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
(2010-03-02 21:35:09)
下一个
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
作者:鬼今
2010-02-28
一 日友人聚会,忽有人出了个选择题:你最喜欢生活在哪个年代?一一问将下去,答案虽稍显纷纭,却最终集中在了先秦、唐代这两个时段。理由简单得近乎恶俗,先 秦被喜欢是因为这个时代出思想家,据说那时的人就已把咱中国人的智慧都发明得差不多了,唐代则可以用个顺口溜概括:“想浪漫,找李白”,“想诉苦,找杜 甫”,用现在时髦的话说是“自由派”的洒脱和“新左派”的忧郁全让它给占了,以至于一提“大唐”两字我们这些俗人就最好啥也别说,只有艳羡的份儿。等轮到 我时,我闷声说:“晚明”,大家始惊讶而默然,终有些激愤地开始质问。搞得我一度极不自信地左遮右挡,终于没有提出什么有说服力的理由来,于是现场气氛怪 怪的有些异样,那情景多半以为我是在搞恶作剧。因为晚明的奢靡与空谈,早已定性为亡国的耻迹,晚明士人和先秦大唐优容大气的思想巨匠比,也如矮人一般地卑 琐而缺乏光彩。当我面红耳赤地急急争辩而又不得要领时,似乎也觉得自己比周围境界高大的友人矮掉了半截。
不过事后想来,何必辩解呢?这个选择题的答案其实没有对错之分,而纯在乎个人的某种经验,余生也晚矣,对生活在哪个朝代最幸福确实没有切身经历,我给出的 答案完全出于阅读清代历史的那点经历,现在我很痛恨这个经验,因为这是一种让人变得老成世故的经验,很快堕落成了世人侧目的老愤青。面对异样的目光,我开 始后悔,抱怨在此之前怎么没人告诉我读清史会使人落得个如此不合群不可爱的下场!最可恨的是,你如果不抱着一颗誓把自己变得狡猾的心几乎就读不懂这段可憎 的历史,可读懂的后果是当你几欲挣扎出来假装恢复清纯的模样时都会觉得别扭做作,以至那一晚当我咬牙切齿地说出喜欢 “晚明”时,那恶狠狠的表情也许恰是心情被压抑太久之后释放出的报复。
余英时先生曾感叹明代王阳明这样的大儒都有被扒下裤子光着屁股挨板子的经历,与宋代王安石和宋神宗勾肩搭背地共治天下的美事简直没法比。可是再看看清朝,你就会觉得公开脱裤子挨板子已是一种幸福,这就是我读清史觉得倍感郁闷的一个理由。
近翻《鲁迅全集》,猛然发现鲁迅先生早就感受了类似的郁闷,鲁迅当年讲了一个文字狱的故事,说是有一个山西汾县的傻冒书生叫冯起炎,等皇上出巡时拦驾,呈 上自己的经书,非嚷嚷着要让乾隆爷披阅,如此犯混也就罢了,可随文还有段话却太离谱,说是自己看中了亲戚家的两个漂亮姑娘,这家伙追妞有点底气不足,怕人 家看不上他,却又贪婪得两个都想要,这回可找到皇爷给撑腰了,于是很自信地说,如果乾隆爷您差个干员,派个快马和地方官知会一声,这事不就全齐了吗?那话 透着股肉麻的亲近劲,好像乾隆爷就是他老爸。可结局却出人意料,按鲁迅的话说这傻冒不过是中了才子佳人小说的毒,总想着天子做媒,表妹入怀的大梦。傻是傻 到家了,可人家的初衷不坏,起码是视皇如父,对老爸撒撒娇总是可以的吧,这在前朝可有的是先例,明代的皇上恐怕还巴不得臣子如此献媚呢。可这次娇却撒错了 地方,这才子的结局是被他的皇帝“老子”发配出关去了。因此,我以为,清朝比前代更恶劣的地方在于,前代想做奴才主子会高兴,至少不至于打板子,在清代做 奴才还得排队等候,想随便插队就得挨揍!骂人当然要杀头,吹捧也得看场合,这“思不出其位”的火候实在是太难掌握了!一旦修炼到家这人非成神经病不可。鲁 迅给出的例子是,如果您对乾隆爷说这龙袍旧了,咱还是补补吧!进言者以为是尽忠,在皇上眼里却以为是大罪!那补袍子的话轮得着你说吗?于是轻则流放,重则 砍头!
