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原突围——随军家属怎样突围

(2008-06-27 01:42:37) 下一个
革命征程笑回眸之四转战豫西

作者:孟松涛

  四、随军转战豫西

  1944年4月18日,日寇以5万兵力发动了河南战役。当时驻守河南的国民党军蒋鼎文、胡宗南和汤恩伯所属部队40万余人,在日寇面前不战而溃,狼狈逃窜,37天丢失了郑州、洛阳、许昌等38座县城。深受“水旱蝗汤”之害的河南人民,又处于日寇铁蹄蹂躏之下。

  5月1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向河南发展方针的指示》,要求河南地区组织抗日游击队和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

  6月30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向河南发展问题给北方局的指示》,要求派两个健全的小团,配备得力干部,深入登封、临汝、密县等山区,建立豫西抗日根据地。

  7月3日,太行军区五分区政委徐子荣、七分区司令员皮定均接到中共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的紧急通知,立即去总部接受任务。

  他们驰马赶到左权县(原名辽县)麻田镇八路军总部驻地。当时,朱德、彭德怀、刘伯承等领导同志都去了延安,由邓小平同志主持八路军前方总部和北方局的工作。

  邓小平、滕代远亲同志亲自接见了他们,向他们传达了党中央的决定:为了钳制日寇行动,解救豫西人民,扩大解放区,从战略上沟通华北同华中根据地的联系,最后打败日本侵略者,决定从太行军区抽调一支精干部队,组成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迅速渡过黄河,挺进豫西,担负起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先遣任务。

  前总参谋长滕代远宣布了总部的命令;任命皮定均为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司令员,徐子荣为政治委员兼豫西党的地委书记,方升普为副司令员,郭林祥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在上级统一安排下,从太行军区各部门抽调了一批优秀的指战员和豫西籍地方干部,组建了两个团(三团和三十五团,约1700人)。

  徐子荣和支队其他领导亲自做思想动员,进行抗战形势、任务的教育,新区的方针、政策的教育,豫西人民的苦难和风俗习惯的教育,以及纪律教育,等等。

  随后,部队又专门进行了渡河战术和强行军等军事训练,掌握强渡黄河、挺进敌后的作战本领。

  9月5日清晨,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从林县郭家园誓师出发,踏上了挺进豫西的征途。

  9月21日深夜从济源县河清口渡口强渡黄河。随后,又连夜通过陇海铁路,涉过洛河和伊河,进入了伊川县境,向嵩山地区挺进。

  子荣离开太行时,我因为怀孕,就留在五地委做一些具体工作。

  1945年2月7日,我生了一个儿子,取清漳河之名为孩子起名清漳。

  40天后,子荣派人来接我,因我没有奶水,只好将孩子托付给奶娘,含泪告别太行到了豫西。担任了偃师县委副书记兼一个高山区委书记,领导群众开展了“反霸倒地”运动。

  豫西人民长期遭受“水旱蝗汤”祸害,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在灾荒年间,多数农民为了活命,忍痛卖掉土地,有的一亩地只卖一袋面,甚至几十斤红薯。“倒地”就是要把灾年卖出去的土地按原价倒回来,祖祖辈辈依靠土地为生的贫苦家民,迫切要求把土地赎回来。

  徐子荣和地委领导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徐子荣主持召开了地委会,研究决定,支持农民倒地,以专员公署名义公布法令,规定“贫可倒富,富不倒贫”,“按原价倒回,不计利息”,“买卖双方协商,群众评议,政府批准,”“违抗不倒,处以罚款”,等等。这样,在豫西十个县很快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倒地运动。大批贫苦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热情,纷纷参军,壮大抗日武装力量。

  1944年10月,在延安组成的河南人民抗日军及其第三、四支队,由王树声司令员和戴季英政委率领,渡过黄河,于1945年2月底到达白粟坪,与豫西抗日独立支队会师,成立了河南省委和河南军区,王树声任军区司令员,戴季英任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

  豫西抗日独立支队编为一支队兼第一军分区,司令员为皮定均;徐子荣为省委委员、一地委书记兼一支队政委和一军分区政委。

  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抗日战争胜利。为了争取国内和平,国共两党举行重庆谈判。党中央以民族利益为重,作出了必要的让步。一支队奉命撤离豫西,南下桐柏、大别山区,与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五师汇合。一支队和地方武装迅速集中,进行了整编。一支队改编为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皮定均、徐子荣分任旅长和政委,方升普、郭林祥分任副旅长和副政委。

五、中原化装突围

  日寇投降后,蒋介石打着“恢复交通”、“接受日军投降”的幌子,向共产党领导的各个解放区发动进攻。蒋介石调集了30万军队,从四面八方向中原解放区扑来,把中原军区6万人的部队压缩在东西100公里左右、南北20公里左右的狭窄地带,妄图一举歼灭。

  1946年6月中旬,中原的军事局势一触即发。6月24日,王树声司令员紧急召见皮定均和徐子荣,宣布了中央和中原局的指示,决定中原人民解放军主力突围到其他解放区,由一旅作掩护。

  当时,我和张峰(皮定均同志的爱人)正在旅部驻地白雀园的小学当老师,因为打仗,学生很少,但我们也努力多做一些工作。

  6月25日,我们正在学校,突然接到通信员送来的郭林祥副政委写的一张字条。我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孟松涛、张峰,见条速回,有要事!”

