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海1号”800年谜团猜想 (图)

(2008-01-04 04:08:32) 下一个


2008年1月4日 星期五 天气预报 收藏



2008-01-03 10:56:53  
来源:青年周末  
编辑:徐赛琳   

2007年12月27日,“南海1号”正入住为它搭建的“水晶宫”

2007年12月22日,沉睡800年的“南海1号”被沉箱包裹,浮出水面

  -船长30米,船身使用松木

  -沉没是因为风暴而非触礁

  -瓷器、腰链和蛇骨印证船长是西方商人

◎文/杜玉冰 ◎摄影/《广州日报》记者 龙成通

  “5到10年后,才能看到‘南海1号’的真容。”“南海1号”主要考古人员魏俊说。

  2007年12月22日,随着华天龙号起重打捞船巨大吊臂的轻轻一抬,一艘在海底沉睡了八百多年的沉船“南海1号”,携带着陈年的泥水,从三十多米的海底破水而出,重现在世人面前。从1987年发现这艘宋代沉船,到如今它入住“水晶宫”,已经整整20年了。

  “南海1号”是一艘什么船?它为什么沉没?它的船长是何人?为什么一艘沉船会引来那么大的关注?它究竟有什么价值?

  关于“南海1号”,有太多的揣测和待解之谜,要真相大白,还需要漫长的等待。

  古沉船的前世猜想

  “老船长没用多长时间,就把自己带来的象牙、犀角、香料和各种宝石售卖一空,他露出了心满意足的笑容。

  老船长每日穿梭在泉州城的大街小巷,选购各色商品。这些年,中国的瓷器在西方人眼中,成了非常时尚的日用品,它坚实轻薄的质地,玉石一般的釉色,比他们原来使用的锡釉陶器漂亮得多,方便得多。还有中国的丝绸,五颜六色,金光闪闪,是老爷太太们的最爱……

  采购来的货物,渐渐地堆满了船舱。瓷器,装在船舱的最下面,一摞一摞紧紧地顶着船板,瓷器与瓷器之间,还撒上了很多茶叶。它们就像是压舱石,装在底舱可以让船行驶得更稳。 丝绸都用防水的布包裹着,装在船舱的最上面。不知不觉,船已经装得满满的。

  冬季来临的时候,老船长踏上了回乡的航程。五六百海里的航路,在当时的帆船时代,大约要走八九天。这天他的船已经驶过了广州港,前面就要到七星洋了(今西沙群岛)。这时,海上忽然起风了,一阵紧似一阵,天上阴云翻滚着,像是在追赶着船只,一步步地压过来。凭经验他预感到暴风雨就要来临了。看了看船的位置,北面是川山岛,南面是海陵岛,于是他定了定神,紧了紧腰间的银质腰带,调整了一下风帆的方向,朝海陵岛急驶而去。

  暴风雨实在来得太快了,他没走多远, 海面上便狂风大作,海风卷着暴雨吼叫着,劈头盖脸向他们扑来,小船几次被大浪吞没,几次又从浪里钻了出来。船长紧紧地把着尾舵,努力控制着船身。忽然,“咔嚓”一声巨响,船上的桅杆被拦腰折断了。没有了桅杆,也就没有风帆的动力,木船再也无法前进了。这艘只有二十多米的小船,终究经不起巨浪的反复拍打,开始破裂进水,接着失去平衡,一切努力都已无济于事。接着又一个巨浪打来……

  海水吞没了真相,暴风雨终结了一切。老船长和他的船永远留在了南中国海。一躺就是八百多年。”

  这段对“南海1号”前世的描述,包含了对这艘沉船从哪里来的,准备到哪里去,船长是哪里人,到中国南海来做什么,又是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沉没……

  这个看似天马行空的故事,其实是有根据的合理推测。

  “南海1号”五大谜团

  -是一艘什么船?

  “南海1号”从发现至今已有20年了,其间中国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对它进行过多次的探测和试掘,前后出水了大约6000件文物。其中以船舱内发现的各类瓷器为大宗,其次就是已经锈蚀凝结成块的铁器。这些瓷器在发掘时,一律同一种器形一摞一摞整齐的码放在船舱中。从这些瓷器的数量、种类和摆放的位置可以推断,它们就是这艘船运送的主要货品。

  就在中国人家家户户已经把瓷器当作最普通的生活用品的时候,在东南亚,很多国家的人还在以“竹编”、“椰壳”为器,“蕉叶以为盘”,“葵叶以为碗”,有的甚至“掬手为食”。 即使是在很早就发明了陶器的中亚地区,宋元时期也只能烧制低温的釉陶器,而对于欧洲人来说,中国瓷器,更是让他们迷惑了几个世纪,他们始终搞不明白,中国人是用什么原料,又是怎样烧制出如此精美的瓷器,一直到18世纪,他们才从中国人这里学会怎样才能制造出真正的陶瓷。

  中国对西方的贸易陆上丝绸之路,汉代已经畅通无阻。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则是因为五代至宋初北方战乱,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之后,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关于宋元时期中国海上贸易的繁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早就写在了自己的游记里。近年,又有英国学者整理出版的《光明之城》更是生动的记录了当时被西方人称为“东方第一大港”的泉州港,而南海一号正是往来于这条航线上千万艘商船中的一艘。

  -船长是谁?

