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津文化历史:“皇室贡米”——天津小站米,香飘千万里! (图)

(2008-01-08 22:58:41) 下一个



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的文化及历史

天津小站米,香飘千万里!

  小站原为退海之地。《沧县志》在中塘洼条下称它为“下污”,属明代盐场管辖的草荡。

  清同治九年(1870),天津教案发生,英法美三国兵舰集结大沽口,同治帝诏调李鸿章的淮军驰赴近畿驻扎。

  李出任直隶总督,其亲军营——周盛传部盛字军9000人于是由临汾调往天津,于次年在青县马厂驻扎,之后又设防新城(今属塘沽)。

  同治十三年(1874),在马厂和新城之间修筑了“马新大道”,沿途设立驿站,40里一大站,10里一小站,共设大站4所,小站11所。

  光绪元年(1875),盛字军由马厂移屯涝水套,这里是大沽以西的第五个驿站,军士习惯称小站,此即今日小站地名由来……

  小站简介

  天津东南部有一个小镇,它东临渤海,位于大沽海防与天津城厢中间,系京津屏障,进能挡关,退可纵横,乃历代兵家屯兵及防御之地。

  1870年天津教案爆发后,直隶总督李鸿章调手下周盛传部“盛字军”屯防于直隶青县的马厂练兵,同时负责修建新城炮台。为了方便交通,“盛字军”在马厂至新城间修筑一条马新大道,沿途分驿站,每20公里设一大站,每5公里设一小站,于是这个小镇有了它别致的名字 ——“小站”。

  当地农民继续引进南方优质稻种,并与朝鲜“银坊” 等稻种杂交,培育出米粒洁白圆润、香甜可口的“小站稻 ”,真是“一家煮饭,四邻飘香”。原本人烟稀少、满目荒滩的小站地区,成为了阡陌纵横、流水潺潺的北国鱼米之乡。“小站稻”也成为了我国当时唯一以生产区域命名的水稻。

————————————

天津小站稻
中国 | 天津 | baidu

  天津特产小站稻是我国著名的优质水稻之一,原产于天津南郊小站地区,始于宋辽时期,成名于清朝末年,曾作为宫庭御膳米。

  当年军事重镇“小站”位于此地,故名为小站稻。

  “白里透青,油光发亮、粘香适口,回味甘醇”是小站稻的特有风味。

————————————

天津小站米,香飘千万里!

天津美食

  素有“皇室贡米”美誉的天津津沽小站稻,培育生产始于明朝,盛于清代。

  昔日,引用运河肥水浇灌,使小站稻,占天地之利,经人勤耕耘提纯而形成,人们称赞小站米。

  “作粥塘沽米粒长,晶莹剔透赛琼浆”。

天津地区种植水稻历史悠久,其地理位置、气候、土壤和灌溉水源等生态条件,适宜生产优质稻米,历代史料多有记载。

  天津小站稻米粒椭圆形,晶莹透亮,垩白极少,洁白有光泽,蒸煮时有香味,饭粒完整、软而不糊(粘),食味好,冷后不硬。

  南运河水源上游来自黄河,含淤泥和腐殖质较多,水质很好,灌溉稻田不仅省肥高产,稻米外观、蒸煮、食味品质均佳。

  科学考证,应是形成“小站稻”名特优产品的主要因素。并使其成为清皇室的贡米。声望遂超过了葛沽稻。

  20世纪三十年代后,又从日本、朝鲜引进“银坊”、“水源”等优良品种,米质更佳,真是“一家煮饭,四邻飘香”,小站稻已成为天津的风物珍品,闻名遐迩。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小站稻生产,推广普及科学技术,水稻品种不断更新更换,栽培技术逐步改进,稻米品质和产量大大提高,改善了人民生活,并以特二级质粳米出口,换取外汇,支援国家建设。

  天津市津沽粮食工业有限公司地处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小站米之乡”的天津市宁河县经济开发区内,始建于1938年,是一个有着60多年发展历史的集大米、面粉加工于一体的粮食加工龙头企业。

  公司现拥有日产180吨大米生产线和从日本引进的日产量40吨精制米深加工生产线各一条,年可加工小站米65000吨,公司依托宁河县盛产小站稻这一得天独厚的农
业资源优势开发生产了“津沽”牌特级精制免淘米、精制免淘米、特级精制米、精制米和特等米等5大系列、40多种规格。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公司又新研制出富硒米、富锌米、有机米和粳糯香自调营养米、四季粥米。产品以颗粒均匀,如冰似玉,晶莹甜糯,清香爽口而闻名于国内外。在同类产品中独占鳌头。

  “津沽”牌小站稻米在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的同时,还畅销山西、四川、青海、内蒙古、新疆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美国、南非、东南亚、新加坡等国。

联系人:辛国存
联系电话:89792805/13821481620

天津美食 TJmeishi.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06 津ICP备05014703号

————————————

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的文化及历史.

