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远新的故事 (图)

(2007-10-28 22:33:28) 下一个


图:

1。1995年12月24日,朱旦华(前中)、毛远新(后左一)、全秀凤(后左二)和女儿李莉(前左三)在韶山毛泽东纪念园怀念堂毛民像前

2。蒯大富(左)毛远新(中)


毛远新的故事

  毛远新的生父是毛泽民,生母是朱丹华。1941年2月,毛远新出生在新疆。1943年9月,毛泽民被盛世才杀害于迪化(今乌鲁木齐),朱丹华带着不足3岁的毛远新继续坐牢。

  1945年7月,经组织营救,未被盛世才杀害的共产党得以出狱。朱丹华与毛远新出狱后到了延安,第二天,朱旦华带着毛远新去看望大伯毛泽东。此时,毛远新才4岁多。

  那天毛泽东正在窑洞外边散步,一听警卫员介绍,双手就把毛远新抱起来,两眼望着侄儿,眼睛慢慢地潮湿了。

  毛泽东动情地对朱旦华说:“你们受苦了。”又连忙吩咐李讷快叫“婶婶”。李讷很喜欢这个比她小半岁的弟弟,当时还递上她舍不得吃的半块烙饼。

不久,朱旦华被分配到中央妇委,和蔡畅、康克清、帅孟奇等女革命家一起工作。她编报纸、写材料,夜以继日忙得很。毛远新被送往中央托儿所,和不少中央领导的孩子寄宿一起。

  毛泽东在延安见到毛远新后,自然想起一直跟随自己干革命的亲弟弟毛泽民,他百感交集,对毛远新也格外钟爱。毛泽东一家人也经常把毛远新接过去,和李讷一起玩耍。

毛泽民在新疆

  后来,朱丹华改嫁方志纯(方志敏堂弟)并到江西南昌工作,毛远新随行。方志纯任江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朱旦华先后担任了江西省妇联宣传部长和江西省妇联副主席、主席。

  1951年,朱旦华作为江西省妇联代表到全国妇联开会,毛远新也吵着要到北京去。毛远新从小在中央托儿所长大,寄宿制,和托儿所的老师、小朋友们感情很深。

  后来这些烈士和高干的孩子多读育英小学,毛远新也闹着重回北京读书。

  朱旦华把他带到会场,康克清一边摸着孩子的头,一边慈爱地说:“开会带个孩子怎么行,我们把他送到他伯伯那里去。”

  休会时,朱旦华带着毛远新来到大伯毛泽东的家里。

  毛泽东见到10岁的毛远新很聪明,心情格外高兴。江青也很高兴,把毛远新拉到自己身边,看了又看,还让毛远新在自己身边坐下。

  毛远新跑到毛泽东跟前,大声说:“大伯,我要来这里读书。”毛泽东摇摇头:“在我这里是温室的花朵,跟妈妈可以经风雨见世面。”

  毛远新大声说:“我也不住你这里,我住学校,怎么是温室的花朵呢?”

  侄儿天真有个性的反驳,引逗得毛泽东哈哈大笑。江青在一旁也笑了起来。

  江青把朱旦华拉到一边,说:“自去年岸英牺牲后,润之从来没笑过。今天头一次大笑。“小豆子”就住在我们这里好了,到育英小学去读书,和他姐姐(李讷)同在一个学校,这不更好吗?”

  毛泽东当即同意。这样,毛远新留在了毛泽东身边。

  毛远新虽然只比李讷小半岁,小时候个子却比李讷整整矮一个头,他们一起在北京上育英小学。李讷、李敏都亲切地叫他“小豆豆”,关系非常融洽,江青也很喜欢他。

  50年代,毛泽东休息时出外散步,暑期到北戴河避暑,身边往往带有三个孩子,那就是李敏、李讷、毛远新。

  在假期随主席外出,暂时不能回南昌的时候,毛远新总是给母亲寄上一封信提前告知。回北京后,毛泽东往往嘱咐毛远新回南昌探望母亲。

  在毛岸英牺牲、毛岸青长期生病的情况下,毛泽东实际上是把毛远新看作自己的亲儿子一样关心他、培养他。

  但毛泽东工作忙,生活上毕竟难以对毛远新照顾得很周到。江青看出了毛泽东的心思,加之她自己无子,所以就把毛远新视同自己的儿子,对毛远新在生活上多方关心照顾,时间一长,还真的培养出了类似母子的感情来。在家中,江青总叫毛远新的小名“小豆子”,而毛远新则称江青为“妈妈”。



