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鲁 迅练过什么功?

(2008-01-06 02:05:12) 下一个
历史:鲁迅也曾在嘉纳治五郎门下学习

1 历史:鲁迅也曾在嘉纳治五郎门下学习
2006.08.08  中国时报

■鲁迅在日本的第一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新井一二三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鲁迅在《藤野先生》的开头写。那是他赴仙台读医之前,在东京弘文学院住校念书时期的感慨。

弘文学院(後改名为宏文学院)是一九○二年四月,嘉纳治五郎为中国留学生开办的私立补习学校。鲁迅同月初由南京经过上海抵达东京,乃该校第一届学生共五十六名,其中寄宿生二十二名之一。学生年龄从十七到三十四不同,平均为二十五,虚岁二十二的周树人算较年轻。

校址位於牛区(现新宿区)西五轩町三十四番地,离今日饭田桥火车、地铁站,一直沿著神田川往西北拐弯儿走大约一千一百米,在西江户川桥南边的河岸上。这一带,如今在河上修了碍眼的高速公路,周围很多印刷厂、出版社仓库和高层公寓等密集;当年还是相当偏僻的郊区,附近江户川清流为东京名胜之一,夏天更通过宿舍窗户能看到水面上优雅飞舞的萤火虫。

刚到日本的日子里,二十出头的青年周树人最常走的一条路,大概是:由学校先看著溪流走到饭田桥,然後拐左继续沿著神田川往东,左边看到中国式庭院後乐园(受明朱舜水的影响,建设於十七世纪初),右边看到饭田町火车站,到了水道桥就过河而上河南骏河台坡道,马上在左边悬崖上看见清国留学生会馆。总距离两千三百米,走路需要半个多钟头。一九○二年三月底,也就是他抵达东京的前几天,以清公使蔡钧为总长,以留学生监督钱恂为副长,刚刚成立的留学生会馆,由一栋洋房和两栋日本房子加上院子而组成,看当时的照片挺有气派的。

嘉纳治五郎(一八六○-一九三八)的名字,在今天的日本,主要作为现代柔道的创始人被记住。他从小聪明却个矮虚弱,因而对武术特别有兴趣。到东京上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期间,他找几位师傅练过传统柔术,并深入研究了如何利用对方的体重与力气,以致小个子都能够把大汉背起来抛出去,换句话说是「柔能制刚」。同时,他也整理出规范化的指导方法。毕业以後,嘉纳一方面开家塾照顾亲戚朋友的孩子们,也创立弘文馆传授英语,另一方面为普及现代柔道而设立讲道馆。如今做奥运会项目的柔道,就是他创始的。

他在教育界,前後担任学习院副校长,第五高等学校校长等重要职务。一八九三年,任高等师范学校(东京高师)校长以後,总共当了二十六年的校长。东京高师培养全国的中学教员,其校长则负责全日本的中级教育。甲午战争刚结束後的一八九六年,当头一批中国公费留学生十三名来到东京之际,外交部长兼教育部长西园寺公望把他们的教育委托给嘉纳治五郎;从此他担当中国留学生上高等专门学校之前的补习教育了。

嘉纳在水道桥南边神田三崎町租间房子,叫高师英文系教授本田增次郎照顾留学生,乃师生一起生活学习的私塾形式。九九年,为了接受湖广总督张之洞派遣来的留学生,在南神保町另开的亦乐学院又是小规模的私塾,日文学者三矢重松当了教育主任。



一九○一年,即鲁迅作为两江总督刘坤一派遣的南洋官费生来日本的前一年,北京警务学堂派来二十六名旗籍学生。由於留学生日趋增加,嘉纳决定在稍微偏僻的西五轩町租近一万平方米的宅地,正式开办私立学校弘文学院,而且在校园内设了校长的住房。这时,讲道馆会员已多达六千五百名,在他家塾和高师念书的学生也很多,嘉纳还是决定住在弘文学院里,可见他重视中国留学生的程度。

弘文学院的课程,时间最多的是日文,其次便是体操,另外有地理历史、数学、理科、图画、英语等。嘉纳治五郎当校长的学校,果然也传授柔道。鲁迅入学的第二年即一九○三年三月,在弘文校园内开设了讲道馆牛分道场;成立後第一本名单收录的三十三名成员里,就有周树人亲自签的名字。