  在出水的文物中,一件船上人的遗物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这是一条制作十分精细,结构又有些复杂的银制的链子,粗3厘米左右,长2米多,表面镀有金箔,虽然很多地方已经斑驳脱落,但阳光下依然熠熠生辉。根据链子两端的扣件,水下考古队的专家断定,这是一条腰带,并认为从腰带的贵重程度看,应该是船长的遗物。

  船长又来自哪里呢?从这条腰带的形制推断他来自西方。这条腰带从形状到制作工艺,带有明显的西亚的风格,和中国的同类产品完全不同。

  此外,南海一号是一艘满载着中国瓷器的商船,还有今年在清理沉船周围凝结物时,发现了一种产于东南亚的眼镜蛇骨骼。这都印证了船长是西方商人的推测。

  -因何遇难?

  海上行船遭遇的最大威胁主要来自海面的大风大浪和海底的暗礁。

  由中国南海通往印度洋的航线,至少在汉代就已经开通。但是直到宋代,导航技术解决以后,远洋贸易的商船才离开海岸实现了远海航行。在从中国南海通往印度洋的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上,有些地方海岸线曲折,有些地方礁石密布,航道险恶,其中西沙群岛一带就是最凶险的一段。

  据水下考古队调查,仅西沙南端的华光礁周围,就发现沉船遗迹十多处,沉没在北礁(西沙北端)的沉船更是难以计数。而南海一号的沉没地点,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南面,水深25米左右,周围并没有岛屿和礁石,因此,船只在这里航行,最大的威胁来自台风和海浪。

  即使在今天的南海,每年因遭遇台风而沉没的船只就有成百上千艘。在太平洋北部的阿拉斯加的海浪,其冲击力能将重达十多吨的巨石抛到空中。所以人们把海浪叫做“杀人浪”。

  “南海1号”的沉没很可能就是在航行中突然遭遇到风暴的袭击,不幸被海浪掀翻沉入海底的。

  -哪国制造?

  广东考古所水下考古研究室的崔勇,是自始至终参加“南海1号”探测、发掘和整体打捞工作的一位专家。他说“南海1号”的船体大部分都包裹在海底淤泥里,只有两端两块凝结物露出海底,在考古队多次试掘过程中,曾抽出淤泥,露出了部分船体。崔勇说,他摸到了船舷,虽然已经有部分的残损,但整个船体基本完整,并没有像以往调查时所发现的大多数沉船,船身已经解体,有的只剩下少数散落的船板。“南海1号”试掘时出水的瓷器,都是从船舱内提取的。根据目前的发掘情况推测,“南海1号”的长度在30米左右,船身使用的是松木。

  宋元时期,中国帆船曾经在世界处于十分领先的水平。在整个中世纪里,欧洲的帆船都是单桅船,没有甲板,没有水密隔舱,没有舵,甚至没有真正解决船的动力问题。

  在没有机械的帆船时代,行船的动力主要靠船帆,有顺风好行船的民谚。但中国的船帆却八面来风皆可行船,这是当时欧洲的帆船做不到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帆船使用的是硬帆,可以在风的方向与行船方向不一致的时候,任意调整角度,船帆侧(45度)角度迎风时,仍能产生垂直于风帆的动力,再通过尾部船舵的调整,仍然可以让船只按照既定的方向前进。即使是在逆风的时候,仍然可以走“之”字形路线继续航行。这些都是欧洲的软质船帆做不到的,所以他们很多时候不得不以人力用浆来划船。

  “南海1号”的整体打捞是将整船与周围淤泥一起打捞出水的。造船专家非常兴奋的是,“南海1号”保存的完整性将成为我们找到这艘沉船“娘家”的重要依据。

  -价值几何?

  “南海1号”自发现以来,人们对这艘沉船寄予了太多的希望,有人说“南海1号”“价值堪比兵马俑”,“价值3000亿”。人们在谈到文物的价值问题时,更多的理解为文物的经济价值,更关心的是它在拍卖师的木槌下,能值多少钱。文物的价值,是不能简单的用值多少钱来衡量的。

  “南海1号”的整体出水,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对它寄托了太多期望,希望它能在造船史、港口史、航海史、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史、瓷器烧造史等诸多方面提供最直接、最可靠、最新鲜的第一手资料。

  “南海1号”在经历了20年的漫长等待后终于徐徐出水了,但是要想完全揭开盖在它上面的面纱,还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还需要把它放进“水晶宫”里,再注入海水,拆去它外面用于打捞起吊的沉箱,然后按照考古学的操作规程,对它进行科学的发掘,清理掉周围的泥沙、凝结物,揭示出它沉没时的原貌。“南海1号”主要考古人员魏俊说:5到10年后,才能看到“南海1号”的真容。

  清理完成之后的研究工作,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对这艘船的所有推测,还需要接受更多新的资料来验证。当南海一号的真面目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相信它所能回答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学术问题,还能为我们唤醒一个时代!

  ◎杜玉冰其人◎

  原宁夏考古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长期从事西夏考古发掘研究工作。著有科普读物《驶向海洋》,书中介绍了南海1号、碗礁1号和华光礁1号等几艘沉船的重大考古项目,以及中国水下考古20年发展历程。

  ◎背景◎

  1987年夏天,在广东阳东县一海域发现“南海1号”沉船。在2003年之前,由于“南海1号”打捞和保护方案无法确定,国家有关方面一直未向外界披露这一海域发现古沉船的消息。负责警戒保卫“南海1号”的阳江边防支队采取措施防止拖网、抛锚对沉船造成损害。直到2007年12月22日,为整体打捞“南海1号”而建造的华天龙号准备就绪,这艘宋代沉船才得以重见天日。有人将这一举称之为“惊世一捞”。

  沉船无语,但它将以另一种的语言,向我们述说它前生的故事,和那段远去的历史。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