1954年毛远新和毛泽东、李纳(右一)、李敏(右二)在北戴河浴场

1954年毛远新和毛泽东、李纳(右三)、李敏(右二)在北戴河

1954年,毛远新小学毕业,考入北京一O一中学。

  1960年,毛远新上完中学,由于学业优秀,学校打算保送他上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毛泽东听说此事,摇头道:“保送,不算本事。”

毛远新当即说:“那我就去考。你说什么大学难考,我就考什么大学!”

毛泽东笑道:“要么清华,要么北大。”

毛远新说:“我就考清华!”

果真,毛远新凭自己的真本事,考上了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系。

毛远新在清华大学学了一个学期,对毛泽东说:“我的许多同学都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我也喜欢那里。我想转学到那里,好吗?”

毛泽东同意了。

从此,毛远新转往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每逄寒暑假,毛远新回到毛泽东身边。

1964年暑假,毛远新回北京休假,他仍如从前一样,经常在毛泽东身边。

  7月5日,毛泽东对即将大学毕业的毛远新谈到了大学毕业应该选择什么方向的问题,毛泽东说:“阶级斗争是你们的一门主课。你们学院应该去农村搞‘四清’,去工厂搞‘五反’。阶级斗争不知道,怎么能算大学毕业?反对注入式教学法,连资产阶级教育家在‘五四’时期早已提出来了,我们为什么不反?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

  当时,毛泽东随口而谈。事后,毛远新深知这一谈话的重要性,作了追记,写出《谈话纪要》。

  谈话内容迅速传到了高等教育部。高教部征得毛泽东的同意,印发了《毛主席与毛远新谈话纪要》。虽说是内部文件,却一下子便轰动了教育界。


哈军工毕业合影上的毛远新

  1965年,毛远新从“哈军工”毕业。

  按照毛泽东谈话的精神,他到空军防空导弹三营一连当兵。

  毛远新到部队当兵不久,“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

  对政治十分感兴趣的毛远新,决心在“阶级斗争的大风大浪”中锻炼自己。

  当时规定一九六五年毕业的大学生可以回校参加运动,毛远新也就响应号召重返“哈军工”。

在“文革”中,《毛主席与毛远新谈话纪要》被红卫兵作为传单广为印行,毛远新的身份也就广为人知。

毛远新发起组织了“哈军工红色造反团”。他的特殊身份,使他一举成为学校造反派领袖,

1968年5月14日,辽宁省革命委员会成立,毛远新担任革委会副主任,从此步入中国政界,被视为“可靠接班人”。不久,他又任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政委。

1972年毛远新与上海国棉十七厂的工人全秀凤结婚。

1973年各大学恢复招生时,张铁生交了白卷,被毛远新封为“反潮流英雄”。

1974年朝阳农学院(前身为沈阳农学院),实行“开门办学”,创造了“朝农经验”,被毛远新树为全国“教育革命”的“先进典型”。

1975年9月27日,毛远新从辽宁赴新疆参加自治区建区20周年庆祝活动,路过北京时去见毛泽东。

  当毛泽东问,社会上有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风吗?毛远新回答说,有。

  毛泽东问,这股风来自哪里?毛远新回答说,我认为来自中央。我很注意小平同志的讲话,我感到一个问题,他很少讲“文化大革命”的成绩,很少提批判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

  毛泽东认为,毛远新工作在基层,了解实际情况,而且毛远新与邓小平没有任何历史恩怨关系,因此他的话是可信的。

  毛泽东在与毛远新的谈话中感到,毛远新有地方工作“经验”,谈话中对“政治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为此很高兴。

