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沙的历史————不是“沙拉” ZT
(2007-09-26 04:58:49)
下一个
喇沙的历史————不是“沙拉” ZT
说来惭愧,我自命好吃,又在美食之都的香港呆过好几年,竟然从来没有吃过名闻天下的南洋喇沙。
喇沙,笼统地说,是一种浓烈的香料椰奶虾酱汤。
一声呼唤,卖家便快手煮一碗米粉,捞起,面上摆鸡肉、大虾、煮蛋。。。种种疗饥之物,浇上热腾腾的喇沙汤端来。
泛白的椰浆汤镶着金黄的油花边。随自己喜欢,还可以加一匙特殊的辣椒酱。
人家会吃的,一尝喇沙香味是否正宗,二尝辣椒酱的味道是否对路。二者兼备,喇沙就不会错到哪里去。
我虽然并不欣赏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政治意义上的国家,却十分喜欢南洋的风土和食物。
椰风蕉雨的南洋,热辣辣百无禁忌的南洋,花儿都开得那么铺张,艳丽得不知怎么才好。明亮太阳底下的好天气象是永无尽头。姑娘和小伙子穿着雪白的,鲜艳的衣料,动辄载歌载舞——我有这种印象,可能小时听的东南亚歌曲全是十分热烈缠绵的情歌,“妹妹啊!你千万要等着我啊!”,跟我们十八相送,又是花儿又是燕子比来比去的完全不一样。
新加坡和马来分别有不同风格的喇沙。跟所有的邻居一样,都分别坚持说自己这个才是真正的源头。
争者自争,吃者自吃。争的人看起来很严肃的原则问题,外的人觉得莫名其妙。
第一次吃喇沙,竟然是在爱尔兰都柏林。一月初的天气,天寒地冻,冷风挟雨,侵肌透骨。我抖抖索索地在街上走,小爱充满同情,爱莫能助。午饭时在酒吧里填充的大杯黑啤酒和炸薯条早被冷风吹化了。
走到乔治第四什么的街(街名记不真了),赫然看见一间灯火辉煌窗明几净的快餐店。大玻璃上贴着菜单,最后几行是再熟悉不过的中文,写着:“梅菜扣肉饭,豉椒牛肉饭,南洋喇沙”。
刚好小爱也嚷饿,就一同进去找吃的。小爱在英文菜单里搜索,要了ginger beef;我想起喇沙没吃过,印象里好象是酸辣汤粉,正好暖和暖和,就叫了一碗。职员是个亚洲女孩子,笑嘻嘻的,亮晶晶的棕黄圆脸,粗眉长睫,毛毛的短发,虽然穿着快餐店的短袖制服也很可爱。我用英文点了姜炒牛肉,用广东话点了喇沙。她一愣,接着笑了,笑得比方才还深。然后问我要不要筷子。我说当然好。
一会儿喇沙上来,深红的一大碗。我直觉地认为这不可能是正宗的喇沙——把爱尔兰筛遍了,能有多少新马人呢?可是又冻又饿,热米粉汤的酸香气一阵阵地钻进鼻子里,那一刻十分享受,这一点点熟悉的亚洲的芬芳。
汤里有些可怜的,圆圆的小虾仁,数量不少,没甚味道;几丝鸡肉,也没甚味道;豆芽一大把,几乎赶得上米粉的数量;西洋人特别爱吃豆芽,所以唐人街的亚洲馆子不管对不对景都猛往里放,反正价钱便宜。
最古怪的是有一种黑黑的切了丝,类似植物的东西,有点儿象海带,可是海带又不该有这么厚。咯吱咯吱的蛮有嚼头。我吃到最后也没想出那是什么。
汤很酸,可能是放多了青柠或罗望子;我又往里搁了好几勺辣椒油。吃得吸溜吸溜的,涕泪满脸。吃酸辣热汤是会上瘾的,越吃越想吃,我把那一大碗汤汤水水的全喝了下去,肚子胀得象个鼓。放下碗出门,着实抵挡了一阵子寒风。
多伦多的市区只有一间打明招牌星洲菜餐馆:新加坡南洋餐厅,英文叫Merlion,著名的鱼尾狮。不知道这个词是英文里原有的还是Singlish。
一个很安静的周末下午,我跟小爱路过,觉得饿了,又不想老去吃港式下午茶,就上楼进了南洋餐厅。
餐厅里一个客人没有,老板娘在饭桌上算账,她的一个八九岁的小儿子在柜台后面看店。见我们进来,母子俩一愣,还是很客气的上来招呼。 店里是简单的木桌藤椅,木桌上铺了鲜紫底子上密层层红白凤尾花的平纹棉桌布,强烈的颜色对比一下子让我有了南洋的感觉。我点了海南鸡饭,给小爱叫了喇沙。
海南鸡饭比较普通,看得出鸡油饭是正宗做法的,此地的鸡不给面子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小爱的喇沙份量惊人,一个几乎可以洗脸的大白碗。橙红泛白的汤让我直觉感到一定相当正宗。果然椰子味非常重,吃得出浓浓的虾酱和香茅味。余者混成一片的特殊香气,再也品不出,只知埋头苦吃。汤里浸着分量慷慨的鸡肉,大虾(虽然还是冻的),适可而止的豆芽。软韧合度的米粉。一切都比都柏林的那碗显得滋油淡定,姿态专业。这一碗喇沙实在是太香了,香得我时时回想。
终于决定自己在家里做一碗。上网查了菜谱:原来要复杂可以十分复杂:青葱、干辣椒、干虾米、虾膏一齐舂碎作辣椒酱;煮喇沙的上汤用鱼肉鸡骨大虾熬成。把黄姜粉、芫荽粉、罗望子、虾膏下油锅炒,炒出香味,加入上汤和椰奶、香茅,慢火熬成喇沙汤。煮好米粉捞入碗中,放上豆芽、鸡丝、虾肉、煎成片的熟蛋,冲下大勺酱汤,就好了。基本做法如此,在南洋,每个小店、每个人的“娘惹“妈妈,都有自己不同香气的做法罢?
我用了偷工减料的方法;姜蒜水煮虾和鸡肉充作“上汤“。买了一包喇沙香料油酱, 炒香,加入一罐椰浆,倒进上汤,文火煮。尝了尝不够咸香,又自作主张挖了一勺咸虾酱下去。
寿桃牌的干米线煮熟, 上面铺好鸡丝大虾,倾入煮好的汤,就好了。没有弄新加坡风味的喇沙辣椒酱,放了一点李锦记的潮州辣椒油。不喜欢豆芽,用了煮熟的冬笋丝。
哪一天去狮城,别的都在其次,一定要记得吃一碗街头巷尾的,热浓香辣的,真正喇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