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进京赶考——只需迁动一家慈幼院
(2007-09-30 11:55:08)
下一个
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始末
作者:康彦新
周恩来同志曾这样评价西柏坡的历史地位:“西柏坡是解放战争后期,党中央和毛主席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表明党中央在此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逐步走向城市的战略转移,开辟了以城市为中心,领导全中国的新纪元。
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离开西柏坡,25日到达北平香山,完成了 1927年以来中国革命史上的领导中心的最后一次转移。同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泽东同志庄严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1949年l月6日—8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会上指出,1949年和1950年是中国革命将在全国范围内胜利的两年,全党同志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绝不容许半途而废。
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世界历史文化古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蒋介石不甘心最终失败,调集全部兵力,部署于长江 1000多华里的防线上,借此天险,妄图负隅顽抗。
同时,国民党和谈代表章士钊、颜惠庆、邵力子等人从上海启程到西柏坡向中共提出:“停止战争,划江而治”。周恩来同志明确答复,打到江南去,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筹备北迁
1月政治局会议后,中共中央已经开始筹备从西柏坡迁往北平的事宜了。党中央进驻北平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党中央十分重视,中央决定由周恩来、任弼时、杨尚昆主管这项迁移工作,并成立了由杨尚昆和曾三负责的转移委员会,统一处理撤出西柏坡和迁移过程中的有关事宜。派往北平的先遣组织则统一由李克农负责,下设筹备、收发、招待三个处,分别负责对外交涉、备置用具、社情调查、布置警卫、营地修葺建设、安排过往人员住地等。
1949年1月19日,中央直属机关供给部副部长范离受命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西郊(当时西郊已解放),为中共中央迁平选址。范离到达北平后,经过详细调查,提出中央驻地选在香山为宜的初步意见。
北平市长叶剑英听了汇报,1月底范离带着叶剑英同志给中央军委秘书长杨尚昆的亲笔信,回到西柏坡向中央汇报。信中说“范、刘(刘达)二同志侦察和研究结果,我们认为选在香山较为合适。只需迁动一家慈幼院即可。”
2月3日,中央又派李克农一行由西柏坡动身,2月5日到达北平,7日与程子华(时任北平市警备司令员)一起到香山勘察,即确定香山为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对外称“劳大”即劳动大学。
2月8日,李克农给杨尚昆写的《来平后各项情况报告》中说:“昨日与平警备司令程子华去香山一带看址,已决定驻该地,林总已允调给吴烈师为警卫部队,最近即可调至香山一带驻守,另调工兵二连帮助修理工作。”
香山位于北平西郊,有历史悠久的风景名胜,因有大石酷似香炉而得名。山中林木繁多,松柏参天。晚秋时分,枫叶红遍,风景这边独好。临香山主峰鬼见愁,西郊全景尽收眼底。
香山更有唐、辽、金、元和明代众多名胜古迹。
康熙十六年,玄烨皇帝在香山寺、宏光寺一带建行宫。乾隆十二年被命名为“静宜园”。1860年、l900年,香山两次被英法联军焚烧,大量珍宝遗失。
1920年,熊希龄以济贫扶孤而建“香山慈幼园”,并在此建了一座漂亮的别墅。山有两股清泉在石中潺潺而流,乾隆皇帝题曰:“双清”。因此,别墅被命名为“双清别墅”。此别墅位于香山寺下,环境极为幽雅。清晨云雾缭绕,胜似仙境。院内翠竹迎风摇曳,旁有一池清泉见底,池边六角亭独立,恰如画境。
中共中央确定驻在香山其原因大致有三:
一、确保安全,保证中央机关和五位书记的安全。时下,北平和平解放,反动势力没有一下肃清,众多特务潜伏于此,暗杀、绑架、打冷枪时有发生。并且,青岛尚未解放,敌机很有可能随时来北平轰炸,选址香山无疑是上策。
二、有利于逐步过渡。由于我党长期处于农村环境,对城市环境不习惯,缺乏管理城市的经验,因此无论从生活还是思想,都需要有一个逐渐熟悉情况、学习新经验的过渡过程。
三、房屋困难。北平解放不久,傅作义的军事机关尚未完全撤出,房屋极感困难,环境极为复杂,房屋不集中,而香山有3000多间房子,且仅迁出一家慈幼院即可。作为中共中央机关驻地较为合适。
周密部署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叶剑英、薄一波、彭真、罗荣桓、黄克诚因在北平筹备进驻北平事宜而经中央批准没有参加会议。
在会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议》,在决议中指出:“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结束,从现在起,开始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学会在城市与帝国主义、国民党、资产阶级做政治斗争、文化斗争和外交斗争。”