  毛泽东这时已有一个打算,就是想把毛远新留在北京,留在他身边。

  以当时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和影响,他的这个意见提出来后,中央很快就同意了。

  毛远新担任了毛主席与中央政治局之间的联络员。这联络员名义上只是联络联络而已,实际上具有特殊权威。

  因为联络员成了重病中的毛泽东与中共中央政治局之间唯一的联络通道。

  毛泽东的“最新最高指示”靠毛远新来发布,政治局会议的情况靠毛远新向毛泽东汇报。因此毛远新此时成为中国红极一时的风云人物。

  11月2日,毛远新再次向毛泽东谈到,邓小平从不谈“文化大革命”,实际上是对“文化大革命”不满意,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的路线不对。

  毛泽东听后,决心把他和邓小平之间的分歧挑开,让毛远新出面“帮助”邓小平。

  毛泽东在这次谈话中又一次说到刘冰的来信,说信中的矛头是冲着他的。

  在当时,反对毛泽东是个重大政治问题。

  毛泽东还说,这是当前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把事情上升到路线问题,就意味着要搞一场大运动。

  毛泽东还对毛远新说:“你找小平、东兴、锡联谈一下,把你的意见全讲。你要帮助他提高。”

  11月2日下午,毛远新按照毛泽东的意见召集会议,“帮助”邓小平。

  当毛远新再次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的路线不对时,邓小平反驳说,我主持中央工作三个多月是什么路线,全国的形势是好一点还是坏一点,实践可以证明。

  邓小平接着说,把生产搞上去,安定团结,是主席的指示,执行这个指示是对的。

  毛泽东听取了毛远新的汇报后指出,要再开会,“帮助”邓小平,扩大一点人,然后政治局再讨论。

  11月4日,毛远新召集八人开会。会上,大多数人的发言根本不涉及争论的焦点问题,即肯定还是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问题,而邓小平更是不谈“文化大革命”,他只是强调现在搞生产、实现安定团结是正确的。

  毛远新见很少有人响应他的话,便停止了开会,并向毛泽东汇报。

  八人会议的情况使毛泽东对邓小平更不满意,他决定再扩大会议,继续“帮助”邓小平,并让邓小平写检查。

  毛泽东听了汇报后,注意到不但邓小平不承认“文化大革命”正确,参加会议的其他人也不谈“文化大革命”。他对此十分不满。

  毛泽东说,会议还要开,要逐步扩大几个人,开会就是帮助邓小平及大家,互相帮助,搞好团结,搞好工作。

  毛泽东此时还是希望邓小平能承认“文化大革命”正确,在认识上和他保持一致,这样,既可肯定“文化大革命”,又能发挥邓小平的才干,让他继续领导国务院工作,把经济搞上去。

  因此,他不采取开政治局会议的办法,而是采取指定几个人开会,以及逐步扩大几个人开会的办法,“帮助”邓小平。

  毛远新马上又扩大了“帮助”会议的规模。

  但是,邓小平在会上仍然坚决不承认“文化大革命”对,表示在路线上是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的。会后,邓小平写出书面检查,但也只检讨具体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不谈“文化大革命”问题。


毛远新在毛泽东遗体旁

1976.9 张春桥、王洪文、江青、华国锋、毛远新、姚文元、陈锡联、汪东兴
在毛泽东遗体边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10月6日晚,华国锋、叶剑英亲自坐镇指挥,在抓捕“四人帮”的同时,他们没有忘记毛远新。

毛远新和他的两位从沈阳带来的警卫一起,住在中南海丰泽园的颐年堂。那本是毛泽东接待客人以及开会的地方。他是毛泽东的侄子,所以住在这个外人难以涉足的地方。

  当天晚上,毛远新吃过晚饭,给自己在沈阳的妻子全秀凤打了一个长途电话,便在他的房间里看电视。

  突然,毛泽东生前卫士李连庆走了进来。

  毛远新见李连庆来了,一愣,但仍然不知就里,急忙打招呼:“老李,有什么事?来,一起看电视。”

  李连庆对毛远新说:“想给你换个地方。”

  毛远新还不明白,说:“换到哪里?我得收拾一下。”

  李连庆说:“不用了,现在就走。”

  话说到这里,毛远新才听出李连庆话中的意思,双眼盯着李连庆,问道:“你来抓我?”

