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滩大滑坡缘何震惊世界 (图)

(2008-05-14 23:56:39) 下一个





新滩大滑坡缘何震惊世界

发表时间:2007-9-21 9:44:14 来源:中国三峡传媒网-三峡日报 编辑:王恒  
  刘紫荣/文

  这是一个平凡的夏夜,长江三峡正酣然入梦。

  1985年6月12日凌晨3时45分。西陵峡中的新滩镇,突然响起一声山崩地裂的巨响,霎时,乱石飞迸,烟尘滚滚,平静的峡谷被搅弄得天昏地暗。新滩,发生大滑坡了。

  新滩,位居西陵峡上段兵书宝剑峡出口处,因多次岩崩而形成险滩。江中巨石横亘,暗礁林立,水湍如沸。山脚下,横亘着一条狭窄的街道,400多户人家错落有致地居住于此。这是一场特大型的岩石滑坡,滑坡体就在新滩镇背后的山崖上。

  这场滑坡持续了半个多小时,直到4时20分才慢慢平息下来。天亮后,人们才看清楚它的全貌。只见镇后的一道陡崖几乎完全滑塌了,大大小小的石块从崖顶到江边,铺满了整个山坡。新滩古镇成了“石雨”的牺牲品,一大半被石流吞噬了,只留下东面小半条街和少数房屋,矗立在乱石铺盖的山坡旁边。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惨剧!

  时任龙江区委武装部长、在抢险中立下头功的杜森祥回忆说,滑坡的体积约3000余万立方米,滑坡体前部的土石堵塞了长江江面约1/3。当时,江心激起的巨浪高达80多米,涌浪波及上下游共42公里的江段。多亏全镇居民及时撤退出来,否则人们正在梦乡中,后果真不堪设想。这次险情,被称作复活的“青滩滑坡”。

  复活的“青滩滑坡”,还得追溯到公元1542年。在同一个地方,发生了更大规模的岩崩。《秭归县志》记载,“六月二十日,青滩岸山崩五里许,巨石腾壅,闭塞江流,压民舍百余家”。据史书记述,堵江达82年之久,直至天启四年才得以疏通。“商贾至此停船,另觅小船分扬,曰:起拔。”又说:“每当水涨,泡漩无定,舟行倾覆者十之八九……”

  历史上,这里曾有过多次的剧烈运动。而每次大规模的滑坡、岩崩发生之后,便又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休眠状态。进入上世纪后,青滩堆积而成的山坡开始失稳、滑坡、岩崩接连发生。

  1923年,广家崖发生岩崩,坍塌岩方量约150万立方米,激起数丈巨浪;1931年,黄崖月亮洞崩塌,波及长达12公里的江段,将十多艘木船打碎;1958年6月,广家崖再次发生崩塌,将崖下开挖的小煤窑填平,压死数人……较大规模的岩崩竟有十多次。当地一位有经验的老人说,“山动得厉害,怕要发怒了。”



▲杜森祥给笔者介绍滑坡情况。 刘紫荣 摄

  地裂、山崩、崖塌……古青滩滑坡体开始复苏。种种不良迹象,引起了中央、省、地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西陵峡岩崩调查处于1970年开始成立。从此,一双双紧张的眼睛开始探寻岩崩滑坡体变形的轨迹,人们多么期盼,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但在神秘莫测的大自然面前,人们的认识往往是模糊的。有人认为,斜坡下段毛家院至青滩镇尚未出现变形现象,斜坡整体似乎还构不成大的威胁。北岸的黄崖地区却仍然挖煤不止,有的矿井直接建在广家崖的崖体之下。1985年,这里的煤开采量达到了8000吨。我们,有些无知地叫醒着酣然沉睡的青滩滑坡体。

  历史和自然从不善待企图无理征服它的人和事。险情悄然来临,岩崩调查处观察结果认为:广家崖至姜家坡 1300万立方米崩坡积体近期急剧变形,出现了整体滑坡的趋向。建议政府部门在明年雨季到来之前,将险区人员全部撤离。专家们的结论,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杜森祥说,1985年6月,这里的凶兆频频出现。6月10日凌晨,他们发现滑坡前舌已抵达江边,距离长江仅仅150米左右;与此同时,青滩镇附近突然喷沙冒水,有的间歇性喷沙高达三丈之多。一股股沙柱的喷发,预示着大规模滑坡的降临。