由于工作重心的转移,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加速了中共中央迁往北平的进程。
3月15日,为参加全国第一届妇女联合会,邓颖超、康克清、杨之华从西柏坡迁往北平。
3月18日,由董必武同志率领华北人民政府从平山王子村经石家庄迁往北平,这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雏形的华北人民政府先期完成了转移。
在北平,为了周密做好各项工作,成立了迎接中央迁往北平组织委员会,由叶剑英、聂荣臻、程子华、刘亚楼、李克农五人组成。并对安全问题做了周密安排。
具体安排如下;从唐县到涿州由华北军区负责;涿州到长辛店由四十二军负责;长辛店到西直门由四十一军负责;西直门到香山由李克农负责;对空警戒、西苑机场、香山由刘亚楼负责;阅兵由四野负责,准备三个步兵团、两个炮兵团、一个摩托化团、一个坦克营;城市庆祝及扩大宣传由市政府主持,民主人士临场欢迎名单由罗迈电告中央;袁牧之准备摄影。
3月21日,由叶剑英、李克农电告周恩来,任弼时、杨尚昆报中央,提议中央领导同志由涿州改乘火车赴平。
22日周恩来复电:“同意各项布置,但不要鸣炮,以军乐队代之,我们于24日晚宿涿州。至于是否改乘火车,希望做好两手准备。”
同时,铁道部长滕代远召集有关负责人,拿出方案,报周恩来批复后做出如下布置:从涿州到清华园共12站,60公里,2个小时即可到达,每站负责派两个人,一守电话,一盯道叉并监督通过。
临时编三个专列,每列挂八个车厢。
第一列载部分干部及警卫部队,在前面开道,到北平后驶入西直门,下车后改乘汽车驶入香山。
第二列为主车,载中央领导,驶入清华园站,下车后乘汽车到西苑机场阅兵。
第三列载其他干部和行李,驶入前门外车站,下车后乘汽车,巡城一周。
“进京赶考”
3月21日早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保卫部长钱益民和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尹健带着100辆大卡车、20辆中小吉普,分别从平津出发,到平山郭苏河畔待命。由曾三负责分配车辆工作,各部委根据分配到河滩领取。同时,由曾三、孙炳文、刘火三位同志负责物品移交工作,把房屋、家具全部登记造册,交给建屏县政府统一处理,并彻底检查保密善后工作。
在迁平路线上,中央有两路安排,
一路由五大书记从西柏坡、灵寿、正定北上;
一路则大部分干部及工作人员经洪子店、温塘、平山、石家庄乘汽车北上到北平。
3月23日上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五位书记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离开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离开被称之近两年的“工校”。
毛泽东主席显得精神焕发,异常高兴。他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
周恩来风趣的说;“我们都应当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满怀信心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做李自成。”
上午11时,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出发了。毛泽东乘坐在第二辆吉普车上,浩浩荡荡一路北上。
经灵寿、正定、行唐、曲阳,当晚住在唐县城东淑闾村。
毛泽东住在村民李大明家里,晚上睡在用门板搭的铺上。
24日上午9时出发,中午到保定直隶总督署休息吃午饭,毛泽东听了河北省委书记林铁的工作汇报,并游览了莲花池。
下午3时北上到涿州,住在四十二军军部院内。
同日,叶剑英与滕代远率三部列车前往涿州,迎接党中央。
当晚,毛泽东听取了叶剑英、滕代远的有关北平方面准备工作的汇报,并会见了方毅等四十二军领导人。
25日凌晨3时,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改乘专列从涿州出发,于6时到达清华园。下车后与迎接的林彪、罗荣桓、聂荣臻、李克农见面,随后到颐和园休息。
下午3时,毛泽东等前往西苑机场检阅了部队。
在西苑机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受到北平各界的热烈欢迎,工人、农民、青年学生、妇女等各界代表满怀热情与希望来迎接自己的领袖。
毛泽东首先和工人代表握手,尔后毛泽东走到妇女代表面前,紧紧握住李德全、蔡畅、邓颖超等代表的手。
前来迎接的160多位民主人士的代表沈钧儒、郭沫若、黄炎培、马叙伦、李济深等也—一同主席握手,主席与前来迎接的傅作义合影留念。
参加检阅的除五位书记外还有:李涛、叶剑英、彭真、李克农、王稼祥、李立三、刘宁一、聂荣臻、贺龙、滕代远、林彪等。
车到之处,“毛主席万岁!朱总司令万岁!”的欢呼声如倒海翻江,汹涌澎湃。阅兵结束后,毛泽东同工人、农民、青年、民主人士代表合影留念。傍晚,移居香山双清别墅。
在香山,毛泽东和朱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指挥了规模空前的渡江战役和追歼残敌战役。
6月15日,毛泽东进驻中南海。
10月1日,首都北京30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毛泽东亲手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