没错,和明代比,清代获得了“大一统”的地盘和拥有维系这个局面的超级能量,也正因此,清代皇家为了维系这个放出的大烟花不会尽早地破灭,也使清朝变成了 一个千方百计地让人活的难受的一个朝代,难受到什么程度?不是一般的打杀和廷杖,而是用无穷尽的心理暗示杖杀你的心灵,过程犹如慢工出细活般地小火慢熬, 最后煎出的是一个个精神药渣。乾隆这个心理大师有些话不会明说,也不打算明说,让你自己琢磨,等你琢磨错了,他才出来扇你一个嘴巴,你甚至来不及揉揉痛处 又得巴巴地继续琢磨,直到嘴巴抽多了,脸颊红肿得要命才知道那线该踩在哪里!这番操练的化境就是嘴巴不用他来抽,自己就会知道什么时候该自己抽自己,或是 该抽那个部位,那作践脸颊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几乎到了每天不抽嘴巴就不舒服甚至活不下去的地步。
自己抽嘴巴的例子仍然发生在文字狱密集的乾隆时代。《四库全书》的编修进度和杀人文网的编织几乎同步进行已不是什么秘密,《四库》的书收得全,毁得更狠。 可最初这同步奏鸣曲只是乾隆爷一人脑子里谱出来的,如何变成官员士人的混声合唱难度就太大,据说当初查书的阻力就来自地方官这些奴才,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实 在不知什么应该叫做禁书,故常常草草交上几部搜出来的书就想蒙混过关,此时乾隆爷的巴掌会呼呼生风地扇将过去,等奴才们脸上泛出红手印时皇上就会发现收缴 上来的书变得越来越多。其实搜缴的数目还在其次,重要的是嗅觉的培养和态度的规训。果然几个巴掌扇过去,聪明的人脑筋转的就是快,一个叫海成的江西巡抚出 主意说,光注意大庭广众的地方还不够,说不定那些文盲白丁的家里还藏着违碍书籍,恰是个搜查盲点,乾隆爷心里想这奴才开始会扇自己嘴巴了,于是大大奖赏, 其它人一看明白了,得赶紧跟上,于是蜂拥而上出起了更馊的主意,有人说,应该派些闲散人员挨家挨户地搜,大有挖地三尺的意思,乾隆爷这次虽觉这办法有些过 于混蛋可还是忍不住的高兴。可是让乾隆爷有些为难尴尬的是,扇自己耳光得表扬的那厮海成却得好卖乖,这天出了一个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馊的主意说,天下所有 的读书人在写完书后应一律交到地方官那里去接受审查,拒绝交出者就按私写反动言论论处。这作践自己的事搞得太过头了,怪不得乾隆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于是 一个嘴巴又扇过去,把那走火入魔的海成打回了原形。其实乾隆私下里当然还是高兴,矫枉过正的结果毕竟训练出了奴才们如何避免多挨耳光的嗅觉。
鲁迅曾说过,大家向来的意见总以为文字成了祸害是起于笑骂了清朝,其实事情没那么简单,文字成祸往往起于“隔膜”,这确是妙论。敢直接笑骂皇家的终是少 数,但仅因“隔膜”而掉了脑袋才真真叫人恐怖。而我以为,最恐怖的莫过于有意识地用精神自宫的方式去抹平“隔膜”的那种人,如海成之类。这厮知道了消除与 皇上“隔膜”的方法犹如获得了做官的“武林秘笈”,但代价是必须摘净残存在身上的那点血性,宫里的太监只是去了男根,而奴才们的“去势”做的狠了,自己已 变态麻木的颇感怡然,百姓可就没法活下去了。
我们总有个错觉,觉得清朝“大一统”有功,尽管是用一种极其恶劣的手段达成的,但总算把什么“北狄南蛮”统统给攒和到了一块,至于人是否在里面活得窝囊好 像已无所谓,最大的理由是不要“因小失大”,那些个体血泪的牺牲彷佛都是应该的。可我以为,人的尊严不应以任何廉价或高尚的替代品的出现而遭随意取缔,否 则我们将会永远生活在乾隆的阴影之下。
所以清朝才会产生《红楼梦》。
可惜最终得以流传的还是乾隆钦定,经过篡改的官方版。
(呵呵,应该出乎很多文学爱好者的意料。^^)
所谓“盛世”下的专横,残暴与虚弱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