  在海拔1000米之上的九盘山上部,广家崖出现了开裂和崩塌。裂缝越来越大,随着轰隆隆的一阵巨响,岩石翻滚而下。接着山体也开始了下滑,从海拔900米高处直扑山下的长江。

  滑坡从高处的300多米宽,扩散到江边的700多米宽。3000余万立方米的岩崩,其中200余万立方米的崩岩飞泻而下,直入长江,激起涌浪80多米高,冲击着南岸崖上建起的仓库、发电站等。霎时,长江出现断流。浩浩江面,三分之一被堵,被迫停航12天。

  崩岩激起的汹涌波涛,冲涤着青滩上下40多公里。岩崩段上下8公里沿岸各港口内,停泊着近80艘木船和机动船,转瞬之间被巨浪掀翻沉没。离青滩小镇4公里的香溪镇、卜庄河一带,逆水而至的涌浪也达4米,涌浪到达小镇上游秭归老县城时还有1米高。

  当日,消息传到北京国务院,国务院领导当即指示民航局派出飞机实地拍摄,为判断、排除险情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3月,《长江泥沙公报》首次对新滩滑坡对长江的影响作了披露,该段河床最低点高程由22.5米上升至37.5米。
复活的“青滩滑坡”,没有理由不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滑坡预测预报问题是目前存在的世界性难题。如果问我国曾经成功地预报了哪次大型滑坡?当然首推新滩大滑坡。《文汇报》载文称,新滩大滑坡的“准确监测和及时预报”是“了不起的世界奇迹”

  如果有人问,我国曾经成功地预报了哪次大型滑坡?当然首推新滩大滑坡。

  滑坡预测预报问题是目前存在的世界性难题。各国地质专家都致力于该项研究,但至今尚未获得满意的结果。诸多地质专家讲到成功预报的大型滑坡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提到新滩大滑坡。杜森祥形象地说,新滩大滑坡是监测人员“喊着来的”。

  发出预报的单位是湖北省西陵峡岩崩调查工作处,该处自1970年成立以来,科技人员一直坚持在高山峡谷的现场工作。1974年至1980年,开展了各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1977年至1982年7月布设了四条视(水)准线,计12个变形点(由长办进行观测);1983年后,在监测结果和现场调查资料中发现了异常,及时地向上级报告了险情。至1985年6月11日,当现场调查和位移监测资料十分有力地说明大滑动即将来临,前兆非常明显时,该处立即向湖北省科委和长办发出了险情告急。仅隔11个小时,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滑坡。

  由于预报及时,撤离措施果断有效,使首当其冲的新滩镇475户居民1371人无1人伤亡,使一场毁灭性的地质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减小到最低程度。

  1985年6月28日,《文汇报》载文称,中央领导称赞新滩大滑坡的“准确监测和及时预报”是“了不起的世界奇迹”。因为新滩镇在山体滑坡中消失了,但镇上千余居民却个个安然无恙,这主要归功于湖北省岩崩调查处科研人员的“准确监测和及时预报。”

  原岩崩调查处工程师王尚庆回忆说,他们一直坚持在高山峡谷的现场工作。无数个漆黑的风雨之夜,无数次雷霆轰击的时刻,他们从未离开过新滩两岸的陡峭崖壁,总是在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段,认真观测分析,取得了大量科学资料,才作出了这次成功的预报。他说,在险情发生后,他们有的仍留在崖顶上,继续监视崩岩的活动情况;另一些人不眠不休,奔走在难于行走的石海中,冒着滑坡和山崩还可能继续活动的危险,认真紧张地收集着破坏情况和各种科学材料。

  在众多“高峡哨兵”中,人们总会想起工程师陆业海,想起至关重要的“5·9”预报。1985年9月23日,《宜昌日报》报道说,5月9日下午5时,陆业海与助理工程师骆培云、工程技术科副科长董邦平等人,周密分析了观测数据和各种可能后,冒着极大的风险将“希望当地政府迅速组织居民迁出险区,以防患于未然”的预报发了出去。接到预报,时任省委书记的关广富同志立即指示:“下死命令,迅速组织安全转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准确预报,为群众的撤离赢得了时间。群众提出,要给他们记一个特等功。