我俩马上赶回旅部。郭副政委对我们说:“部队马上要撤退,经研究决定凡是没有战斗力的家属一律自行突围,希望你们化装和难民们一起走。给你们每人一身便衣,一千元法币。”

我问:“还有谁?我们什么时间走?”

郭答:“你、张峰、周道(郭林祥的爱人)、李伟(张参谋长的爱人)和2位老人(民主人士)”。

我说:“我们的外形和难民相差太远了,而且又是外省口音,再说这法币都是新票子,怎么去花”

郭说:“一切你们自己想办法,这几个人由你负责。”

  于是,我们几个都换上了破破烂烂的便衣,用土和锅灰将脸和手、脚弄脏,将法币藏好,我就对大家说:“咱们要分散,混到难民中,要作为他们的家庭成员,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才能互相掩护。”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就和难民一起向外突围。

  当日傍晚,我们走到一处小店时,因天色已晚,大家就挤在小店外面的茅草屋里睡,我和张峰睡在一起。躺下不久,就听见屋里进来一群人,大声的说话。我仔细地一听,发觉是敌人的便衣。只听一个人说:“这群难民中有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司令员皮定均、政委徐子荣、副政委郭林祥的老婆。”

  “你怎么知道?”

  “我是打入这个部队的,亲眼看到她们化装成难民的。”

  我一惊,从木板房的缝往里一看,见说话的那个人是支队剧团的王金兰,怪不得对部队的情况了解的这么清楚。

  “好呀!我们去把她们抓起来吧!”

  只听另一个声音说:“别急,谅她们几个娘们也跑不出我们的掌心,我们也累了一天了,明天早上再抓她们,让她们发表反共声明,然后再送到七十四师(国民党的王牌部队)。”

  我急忙推醒张峰,低声说:“坏了,特务把咱们认出来了。”

  “怎么办?”张峰紧张地问。

  “先不要动,等敌人睡了再说。”

  正在这时,只见一个人端着煤油灯从屋里出来,挨个看了看正在熟睡的难民,我一捅张峰,我俩马上闭上眼装睡。好不容易听到屋内鼻声如雷,我对张峰说:“你赶快钻出去,不要惊动别人。”

  我俩钻出茅草屋,一看外面空无一人,我们就向来的方向跑去。张峰正值怀孕,我对她说我们要赶快找部队来解救她们,你慢点走,我在前面快走。

  就这样,我们大约走出了20多里,看到路边有一茅草房,我就敲门,一位老大娘开门问我们干啥?我一看大娘像个好人,就问:“大娘,附近有咱们的部队吗?”

  大娘说:“前面村子里有。”

  我马上就向村里跑去。在村头碰见部队的哨兵,我把情况向他说明后,他即带我去找他们的连长。我向连长表明身份后说:“你马上组织一个便衣班,跑步赶到那个小店,一定要在佛晓前把她们解救出来。”

  我又详细地向他交待那几个人的特征。连长马上叫了一个便衣班,向我们来的方向跑去。我又出去把张峰接回来,连长安排我们休息。我心急如焚,一会儿跑出去看看,天蒙蒙亮时,我看到从那个方向来了一群人,我一问:“是谁呀?”

“是我们”。

  我听出了周道的湖南口音。一会儿就看到她们几个在便衣班的掩护下回来,我的一颗七上八下的心才落了肚。

    当我带着她们几个又回到旅部,向郭副政委说明情况,郭副政委说:“小孟,多亏了你沉着机智,遇事不慌,否则我怎么向旅长和政委交待呀?”

  突围未成,子荣说你们还是随着部队一块儿走吧。

  主力西进后,昼夜不停地战斗、行军。从时间计算西方早已听不见炮声等情况,皮、徐首长判断,主力已越过平汉铁路很远了,一旅的掩护任务已经完成。

  于是,一旅挥师东进,在密布敌人的间隙中,不畏艰险,冒着酷暑,忍饥挨饿,克服艰难困苦,历时24天,经过大小23次激战,终于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1000多里的追击堵截,全旅7000多人,伤亡减员仅2000多人,用最小的代价,突出重围,为党保存了一支经过严峻考验的武装骨干力量,胜利到达目的地--苏皖解放区。

  在洪泽县高良涧、顺河集地区进行休息、总结、整顿、补充,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第十三旅。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