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还挺顺利,两个星期后我进了BAY街上一家经纪行,名字叫Barney & Maget。
BAY街算是加拿大的金融中心,几大银行的总部都设在这里,因此而得“中心”之名。90年代初的时候加拿大的银行和经纪行是分立的,因此还有一些独立经纪行,名气做得很大,可以和银行竞争。现在BAY街上还有一些小经纪行,但是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都无法和银行竞争,也没那个资本去扩大市场。
记得当时有个著名的Richardson Greenshileds,这家经纪行有个副总,经常在加拿大的电视台做市场评论,神采飞扬,言语犀利,让我这新进人士佩服得很,所以一直都记得。后来有那么一个星期,他上电视时的神情突然有点黯淡,不像以前那么得意了,我和几个经常看这个节目的同事交换意见,都觉得奇怪,没过几天,报纸上公布Richardson Greenshileds被一家银行收购了,想必这个副总朝不保夕,怎么可能得意呢。之后的一两年内,一家一家比较大独立经纪行都被收购了。
Baryney & Maget属于中小型经纪行,可能还没有排上被可能被收购的名单。当时我对于经纪行的大小没有概念,不知道区别在哪里。那时也找不到这类信息,网络还没有在民间兴起,GOOGLE可能还在萌芽状态,我又不认识做这行的前辈,路怎么走只有靠自己去摸索。按照高尔基说过的话“我的真理来自皮肉”,大家不要理解错了,这里的皮肉表示自己摸爬滚打。呵呵。
这家公司是我投了简历后第一个给我面试和offer的公司,我当然是欣然前往。值得提一下的是,此时没有网络,投简历全靠传真亲自上门投递。也没有什么HR电话面试,通常是直接管理你的经理面试,这样可以省不少麻烦,其实只要真正用人的经理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正规一些的经纪行通常分为两部部,做institutional的和做retail的。Institutional是做大户的,这里的大户和国内的意思不同,在这里通常是指企业,养老基金,互惠基金等等。我进的是retail,顾名思义,retail是零售,也就是负责普罗散户。
面试我的大胖子是这个部门的副总,此人有小三百磅,不修边幅,一件黑西装似乎365天不变,人倒是很随和。本部的主管我上班后一个星期才见到,哗,,身高六尺,相貌堂堂,好生英俊的一个小帅哥,凭外表看此人去好莱坞发展应该更合适。人倒也还和气,不过我很快大家有什么事情也不去找他,因为你去找他的话他的回答总是:某某(副总的名字),你能帮一个忙吗?
怀着我的梦想,第一天兴冲冲地上班去,当胖子副总把我带到分配给我的工作台,我吃惊地发现桌子上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电话和一本厚厚的Toronto Telephone Yellow Page-就是电话薄。
我问胖子怎么没有电脑?这问题他肯定不是第一次听到,笑着说你现在不需要这个。哪怎么工作?他说等一下你的经理会讲给你们这些新人听。
我座下来东张西望,发现隔壁CUBIC里有两个人,看那一脸迷茫的表情,估计也和我一样是新人,就过去打招呼。果然这两个都是新来的,一个是意大利人尼古拉,另一个相貌完全是东方人,小个子,皮肤黑黑的,自我介绍名叫默罕默德。我好奇地问他是不是亚洲人,他说“我是蒙古人”- 怪不得长了一双细长的眼睛。我想当然地问会讲中文么,他马上强调说“我是来自Republic of Mongolia,成吉思汗的后裔”。尼古拉说“别生气啊,不过我看你不象拉得动弓箭的样子”。
一会儿,新招来的人们陆续来齐了。这一批有十五个,看年龄多数是刚刚毕业的学生,观肤色可以说是来自“五湖四海”,听口气是“为了共同的目标”- 钱。除了我以为,还有一个女子,据她自己介绍说是来自阿根廷,名叫芳娜,没想到阿根廷女人长得这么漂亮,身材也比本地女人苗条多了,但是那种苗条又不是干瘪的瘦,而是该有肉的地方有,不该有的没有。
最后和胖子副总一起进来的是一个五十来岁的白人,据介绍这是我们这组新人的领导罗伯,还负责培训。罗伯瘦高,穿件略旧的格子呢西装外套,戴副大眼镜,与其说是做金融的,不如说更象个教书匠。座在我旁边的尼古拉小声说“这家伙的衣服和眼镜是60年代买的吧”。
培训开始,先是由胖子副总按照世界经济-加国经济-股市-我行发展-你的未来的顺序吹了一番,中间还穿插一些小笑话,乐得大家前仰后合,他最后的结论可以说是“形势一片大好,只要大家努力,百万年薪指日可待”,听得大家热血沸腾,摩拳擦掌,到底怎么开始呢?胖子说,接下来,由罗伯给你们讲讲具体如何操作。
罗伯讲完,在座的人都不出声了。
15分钟休息的时候,默罕默德说,“尼古拉,你明白这家伙什么意思了吗?”
尼古拉回答:“小子,听说过什么叫锅炉房么?”
“什么叫锅炉房?”
我也很好奇,赶紧凑过去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