  是啊,正是岩崩调查处和参与抢险救灾的共产党员,正是这些可亲可敬的人们,才攻克了滑坡预测预报的世界难题,才创造了“准确监测和及时预报”、“无一人伤亡”的“世界奇迹”。

  除预报准确外,新滩大滑坡更创造了安全转移1371人、无一人伤亡的奇迹;创造了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灾区群众一致请求为全体抢险人员请功的奇迹。《中国青年报》转载新华社评论员文章称,共产党员在新滩大滑坡中的表现不愧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最高体现”

  “当时,我做了掉脑壳的准备”,参与监测、指挥滑坡的杜森祥接受采访时,仍热血沸腾地介绍说, 6月9日下午4时23分,他接到赴险区现场观测的命令,5点钟他就组织17名民兵赶赴到最严重的姜家坡监测点,日夜进行监测。

  “那段经历让我终身难忘”,杜森祥说,6月10日,他与原县委宣传部长陈振华一起前往F1号点监测。突然,主滑道滚下不少石头,空中相撞发生呜呜的叫声。他对着正在摄像的陈部长喊到快跑,陈部长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抢完镜头后风趣地告诉杜森祥,“你喊我的时候,我正在跟蛇赛跑啊!它跑得比我还快!”

  杜森祥说,白天监测危险,晚上更不好过,稍不留神就会犯困。为了不让监测的报务员睡觉,他出了个主意——与报务员开展打蚊子比赛。最多的一次,报务员打了蚊子104只,杜森祥打了109只。

  监测中,杜森祥与其他监测员六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现场监测员、长江村村民江朝甫补充说,当天凌晨3时23分,他们看出了滑坡的迹象,立即拉响了警报器,及时向指挥部报告了险情。印象最深的是发生险情的当晚,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他和民兵仍坚守在值勤岗位上。3时45分,他们亲眼看见大青石擦出刺眼的火花,然后滚落长江。为按照指挥部的要求,弄清楚是局部滑坡还是整体滑坡,他们5点多钟冒着生命危险,打着电筒走进滑坡现场。他们发现,主滑道出现了几十米的深沟。这时,他们旁边的土石开始崩裂。见状杜森祥命令赶快退。当他们四人全部退出时,脚下的土石全部崩入了深沟。他们迅速架起六八式步话机,向指挥部报告:“已到现场,大山整体滑移!”

  面对时刻可能降于自身的险情,他们没有一个人把自己的安危放在心上。“当时,我们宁愿自己死,也不想让老百姓死”,杜森祥说,在监测现场,他们只感到责任重大,没有时间和精力想自己的生死。

  像杜森祥们一样,奋战在抢险救灾一线的人和事不胜枚举。公安民警冲进房屋,用梯子抬出瘫痪老婆婆向毓翠;夜里从险区救出跑回去的精神病人郑祥英,当晚没多久便发生了大滑坡;龙江区委书记胡兴潮等带头腾出自己的住房,安置无家可归的灾民……他们在西陵峡畔书写着新志。

  难怪,当年6月20日的《中国青年报》转载新华社评论员文章称,“平时,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危急时刻,他们敢于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英勇战斗”,共产党员在新滩大滑坡中的表现不愧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最高体现”。

  难怪,千余灾民一致请求省委、省政府对全体抢险救灾人员进行表彰。当年9月12日,《湖北省新滩滑坡勘测预报、抢险救灾表彰大会》在宜昌举行,国家交通部、防汛总指挥部纷纷发来贺电,祝贺这一伟大的胜利!



▲当年滑坡后的青滩。何怀强 摄

  二十二年后,奇迹再次在滑坡体上发生。长江村发扬“新滩精神”,不仅把废墟改成了梯田,更抓住“移土培肥”机遇,将“八分石头两分土”的梯田变成了桑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佩成称赞说,“我干了一辈子土壤,确实没想到长江村的工程干得这么好。”

  22年,弹指一挥间。8月中旬,笔者陪同中央电视台记者来到屈原镇长江村新滩滑坡遗址。鸟瞰层层梯田,不禁感慨万千:奇迹,再次发生在这片特殊的土地上!

