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住在北方的南方人,酒酿总是难得吃到的好东西。小的时候,生炉子没有暖气,只有夏天到了非常热的时候,姥姥才能做一回。后来,家里通了暖气,冬天变得温暖了很多,做酒酿也就方便起来,包在小被子里,放在暖气上烤着。过年的时候就都能吃上了。
可惜姥姥的本事俺总是没有学到家,按说很简单的把米蒸熟,拌上酒药,放置N久就好的酒酿,俺却总是屡战屡败。
俺的努力大概动静比较大,让俺婆婆知道了。俺婆婆的宝贝儿子最喜欢吃酒酿,俺要这样折腾下去,他儿子吃不上怎么成?于是,俺婚后第一次回国时,一下飞机回到婆家,婆婆就端出了一罐儿刚做好的酒酿,”好吃吧“? 嗯,俺一边猛吃,一边点头。“教给你吧”, 好啊,俺随嘴应了。第一次住婆婆家,自然态度要好。没想到,婆婆直接把俺带到厨房,“我米都泡好了,今天我做给你看”。俺态度端正,毕恭毕敬的学习,就差拿个小本本记笔记了。
嘿嘿,过了两天,酒酿好了。 俺又在低头吃的时候,婆婆又问“不难吧”,嗯,俺继续吃。“那今天咱们再作一回,我看着你做”。俺又被带到厨房,米又是已经泡好了。俺后悔上回没有拿个小本本记笔记。
嘿嘿,过了两天,酒酿又好了。那天俺礼貌性的吃的时候,婆婆又说了,“做的不错啊,再巩固一下吧,这回你自己做,我就不看着了”。俺又被带到厨房,米已经泡好了,婆婆非常人性化的把厨房的门关上,由着俺在里面叮叮咣咣的折腾。。。。。
终于在3个星期假期结束,俺肚子里装了4罐儿酒酿,箱子里捆了10包酒药,总算华丽丽的出师了。下了飞机,进了家门儿,俺笑嘻嘻的对LG说,“想吃酒酿么?俺给你做”,LG愁眉苦脸的说“你歇会儿吧,都吃伤了。。。”
要说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经过这样超强化训练,俺在酒酿上,就基本没有失过手了。现在两个女儿都很喜欢吃,管酒酿叫做“sweat 饭饭”,呵呵。
好了,闲话少说,咱来图解的SOP。
首先是泡糯米。这一步地球人都会。基本就是泡一个晚上以上,俺经常泡一天,以没有泡馊为准。
泡好的米沥出,用屉布垫了,放蒸锅里,大火蒸熟。时间25分钟左右。如果米泡的时间足够,一般会比较难给蒸夹生。
蒸好的糯米会变的透明,颗粒比较散,吃着偏干,但没有硬心。如果用碗来蒸可能会偏软烂,俺喜欢这样直接用屉布垫着的,不会积水。这一步也很普通。
下面开始野蛮操作。
把锅端到水池里冲凉水降温。这时要注意的唯一一点是别把米都冲跑了,呵呵。
到温度降到可以上手的时候,就拎起屉布的四角,放凉水下彻底冲凉冲透。俺经常还要上爪子到米里面把米搅散,目的是把米粒之间的粘粘的成分冲掉,这样的米粒颗颗分散,不结团儿,后面拌酒药的时候容易拌的匀,这样酒酿作出来口味才均匀。俺婆婆会用一个锅子在下面,可以把屉布包的米团整个沉浸在水里洗散。俺比较浪费水,多冲些时候。
把米放进盒子里,撒上3/4包的酒药。酒药如果不是粉的,就给压成粉。 然后上家伙充分拌匀。俺的家伙是俺非常灵动的五指叉。至于酒药的量,俺一般不太看,真菌基本几十分钟就翻长一倍,多加少加也就差那么一个钟头,实在没有必要准确。俺就偷懒的一次放一包,省的剩个半包不好处理。
俺的酒药是国内带来的,放冷藏保存,都是经受住考验的牌子。这些是俺目前有的牌子,个人比较喜欢安琪的,因为安琪的本身就是粉状,其他的都是块儿状,压碎还需要一把力气。
拌好酒药的米用蘸水的手压实,伸出最长的手指头,在中间戳个洞,做这一步的时候背着人哈,影响淑女形象。然后把剩下的1/4酒药用半杯水调开,倒在面上。水会很快渗入缝隙,看不到的。俺因为比较喜欢喝汤,所以还会再加一杯水下去。
米都冲凉了,怎样把温度提上来是个关键问题。婆婆当然是用被子包了坐暖气上,俺是用水浴。焖烧锅里放上热水,把放了糯米的盒子坐水里。焖烧锅的保温性能没话说,我早晚各换一回热水,温度很容易控制。一般一到两天就好了。甜度够了就放冰箱,因为时间太长了就会太甜,齁的慌。
俺没有焖烧锅的时候也用过慢锅,砂锅,电饭锅。其他东西保温性能差一些的时候,就换热水勤快些,一天换4次水。或者整个水浴锅放烤箱里,反正就是为了保温,怎么散热慢怎么来。温度一时低下来也没事,再提回去就好。
做好的酒酿有水渗出,米粒不再松散。能闻到酒味儿。不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俺们家基本靠尝。因为有时相差半天,口味能有很大不同。
好啦,真佩服私房的大拿们,上个详细的SOP还是很辛苦的。下面显摆一下俺新败的高级锅,这下以后万一砸锅了咱还可以卖铁,呵呵。这个是俺最贵的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