  这时,中央警卫团负责人张耀祠率领警卫员走进屋来。张耀祠向毛远新宣布:根据中央的决定,要对你实行“保护审查”(当时为了把毛远新与“四人帮”区分开,特意用了这个名词),你要交出手枪。

  毛远新大怒,高声叫道:“主席尸骨未寒,你们就……”

  他拒绝交出手枪。张耀祠一声令下,警卫员上前收缴了毛远新的手枪。毛远新没有反抗,被警卫员押走了。

  毛远新被“保护审查”后,先在中南海一处地下室关着,很快即被送到秦城监狱。这是毛远新“一进宫”。此后,毛远新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七年。

  由于毛远新是毛泽东的亲侄子,与“四人帮”也不完全一样,因此,在监狱里,他还是受到了很好的照顾。关押他的监房较为干净、整洁,一日三餐吃得也算好,每天有自由活动的时间。他能读到报纸,可以看书、听收音机,后来还可以在固定的时间里看电视,身体若有不适,监狱方面就会从城里找来医生为他诊治。

  上世纪80年代初,王震亲自到秦城监狱,找毛远新谈话。

  王震在谈话中提出,对于毛主席晚年犯的一些错误,是否写材料回忆一下,你毛远新是否承担一些责任?他还流露出,这也是邓小平的意思。

  毛远新提出:在监狱中没法写。

  于是,在王震的关照下,秦城监狱方面以毛远新治病需要好一点的条件为名,让毛远新“出狱治病”,在秦城监狱外边不远的一处房子里,给毛远新单独辟了一个房间,让他在那里吃、住,写材料。

  但毛远新住进这个房间后,经过几天的反复思考,感到对毛主席晚年所犯的一些错误,自己承担不了责任。

  他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所写的材料,自然不能让上级满意。隔了一段时间,毛远新又被送回秦城监狱。这是毛远新“二进宫”。

  1987年,毛远新的生母朱丹华给中央写信,提出让毛远新转到江西南昌服刑,以便于她能经常去看望毛远新。

  由于毛远新是毛泽东的亲侄子,朱丹华也是老革命,她的这个要求,得到了上级同意。

  于是,毛远新便被安排到南昌服刑。

  在南昌,毛远新仍然得到了好的照顾,他单独住一处房子,可以看书、读报、看电视,吃穿不愁,他母亲朱丹华也可以随时去看他,只是他不能与外界接触。这个待遇,使毛远新享受着实际上的狱外生活。毛远新也利用这一条件,读了很多书籍。可是,好景不长,

  1987年发生学潮,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不稳定的迹象,有关部门出于种种担心,决定仍将毛远新送回秦城监狱。这是毛远新的“三进宫”。

  1989年初,朱丹华再次给中央写信,提出让毛远新仍回南昌去。有关部门经研究,同意了朱丹华的要求。

  1990年7月6日,毛远新的同父异母的姐姐毛远志(毛泽民与王淑兰所生)因患癌症去世,归葬故乡韶山母亲王淑兰墓旁。毛远新获准在公安人员陪同下前往韶山参加姐姐葬礼。

  1993年10月,毛远新17年刑满后,被安排到上海汽车工业质量检测研究所工作。他使用的是“李实”的名字。这个名字是1965年夏天毛远新下乡搞“四清”前毛泽东给他起的。

  毛远新从哈军工毕业时,正式向学院提出申请改名为“李实”。经批准,他的毕业证书及在空军部队工作时都用此名。在上海汽车工业质量检测研究所,李实的真实身份很长时间只有所长和书记两个人知道。

  “李实同志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的高才生,毕业后一直在空军工作,1989年转业到江西省公安厅工作,考虑到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现在调到上海,来我们所工作。”报到时,所长的介绍可谓虚虚实实。

  毛远新被安排在总工程师办公室,职务是“办事员”。他埋下头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快熟悉了业务,不久便成为所内技术管理的骨干。

