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孙子杨瀚披露诱捕杨虎城电报
(2007-10-27 08:57:09)
下一个
2006年12月16日,杨虎城孙子杨瀚携自己40万字的作品《杨虎城大传》到北京与读者见面。他表示,为祖父写传记,他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全世界的华人了解一个真实的、全面的杨虎城。
写书缘由 张学良不愿再提杨虎城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怎么想到写《杨虎城大传》?
杨瀚(以下简称杨):1991年,张学良获得赴美探亲的自由,我父亲就想到美国和他见面。当时中共中央也有这个想法,首先他的身份,而且他与张有过接触,更重要的是他长期从事过统战工作,但遗憾的是后来中共中央派了他人赴美。1996年,父亲探张要求终被批准,但订机票时被查出癌症。1998年,他身体稍有恢复,探张的念头又起。谁料想,一个月后,他参加政协常务会议期间悄然辞世。
1999年6月,我抱着了却父亲遗愿和对这位曾与祖父一起同过生死,敢“把天戳个窟窿”的英雄的崇敬,踏上去夏威夷的旅途。6月6日,我见到了张学良。第二年我再次赴夏威夷参加了他的百岁寿诞庆祝活动。但在与张的接触中,我感到他不愿再提西安事变和杨虎城。这使我萌生了探索其中隐情的想法。
力求权威 研究史料10年之久
记:您本人多年经商,研究史料并不是您的专长;您又是杨家之后,对《杨虎城大传》,您是否担心读者会怀疑这本书的权威性和客观性?
杨:从10年前,我就在收集和研究相关资料。原来我的研究并不是为写书,是想解答自己的疑问。而且如你所说,我有亲属之嫌。但考虑再三,在“西安事变”七十周年前两年,我还是提笔了。因为当时没有图书能全面反映杨虎城的一生,而且,有的书并没有做深入研究,没有独立的观点。
全新观点 杨虎城主动发动西安事变
记:与此前出版的图书相比,这本书有什么新的内容提供给读者?
杨:有四方面内容是新的。第一,杨虎城身世是新的。过去介绍他的成长经历,就一句话:出身贫寒,少年丧父,青年抗暴,中年参加革命,而我把他幼年、童年、少年、青年的生活比较系统地写出来,因为与他后来的经历和成长过程密切相关。第二,我把他与时代结合起来,他不是一个孤立的人,他是时代的产物,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变化对他有深刻影响。第三,写清楚他一生的四件大事。他自己出国前总结说一生做过四件事:为民除害,打死一恶霸,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坚持进国军,坚信三民主义;坚守西安8个月,拖住北洋军阀8万人,这是中国北伐战争史上打得最大的一仗;策动和发动西安事变。
记:“策动和发动”该如何理解?以前说起这个事情,似乎是杨一直是站在张的身后。
杨:张学良官高、权重、兵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远远超过杨虎城。但杨虎城在事变前、事变中和事变后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杨虎城一贯坚持抗日的坚定立场,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第五天就公开发表了《杨虎城泣告全国书》,坚决要求抗日,可遭蒋拒绝。杨认识到蒋太顽固,不对其采取非常手段不能令其改变政策,于是主动与张建立起伙伴关系,建议用“兵谏”的方式迫蒋就范;杨虎城主导了“西安事变”政治纲领的制定,提出了民主、自由的诉求;他促使张最后下了捉蒋的决心;当张决定放蒋时,他顾全大局,服从了张的决定;张到南京被扣后,他在西安独撑危局,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基于这些事情,我认为杨虎城是主动策动和发动西安事变,而不是以前说的是受到某些影响,被动地去做这件事。
首次披露 诱捕杨虎城绝密电报
记:这本书在史料方面,是否有新的研究收获?
杨:有很多。比如对于杨虎城中止国外考察“突然”回国,历来说法颇多,评价不一。此前说得比较多的是他主动回国,但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蒋介石诱捕。当时蒋不允许他回国,但杨虎城迫不及待地想回国参加抗战,他准备通过公开访问苏联的方式然后秘密回国。但这个信息被某些人告诉了蒋。蒋将计就计,让宋子文给他发电报:“值兹全国抗战,各方同志均纷纷集合,共赴国难。吾兄虽未奉电召,弟意宜自动返国。如何?盼复。”原来宋子文的电报都是拒绝他回来,现在突然有了变化。而且虽然是欢迎他回来的意思,但文字上又留了很大余地。这封电报原件扫描后的图片被我放到书里,这也是这封关键的电报第一次面对公众。
写书目的 让世人了解真实杨虎城
记:前几天关于国民党向杨虎城道歉的事情,备受关注。这件事情您是始作俑者,先后给连战、马英九写信,要求国民党为杨虎城平反。为什么给连战写信?
杨:杨虎城被害至今已有57年。我给他写信,是希望通过对杨虎城的平反,帮助国民党早日走出历史的阴影。抗战时期,连战在西安生活,应该比其他人更了解“西安事变”。
这件事情结果固然重要,但我更注重的是过程本身,让全世界华人都认识到杨虎城的历史作用。
这本书也是这样一个目的,让华人更完整更生动地了解杨虎城。当年杀杨虎城的直接凶手抓了三个,枪毙两个,有一个还活着。我今年春天还找到他了,这个人在河南,他承认了杀我祖父的事实,但他当时连杀的是谁都不知道。他不愿意跟我谈当时的详细过程,只是反复地跟我忏悔,说“我丢人得很”,边说边擦眼泪。
仍留遗憾 未见到凶手的原始交代
记:这本书您写了两年,写了40万字。现在看是否还有遗憾?
杨:一些资料搜集得还不够。比如杨虎城被害时的资料需要更详细的,能亲眼看到凶手的原始交代就好了。目前我还不断寻找新的资料,在修订时我会把这些完善补充。而且,我希望等条件成熟了,我还可以去台湾查找一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