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制平定金川之碑
平定大小金川
指平定四川藏族大小金川部落的叛乱。大小金川是小金沙江上游的两个支流,位于四川西北部,是藏族定居地区,“万山丛矗,中■汹溪”。土产惟青稞荞麦,俗信喇嘛教,居住皆驻石碉中。明代属杂谷安抚使。
康熙五年(1666),原土司官嘉勒巴内附清政府,授与“演化禅师”印,“俾领其众”。雍正元年(1723)清朝于大金川设金川安抚司,以嘉勒巴内庶孙莎罗奔为土司官,而以旧土司官泽旺居小金川。
乾隆十二年(1747)莎罗奔公开叛乱,以士兵攻革布什扎以及明正两土司。四川巡抚纪山派兵镇压,反被莎罗奔所败。
清政府调云贵总督张广泗为四川总督,大学士纳亲督师,增兵再次进剿,也多次失利,“久而无功”,乾隆杀张广泗,将纳亲赐死。后改用岳锤琪,分两路进攻大金川,莎罗奔溃败乞降,“顶佛经立誓”。
乾隆中期,大金川土司再次叛乱,不断侵掠邻近土司。乾隆三十一年清政府派四川总督阿尔泰联合九土司兵攻大金川。大金川与小金川勾结一起,“诸小土司皆不敢抗”。
三十六年,清兵为大小金川士兵所败。乾隆帝杀了阿尔泰,派大学士温福督师,以尚书桂林代阿尔泰总督职,再次进剿大小金川,又为所败。
三十八年,温福所率清军接连溃败,温福战死沙场,军粮被劫。乾隆帝在热河闻报后,“急调健锐、火器营二千,吉林索伦兵二千”增援,授阿桂为定西将军,并严令剿灭叛乱,最终平定大小金川。
清政府两次出兵大小金川,“用帑银至七千万”,为防止土司继续叛乱,加强管辖,清朝在这一地区废除土司制,改置州县。设美诺、阿尔古二厅,隶四川省。同时将四川西北各地的土司,也相继改隶州县。美诺厅后改为懋功县。这样就巩固和发展了西南地区自雍正以来“改土归流”的成果,加强了边疆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
阿桂再次平定大小金川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小金川再叛。乾隆帝闻报大怒,下令再征大小金川。他指示,须先取小金川,后取大金川。因四川总督阿尔泰不谙军旅,特调云贵总督德福为四川总督,主持军务。又以理藩院尚书温福为定边副将军,统领由云南征缅前线撤回的满洲劲旅及黔兵驰赴川西,副将军阿桂随行。又命军机处行走、户部侍郎桂林,副部统保柱、莽哈察等前往,协同办理军务。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官军两路进军川西。
官军初战告捷,先攻占小金川。乾隆帝大喜,传谕温福应派阿桂与参赞大臣丰升额速往布朗郭宗,擒获泽旺,并俘僧格桑妻妾,毋任逋逃。桂林昏庸,指挥失误,丧师三千,被乾隆帝革职,从西路调取阿桂,授为参赞大臣统率南路军。
南路军进展顺利,乾隆帝授阿桂和丰升额为右副将军,温福为定边将军。温福攻破底木达寨,俘获泽旺。乾隆帝指示将泽旺解赴京师。温福分兵三路进攻大金川。
温福一路进展不顺,移营木果木,又以筑碉为计,将2万士兵分散各卡,统领任岱、海兰察等人屡谏不听,军心瓦解,金川士兵半夜偷袭木果木大营,温福惊慌失措,中枪毙命。2万大军丧没四千,粮食给养损失无数。小金川之地得而复失。海兰察、明亮收拾残兵退守兵营。
攻入大金川的阿桂一路未受损失,但也因受温福战败的影响被迫撤退。
木果木之败,使正在热河的乾隆帝大为震惊,他急召留京大学士刘统勋前来商议。刘统勋事先是反对用兵金川的,现在则主张不可罢兵。
乾隆帝认为,绿营兵极不可靠,从各地调来近万名满洲兵,加上绿营兵共7万多人。命阿桂为定西将军,明亮、丰升额为副将军,再征金川。其实并非绿营兵不可靠,而是满将无能。现在换了一位名将,军心大定。
阿桂(1717~1797),字广远,满洲正白旗人,姓章佳氏,他的父亲阿克敦是以文入仕的满洲大臣,康熙年进士,协办大学士。他为人正直。这种品质传给了阿桂。他出身举人,以父荫授大理寺丞,累迁吏部员外郎,充军机章京。阿桂清廉正直,智勇兼备,长于治军与治河,功勋卓著,知人善任,又为人平和,深得将士爱戴。猛将海兰察才高自负,不甘屈居人下,却只服阿桂,可见阿桂威望之高。
阿桂分兵三路进攻,只十几天时间就平定小金川。乾隆帝大喜,立即命令阿桂率三军进讨大金川,誓必扫穴犁庭。现在,乾隆帝也吸取上次的教训,知道对大金川土司决不能手软了。既然以番治番无效,就把它彻底解决。
乾隆四十年(1775年)七月,阿桂、明亮两路大军包围勒乌围巢穴。勒乌围山崖陡峭。山崖上有八层碉堡,经过多年经营,碉堡很是坚固。阿桂指挥官兵经过殊死奋战,终于打进匪巢。索诺木急忙逃往另一据点刮耳崖。官军继续进兵,横扫大小碉堡千余处,金川士兵望风而逃。到年底官军将刮耳崖团团围住,大炮日夜猛轰,寨内一片惊慌。索诺木的家属及大小头人纷纷出降。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二月初四日,索诺木终于出降。阿桂遵旨将这些人分两批押解进京。乾隆帝对大小金川叛酋恨之入骨,下令将索诺木凌迟处死。
第二次平定大小金川,历时五年,调兵近10万,耗银7000万两。虽然劳民伤财,但并非得不偿失。只可惜第一次征金川没能彻底,才有第二次更大的代价。平定金川之后,实施改土归流,将土司权力,收归中央,消除了分裂的隐患。
征讨大小金川之役,前后延续竟可达30年之久。根本原因在于乾隆帝的失策。
失策之一,是不愿意了解实情,半途而废。朝廷一向以为“以番治番”是良策。须知,以番治番只有利用大土司治小土司才有效,遏制大土司对小土司的兼并,就非朝廷出兵不可。出兵而半途而废,是最大的失误。自以为是,不愿意看到事情不利的一面,这是乾隆帝的一贯表现。
乾隆帝失策之二,是喜欢换将,在以后的边疆战争中也常常如此,这是一个坏毛病。造成军心涣散,从而使战争的时间大大地延长。张广泗初征金川,遭遇了藏军的碉楼,攻之不下,情有可原。后来清军将一批批经过刻苦训练的特种部队送往大小金川破敌,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阿桂用兵如神,也须士兵堪用。如果当初张广泗麾下也有这样一支特殊部队,何愁不破碉楼?乾隆帝调不知兵又高傲的讷亲去指挥张广泗,讷亲又急于立功,失败是必然的,根源在乾隆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