  两年后,主管技术的副所长发现李实是个难得的管理人才,向所长建议提升他担任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所长一时不知如何向副所长解释才好,就向毛远新征求意见。“你就说我身体不好,本人不想再承担更重的担子。”毛远新说。

  所长舍不得“浪费”人才,便把制订、实施全所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交给毛远新负责。

  那两年,毛远新拖着两条病腿,蹬着一辆旧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常常加班加点,成为全所下班最晚的人,终于全所顺利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多次评审。毛远新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得到全所上下的一致称赞。

  进所不久,一次全所党员开会,毛远新坐在办公室“岿然不动”,一位同事奇怪地问:“你怎么不去开会?”

  毛远新坦然地说:“我又不是党员。”

  “你怎么不是党员?”这位同事觉得不可理解。一个在空军工作了十几年,又转业到省级公安机关工作了多年的人,居然会不是党员?他满目狐疑。

  毛远新笑着说:“过去想入党,但条件不够。现在年纪大了,也不想入了,反正入不入党一样能为国家干事。”

  “是不是因为家庭成分?”

  “也许吧。”毛远新似是而非地微笑了一下。

  由于刑满后还要剥夺政治权利4年,毛远新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到了基层普选的日子,全所职工都要排队参加投票,一个人也不能缺席,怎么办?所长就提前安排他到外地“出差”,顺便去检查治疗腿病。

  毛远新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态度在全所有口皆碑,加上待人处事质朴谦和,他几乎年年被大家推选为研究所的先进工作者,放大的照片挂在大门口。

  1997年,上海某报透露了毛远新在上海汽车工业质量研究所工作的消息。“李高工就是毛远新”在研究所已成心照不宣的事实。

  好在一起共事多年,大家早已熟悉了毛远新的处事为人,不仅没有另眼相看,反而更加敬重,只是没有主动去捅破这层窗户纸,许多人已成了他的好朋友。

  毛远新和女儿李莉也经历了由完全陌生到父女情深的过程。女儿李莉1977年1月出生时,毛远新刚刚被关押3个月,妻子全秀凤也正在隔离审查。女儿10个月时高烧不退,因长时间大量使用青链霉素,导致双耳失聪。

  1982年毛远新第一次见到随妻子探监的女儿,又惊又喜,他多么想把5岁的女儿紧紧抱在怀里,莉莉却瞪着一双充满恐惧的大眼睛,迅速躲到母亲身后,说什么也不让这个陌生人碰自己一下。

  后来,一家3口虽然住进了上海一间13平方米的房间,莉莉却总是躲到舅舅后面,毛远新想摸一下她的手,她都赶紧缩回去。加上语言交流困难,父女之间难以沟通。“是我连累了她……”自责使毛远新难以入眠。

  从帮助女儿学习入手,毛远新父女关系开始起变化。考虑到聋哑人将来的生活自立,毛远新引导女儿课余时间学习美术,手把手地教她素描、水粉、透视学。初中毕业后,莉莉考上了上海聋哑青年技校美术班。毕业后,莉莉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位美术编辑。

  毛远新又引导女儿工余时间学习电脑。莉莉后来考上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聋哑人成人教育大专班,2000年拿到了毕业证书。后来,毛远新又帮助女儿学习英语,参加专升本的考试。

  随着女儿学业和工作的进步,父女之间的情感越来越深。现在已是李莉处处主动关心照顾年老的父亲了。

蒯大富(左)毛远新(中)

  1995年12月24日,朱旦华(前中)、毛远新(后左一)、全秀凤(后左二)和女儿李莉(前左三)在韶山毛泽东纪念园怀念堂毛泽民像前


  1996年毛远新全家迁入上海市政府分配的新居。

  毛远新的工资从1993年的600元逐渐长到了2001年的1600元。

  2000年8月,毛远新一家陪同母亲朱旦华,特地到新疆乌鲁木齐为毛泽民扫墓。

  2001年2月,毛远新退休,按高级技术职称标准,每月领取1080元的养老金,并享受烈属待遇。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