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王家思絮絮

我思无邪、我行无悔、我歌无恨
正文

From admin (我与网友之十)

(2007-09-10 12:58:58) 下一个
From admin (我与网友之十)

admin: 对艾米粒请辞的回复

今天回来,看到艾米粒的辞职留言,白天没来得及留言,于是晚上写了这个有些拖沓的回复。
  看到那则留言,我的第一个反应就像是这么一个场景:在稳步行走的时候,脚跟的某一根筋被突然抽掉了,身子旋即就有了失重感,步子也陡地出现个趔趄。虽然这个感觉只是出现在那一瞬间,慢慢就可以得到平复,但它是真真切切的。
艾米粒是2006年2月份注册的,到今天的一年半时间里,她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网站一个远在万里之外而似乎近在身边的管理者。从编辑审核文章,到网站程序设计,到评论鉴赏文章,到转达网站观点,到调节编读关系,都渗透了她的智慧,所有这些,也都是有目共睹的,甚至有一个文友在网站群问, Admin和艾米粒是什么关系?估计他就是把两个ID当同一个人了。
  如果要找一个词来形容那种心情,我觉得可以用“失落”。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作者或者一般的读者或者一般的编辑朋友所流露出的不解、遗憾或者失望,可能是因为我和网站之间的最浓稠的血脉关系,当网站要失去一个优秀的编辑时,那种特有的失落感会愈发明显。
  说来还有些意外,因为这几天都看到艾米粒在照常地审核文章,发表的评论也不少。今天就提出了辞职要求。而且今天刚好是她的生日。但同时,对这个结局的预知又是一直潜伏在我的意识当中。艾米粒目前在美国求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的事要做,而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终有一天,我们这个并不打眼的文学网站是不能挽留她前行的步履。只是这一天或迟或早,可能是今天,也可能是明天。
  很多文友写过“文友名人策”“网虫一锅炒”“群英谱”之类的文章,对熟悉的文友进行评点。在这里,我也不妨来做一次“艾米粒印象谈”。在我的印象中,艾米粒是一个天资很高的人,也许她本人一向都在否认这一点,但就凭二十出头在美国名牌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这一点,就是有力的例证。然后她的知识很全面,首先是她的文学素养,我是学中文的,所以最有说服力的是从中文素养的角度做评价,学理工科的,诗文能到这个地步,并不多见,虽然未见什么专业的论调,至少对文学的感悟力是足以令许多文学本行所叹服了。然后她对宗教历史、地理风物、科学掌故、时政新闻等等都有超出一般人的了解。此外,她的正直,她的率真,她的善良,她的热情,都是为人所熟知的。毫无疑问的,她是整个网站认同率最高的,最富有感召力的编辑。
  在担任编辑的期间,她赢得了许多文友们的肯定、赞誉和信服。但也受到了不少朋友的误解、批判甚至伤害,当然,这些朋友中,大多数都是通情达理的,或者本心都是真诚、善良的。对于那些正面的赞美,它们不过是由网络的文友们用虚拟的掌声和鲜花铺设的一条看不到的锦缎,而艾米粒在她求学和生活中,肯定得到过更多实际的更高规格的也更丰厚的赞赏和奖励。而那些反面的言辞,我想,又何尝不是一种有益于人生的警示或者劝戒?我没有理由要求那些和艾米粒有过误解的朋友都主动地大度地表明自己的谅解或者歉意,事实上,这里面也不存在谁对谁错谁该道歉谁该接受道歉的问题,这不过是人的交往中一点点常见的小纠葛而已。
  但在这里,我还是觉得,我要站在网站的立场上,表达我发自内心的那一份歉意。因为很多时候,那些不快的记忆,不快的心情,都可能是由维护网站立场而引发的。鲁迅说: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而对于我们这些网络的文友们来说,或者相距千里远在天涯,或者一衣带水而无缘谋面,是很难或者说永远都不可能面对面相逢的。那么,就让那些交织着欢乐和不快的过往,都成为我们人生一些特别的点缀吧。
  今天晚上回来,打开电脑,一直有文友给我留言或者发站内短信,希望我“不批准”艾米粒的辞职要求。其实,我觉得,对于我来说,根本就没有 “批准”一词可言。或者说,没有哪个网站管理者哪个文友有资格说“不批准”。记得在前面有一次,艾米粒也提出过辞职的要求,但当时因为起因更复杂些,除了她本人的学业受到影响,更明显的导火索是和几个朋友发生了言辞比较激烈的论争。经过开诚布公的交流和责己容人的谅解,最终她留了下来,这次,如果也是因为一些普通的纠葛或者一时的心情,我想我会尽力地挽留她,而且那也是一种坦然的不带有愧疚的挽留。但现在,我想艾米粒确实是考虑到学业的因素,才做出个这个决定。因此,哪怕我内心再是要挽留,也很难顺理成章地说出口。让一个原本就有超人的禀赋和优异的才能的朋友,去专心地从事她本行的工作,追求她曼妙的前程,开创她更美的明天,何尝不是一个美好的成全和一次无私的选择?
  一直以来,我们这个站点就没有很严格的编辑章程或者制度,也没有硬性地下达过什么审稿任务,因为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去完成。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文学网站和网络编辑更是这样。人员的来去、更替都是正常的。而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网络中,我都很怕勉强和麻烦他人,就好比编辑文章,我一直觉得,所有的编辑都是义务的,纯粹付出的,网站几乎没有没有什么理由对他们实行什么考勤制或者岗位制。
  我的意见是,艾米粒仍保留编辑的权限,有空的时候来露个面,看看就行。而不要把它看做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其实现在的编辑审稿任务并没有达到难以完成的情况,我想,只要有1、2个编辑稍微勤快些,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这些稿件审核完毕。总之,即使艾米粒离开了编辑部,我们也会确保稿件审核栏不出现大面积的稿件滞留情况。同时,我在这里也呼吁,所有热爱湘滨文学网的朋友,都欢迎你加入到编辑部当中来,也欢迎大家推荐合适的文友。同样的,我们不做硬性的要求和规定,隔三差五来看看文章,这样,不是让大家分摊任务,而是可以让我们的编辑风格更加丰富,更能突出个性。
  尤其拉在编读往来里的一段话,我很有同感,权且当作对艾米粒辞职申请的一个补充回复:“我们觉得在茫茫的网络上,有这样一位真诚的朋友和姐妹,实在是平淡生活里的一件幸事。这位在网上(我搜过她)被人称做**才女的小精灵,自然有一番美妙的前程,做出个人时间上的调整是很自然的,就是她没时间来了,她也永远不会离开。”
  此刻,长沙正处于繁星满天的夜晚,湘江河畔涌动着热情的人流。但愿我们这一份远在万里之外的祝福,能送达身处大洋彼岸的艾米粒:生日快乐!
2007年6月29日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