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嘉兴记忆】------闲说南湖菱

(2008-02-17 00:23:23) 下一个
【嘉兴记忆】------闲说南湖菱

《嘉兴记忆》作者:陆明先生

  九十月间是菱角上市的旺季,嘉兴几乎每家饭桌上都有一碗菱做的菜肴。看得却很平常,这是因为在水乡随处可吃到的缘故。

  但,嘉兴以产菱出名,一句嘉兴南湖菱,是嘉兴人爱装的门面话,仿佛绍兴人之与陈年的花雕。但对南湖菱如是细说,不免要费好些工夫。虽然年年都有文章写到,只是讲到菱的历史,却仍总不免含糊。

  许家村的许福元,是一位富有经验的老菱农。前不久他跟我谈起,他家祖辈在南湖种菱,以前曾出过一种四角小青菱。这恰好和我正在翻阅的一部明朝人的笔记互为印证:

  明李日华《紫桃轩杂缀》:两角而弯者为菱,四角而芒者为芰。小青菱被水而生,味甘美,熟之可代飧饭。其花鲜白,幽香与频蓼同时,正所谓芰也。此物东不至魏塘,西不逾陡门,南不及半逻,北不过平望,周遮止百里内耳。

  这段记载亦常见于数十年来研究南湖菱的文字,但都被李日华所说小青菱含混过去,以为小青菱即今之南湖无角菱,所谓出百里外即变种。

  南湖无角菱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当是清乾隆中嘉兴项映薇的《古禾杂识》:

  菱以南湖产者为最,所谓南荡菱也。角圆而壳薄,肉细而味甜。其他产者皆谓之北荡。

  这里说得很明白,角圆而壳薄,正是现在名闻遐迩的南湖菱。李日华也是嘉兴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以文学著名。李氏在世时,南湖以产四角小青菱闻名,至于无角菱的出现,我们只有以许家村之始来推算了。

  许家村的村址,原为吴昌时的别墅--勺园。这是一所当时名播江南的园林。吴昌时,嘉兴人,明崇祯时吏部员外郎。他在南湖畔兴建的这座园林宅邸,曾是东林党人活动的据点,大诗人钱谦益、吴梅村都到过勺园。文人墨客在此置酒高会,所谓欢乐朝朝兼暮暮,七贵三公何足数。

  后吴昌时因与宰相周延儒朋比为 奸,被崇祯帝腰斩于市。吴既死,勺园遂即败落。清雍正年间,诗人章楹游南湖,他看到勺园的废墟上有七八家渔户芦中系艇,柳下晒罾,俨然一小渔村了。这便是许家村的滥觞。如是从清初算起,它的历史至今不过三百余年。在这三百余年中,南湖菱经过许家村人世代的培植,优选良种,才成为独一无二的珍品。

  许福元告诉我,南湖菱是可以移植的,关键是选种。七十年代中期,许家村菱农曾去江西某地试种无角菱获得成功。福元对南湖菱真是独具深情,他还介绍说,菱科(即菱叶)的嫩芯是很好的蔬菜,可以清煮或炒食。那天我们在许六生家,品尝到了油灼菱科芯,觉得风味一如鲜洁的暴腌笋芽。我回去查了明清人的几种谱录,很轻易地翻检到明人王西楼的《野菜谱》,其菱科一目云:

  夏秋采,熟食。下系以歌:采菱科,采菱科,小舟日日临清波。菱科采得余几何?竟无人唱采菱歌。风流无复越溪女,但采菱科救饥馁。

  原来我们所赞称的菱科美味,在从前多有采食却是重在疗饥的。

  10月3日,我和村长许全生通了电话,得知日本友人定良无畦等已到嘉兴,他们是来考察南湖菱的。我当即赶去许家村,见到佐贺县千代田菱部会会长井田善二先生带来的菱酒和菱茶,不免吃惊。我们看得很平常的菱角,在日本却有多种开发。特别是菱茶,井田先生说,这种用菱壳做成的茶,具有防治癌症的药效,已风靡日本。而在我们这里菱壳却是丢弃的垃圾,未免太可惜了。是日,许福寿、许全生和井田等达成共识:合作开发南湖菱。并拟应佐贺千代田菱部会之邀,派代表赴日本考察菱的各种加工工艺。

  嘉兴人现在对于自己家乡的名物--南湖菱,视之极平常如我者恐怕还为数不少,故此有必要引述佐贺大学农学博士有马进先生的坦诚相告:

  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开展种植菱角,那是为使日本人民渡过战后的饥荒。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