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难得一见的蒋介石老照片 (组图)

(2007-12-12 08:31:42) 下一个

1.把历史还给历史



2.“这次抗战,是以广大的土地和敌人决胜负,是以众多的人口和敌入决生死。” ——选自1937年7月31日蒋介石发表的《告抗战全军将士书》



3.“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反对孤注一掷的作战方法,强调对日作战是一场长时期持久的战斗。他反对“一线配备”与“一次决战”,认为那样做,一败之后,将永无复兴之望



4.“若为对倭计,以剿匪为掩护抗日之原则言之,避免内战,使倭无隙可乘,并可得众同情,乃仍以亲剿川黔残匪以为经营西南根据地之张本,亦未始非策也!” ——选自1934年12月29日蒋介石日记



5.“就四川地位而言,不仅是我们革命的一个重要的地方,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 ——选自1935年3月18日蒋介石在重庆举行孙中山纪念周的讲演



6.“对倭应以长江以南与平汉线以西地区为主要线,而以川黔陕三省为核心,甘滇为后方。” ——选自1935年7月蒋介石对面对即将来临的中日战争的讲话



7.“四川在天时地利人文方面,实不愧为中国的首省 ,天然是复兴民族最好的根据地。” ——选自1935年10月6 日蒋介石在成都国民党四川党部扩大纪念周的讲演



8.“以时间为基础,与敌相持,在久而不在一时……我们现在对于日本,只有一个法子,就是作长期不断的抵抗,他把我们第一线部队打败之后,我们再有第二、第三等线的部队去补充,把我们第一线阵地突破以后,我们还有第二、第三各线阵地来抵抗,越能持久,越是有利…… ”。





9.“中国抗战前途日益光明,在各条战线上的中国军队,已退到山区,能阻止日军的形势更对我方有利。主要是抗战已使全国统一,国民团结,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无足为惧。”——选自1938年蒋介石国民党纪念周集会上的演说发言




10. “对日抗战是不能避免的。由于中国的力量尚不足击退日本的进攻,我将尽量使之拖延。……当战争来临时,我将在沿海地区做可能的最强烈的抵抗,然后逐步向内陆撤退,继续抵抗。最后,我们将在西部某省,可能是四川,维持一个自由中国,以待英美的参战,共同抵抗侵略者。”——选自1936年6月蒋介石对英国人李滋罗斯的谈话 [可见蒋介石早已经料到了后来战事的发展进程并为此作了准备。]




11.“战区以持久抗战之目的,限制登陆之敌发展,力求收各个击破之效。各个击破不能达成时,则依状况逐次后退于敌舰射程之外另设阵地,施行韧强抵抗,待后方部队到达,再行决战,而收最后胜利。”——选自1937年9月6日蒋介石发布的第二期作战计划




12 “目前凇沪外围以苏常一带,战事日益紧张。暴敌继续增援,我们的军事应付,处于更难的地位。北方战场自敌人占领太原后,亦形成不利局面。但就全局来观,我并未失败,要知道此等情形原并非意外,而是为我方所预期的。军事上最重要之举,不但胜利要立于主动地位,就是退也要立于主动地位,然后一时的挫折,不致有全盘溃败之忧,而可以把握最后的胜利。今天我们主动而退,将来可以主动而进,大体上说来是不足虑的。”




13. “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以最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以中华民族之众,土地之广,人人抱必死之决心,以其热血与土地凝结为一,任何暴力,不能使之分离。外得国际之同情,内有民众之团结,继续抗战,必能达到维护国家民族生存独立子目的。”——选自1937年 10月29日蒋介石在国防最高会议上所作《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与抗战的前途》报告





14. “倭寇扬言3个月灭亡中国,现在打了近3个月,连我们一个上海还没占去,各位统帅所部努力抵抗,不惜以壮烈的牺牲给倭寇以绝大的打击,此种为主义为国家拼死抗战的精神,已经充分表现出来了,一般外人看见中国军队装备欠缺,武器不良,以为一旦对日作战,必不能抵御侵略。......近3个月来,我们虽没有取得大的胜利,但在我们预定的消耗战和持久战的策略之下,已使敌人受到意外的打击,在精神上我们已实在打败了举世共弃的倭寇。”——选自1937年10月 29日蒋介石在前线淞沪参战部队师长以上会议





15.“中国军队自上海撤退,乃战略关系,且为长期抗战之计。中国主权若一日受威胁,则中国军队即当赓续战一日。”——选自1937年11月12日蒋介石致电正在召开的九国公约会议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助理飞行员 回复 悄悄话 中正先生一直是我所崇拜的~
天山行路 回复 悄悄话 CORBIS字大=人小气!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