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若念佛时,当知是人,即与文殊师利,等无有异

(2010-01-04 08:37:07) 下一个
若念佛时,当知是人,即与文殊师利,等无有异

五方便念佛门

圣严法师

隋朝天台智顗大师的〈五方便念佛门〉介绍了念佛门的修法:

(一)称名往生念佛三昧门:行人口称南无阿弥陀佛时,心必愿生彼国净土,是为乐称诸佛名号的众生说。

(二)观相灭罪念佛三昧门:行者想象佛身,专注不已,遂得见佛

,所有罪障悉皆消灭。是为乐睹佛身,畏惧罪障者说。

(三)诸境唯心念佛三昧门:行者观想佛身,是从自心生起,无别

境界。此为迷心执境者说。

(四)心境俱离念佛三昧门:行者观想此心,亦无自相可得。是为计量自心实有者说。

(五)性起圆通念佛三昧门:行者此时入深寂定,将入涅盘,缘十方诸佛加被护念,兴起智能功能,于一念顷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此为乐深寂定入涅盘境者说。
以上所举五方便念佛门,第一称名念佛,第二观相念佛,第三、第四实相念佛的因行与果境,第五则为发大菩提心。智者大师在此文中,特别强调:「若以一言而具众门,无过念佛。」又说:「若念佛时,当知是人,即与文殊师利,等无有异。」
五念门

被尊为中国净土修法的始祖北魏昙鸾大师注世亲菩萨的《往生论》,解释世亲菩萨主 张 的「五念门」说:

(一)礼拜门:心中愿生安乐国土,礼拜阿弥陀佛。

(二)赞叹门:称念尽十方无碍光如来(阿弥陀佛的异名)名号。

(三)作愿门:如实修行奢摩他(止)。

(四)观察门:如实修行毘婆舍那(观)。

(五)回向门:以所有一切功德善根,为欲拔除一切众生之苦,而作愿摄取彼等,同生安乐国土。

这五念门的念佛方法,其实就是:礼拜弥陀信愿往生、称名念佛、观想念佛、发菩提心广度众生。


一念乃至十念的念佛方法

在中国的历代大师中,宣扬念佛法门的人相当多,并且各自提出了念佛生净土的具体方法。

北魏的昙鸾大师,着世亲的《往生论》注,对于十念往生的解释是:「心无他想,一心相续,念阿弥陀,满十数名为十念云。」又说:「此十念之念,以忆念为义,缘佛相好,称佛名号,以心十念相续,专心阿弥陀佛,最为重要。」

唐朝道绰大师的《安乐集》卷上亦云:「但忆念阿弥陀佛,若总相若别相,随所缘观,径于十念,无他念间杂,是名十念。」

唐朝的善导大师所著〈往生礼赞释本愿文〉云:「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以口念十声佛号,解释十念修法。

新罗元晓大师的《无量寿经宗要》,解释十念,即是称念名号,缘相好,不杂余念,无间断地,念满十数。此与昙鸾所说相同。

近代日本学者望月信亨,考察梵文所用「念佛」的「念」字,应该是「心念」质多(梵文citta)之意,在《无量寿经》所说三辈念佛往生之处,所说「念无量寿佛」的「念」字,是「随念」(梵文anusmrti)之意,或有「思惟」(梵文mansikr)之意。
可见「十念」乃至「一念」的「念」字,原是心忆、思惟,加上称名念或持名念,便是口中宣称阿弥陀佛名号,同时在心中也切实地知道是在宣称阿弥陀佛名号。心中清清楚楚没有妄想杂念,只知道自己口中正在宣称佛号,便是一声佛号,也是一念念佛;继续不断地口中念毕十声,心中没有出现其它杂念,便是「十念相续」,也是十念念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