发生在小站镇的两次抗日战事

937年7 月下旬,日寇不断增兵天津,推行所谓“华北自治”,图谋进一步侵吞中国。当时驻防天津市的二十九军李文田师长,召集附近二十九军各旅开会研究对日作战事宜,历史上称此次会议为“七人会议”。第二天午夜,李文田率部向日寇进攻,在东局子飞机场烧毁了日寇飞机二十多架。终因日寇从北平调关东军增援,二十九军撤出天津,向静海、马厂集结。是日,天津沦陷。

驻守小站的是二十九军黄维刚旅,黄旅长是七人会议的成员之一。当时会议考虑小站离市区太远,将黄维刚旅作为总预备队,未参加天津战役。

8月初,日寇分水旱两路向小站进攻。一路由马厂减河逆水而上,从东进攻小站。一路乘汽车,从北直扑小站。因小站无险可守,黄维刚接到情报后,将部队西撤八里,至西小站隐蔽待敌。午夜时分,黄维刚旅突然回师,挟带小站百姓捐献的门板搭上濠沟,挥刀冲杀进小营盘,将驻所在小站镇的日寇五十多人全部歼灭。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日寇未敢进犯小站。1938年8月,盘踞在小站的两股土匪武装,大港的窦同义和小站的李秀成结成结拜兄弟。一天,窦同义为死去的老娘出殡办丧事,日寇闻讯派了一个中队日寇和二百多名伪军前来偷袭,窦同义、李秀成闻讯将其部队埋伏在小站大有桥迎敌。

窦同义曾收容了不少国民党对日作战的溃兵,战斗力较强,还有一门小炮。待日寇汽车开进伏击圈,窦同义一声令下,步枪、小炮一齐开火。那小炮打得很准,一炮就打得一辆汽车燃起大火。他们又向伪军喊话:“中国人不打中国人!”那二百多名伪军也没有一个愿为日寇卖命的,他们一枪未发掉头就跑,结果只把那一中队日寇扔在了阵地上。

此役,摧毁了日寇七辆汽车,七十多名鬼子,除了侥幸逃走了一人,全被就地歼灭。

日寇为报复,曾把小站焚烧了两次,杀死无辜百姓数十人。

马厂减河记忠魂

1937年8月,二十九军黄维刚旅千余人在洋闸与日寇血战了两天一夜,最后,只有少数人突出重围,大部分健儿都壮烈殉国了。日寇为恐吓抗日军民,强迫民夫将烈士遗体抛入马厂减河。波涛奔腾的马厂减河里漂满了烈士们的遗体,河水都被鲜血染红了。

看着那漂漂流来的健儿遗体,小站镇的人,无不掩面失声。就是这些健儿几天前还在镇上打制战刀,还在会馆操场上生龙活虎的挥刀操练。

由小站商会及士绅出资购买芦席,由“公所”(松散的民间帮会)出面召集人打捞掩埋健儿遗体。马厂减河南岸的义地里多出了许多新坟。这些无名英雄,正如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手书的那条幅所期许“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在他们的身上,体现出那一代人凛然不屈的民族精神。

日月升沉,人世苍桑。当年那荒草萋萋的义地,早不复存,代之而起的是一条宽阔平坦的柏油大道“小万公路”。

二十九军将士们的鲜血没有白流,凶残的日寇早被我们逐出了国门。今日的中国再不是积贫积弱的旧面貌了。烈士们九泉有知,亦应含笑。 孙嘉琦

回答者:Y青青子衿 - 举人 四级 10-17 09:54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2 个人评价

50% (1) 不好
50% (1)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共 2 条
小站人就是NB 无敌无话可说~~ 都是不要命的主!!
评论者: duhongyu00 - 秀才 三级
我是小站的
评论者: mczzl - 江湖新秀 四级
其他回答 共 1 条
袁世凯小站练兵

袁世凯小站练兵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从1895年袁世凯小站练兵成立新建陆军起,逐步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庞大的封建军事、政治集团,史称北洋派。直至1928年国民党蒋介石新军阀取而代之,北洋派从产生、发展到灭亡,长达33年。从袁世凯窃据民国总统到僭号大元帅的张作霖垮台出关,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达17年之久。

从小站练兵起家的北洋军阀,爬到督军以上官职的有34人,其中出了4个民国总统--袁世凯、冯国璋、徐世昌、曹锟,北洋军阀政府总理、陆军总长一级的有6人--段棋瑞、王世珍、段芝贵、唐绍仪、张怀芝、靳云鹏。