看北冈教授的书,鲁迅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示忧郁与失望,果真有原因。《藤野先生》开头写:「中国留学生会馆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作者: Siriushe 2007-2-14 12:58   回复此发言

--------------------------------------------------------------------------------

2 历史:鲁迅也曾在嘉纳治五郎门下学习

《范爱农》的开头又写:「在东京,我们大抵一起来就看报。学生所看的多是《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专爱打听社会上琐事的就看《二六新闻》」。这些记述原来都有典故。

鲁迅到弘文学院以後两个多月就发生的「二六事件」,乃该报一九○二年六月二十二日号到二十四日号,分三天刊出了题为「妖魔出没的清国留学生会馆」之「社会琐事」报道。文章说:广东省出身的留学生汤某带日本籍卖淫妇到会馆,派出夥计去外面叫西餐、啤酒、水果等给送来,然後双双关在房间里,男弹风琴女唱歌,腐败堕落至极等等;好叫人想起鲁迅所写的「咚咚咚」。

当第一篇文章登出来之际,会馆干事和汤某本人马上根据新闻条例要求《二六新闻》取消该则报道了。然而,报馆方面举具体事实来做反驳,坚决拒绝取消要求。看起来,恐怕本来就不是瞎编的,不过文章语气对中国留学生明显很不友好,甚至让人怀疑出於恶意。全体留学生六月二十八日召开临时大会,为了保护会馆名誉,决定除名汤某,同时剥夺学籍而叫他离日了。毕竟,会馆规则不允许留学生在食堂举行宴会以外的场合喝酒。这一次的临时大会是自从同年三月三十日开馆以後第一次开的大会。可想像,留学生们平时在日本社会的不友好眼光里过著日子,还要处理这种事件,心中会是何种滋味。

「二六事件」之前,亦发生过「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案件。冯自由等共十人发起,由章太炎撰写宣言文,计划於明崇祯帝殉国二百四十二周年的农历三月十九日在上野精养轩西餐厅(今天仍在不忍池边营业)举行反清纪念会。然而,清公使事先得知他们的计划,要求日本官方加以取缔。四月二十六日,发起人已由警方得到了禁止的通知,但是不解详情的留学生们还是按照原定计划纷纷到来上野公园,结果被多名警察拆散。

本来报名要参加集会的留学生多达数百名,相当於当时留日学生的大部分;加上,发起人冯自由等就读的东京大同学校位於跟弘文学院几乎邻接的东五轩町。鲁迅虽然刚到东京不久,但是对事件的始末该熟悉。二十多年後在《藤野先生》第一段,他写:「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盘著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文中描述正符合一九○二年「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事件发生的季节。



同一年七月二十一日,嘉纳治五郎代表日本教育界往中国出发,直到十月十七日,在北京、上海、武昌、长沙、南京等地考察了中国的教育情况并跟有关官员交换了意见。回日本後,在弘文学院第一次举行的毕业典礼上,他为湖南省速成师范班毕业生所致的词,引起了旁听生杨度的强烈反应。嘉纳同意改天在自己家跟杨度继续谈话。

嘉纳治五郎在日本教育界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当校长的东京高师和做顾问的神户滩中学均以自由开明的校风闻名;当时刚考察回来,对中国社会的状况也应比谁都理解。然而,作为官方人物,他始终未能摆脱时代的局限。具体来说,嘉纳从不质疑满族统治全中国,而且不赞成学生们提倡的激进改革,结果严重地伤害汉族留学生的民族感情,导致杨度批判弘文学院「进行奴隶教育」。

总而言之,汉族青年周树人在晚清时期的东京,心情不快活是容易理解的。不仅是他,很多留学生对学校当局颇感不满。一九○三年三月在弘文学院发生的散学事件,周树人也有参与。他就在那一段时间里剪掉辫子。事後送给了同学许寿裳的照片後面写著著名的「自题肖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黯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那是他到东京整整一年以後的心情。可见,给日本的环境激发了民族意识。不久,他开始在《浙江潮》杂志上发表科学小说的翻译等。过一年,毕业於弘文学院速成普通科,转去仙台读医。好友许寿裳则继续在嘉纳门下读东京高师。爱国青年周树人在仙台待了一年半以後退学而重回东京时,已坚定决心全力投入文艺运动了。

