践》。文章虽未点名,但目的很明显,就是试图公开挑起中阿论战。它攻击“三个世界”理论,称“中国要当第三世界的领袖,坐不结盟的第一把交椅”等等。

  邓小平叫停援阿

  自那以后,阿尔巴尼亚反华调子日高,两国关系愈益紧张。

  时隔不久,复出后执掌中央和政府全面工作的邓小平同志指示外交部,对阿尔巴尼亚停止援助。撤项目,甩包袱,果断地摆脱中阿关系的畸形状态。

  1978年7月7日,即阿发表批判“三个世界”理论的编辑部文章《革命的理论与实践》正好一年之后,中国方面公布了外交部照会。

  报告指出,一个时期以来,阿领导集团出于内外需要,对我由影射攻击发展到公开反华。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仍继续向阿提供了大量援助。但阿以怨报德,对我援阿工作不断刁难,设置障碍,明明是阿方不负责任造成的过错,反诬我“怀有损害阿经济的蓄意图谋”。报告认为:从全球战略考虑,我们下决心甩掉这个无足轻重的“又臭又硬”的茅坑里的石头。

  作为对照会的答复,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和阿部长会议于1978年7月29日致函中共中央和中国国务院。该信标志着中阿关系的公开破裂。

  在后来的岁月里,两国关系就是霍查所说的“只是形式上的外交关系了”。其时,霍查开足舆论工具的马力,他本人甚至不顾带病的身躯,亲自披挂上阵,对中国当时的内政外交进行全面攻击、全盘否定。对中国主要领导人指名道姓地进行诽谤,恶毒攻击中国。

  同时阿方还诬蔑中国同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发展关系是在巴尔干和欧洲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指责中国停止对阿援助是“反革命、反动行径,是中国对阿的出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