  “大自然把千年古镇变成废墟,我们有能力把千亩废墟变成桑田”,长江村党总支书记杜远平回忆说,滑坡后,村里赖以生存的耕地人均只有0.2亩。

  稳农先稳田,稳田要有田。滑坡体上,田从何来?咨询地质专家后,长江村人熬过三年艰苦自救岁月,于1988年6月23日组建一个31人的改田专班,开始艰难的战斗。天翻地覆的滑坡体上,怪石嶙峋,清一色坚硬的“铁板青”,钢锄打上去火星四射,震得人虎口发麻。七年征战,长江村人改田1000多亩,砌石坎1619道,总长达25.9万多米,动用土石61万多立方米,定植柑橘、板栗430亩。没有土壤定植苗木,人们就从2.5公里外的山下取土填上。

  但土还是差。74岁的老人柳申祥动情地说,“做梦都在想弄点长江边上的大黄土”。在梯田里,我们看到,大多数柑橘树“身体瘦弱”。问及原因,随行的村民杜军远跑到柑橘园边,捧回以前的“田土”介绍说,“这里面是八分石头两分土,两分土还不是土”。他接着解释道,这八分石头是页岩,这两分土是页岩风化的粉末。

  去年7月15日,三峡“移土培肥”工程全面打响,该村被列为重点示范工程,项目投资343.55万元。3个月内,日益盼土的村民们共投工5.6万个,移土10.8万立方米,1000多亩低产区变成了优质良田。同年10月22日,国家再次对该村投资435万元,启动引水输水、蓄水工程及田间道路、防护林工程。工程结束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佩成考察时称赞说,“我干了一辈子土壤,确实没想到秭归长江村的工程干得这么好。”

  放眼望去,只见层层梯田从山脚盘绕到山顶。新建的11口蓄水池星罗棋布于梯田间,10公里长的灌溉钢管架设于山坡上。60岁的村民江树佐感慨地说:“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不要小看这些从山下移上来的黄土,这是我们种柑橘的金土啊!”

  目前,长江村正按规划,把1000余亩良田建成高产优质桃叶橙基地。建成后,可安置移民340人,年产值达380万元,实现人平增收900元。

  离开长江村时,已是夕阳西下。远处,耸立在半山腰的“新滩滑坡遗址”与“移土培肥功在千秋”几个大字,赫然在目。西陵峡口,有豪华客轮轻盈驶来,我们想象不久的将来,绿叶一定会遮住脚下的泥土,“新滩滑坡遗址”将如江上的客轮在柑橘园中渐行渐远。    

  采访中,笔者多次问及老杜,面对新滩滑坡体感触最深的是什么?他笑着说,做什么事都要认真,什么事都怕认真。当时,在交通、通讯均不发达的情况下,他们坚持每一小时经岩崩调查处向中央报告一次险情;监测员不怕累、不怕死,日夜高度负责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正是这些“认真”,创造了“了不起的世界奇迹”。

  闲聊中,老杜开玩笑地问我,“我们不希望悲剧再次重演。但如果现在真有这种险情,小刘,我们能再次创造这样的世界奇迹吗?”我端详着老杜背着六八式步话机的老照片,自信地回答:“当然能!”

  老杜似乎是在警醒我们。三峡工程即将竣工,实践证明,西陵峡岩崩不会影响长江三峡工程。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种类繁多,量大面广,防治任务十分繁重,不可掉以轻心。目前,已查明在三峡工程库区共有各类崩塌、滑坡体2000多处,在三峡库区5300多公里岸线中,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库岸总长约440公里,需实施工程防护的库岸139公里。

  近几年,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治理,GPS等先进监测技术也已投入使用,还有密织的群防群测“铁网”。应该说,新滩大滑坡不会再“复活”。因为今天,是科学发展的今天;明天,是和谐发展的明天。



  ▲杜森祥正在向指挥部汇报险情。 杜森祥 提供

(作者单位:秭归县委宣传部)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