起源于袁世凯小站练兵的北洋军阀集团,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引狼入室,对内镇压革命、屠杀百姓,军阀之间争权夺利,连年混战,祸国殃民,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臭名昭著的一页。

一、小站练兵并非始于袁世凯

小站地区,东临渤海,居大沽海防要塞通往天津的中间,距天津仅60余里,离北京也不过300里,是天津的南大门,属海防要地,京津屏障加之地域辽阔,交通方便,过去人烟稀少,宜于屯田养兵。因此小站练兵,早已有之,非始于袁世凯。

早在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青年将领戚继光为蓟辽总督练兵戍边,防御倭寇入侵中国,专设督司,负责南从山东杨家沟起,经天津小站地区,北至芦台一段防务。沿海建村庄,设驿站,传递军情。驿站大小要根据相距路途远近而设置,规定大站用10匹马,小站用5匹马。歧口到马尾口(今马棚口)用5匹,马尾口至上古林用10匹马,上古林到落水套(俗称老鼠套,今小站索子地)用5匹马。另在海上建立烽火台,发现倭寇入侵,点火报答,当时小站地区已成为驻兵重地。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李鸿章奉慈禧太后之命,派淮军将领周盛传率军7000余人由安徽合肥到天津,镇守大沽要塞。

光绪六年(1875年)调小站练兵,称自强军,当地群众称老盛军设有7个营盘--盛字营、传字营(以周盛传取名)、正营、老左盲、后营、前营、付营。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调自强军到安东与日军作战,全军覆灭。至此,周盛传小站练兵达十六八年之久。

二、袁世凯小站练兵

1895年12月,清皇族大臣奕劻、奕(次+金(上下结构))会同军机大臣奏请改革军制,在天津成立一支新建陆军,保袁世凯负责督练,奉旨报可,袁世凯就成了中国新建陆军的主要创办人之一。

练兵地点选在新农镇(即今小站镇)。袁世凯接收胡燏棻的定武军作为基础,在原来的4750人的基础上,又招募2500人,共计7250人,每年开支军费白银几十万两,另有杂支费200万两。所谓杂支费专为袁世凯个人向当朝权贵行贿送礼、应酬亲友以及犒赏部下由袁亲自掌握。

新建陆军仿效德国军队建制,成立督练处,聘请德国教军,进行近代化军事训练,袁聘请其友徐世昌为营务参谋。徐为文人,不懂军事,只为袁个人参谋,不主持练兵。督练处在小站设有粮饷、军械、转运、洋务4个局和督练营务、执法营务2个处。

1904年,改武卫右军为北洋新军,成立3个镇(相当于师)扩兵到2.5万人。1905年改为北洋常备军,又新建3个镇,军队扩充到8万人。除第一镇由满人铁良统率外,其余5镇都是袁的嫡系,主要将领均为小站练兵出身。

三、张之洞、段棋瑞、龙济光小站练兵

张之洞小站练兵。1906年10月,清政府宣布在河南彰德举行南北两军大会操。北军为袁世凯在小站训练的北洋第三镇,统制为段祺瑞;南军是湖广总督张之洞新练的第十一镇,统制为张彪。两军一为北方之强,一为南方之强。会操结果证明,袁世凯在小站新练北洋军装备和战斗力都远胜南军。于是引起清廷对袁的疑心,有御史对袁提出参案。清廷调张之洞到小站以协助袁世凯练兵为名,实有削袁兵权之意。张之洞在小站设10个营,除…,、六两营驻北京外,其余8个营驻小站进行操练,后来张部编为北洋军第三镇。

新建陆军仿效德国军队建制,成立督练处,聘请德国教军,进行近代化军事训练,袁聘请其友徐世昌为营务参谋。徐为文人,不懂军事,只为袁个人参谋,不主持练兵。督练处在小站设有粮饷、军械、转运、洋务4个局和督练营务、执法营务2个处。

四、祸国殃民,干尽坏事

袁世凯在小站练兵中,极力向官兵灌输尊君从命、升官发财、宿命等封建伦理思想,并把这些内容编成劝兵歌,定为军歌要求官兵天天唱。

袁世凯小站练兵形成的北洋军阀集团,掌握着从中央到地方军政实权。1916年6月6日,袁世凯这个窃国大盗结束了可耻的一生。死后,张勋、段祺瑞、曹锟这些小站练兵起家的北洋军阀继续争权夺势,祸国殃民。他们继承袁世凯的以北洋派为中心的武力统一和卖国投降的对内对外政策,演出了张勋复辟、军阀锟战、曹馄贿选总统等一幕幕丑剧。

回答者:心心爸爸 - 秀才 二级 10-23 10:39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评论字数200字以内

©2008 Baidu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