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在家生产经历(面试篇)

(2007-08-07 01:13:26) 下一个
刚才看了跟贴议论,敬佩、厉害之类的词是不敢当的,因为我只是这世上千千万万个在家生下孩子的母亲之一--想想医院出现以前,孩子都是在哪里出生的?只是现代医院体制把在家生孩子这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希奇化了。有些反应是在意料之中的——“愚昧!真要是有紧急情况大出血什么的,抢救都来不及!”——这些话语也曾牢牢回旋在我脑中,使我确信:医院是生产孩子最安全的地方。但是,我在一年多忙碌的照顾女儿过程中,一直惦记着要回顾自己的经历,把它写下来,就因为我也曾经有过想当然,有过盲点,在经历过后,觉得学习到很多东西,不是道听途说或靠书本想像,而是真正体验到了。我觉得应该与大家,特别是面临生产的姐妹好好地说说我的经历以及想法,用意并不是全面否定医院的作用,而是想借描述一个自然的生产真实状况到底如何(至少在我的案例),来讨论一个“好的”生产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

请相信,我的在家生产这一决定绝对不是一时头脑发热,盲目自信,我相信我比大多数人做的准备还要多:上网查询,借阅书籍(不下十本),参加医院的产前学习班,打电话跟在家生产过的人交流——可以说我是被知识充分武装了头脑的--虽然生的当时主要是身体做主。还有我有一个拿了医学和医学人文学双博士学位的老公做咨询,婆婆也是退了休的注册护士,我的父母,我都有参考他们的意见--孩子虽然是在我肚子里长成的,但绝对不是我一个人的。我终于找到了能相伴一生的爱人,精心孕育了这个爱情结晶,当然希望有一个“好的”生产。对于我来说,这个“好”绝对不只是指底线结果,即孩子出世。

这里要提到,有了“在家生产”这一念头之后,我的行动还是谨慎的,除了开始打电话约midwife面谈,并没有中断医院的产前学习班。反过来,正是在这个班里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坚定了我的念头,加紧了面试midwife的工作。这些情况,其一是,主讲护士反复地强调:孩子出世就好,剖腹、顺产的人脸上不会被贴上不同标记的。这话护士说来是安慰剖腹产者的,但我听着就是不舒服,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我想当时从护士弱化剖腹与顺产区别的话中,我感到了医院剖腹产可能性高的威胁:医院是安全就是全部。而对产妇来说,生产是一种人生的重大体验。这里就存在着医院标准与产妇愿望的差距。)其二是,看生产录像,其中剖腹产一节中有个细节,就是医生把宝宝取出,清理子宫后,会把子宫翻出体外来检查,当时看得我就吓一跳:真是现代医学“人是机器”的演示啊!我心里就已经很抗拒医院了。其三就是,看完录像,安排我们去参观产房、育婴室。这时我老公终于露面:因为这次参观将要对我们的生产安排决定起主要参考作用。护士带领我们一路走。在产房,我没看到我加拿大好友提到的按摩浴缸,看到了一张摇得高高的,就在明亮顶灯下的产床--躺在上面会像是玎板上的一块肉,还有产床那么高,方便了医生护士检查,但是我会觉得很不安全呀,阵痛起来动一下会滚下来呀,伤着我宝宝了,还有那灯,也会让我很紧张--我心中乱想,便随着护士的介绍转头看四周,看到了宝宝出生后要躺的暖箱,不锈钢的,看到了看不到景色挂着窗帘的窗户。我和老公一致同意:这将是在实验室生孩子!随后又得知,万一有情况需要手术,得转移到另一层楼去。然后又隔着玻璃看那些由于黄疸被照灯的小宝宝们,虽然护士护理得很精心,毕竟不是一对一,所以就看到有的宝宝在那里张嘴独自大哭,有的睡着了,但我还是觉得他们可怜,也主要是觉得房间里放满了宝宝,像蜂房一样。

这次参观使我老公的倾向也加强了:我们认为,既然有问题同样要转移,从自己家渡一条街去是不会增加多少危险性的。

所以我开始加紧选择midwife的工作。我心里还是挺激动地,因为竟然会有这“在家生产”这样的可能,在国内的话是想都不要去想的。加上自己已经孕期靠后了,所以很快在朋友推荐的名单中电话约了一个MIDWIFE面试。所谓“面试”,就是通过交谈来感觉这个MIDWIFE的个性是否自己喜欢,她的资历是否让自己信得过之类。我列了个问题清单,有十来个吧,比如她是怎样进入midwife行业的,之前作过些什么,她自己的生产经历,她接生过多少个BB,转医院的几率,出现状况她通常的后备方案,她会转胎位的手法吗(我知道的一个朋友出现的状况就是胎位在临产时转为坐位,被送到医院经OB转胎位顺产)等等。我们就坐在我家,愉快地谈了个多小时。有一种女性与女性之间的同情感,而不是医生与病人之间“我比你懂得多”的不平衡感。具体的谈话内容这里就略过,但提一个她跟我讲的她在医院生产的经历其中一个细节:她在生产前跟OB表明了自己的意愿:不给初生宝宝滴防感染的眼药膏,因为她的产前检查显示产道清洁,而且她和丈夫两人都洁身自好。但是孩子第二天被抱来时,她一看就知道孩子还是被涂了眼药膏。她当时愤怒又难过,哭着要老公带她和孩子马上回家。我后来把这个问题带给我的OB.她的回答是:这是医院的规定,是为了大多数宝宝的健康。我说难道我很确定我们夫妻二人都洁身自好,孩子还是得被硬性滴眼药膏吗?她说,谁知道丈夫是不是清洁的呀!我当时就想:这美国也太泛滥了吧,难怪这么小心!同时也想:原来美国医院也有家长作风,把病人当小孩。OB当然是泛指,但我听着还是感到了一种羞辱。

与第一个midwife谈过,感觉很好,亲切,接近我以前对美国医者的想象了。但是和我的保险公司核实后,发现她不在覆盖的网络之列,这意味着如果我找她接生的话,所有费用都得自己从口袋里掏。再说,她只是我面试的第一个midwife,还无从比较是不是最合适的。所以接着我打了第二个midwife的电话,这一次是选了保险公司和朋友名单中重合的一个。而且她好像资历不错,是certified nurse midwife, 这意味着她拥有助产方面的硕士学历教育。她还拥有自己的生产中心(birth center)。我上了她建的网站,读她写的文章。感觉很不错。

电话通了,交谈了两句,我生起一点失望:她好像不是很热情,淡淡的。而且要我到她办公室去面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