弘文学院的历史并不长,才七年而已。一九○五年,清政府终於废止科举,留日中国学生人数以一万人创了最高记录。然而,同一年,日本文部省发布的留学生取缔规则引起多数人的不满,竟导致二千名同时回国。从此留日学生大幅度减少,加上中国也开了许多新式学堂,停止派出速成留学生;弘文学院的历史使命逐渐到了头,○九年,跟鲁迅离日同一年的七月二十八日,正式停办了。嘉纳校长一家人也搬出住了七年的弘文学院。这夏天,他被选为亚洲第一名的奥运委员。


作者: Siriushe 2007-2-14 12:58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历史:鲁迅也曾在嘉纳治五郎门下学习
好东西。 以后就不要为那个厉害争辩了! 多发点 这个不好吗?

贴子相关图片:

作者: 啊骉 2007-2-14 13:10   回复此发言

————————————

为什么西安没有柔道馆

作者: 竹内清一

柔道是日本独特的武道,着重自我健身和培养顽强的拼搏精神。

柔道是日本人喜欢的一项传统的体育项目。日本的高中生每周要上1小时柔道课,几乎每所大学都有柔道部,对大学生进行柔道训练,选拔出有前途的运动员。1956年5月,第一次世界柔道比赛在东京举行,日本柔道开始走向世界。1964年起,柔道被列为奥运会的项目之一。柔道国际性的赛事经常在世界各地举行。

每年一度的日本柔道大赛,吸引了众多国民的注意。如今,柔道不仅在日本普及,而且在世界其他国家也已流行。

柔道是从古老的柔术发展起来的。柔术是一种近距离短兵相接的格斗求生之道,它与中国的拳术关系十分密切。明末,中国学者、著名的武术家陈元赟旅居日本时,将拳术传到日本并融入日本的柔术。

柔术是在失去武器时的一种绝好的格斗术。18世纪江户时代柔术盛极一时,成了武士的必修课,而且发展成10个派别。当时的角力穿上全副武装互抓对方,这与现代柔道原貌有些类似。19世纪明治维新后,日本仿效西方,柔道也就江河日下。

1877年,日本兵库县的教育家嘉纳治五郎由于身体虚弱,出于强身,投拜于柔术名师门下,研修并吸收多种柔术派别的精华,揉合出一种新的徒手格斗术。1882年,身怀绝技的嘉纳治五郎,在东京创立了柔道讲道馆,由此开创了柔道的历史,嘉纳也被称为柔道之父。他结合体格锻炼技术和格斗技术,将柔术提升为一种运动。这种柔道的真谛是:体育、修心、护已,他把单纯武打的柔术改革成修身养性的身心功法。嘉纳指出:精力善用和自他共荣,则是精力善用为主、为先,自他共荣为从、为后。自他共荣,是以苦练达到最高境界的柔道语言。

1902年,鲁迅东渡扶桑求学时,他曾在嘉纳创办的东京宏文学院补习日语,入学后为了健身,鲁迅加入了柔道学习班。1982年日本《鲁迅之会会报》刊载了周树人的柔道誓约书。现在,柔道也是一种在西方盛行的日本武术,由于它强调摔角和擒拿,所以成了男女老少、高矮胖瘦皆宜的防身术,得到人们普遍喜爱。

柔道比赛分为无差别、体重别、段级别、年龄别4种,比赛时两名身穿柔道服、赤脚徒手的选手,在特定的比赛场的席子中央进行。双方立定敬礼,主裁判在场内一宣布比赛开始,两名选手便扭作一团,以把对手摔倒或让对方背着地达30秒为胜者,也有拿住对手肘关节或绞住双手的颈部迫使他认输。

柔道讲究技,如立技,寝技,投技,固技等,实际上这些技就是在进攻和防守时使用的方法。这些技在常年的实际运用种已经发展的相当完善,从进攻时的手技,腰技,足技,舍身技,背投技,体落技,内股技,外股技等,到防守使用的仰技,绞技,关节技等,内容丰富,充实,详细。因而进攻时迅速,可以达到把比自己高大或者是沉重的敌人轻易的摔倒:防守时又非常灵活,无论是朝前后左右那个方向倒,都又保护自己的办法。两名副裁判在赛场的对角线站立,协助主裁判工作。比赛时间为3~10分,凡危险性大,易伤害对方的动作,均被禁止使用。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