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王家思絮絮

我思无邪、我行无悔、我歌无恨
正文

四季歌之船家女

(2007-08-26 14:01:19) 下一个

四季歌之船家女

(一)春天
船家窕窈女,痴绿醉红人。
蓝蝶柳芽绿,铃兰花木春。
绿水涓涓意,涟漪缱绻声。

(二)夏天
低眉云螺挽,素手摇舟发。
红妆一夕影,菡萏六月花。
淡月采莲曲,芦笛水墨家。

(三)秋天
半江渔火隐,千里雁声鸣。
孤灯照冷雨,只手写乡情。
湘水连天月,听风攀桂人。

(四)冬天
十月寒霜降,一朝香被凉。
思绪若飘雪,愁怀如断肠。
澄天似无垢,忽夜还故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pianosonatab 回复 悄悄话 缓与急并不是考究好坏的准则,好作品往往在刹那间成就,这就是我的认识。我做任何事都象玩一般,抱著玩的心态去做事,往往效果不俗。
liwong628 回复 悄悄话 汗,我也不是写诗的,也许永远都不是,写的都是凭兴趣所致,算是贪玩的。
不过同意你所说的,这里大部分写的东西,其实都无份量,主要是,依我看,写得太急的缘故?
pianosonatab 回复 悄悄话 我喜欢听自然流露的心声,而不喜欢看矫揉造作的文字;在这里真正写诗的人并不多,卖弄文藻的倒不少;这就是我关注你的原因所在。
liwong628 回复 悄悄话 谢谢pianosonatab 的关注。现在这艘船吗,已经赢利了,成本虽然大,但是不至于亏本。
pianosonatab 回复 悄悄话 其实自然流露是真情,是最妙的。“听风攀桂人”可能是你当时心境的呼声,也是你的心愿,你希望有一个圆满的句号。
liwong628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我不是才女,从来都不是:)
潜意识下这有一部分是写自己----当然一半是虚写,一半是无病呻吟,有些无来由美化自己。更具体的说,这是2005 年写的,临时改了改几个字,无诗意无意境,只有些脂粉气。有的句子,例如“听风攀桂人”,有些莫明其妙,但是也懒得改,谁知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 (不是改不了,而是改了后还是难免落入俗套,还不如不改)。
其时我父亲在打一船 (不小,可惜是货船,不是载人的客船),我写的时候已经开工,经过大半年的时间终于下水了,只是错过了夏天的航运旺季。这是下水的那天写的,不过我是无法看到船是什么样子的了。
这船开始是多灾多难的。除了工钱外,造船最大的开支在于钢材。那时钢材价格几年来一直上扬,平均每吨都到了6000元以上 (因为得买较好的钢材),谁知买完钢材不到两个月,钢材价格应声下跌,幅度之大出乎意外,几乎达50%,只要三千多元一吨。光论这点就损失不小,为此我还挨了批评:) 造完后船无法下水 (在湖南资江下游某个地方,具体在哪里我也不知道),好不容易等到上游一些的某个水库放水,船才能飘在资水里。当时是秋天,旺水季节已过,所以在资水、湘江只能跑空船,要装东西的话只能跑洞庭湖和长江。船到武汉,开始第一笔业务,当晚那附带的小舢板船因为没有上锁被盗。这倒罢了,一个月后那个负责的“船长”不知从哪里搞来的“确切信息”,初冬季节反正将船从海上开到了秦皇岛一带,据说什么首钢迁移,在雇民船 (同去的还有另外一艘)。到了渤海,才知道那本质上是骗局----合同倒是可以签三年,可是首钢只将船搁置在那里当海上跳板,为他们那个什么长皮带(运输铁旷石的)服务,待遇很低。如此这般不但没有挣钱,而且还赔本不少 (因为船上有10-12人,得发工资)。船长、会计等几个负责的自觉不好交差,从渤海湾开回,好不容易在山东一带搞了些生意,这才维持平衡略有结余,可是员工们却怨声载道,至少有两个人辞工不干了。如此这样折腾了半年,才重新回到长江,走上“正轨”。
pianosonatab 回复 悄悄话 才女问好,秋冬二首我特喜欢。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