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苗

我来自北京,住在加州。 酷爱音乐,喜欢唱歌。希望我的歌声能给朋友们带来一点美的享受。
个人资料
正文

【菩提树】

(2007-12-06 10:28:59) 下一个

菩提树》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创作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一首歌曲。由于这首作品的旋律优美动听,情感表达细腻,因此它成为舒伯特创作的大量艺术歌曲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菩提树》的篇幅不长,但是舒伯特在创作中注入了严密的逻辑思维。无论是歌曲的旋律、调性、结构、和声以及钢琴伴奏都严密地融合为一体。分析和学习《菩提树》创作的逻辑思维,能对舒伯特高超的创作手法有所了解,对学习作曲以及演唱和欣赏这首作品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舒伯特在这首作品中的创作逻辑思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旋律、调性、结构融为一体
  《菩提树》是其中的一段。这首诗歌有四段。第一段:—个流浪汉来到一口古井旁,望着一棵生长在井边的菩提树,回忆起童年在树下度过的欢乐时光。第二段:望着菩提树,流浪汉对今日贫困潦倒的流浪生活发出感叹。第三段:凛冽的北风刮落了流浪汉的帽子,也打断了流浪汉的回忆。第四段:虽然外出流浪多年,流浪汉常常听见菩提树的召唤,并且期盼菩提树能带给他平安。

  二、和声、复调、伴奏融为一体
  《菩提树》的钢琴伴奏是整首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和声的语言、复调思维以及钢琴织体都显示出与整首之间的融合性。 舒伯特写作这首作品的和声思维是把复杂的和弦交给前奏和间奏,声乐部分的和声单纯而简单。因此形成了简单与复杂相互交替,声乐与和声关系紧密的和声风格

菩提树》的钢琴伴奏中还“隐伏”着一些复调的因素。舒伯特的复调思维与和声思维是交织在一起的,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菩提树》的钢琴伴奏织体线条流畅,构思精细而且与歌唱声部结合紧密,层层推进。在“引子”部分舒伯特用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刻画了北风凛冽、雪花纷飞的景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苗苗 回复 悄悄话 Thanks. I will try that.
babahsu 回复 悄悄话 A friend introduced me to your singings and I have been enjoying them very much. You have a beautiful voice. Thanks for sharing and keep singing.

The quality of your recordings are very good, but I do hear some background noise which might be the artifact from noise reduction (?). If so, you may want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noise reduction.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